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赟, 陈梦娇, 杜庆鑫, 朱景乐, 杜红岩, 杨绍彬.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红叶’杜仲SNP位点开发[J]. 植物研究, 2019, 39(6): 947-954. |
[2] |
李辛雷, 王佳童, 孙振元, 王洁,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崇左金花茶花朵和叶片类黄酮UPLC-Q-TOF-MS分析[J]. 植物研究, 2019, 39(3): 365-371. |
[3] |
邵婉璐, 李月灵, 高松, 李钧敏, 梁宗锁. 光照强度对成熟红颜草莓果实着色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J]. 植物研究, 2018, 38(5): 661-668. |
[4] |
王荣, 成梦琳, 刘慧娜, 赵大球, 陶俊. 黑暗条件下褪黑素对栀子叶片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8, 38(4): 559-567. |
[5] |
于婷婷, 倪秀珍, 高立宏, 韩国军, 朱长甫, 盛彦敏. 高等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研究进展[J]. 植物研究, 2018, 38(4): 632-640. |
[6] |
刘金, 夏齐平, 王建, 李真, 邵剑文. 自花授粉在安徽羽叶报春花色选育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2): 232-237. |
[7] |
徐梦珂, 李丹, 孟来生, 蒋继宏. 拟南芥转录因子Ethylene-insensitive3(EIN3)抑制花青素的合成[J]. 植物研究, 2018, 38(1): 148-154. |
[8] |
徐夙侠, 黄青云, 林春松, 黄一锦, 胡欧. 三色(Bougainvillea peruviana‘Thimma’)在转录水平的甜菜色素和类黄酮积累比较[J]. 植物研究, 2017, 37(2): 249-258. |
[9] |
张丹, 任洁, 刘红梅, 王慧梅. 干旱胁迫对红松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6, 36(4): 542-548. |
[10] |
徐怡倩1;袁媛1;陶秀花2;杨娟3;史益敏1;唐东芹1*. 小苍兰花瓣主要花色苷组分研究[J]. 植物研究, 2016, 36(2): 184-189. |
[11] |
许志茹1,2,3;马静1,2,3;崔国新1,2,3;刘通1,2,3;刘关君1,2,3. 芜菁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及启动子初步分析[J]. 植物研究, 2015, 35(4): 572-582. |
[12] |
陈清1;江雷雨1;王燕1;张云婷1;王小蓉2;汤浩茹1*. 黑莓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8H2的分离鉴定及与类黄酮化合物的分子对接[J]. 植物研究, 2015, 35(2): 270-278. |
[13] |
李亚丽;胡宗利;张彬;朱明库;陈国平*. 光对紫甘蓝花青素合成代谢影响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J]. 植物研究, 2012, 32(4): 397-401. |
[14] |
于淼;赵权;王军;*. 乙烯利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2, 32(2): 183-190. |
[15] |
徐夙侠;林春松;黄青云;LI Li;曾碧玉. 3个三角梅品种中类黄酮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0, 30(6): 718-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