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05
    研究报告
    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属蒴齿亚显微结构研究
    吴金, 张朝晖, 王智慧
    2020, 40(4):  481-48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1
    摘要 ( 3382 )   PDF (1839KB) ( 4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斯特天坑微环境对植物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孔雀藓属蒴齿在喀斯特天坑内的亚显微结构,旨在为微环境下藓类植物蒴齿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蒴齿的亚显微形态研究,孔雀藓属两个种,即黄边孔雀藓(Hypopterygium flavo-limbatum C.Muell)、东亚孔雀藓(Hypopterygium japonicum Mitt)蒴齿双齿层,内外齿层数均为16枚,外齿层背面均具"Z"字形的中脊,齿片形态、曲向、外齿层背侧脊纹、齿条腹侧横纹以及是否具节瘤具有明显的差异,属于稳定性特征,可作为系统分类的依据;而齿片长度、宽度、节片数、横脊数、中脊数,属于可变性特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运用藓类植物蒴齿作为系统分类依据时应作性状的筛选。②光照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以及海拔是影响天坑内黄边孔雀藓(H.flavo-limbatum)蒴齿形态结构发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空气湿度、光照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天坑内东亚孔雀藓(H.japonicum)蒴齿形态结构发育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两种孔雀藓属植物蒴齿结构受湿度的影响最大,其生境多为湿度大、土壤含水量丰富的环境。
    初生休眠解除状态和干燥处理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卢艳, 闫月, 崔程程, 张鹏
    2020, 40(4):  490-49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2
    摘要 ( 2351 )   PDF (993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初生休眠解除状态和干燥处理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本文以初生休眠的成熟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经不同裸层积(暖温10周+低温8周、暖温12周+低温8周、暖温10周+低温10周、暖温12周+低温10周)和干燥处理(干燥、不干燥)的水曲柳种子在适宜温度和较高温条件下的萌发表现。结果表明,初生休眠解除状态不同的水曲柳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表现具有相似的规律,种子的萌发会受到干燥处理的影响。不经干燥处理的种子解除休眠越充分,其萌发能力就越强,但层积处理后的种子若经过干燥处理,则解除休眠越充分(尤其是低温时间越长),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越多。水曲柳种子次生休眠(热休眠)的诱导受种子初生休眠解除状态的影响较小,但受干燥处理影响较大。干燥处理会降低水曲柳种子的萌发能力,尤其是较高温条件下的萌发能力,初生休眠解除越充分的种子萌发受干燥处理影响越大。生产中如需对解除休眠的种子干燥处理,选择暖温10周+低温8周的层积方法处理种子效果最好。
    2种黄芪幼苗对缺硫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张野, 杨楠, 刘洋, 唐中华, 郭晓瑞, 王洪政
    2020, 40(4):  496-50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3
    摘要 ( 3477 )   PDF (1743KB) ( 6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药用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及其变种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 Hsiao)幼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两种黄芪幼苗在不同程度缺硫条件下的生物量积累、光合参数、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等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供应Hoagland全营养液相比,低硫和无硫供应处理均显著抑制了两种黄芪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伸长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累积,并且引起了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根系褐变等一系列缺硫症状。此外,缺硫还导致了两种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以及光合参数下降、全株各部位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相对膜荚黄芪而言,不同程度缺硫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硫或无硫条件下,膜荚黄芪植株各部位总酚含量出现了明显下降,而蒙古黄芪根系和叶片总酚含量却因缺硫处理而显著升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硫营养缺乏诱导了蒙古黄芪叶片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升高以及植株各部位主要异黄酮物质的大量积累。我们推断,营养液中硫元素供应的减少引起了黄芪幼苗硫营养不良,影响了植株叶绿素合成,降低了植株的光合能力,并同时引起了全株的氧化胁迫,最终使得黄芪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蒙古黄芪在缺硫胁迫下提高了光保护能力,合成了较多的异黄酮类物质,有效缓解了缺硫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从而在面对缺硫胁迫时比膜荚黄芪表现出了更强的耐性。
    不同色彩珙桐苞片与叶片的生理特性研究
    梁玲, 江洁蓓, 张腾驹, 吕佳瑶, 陈小红
    2020, 40(4):  505-51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4
    摘要 ( 2507 )   PDF (1705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和普通珙桐植株为试材,比较两种珙桐苞片/叶片的色素、基础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探讨粉红珙桐苞片与叶片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粉红珙桐叶片的类黄酮含量是普通珙桐的1.52倍,两种珙桐苞片中的类黄酮含量都较低,且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分别是普通珙桐的1.68倍和3.67倍;粉红叶片的光合色素略低于绿色叶片,但无显著差异(P>0.05)。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相反;苞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叶片(P<0.01),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更高(P<0.01)。粉红珙桐苞片和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极显著高于普通珙桐(P<0.01),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苞片中的酶活性大多都显著高于叶片(P<0.05),尤其是CHI活性。类黄酮、花色苷含量与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PAL、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苞片转粉红的直接因素,而叶片转粉红受类黄酮和花色苷的共同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AL、CHI影响花色苷的合成。
    “凤丹”牡丹花丝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
    杜一鸣, 钟原, 尚宏芹, 成仿云
    2020, 40(4):  514-52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5
    摘要 ( 2566 )   PDF (1611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凤丹"花丝为外植体,探究了外植体发育时期、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进行了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花蕾直径为13~19mm时、半透明或白色的幼嫩花丝更适宜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SH添加2,4-D 1 mg·L-1、NAA 2 mg·L-1及BA 0.2 mg·L-1,最高诱导率和诱导量分别为99.12%和5.68 g;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SH添加2,4-D 0.5 mg·L-1、NAA 0.5 mg·L-1及BA 0.25 mg·L-1,增殖率为3.86;花丝愈伤组织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三类,Ⅰ类愈伤组织具有典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特征,可进一步分化产生体胚;Ⅱ类愈伤组织和Ⅲ类愈伤组织内部呈现大量维管组织分化,其中Ⅱ类愈伤组织中观察到了不定芽的分化,Ⅲ类愈伤组织未见分化。上述结果表明"凤丹"花丝具有重要再生潜力,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外植体,对研究建立牡丹体外再生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温水浸种对杜仲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王宁, 董莹莹, 袁美丽, 王亚楠, 曾胜蕴
    2020, 40(4):  523-52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6
    摘要 ( 2440 )   PDF (1351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其种子破眠及萌发不同时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出苗率提供参考。利用室温(CK)、40℃、50℃、60℃和70℃不同水温,探讨温水浸种对杜仲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进程中,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①温水浸种处理能提高了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温水处理最为显著。②与室温浸种处理相比,50℃温水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的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向有利于萌发的方向发展。此外,50℃温水浸种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室内浸种处理,最终促进了杜仲种子的萌发。
    准噶尔西部山地新疆野苹果当年生枝条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刘小艳, 周晓兵, 张静, 陶冶
    2020, 40(4):  530-54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7
    摘要 ( 2603 )   PDF (2430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是第三纪孑遗珍惜野生果树,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为了解野苹果树的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对准噶尔西部山地20个野苹果样地开展群落学调查,并采集野苹果当年生枝条,系统分析了枝条氮(N)、磷(P)和钾(K)的化学计量特征、环境梯度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年野苹果枝条N、P、K含量及N:P(分别为7.03、1.24、5.96 mg·g-1及5.71)高于2017年(分别为5.49、1.08、4.46 mg·g-1及5.13)。P的变异性最小(CV为21.0%和23.3%),N的变异性最强(CV为37.5%和34.9%)。枝条N、P、K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N:P、N:K受N主控,P:K多受K主控。方差分析表明,枝条养分化学计量在不同年份、地区、海拔、放牧强度、病虫害、枯枝率及结果量间均有差异。在样方水平上,经纬度、坡位、放牧强度及土壤N含量是枝条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个体水平上,病虫害程度和结果量是关键影响因素。在进行野苹果原位复壮时,应考虑适度放牧、提高土壤N含量并进行病虫害治理。
    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金莲花幼苗生理及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刘金玉, 高月皓, 黄金硕, 张芹
    2020, 40(4):  543-55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8
    摘要 ( 3366 )   PDF (1641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金莲花幼苗在北方低海拔地区越夏过程中生长不良的问题,研究喷施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金莲花幼苗生理及电阻抗参数的影响,为提高金莲花的耐热性提供理论依据。以金莲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外源水杨酸(SA)设置4个浓度梯度(0.5、1.0、1.5、2.0 mmol·L-1),喷施处理后置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昼38℃/夜30℃的高温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喷施0.5~1.0 mmol·L-1水杨酸能有效降低金莲花幼苗的热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缓解叶绿素降解、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其中以1.0 mmol·L-1的水杨酸(SA)处理效果最好,说明喷施适宜浓度的SA可以提高金莲花的耐热性,从而缓解高温伤害。相关性分析表明,热害指数与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胞外电阻率(re)呈显著负相关(P<0.05),胞内电阻率(ri)与Pr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弛豫时间(τ)与Pro含量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胞外电阻率、胞内电阻率和弛豫时间等电阻抗参数可作为金莲花对高温逆境反应的评价指标。
    蒙古栎林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刘万生, 李想, 陈福元, 祝梦婷, 穆立蔷
    2020, 40(4):  552-55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09
    摘要 ( 2530 )   PDF (1275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林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典型森林类型之一。以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 hm2的蒙古栎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圆法确定了竞争范围,并利用Hegyi竞争指数分析了蒙古栎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28.08%和71.92%,说明了蒙古栎的种内竞争强度小,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echt)Kuzeneva)数量较多,个体高大,对蒙古栎的竞争压力较大。蒙古栎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白桦 > 蒙古栎 > 黑桦 > 兴安落叶松 >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 >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 > 大黄柳(Salix raddeana Laksch.)。蒙古栎的胸径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蒙古栎种内的竞争强度成幂函数关系,随着对象木胸径增大,3种竞争强度均减小。当蒙古栎胸径小于20 cm时,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大于20 cm时,蒙古栎所受的竞争压力较小,并趋于稳定,通过所得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出蒙古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陕北黄土区雨季后山地枣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艾宁, 宗巧鱼, 高金续, 强大宏, 刘长海
    2020, 40(4):  559-56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0
    摘要 ( 2391 )   PDF (1429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陕北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枣林地、苹果林地和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和不同整地方式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研究区下坡位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阴坡土壤水分最高,为14.19%;水平阶整地枣林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原状坡。②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枣林地土壤水分最高,为11.49%;不同植被类型0~100 cm土壤贮水量依次表现为枣林地(144.76 mm) > 苹果林地(124.19 mm) > 撂荒草地(72.20 mm)。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贮水亏缺度存在差异。雨季前,0~20 cm土层亏缺度最小,平均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 > 枣林 > 苹果林;雨季后,土壤水分亏缺度表现为撂荒草地 > 苹果 > 枣林,除枣林地外均高于雨季前土壤水分亏缺度。④雨季后,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20 c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加剧;20~100 cm土层中,枣林土壤贮水补偿度为正值,土壤水分得到补偿,但最高仅为22.95%,枣林土壤水分仍处于亏缺状态并未完全恢复;苹果林地土壤贮水补偿度则为负值,表明土壤水分亏缺进一步加剧;撂荒草地土壤水分补偿度基本维持在0左右,土壤水分亏缺没有持续恶化。
    中国35个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特征研究
    王可, 肖路, 田盼立, 张喜亭, 王洪元, 王文杰
    2020, 40(4):  568-57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1
    摘要 ( 3849 )   PDF (1280KB) ( 2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确城市森林树种组成是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以往研究多局限在特定城市或区域,难以准确揭示其普遍规律。本研究基于百度街景选取全国35个主要城市,共设置88 632个样点。并根据地理区域将这些城市划分为北方、南方、青藏和西北城市,比较不同区域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街景调查我国常用行道树共99种,最常见的是杨树(Populus spp.)、柳树(Salix spp.)、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雪松(Cedrus deodara)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②我国南方城市行道树种多选用阔叶树如香樟,北方和西北城市行道树则以杨树、柳树和槐树为主,青藏地区行道树以杨树和针叶树为主;③依据10/20/30经验法则,仅有昆明和桂林城市行道树在种的水平上配置较为合理,其他城市植物配置均不合理,尤其克拉玛依市的杨树相对多度高达61.2%,长沙市和杭州市的樟树比例超过树种总数的50%,单个树种优势明显,4个区域行道树树种水平上配置均不合理。今后在行道树种选择时北方、西北和青藏区域城市应减少杨树、柳树、松树和槐树等的利用,南方地区应增加适宜本土生长的其他树木种类。本研究为我国合理规划城市行道树,系统开展多城市对比和综合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参数。
    毛果杨固有无序蛋白质基因克隆及胁迫响应分析
    董实伟, 杨宇宁, 王乃锐, 张含国, 李淑娟
    2020, 40(4):  575-58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2
    摘要 ( 3289 )   PDF (1458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毛果杨中固有无序蛋白PtrIDP1(Potri.010G161200.1)基因的相关信息,探究该基因在毛果杨的不同组织、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根据Phytozome数据库中得到的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该基因的目的片段。该基因完整的CDs区序列长度为423 bp,共编码140个氨基酸。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PtrIDP1定位在细胞核内。利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PtrIDP1基因在毛果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和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PtrIDP1基因在毛果杨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部表达量最低,在茎和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PtrIDP1基因在高盐和干旱胁迫诱导时其表达量的变化模式不同,初步分析认为PtrIDP1基因参与了毛果杨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
    白桦BpbHLH112基因克隆及其启动子表达特性分析
    姜骋, 张曦, 田晴, 李莉
    2020, 40(4):  583-59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3
    摘要 ( 1910 )   PDF (1901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隆白桦BpbHLH11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克隆了BpbHLH112基因上游1 446 bp的启动子区域,序列分析表明,该区域含有多个逆境响应、激素响应以及信号转导等相关元件,通过构建BpbHLH112启动子片段融合GUS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进行烟草瞬时转化,分析在不同胁迫处理条件下BpbHLH112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表达的活性,结果表明BpbHLH112启动子的表达能够被一些逆境胁迫因子诱导,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BpbHLH112调控白桦应对非生物胁迫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黑杨PsnHB13基因在烟草中的遗传转化与功能分析
    肖迪, 刘轶, 李开隆, 郑密, 曲冠证
    2020, 40(4):  593-60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4
    摘要 ( 3462 )   PDF (1673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隆小黑杨HD-ZIP家族基因PsnHB13,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过表达载体构建、烟草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小黑杨PsnHB13基因cDNA全长870 bp,编码289个氨基酸。成功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ROKⅡ-PsnHB1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外源基因转入野生型烟草。检测结果显示PsnHB13已成功整合入烟草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表达。通过观察转基因烟草的生长,发现过表达PsnHB13基因的烟草与野生型相比出现叶面积变小、叶型变长,根系生长缓慢,花朵变小等明显表型。说明PsnHB13基因主要对烟草叶片、根系及花的生长发育起到负调控作用。本文为研究PsnHB13基因对杨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日本落叶松LoERF017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苗苗, 李成浩, 刘晓, 张馨, 杨静莉
    2020, 40(4):  602-6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5
    摘要 ( 3413 )   PDF (2106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日本落叶松中克隆得到的LoERF017基因,该基因全长624 bp,共编码206个氨基酸。预测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只包括一个AP2结构域,其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30.43%),无规卷曲(54.11%),延伸链(12.56%),β-折叠(2.9%)。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oERF017基因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oERF017基因在日本落叶松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该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叶中的表达量居中。干旱胁迫下,LoERF017基因的表达量在根中呈上升趋势,复水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有下降趋势。可以初步预测该基因主要在日本落叶松根中表达并行使功能,并推测该基因可能与抗旱相关。
    闽楠转录组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
    刘丹, 曾钦朦, 刘斌, 李煜, 陈世品
    2020, 40(4):  613-62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6
    摘要 ( 2609 )   PDF (1710KB) ( 5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第二代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闽楠的木质部、韧皮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Clean Reads片段41 383 707条、43 343 922条、44 191 586条,经转录本拼接后得到序列总长度达120 535 288 bp的383 331条Conting片段,进一步组装得到平均长度为542 bp的151 729条Unigenes。将闽楠转录组Unigenes进行基因功能注释,与NR数据库比对发现,其与葡萄的相似序列最多(34%),与黄瓜、野草莓、大豆的同源性较低(各占3%);进行GO功能注释,可将其划分为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分子功能3大类共计52个分支,与eggNOG数据库比对可分为25类,通过KEGG功能注释可知转录组中涉及的基因共参与了176条代谢通路,其中核糖体和碳代谢获得的注释较多。另外通过MISA软件分析,共获得35 972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优势重复类型,SSR位点数分别为21 762(60.50%),8 931(24.83%),4 924(13.69%)。闽楠转录组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为深入开展闽楠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简报
    白藜芦醇脂质载体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王欣宇, 李弘琨, 于良, 赵雪莲, 于雪莹, 付玉杰
    2020, 40(4):  623-62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7
    摘要 ( 2402 )   PDF (1213KB) ( 7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功能性成分,具有美白、抗氧化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改善多种皮肤病变,延缓细胞衰老。白黎芦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低,稳定性较差,影响了其在医药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制备了负载白黎芦醇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水中分散度、稳定性和功能活性。通过热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白黎芦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确定了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固态脂质,油酸为液态脂质,其比例为1:1,4%吐温80为乳化剂,均质压力为600 bar,循环3次时得到的白藜芦醇脂质载体粒径为179 nm,此时药物包封率为85.33%。MTT实验和ROS清除实验结果也表明白藜芦醇脂质载体浓度低于100 μmol·L-1时都未对细胞产生明显毒性,并且有优于白藜芦醇原料药的抗氧化活性。
    基于简化基因组数据开发岭南青冈微卫星引物
    宁馨, 姜小龙, 邓敏, 徐刚标
    2020, 40(4):  629-63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8
    摘要 ( 2565 )   PDF (1067KB) ( 5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在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等特点,在群体空间遗传研究中应用广泛。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SSR的开发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岭南青冈(Quercus championii Benth)是中国南方常绿阔叶林的珍贵材用树种,对其分子标记的开发可促进岭南青冈的育种和种质保护。本研究基于4个岭南青冈个体的简化基因组序列进行SSR引物的开发。使用pyRAD软件分析显示:①每个个体中包含微卫星重复片段的序列在46 000~84 000条;②个体内聚类后得到的位点数在5 500~24 000;③个体间聚类后获得1 158个一致性位点。在1 158个位点中获得186个侧翼序列没有变异且重复碱基位于序列中间位置的位点。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了25对引物,在来自3个群体的36个岭南青冈个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7对引物能成功扩增,共获得106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2~12,平均为6.2。引物的期望杂合度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9~0.88和0.11~0.76。本研究的引物开发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可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分子标记的开发。
    响应面优化酶解—微波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朱亚伟, 王立涛, 安娟艳, 吕慕洁, 孙建航, 郭娜, 付玉杰
    2020, 40(4):  635-64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9
    摘要 ( 2804 )   PDF (1192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微波辅助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采用Box-Behnken方法,研究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桑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拟合方程显著,最终确定桑叶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含量2%、酶解pH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 min、液固比15 mL·g-1、提取时间13 min、提取温度76℃,该条件下桑叶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15.23%,与理论模拟值15.12%接近,建立的模型真实可靠。该方法用于提取桑叶中的多糖类成分,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