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7-15
    国产柳属繁柳组植物叶脉序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孟祥玉, 于慧莹, 张志翔
    2017, 37(4):  481-49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1
    摘要 ( 1273 )   PDF (2026KB) ( 1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取脉络法,对柳属(Salix)繁柳组(Sect.Denticulatae C.K.Schneid.)17种及1变种进行叶片脉序观察。结果表明:繁柳组植物叶脉序类型均为直行羽状脉,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该组植物均有二级间脉,但类型各有不同;三级脉及较高级脉序大体有三种类型;网眼发育完善或不完善;盲脉偶有不分枝;不同种之间网眼的发育以及盲脉分枝具有显著差异,是有价值的分类性状。根据聚类分析,繁柳组植物叶脉序分为两种类型:草地柳(S.praticola Hand.-Mazz.ex Enander)类型及腹毛柳(S.delavayana Hand.-Mazz.)类型,研究结果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但叶脉序提供了新的分类学性状,可为柳属植物疑难种的分类寻找新的依据。
    绵竹花形态结构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研究
    王雨珺, 罗剑, 陈楠楠, 林树燕, 丁雨龙, 王曙光
    2017, 37(4):  492-49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2
    摘要 ( 1102 )   PDF (1878KB) ( 9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绵竹(Bambusa intermedia Hsueh et Yi)花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其花序属于无限花序,每个假小穗基部都生有潜伏芽。小花类型为开放型,基本结构包括内、外稃各1枚,浆片3枚,雄蕊6枚,雌蕊1枚,柱头羽毛状三分叉。小花中各结构的发育顺序为外稃→内稃→浆片→雄蕊→雌蕊。小穗中小花的发育顺序是由基部向顶部。子房1室,胚珠倒生,侧膜胎座,双珠被。药壁具4层细胞,有大量的败育情况出现。
    珍稀濒危植物十齿花属的花药发育和雄配子体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张梓袁, 刘晓晓, 李璐, 孔冬瑞, 彭华
    2017, 37(4):  499-5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3
    摘要 ( 1200 )   PDF (1952KB) ( 9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齿花属(Dipentodon)为东亚特有单型属,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系统位置长期有争议。本研究连续三年的野外观察结果表明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的结籽率较低(4.31%)。同时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观察了十齿花的花药发育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十齿花的花药四室,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基本型。成熟花药壁有6层,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和2层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花药成熟时,纤维状加厚发生于药室内壁,便于花药开裂散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孢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稀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3孔沟。在小孢子发育的减数分裂、小孢子四分体和二细胞型花粉时期,观察到发育不正常的现象,分别占40%、48%和36%。通过与其他亲缘类群的胚胎学特征比较,支持最新分子系统学把它独立成科,放在十齿花目的观点。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十齿花存在着花粉败育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中国特有属藤山柳属(猕猴桃科)的花药和胚珠发育及其分类学意义
    李璐, 张梓袁, 孔冬瑞, 彭华
    2017, 37(4):  508-51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4
    摘要 ( 1226 )   PDF (1488KB) ( 10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报道了刚毛藤山柳(Clematoclethra scandens subsp.scandens)的花药和早期胚珠发育的胚胎学特征:花药4室;发育完整的花药壁6层,为基本型花药壁,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两层绒毡层;腺质型绒毡层为2核或3核,纤维性加厚发生于药室内壁;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小孢子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3孔沟或稀4孔沟。早期胚珠为近倒生,单珠被,薄珠心,珠孔由单珠被构成。比较胚胎学研究认为藤山柳属和猕猴桃科的其它两个属都具有单珠被胚珠及其他相似的花药发育特征,这些特征和形态分类系统范畴的第伦桃科和山茶科有明显区别。因此,本文支持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的观点,认为藤山柳属与水东哥属和猕猴桃属构成一个较好的单系,一并放在猕猴桃科。
    峨嵋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节瘤结构及其与植物自身关系的研究
    马超, 普布多吉, 陈彬, 徐爱国, 蒋思萍
    2017, 37(4):  514-52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5
    摘要 ( 1112 )   PDF (1725KB) ( 8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雄色保护区内不同海拔环境中峨嵋蔷薇节瘤结构、发生的情况、发生规律及其功能的生态学效应。结果显示:(1)峨嵋蔷薇节瘤是由木质部增生致密组织形成不规则的无髓的轮纹结构,节瘤膨大由于分生组织形成植物肿瘤,由大量大小宽10~15 μm×长25 μm×高30 μm的细胞组成。(2)节瘤的发生与植物自身的生长状况显著相关,节瘤发生的密度与海拔梯度的关系不大.而与盖度和植株的高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81<0.01)。(3)研究区域尺度范围内,峨嵋蔷薇是区域内离散分布的重要种群,可见的节瘤枝干年龄大于9年,通过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的自疏作用,保持灌丛和整个种群的竞争优势。结论:峨嵋蔷薇的节瘤是与植物自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节瘤实现灌丛中个体相对快速增长和死亡,实现灌丛内个体在疏减,该文丰富了自疏现象的表现形式。
    遮荫对黑茶藨子叶片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芯妍, 滕志远, 徐启江, 张会慧, 郑宝江
    2017, 37(4):  521-52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6
    摘要 ( 3313 )   PDF (1709KB)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茶藨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遮荫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遮荫强度(全光照、20%和60%遮荫)和遮荫时间(初期、中期和后期)对黑茶藨子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60%遮荫处理的叶片厚度均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上下表皮厚度则高于全光照处理;随着遮荫强度的加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大小均呈减少趋势,随着遮荫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2)遮荫初期和中期,20%遮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比全光照和60%遮荫处理的值略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其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也略有增加;但是,60%遮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P<0.05)。遮荫后期,60%遮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全光照处理,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全光照和20%遮荫处理。综上所述,遮荫处理导致叶片厚度减少,海绵组织比例增加,有利于减少透射光中的光量子丧失,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生长早期和中期作20%轻度遮荫处理,后期作60%中度遮荫处理能提高植株对光和水分的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延缓衰老。
    不同土壤环境下黑果枸杞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毛金枫, 聂江力, 吴姿锐, 杨雪君, 裴毅
    2017, 37(4):  529-53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7
    摘要 ( 791 )   PDF (1208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土壤环境下黑果枸杞的叶片和茎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黑果枸杞在天津地区引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叶片和茎的表皮、栅栏组织、维管束、皮层、韧皮部等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黑果枸杞在天津不同土壤环境下生长状况良好。生长在碱性粘土中的黑果枸杞叶片呈长披针形,茎表皮和维管束最发达;生长在沙壤土中的黑果枸杞叶片也呈长披针形,但角质层最厚,茎的皮层最发达;长在红棕土中的黑果枸杞叶片则呈近长椭圆形且叶片较厚,叶表皮气孔密度最大,表皮最厚,叶肉的栅栏和海绵组织最发达,叶柄维管束最大,茎最粗,韧皮部最发达,髓最大。因此,生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的黑果枸杞植株的茎、叶片的形态结构差异明显。
    5个芍药属伊藤杂种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杨柳慧, 张建军, 王琪, 朱炜, 张滕, 于晓南
    2017, 37(4):  535-54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8
    摘要 ( 1280 )   PDF (1351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5个芍药属伊藤杂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5个芍药属伊藤杂种的品种均为三倍体(2n=3x=1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02%~62.41%,核型类型均属于2A型,所有品种的核型均由中部(m)、近中部(sm)和近端部(st)的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本研究首次摸清了芍药属伊藤杂种的核型背景,为品种改良提供了细胞学资料。
    84K杨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和直接分化再生体系遗传转化的比较性研究
    王丽娜, 王玉成, 杨传平
    2017, 37(4):  542-5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09
    摘要 ( 1238 )   PDF (1448KB) ( 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转基因必须以建立良好的植物转化受体系统为基础,而良好的受体系统必须以具有高频率的转化率及较强的再生能力为前提。实验以84K杨叶片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激素对其脱分化及再分化的影响,并建立了两种成熟的组织再生系统,得出组织培养体系与遗传转化体系的受体系统在激素配比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PCK1、PCK2两个基因的愈伤途径和不定芽途径途径的遗传转化,并对两种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并总结出两种体系的优缺点。
    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强度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研究
    彭瑶, 曹凤艳, 曲来叶
    2017, 37(4):  549-55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0
    摘要 ( 807 )   PDF (1277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选取大兴安岭岭北部的兴安落叶松林重度、轻度火烧迹地以及为过火样地,运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s),研究了火烧对0~5和5~1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火烧当年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0~5和5~10 cm土层的土壤pH、全钾、有效磷、黏砂比等土壤理化指标受到了火烧的显著性影响;不同火烧程度对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有影响,但不显著;重度火烧迹地的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指标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以及真菌/细菌(F/B)与轻度和未过火样地具有显著差异。RDA分析指出,G+/G-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F/B受pH影响最大。说明在火烧迹地的当年,土壤水分和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
    不同光强对棱角山矾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舒文将, 柴胜丰, 黎兆海, 范进顺, 唐键民, 朱淑芳, 何志红
    2017, 37(4):  556-56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1
    摘要 ( 1063 )   PDF (1461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遮阴处理下棱角山矾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不同光强对棱角山矾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棱角山矾幼苗的生物量分配对光强的反应敏感,在强光处理下,比叶面积减小,总叶面积变小;弱光处理下通过增大叶生物量比、叶面积比,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提高捕光能力。但L100、L30、L10处理下总生物量的积累显著小于L50处理,L30、L50、L100光强处理下总叶面积显著高于L10光强处理。并且10%和100%光强下棱角山矾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低于30%和50%光强处理;而光补偿点(LCP)则随光强的增大而升高;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100%随着光强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说明棱角山矾幼苗在不同光环境下具有一定适应性,但过强或过弱的光环境均会对棱角山矾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其中50%光强是棱角山矾幼苗生长的最佳光强;棱角山矾为中性树种,苗木适宜生长在荫蔽的环境下。
    不同有机氮效率的甜菜基因型筛选及差异分析
    王秋红, 郭亚宁, 胡晓航, 王孝纯, 邓艳红, 周建朝
    2017, 37(4):  563-57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2
    摘要 ( 895 )   PDF (1595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甜菜土壤有机氮利用及吸收效率的筛选和差异分析,为土壤有机氮高效基因型甜菜的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选取100份不同基因型的甜菜材料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在甜菜的不同发育阶段比较并分析土壤有机氮效率,筛选出对有机氮利用及吸收效率均显著差异的高效和低效基因型甜菜材料。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得到的有机氮高效基因型甜菜材料KWS8138、HI0466和有机氮低效基因型甜菜材料BETA176、T230苗期全株及根部有机氮利用效率(Organ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ONUE)差异显著;之后通过田间试验对有机氮吸收效率(Organic Nitrogen Assimilation Efficiency,ONAE)做了进一步筛选,发现KWS8138不但对ONUE有显著优势,还具有较高的有机氮素吸收能力,包括苗期之后对土壤有机氮素的运转量较高,合理的根冠比等。有机氮低效基因型甜菜材料BETA176的有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很弱、氮素转运能力过低等限制了植株对有机氮素的合理利用,不利于有机氮效率的提高。因此确定KWS8138为有机氮高效基因型材料,BETA176为有机氮低效基因型材料,均可作为进一步试验的材料。有机氮高效基因型甜菜较高的土壤有机氮转运量及合理的根冠比促进了其对有机氮素的吸收,是有机氮高效的基础。较高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反应了甜菜对有机氮素的高效利用,是有机氮高效的关键。
    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
    何懿菡, 韩立敏, 刘玉萍, 田娜, 苏旭, 王喆之
    2017, 37(4):  572-57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3
    摘要 ( 1146 )   PDF (1190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鼠尾草(Salvia japonica)是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文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平台对鼠尾草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同时以鼠尾草近缘物种丹参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组装得到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3 995 bp,呈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其中LSC区长84 573 bp,SSC区长19 874 bp,两个IR区分别长24 774 bp;鼠尾草叶绿体基因组成功注释13组叶绿体基因,基因的种类、数目及GC含量等与唇形科中其它物种较为类似。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鼠尾草属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今后鼠尾草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重建积累了基础性数据。
    秦巴山区漆树nrDNAITS和cpDNA序列分子进化特点的分析
    柏国清, 李为民, 陈昊, 黎斌, 李思锋
    2017, 37(4):  579-58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4
    摘要 ( 722 )   PDF (1592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漆树种群nrDNA (核糖体DNA) ITS序列和cpDNA序列(matK、rbcL、psbA-trnH)的碱基差异,初步研究两套植物基因组的变异速率。结果表明:nrDNA ITS序列共有518 bp,有变异位点15处,变异位点百分率为2.9%,(G+C)含量为61.8%。cpDNA序列合并后长度1 907 bp,有变异位点20处,变异位点百分率为1.05%,(G+C)含量为36.1%。通过对ITS序列核糖型(Ribotype)和叶绿体序列单倍型(Haploype)进行分析发现,秦巴山区漆树区域性分布明显,不同区域拥有自己独特的单倍型,漆树居群历史近期没有扩张。nrDNA ITS序列较叶绿体序列进化较快,变异速率较快。nrDNA ITS序列及叶绿体matK、psbA-trnH适合漆树的亲缘地理学研究。
    论文
    甘薯MADS-box转录因子IbMADS11-Like的克隆及胁迫响应分析
    谈传婷, 宋炜涵, 朱明库, 徐涛, 董婷婷, 李宗芸
    2017, 37(4):  587-59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5
    摘要 ( 903 )   PDF (1984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ADS-box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功能。本实验室根据甘薯近缘野生种I.trifida基因组序列,在甘薯栽培种徐薯22(Ipomoea batatas(L.) Xu22)中克隆到一个STMADS11亚家族MADS-box基因,命名为IbMADS11-Like。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IbMADS11-Like基因在甘薯根中大量表达,并且随着块根的形成和膨大表达量逐渐降低,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甘薯块根的发育过程。胁迫处理分析表明,IbMADS11-Like基因的表达受干旱、盐和高温的诱导,而低温则抑制其表达。此外,IbMADS11-Like基因对ABA、IAA、ZT、BR、ACC、JA及GA等激素的处理也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暗示IbMADS11-Like基因可能参与了甘薯生长发育及胁迫的调控过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IbMADS11-Like基因在甘薯块根发育和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的SLAF-seq特异分子标记分析
    王懋林, 胡尚连, 曹颍, 卢学琴, 徐刚, 黄艳, 龙志坚
    2017, 37(4):  596-60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6
    摘要 ( 901 )   PDF (1348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具有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高、纤维细胞长度长、纤维细胞长宽比大等特点,但由于梁山慈竹主要进行无性繁殖,不易获得纯合植株,突变体No.30的分子水平鉴定一直无法进行,严重阻碍了该突变体的推广利用。对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进行特异分子标记分析,并初步确定其性状变异来源。本研究利用SLAF-seq技术分别对突变体No.30以及同地区野生型梁山慈竹群体(CK)的基因组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经过了测序、建库、多态位点开发、特异多态性位点筛选等过程,最后对特异多态性位点筛选结果进行注释分析。结果发现突变体No.30的GC含量、纯合InDel数低于野生型梁山慈竹,而检测到的InDel总数以及杂合InDel数却高于野生群体。对SLAF-seq得到的InDel、SNP位点进行特异性筛选,获得了突变体No.30中稳定存在的特异InDel/SNP标签,包括特异C-T转换9381个、特异A-G转换9472个、特异InDel 329个。通过对这些特异SLAF标签进行注释,发现有6个特异SNP标签和1个特异InDel与纤维素合成相关,3个特异SNP标签与木质素合成相关,以及4个特异SNP标签和1个特异InDel与纤维细胞形态建成有关。这些结果表明突变体No.30在体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在基因组水平上发生了突变,并初步确定了其性状变异来源。但这些特异SLAF标签与突变体No.30在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以及纤维细胞发育等性状方面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基于ITSmatK基因对牡丹组序列分析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
    丑欢欢, 唐红
    2017, 37(4):  603-6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7
    摘要 ( 969 )   PDF (1713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芍药属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5个紫斑牡丹栽培品种及3个中原牡丹品种为试材,进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叶绿体成熟酶K (matK)基因片段测序分析,探讨ITSmatK序列为牡丹组所有野生种种间关系提供分子证据。从GeneBank中选取了1个牡丹及3个外类群芍药、川赤芍和草芍药的ITSmatK序列。对试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得到44条序列,人工校正后将所得44条序列进行比对;计算碱基组成频率、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以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组所有个体ITS序列长度在750~800 bp,含有86个多态位点,74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2;而matK序列含有20个简约信息位点,转换/颠换比率(R)为1.7。ITS序列分析将牡丹组野生种分为两大枝,稷山牡丹、紫斑牡丹、卵叶牡丹和杨山牡丹聚为一枝,狭叶牡丹、滇牡丹、黄牡丹和大花黄牡丹聚为另一枝,这两枝分别与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相对应,而四川牡丹位于革质花盘亚组最底端,支持前人研究将四川牡丹归为革质花盘亚组。matK序列分析的牡丹组野生种间遗传距离结果不理想,未能清晰的表明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说明,ITS序列更适合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分析。
    响应面优化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培养条件的研究
    宋跃, 李淑娟, 白晓明, 张含国
    2017, 37(4):  613-62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8
    摘要 ( 827 )   PDF (1666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Box-Behnken Design设计试验,建立以体胚发生量为响应值的响应面模型,优化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相对离子浓度(P=0.007)、肌醇浓度(P=0.000)、培养周期(P=0.000)、肌醇浓度与培养周期的交互作用(P=0.007)对长白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相对离子浓度26.767 7% BM、肌醇浓度10.454 5 g·L-1、培养周期12.656 6 d,预测体细胞胚胎的发生量为337.04 个·g-1。为便于实际操作,验证试验将培养条件调整为:离子浓度25% BM、肌醇浓度10 g·L-1、培养周期13 d,体胚平均发生量为336.46 个·g-1,与预测值336.29 个·g-1基本一致,体胚萌发率与生根率分别达100%和83.33±;5.78%,与前期试验相比,长白落叶松体胚发生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雪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胡文杰, 罗辉, 邹林海, 李冠喜
    2017, 37(4):  621-62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19
    摘要 ( 1136 )   PDF (1258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松松针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使用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从雪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了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0%,以烃类和醇类为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0.30、0.22及0.96 μg·mL-1,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可见,雪松松针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松栎柱锈菌春孢子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
    邸雪颖, 贾舒涵, 薛煜, 杨光, 赵博, 瓮岳太
    2017, 37(4):  628-63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20
    摘要 ( 1040 )   PDF (1561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松栎柱锈菌(Cronartium orientale S.Kaneko)春孢子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制备了该菌破壁春孢子精制多糖,并对所得春孢子多糖进行了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羟基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O2·)的活性进行了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松栎柱锈菌春孢子多糖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虽然该菌多糖不具有清除多数氧自由基母体(O2·)的作用,也不具有清除人工合成自由基DPPH·的作用,但是其能够有效清除对机体破坏力最强的自由基·OH。这表明本文获得的松栎柱锈菌春孢子多糖具有对自由基选择性清除的能力,对其他自由基研究者具有参考价值,可为该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能够为森林有害生物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响应面优化塔拉种子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赵寒梅, 袁德成, 杨逢建
    2017, 37(4):  635-64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7.04.021
    摘要 ( 847 )   PDF (1213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塔拉多糖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多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并考察塔拉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塔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辅助提取超声功率363 W,超声温度56℃,超声时间23 min,料液比1:17(g·mL-1),塔拉粗多糖的最大提取率(25.56%)与理论推测值(25.71%)相差较小。经纯化后塔拉多糖提取率为17.82%。以VC为阳性对照,对不同纯度的塔拉多糖进行抗氧化性的研究,发现其纯度越高,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