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沙棘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李娜, 郭学民, 孟阳
2017, 37(1): 1-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1
摘要
(
1071
)
PDF
(1570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沙棘雌、雄株叶片的第二性征,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沙棘雌、雄株叶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沙棘雌、雄株叶片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组成,表皮均由1层细胞构成,表皮毛发达,上表皮有拟泡状细胞;叶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明显。(2)雌株上表皮具更多的拟泡状细胞,其主脉韧皮部薄壁细胞及其下方的一些薄壁细胞含较多的后含物,下表皮的表皮毛更浓密;而雄株的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大于雌株,且其主脉维管束更发达。结果表明,沙棘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是第二性征的表现,也是沙棘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健的适应策略,可能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
银粉背蕨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的研究
陈思琦, 简金晶, 张妍, 戴锡玲
2017, 37(1): 8-1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2
摘要
(
1029
)
PDF
(1645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粉背蕨是一种小型观赏蕨类植物,但目前我国对该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利用改良Knop's培养基和腐殖土培养银粉背蕨的孢子,观察其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形态发育特征,并研究了其配子体发育的最适培养基pH值。研究结果显示:(1)银粉背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半圆形,孢子具网状纹饰;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水蕨型;颈卵器和精子器为薄囊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不具毛状体;上述特征为银粉背蕨孢子和配子体发育的稳定特征。(2)培养基pH值在7.0~9.0时随着碱性的增强,银粉背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增加。(3)利用腐殖土培养银粉背蕨孢子,7~8周可发育成幼叶,成苗率达90%,成苗健壮,根系发达,是扩繁银粉背蕨的适宜方式。本文为资源植物银粉背蕨人工繁殖和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OT杂种系百合品种‘Cocossa’小孢子败育细胞学研究
吴杰, 赵玉萍, 何祥凤, 王文和, 冷平生, 张克中
2017, 37(1): 15-2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3
摘要
(
894
)
PDF
(1628KB) (
4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OT百合‘Cocossa’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烤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该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以及绒毡层在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系统的细胞学观察。研究发现:(1)当百合花蕾长度在2.5~4.5 cm时,花粉母细胞处在减数分裂时期。(2)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染色体异常现象:中期Ⅰ出现染色体环;后期Ⅰ出现了滞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在末期Ⅰ和末期Ⅱ细胞出现不均等分裂和微核;处于同一花蕾和同一花药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具有不同步性,能同时观察到2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形成畸形、无核、多核的异常小孢子。(3)在末期Ⅱ和单核花粉粒时期,绒毡层延迟降解,引起多核花粉粒、畸形花粉粒以及花粉粒自溶现象。结果表明:OT百合‘Cocossa’小孢子败育是花粉母细胞异常减数分裂与绒毡层异常降解共同导致的。
青藏高原东缘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与海拔的相关性
马诣欣, 王一峰, 李怡颖, 王文越, 寇靖
2017, 37(1): 23-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4
摘要
(
757
)
PDF
(1483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高度的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禾叶风毛菊的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繁殖器官生物量、个体管状小花数目、雄蕊质量均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P
<0.01);繁殖分配、管状小花生物量、雌蕊质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P
<0.01);(2)繁殖分配是依赖个体大小的,个体越大,繁殖分配越小(
P
<0.01);(3)禾叶风毛菊个体管状小花的数目及重量(
P
<0.05)、雌雄蕊重量(
P
<0.05)之间存在权衡关系。由此推论:(1)海拔作为外界因子对禾叶风毛菊花期各生物量及繁殖分配有显著的影响,但海拔并不是影响禾叶风毛菊繁殖分配唯一生态因子,植株个体大小也与其繁殖分配策略密切相关;(2)禾叶风毛菊的垂直分布的特征很有可能就是海拔通过影响植株个体大小变化来完成的。
喀斯特山区粗裂地钱风兜亚种冬季芽胞杯的形态多样性特征及芽胞传播观察
尚官敏, 王智慧, 张朝晖
2017, 37(1): 31-3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5
摘要
(
1194
)
PDF
(1187KB) (
3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芽胞杯是地钱属特有的无性繁殖器官,关于其冬季形态特征及繁殖传播的行为研究较少。现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常见的粗裂地钱风兜亚种(
Marchantia paleacea
subsp.
diptera
)为代表,在最冷的冬季1月份,对其芽胞杯、杯内芽胞产量及传播方式进行野外定点观察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1)冬季芽胞杯形态多样。根据其颜色和杯内芽胞特点将其划分为4个生长时期:未成熟期(透明)、成熟期(绿色)、衰退期(紫色)和衰亡期(紫黑色),反映了冬季芽胞杯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2)各生长时期的芽胞杯数量不同,表现出有序的凋亡特征。在统计的708个芽胞杯中,4个时期芽胞杯数量分别为62、209、254和183个,且不同时期的芽胞杯内芽胞的平均产量明显不同,不同时期单杯芽胞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2、131、87和0 个;(3)冬季芽胞杯及芽胞在配子体上的密度较高,每平方米分别达到10 139和754 889个;(4)除春夏季常见的被雨滴敲打传播外,通过重力作用传播是冬季芽胞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冬季粗裂地钱风兜亚种配子体上的芽胞杯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形成的芽胞仍十分丰富,这对该物种适应喀斯特山区最冷月严苛环境条件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物结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长特性与元素吸收的影响
庄伟伟, 周晓兵, 张元明
2017, 37(1): 37-4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6
摘要
(
1020
)
PDF
(1410KB)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结皮有可能通过物理、水文、养分循环影响与之相邻的维管植物,但二者相互关系尚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地衣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尖喙牻牛儿苗(
Erodium oxyrrhynchum
)、条叶庭芥(
Alyssum linifolium
)和琉苞菊(
Hyalea pulchella
)的生长及其对元素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生长期不同阶段存在差异。在前期,生物结皮的存在促进了植物生物量的累积;而后期,生物结皮却抑制了植物生长。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影响了荒漠草本植物生物量的累积和冠根比。(2)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增加了3种荒漠草本植物对N和K的吸收,而对P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对3种植物Cu、Ca、Mg、Na、Cl的吸收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该荒漠生态系统潜在的植被演替方向提供重要的科学根据。
CO
2
浓度升高对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韩燕青, 刘鑫, 胡维平, 张平究, 邓建才, 成泽霖
2017, 37(1): 45-5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7
摘要
(
909
)
PDF
(1274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究大气CO
2
升高对沉水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利用便携式植物效率分析仪(Handy PEA),在无损的情况下测定不同CO
2
浓度处理下的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并采用JIP-test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研究CO
2
浓度对苦草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60 d后,与对照相比,高CO
2
浓度处理下的苦草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荧光参数
V
j
、
M
o
显著升高,
S
m
、
ψ
o
、
φ
Eo
显著降低,叶片电子传递能力减弱;K相相对可变荧光
W
k
显著提高,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受到伤害;
ABS/RC、DI
o
/
RC、TR
o
/
RC、DI
o
/
CS
o
显著升高,
ET
o
/
RC、RE
o
/
RC、ET
o
/
CS
o
、
RE
o
/
CS
o
显著降低,苦草叶片用于热耗散的能量显著增加,导致用于电子传递及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能量显著减少;性能参数
F
v
/
F
m
、
PI
abs
显著降低,苦草叶片PSⅡ潜在活性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在长期高CO
2
浓度处理下,苦草叶片光合机构功能受到抑制,PSⅡ反应中心活性降低,光合功能下调,发生光适应现象。
杜仲MVA和MEP途径相关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王淋, 杜红岩, 乌云塔娜
2017, 37(1): 52-6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8
摘要
(
1587
)
PDF
(2068KB) (
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杜仲基因组分析,筛选并克隆出MVA途径和MEP途径的相关基因全长(
EuDXR,EuMCT,EuCMK,EuMDS,EuACOT,EuHMGS和EuHMGR
),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上述基因与其他已知物种相应基因的相似度达73%~85%。通过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烟草下表皮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
EuDXR,EuMCT,EuCMK,EuMDS
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叶绿体,
EuACOT
和
EuHMGR
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内质网,
EuHMGS
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上述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表明,MEP途径相关基因在杜仲叶片中大量表达,而MVA途径相关基因在杜仲幼果中大量表达,且杜仲幼果比叶片中的橡胶含量高,因此,推断MVA途径在杜仲橡胶合成中占主导作用。
刚毛柽柳
ThDREB
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及抗逆能力分析
冯德明, 温佩颖, 赵畅, 杨远彪, 杨桂燕, 于丽丽, 高彩球
2017, 37(1): 63-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9
摘要
(
932
)
PDF
(1093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REB蛋白能特异地与DRE(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从而调控下游多个与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为了研究刚毛柽柳
ThDREB
基因是否具有抗逆功能,将
ThDREB
基因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中构建成重组载体,转入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中获得重组型酵母。分别比较转
ThDREB
基因酵母和转空载体对照酵母在山梨醇、H
2
O
2
、CdCl
2
、NaCl、Na
2
CO
3
、MgCl
2
、-20℃胁迫处理之后的存活能力。结果显示,
ThDREB
基因能有效提高转基因酵母的抗干旱、盐、碱、氧化、重金属及低温胁迫的能力,表明
ThDREB
基因可能参与了柽柳多种抗逆调控过程。
基于RNA-seq对南蛇藤MADS-box转录因子序列及表达分析
祖奎玲, 董树斌, 李建霞, 赵芸玉, 赵良成
2017, 37(1): 69-7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0
摘要
(
932
)
PDF
(1844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析南蛇藤MADS-box转录因子对其雌花发育和果实形成的调控信息,本文基于南蛇藤的转录组数据,获得15个具有全长开放阅读框的MADS-box转录因子(
ColMADS
),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comp37814_g1和comp41380_g2属于M-type家族,不含有K盒结构,其他均为MIKC家族;除了comp37713_g1之外,其余均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均含有α-螺旋、扩展链结构、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其中α-螺旋所占比例最高;序列主要包含5种保守基序,基序1和基序2分别含50个氨基酸且属于该基因家族的保守基序,仅基序1含有MADS盒。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南蛇藤ColMADS转录因子被分为10个进化支,分属于不同类型的亚家族及不同的组。另外,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揭示了这些基因在南蛇藤盛花、落花和幼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个基因在盛花期相对表达值最高,9个基因在落花期相对表达值最高,在幼果形成过程中有4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
铁皮石斛EST-SSR引物的评价、甄选与应用研究
胡仲义, 付涛, 何月秋, 李文, 林立
2017, 37(1): 78-8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1
摘要
(
928
)
PDF
(1701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发、评价已筛选的铁皮石斛EST-SSR引物,并探讨其在遗传多样性、物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应用。利用前期筛选的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于16份材料(15份铁皮石斛与1份串珠石斛)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统计扩增条带。采用PopGen32软件进行Nei's基因多样度和Simpson指数等多态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单个引物和组合引物的区分率,之后采用NTSYSpc2.1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图的构建。结果表明,引物DN4等16对引物多态性较高,而DN13、DN23、DN60和DN67多态性较低。单个引物均不能将所有供试样品区分开来,其中DN4、DN10、DN105、DN81、DN39和DN71区分率相对较高;利用组合引物能够将所有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其中DN4+DN10+DN105+DN39引物组合可作为核心引物予以使用,可用于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20对引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铁皮石斛种内、种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此外,引物DN4、DN13、DN39、DN58、DN65、DN67、DN10和DN99可用于铁皮石斛与串珠石斛的鉴定。本研究开发的20对引物可较好地应用于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西藏地区雪层杜鹃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徐静静, 赵冰, 张良英, 申惠翡, 李厚华
2017, 37(1): 88-9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2
摘要
(
892
)
PDF
(1447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AFLP技术对西藏地区雪层杜鹃(
Rhododendron nivale
)5个天然种群135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筛选得出的6对引物共扩增产物273条DNA片段,扩增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71%。5个雪层杜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标表现了相似的变化趋势,Nei基因多样性指数(
h
)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工布江达县种群 < 米林种群 < 嘎隆拉种群 < 色季拉山种群 < 红拉山种群。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雪层杜鹃在物种水平(
PPL
=85.71%,I=0.415 1,
h
=0.273)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水平(
PPL
=62.26%,I=0.280 3,
h
=0.184 1)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6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雪层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G
st
=0.324)与AMOVA分析得到的遗传变异分布结果一致。UPGMA聚类结果说明雪层杜鹃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和海拔高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引起雪层杜鹃的遗传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地理环境不同和种群的生境类型差异。最后就雪层杜鹃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出建议。
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崔娜娜, 詹长生, 胡娟娟, 曹志华, 束庆龙
2017, 37(1): 96-1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3
摘要
(
861
)
PDF
(1378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的影响,寻找可以部分替代泥炭土的本土基质材料。在不同处理育苗条件下,测定1年生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基质与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发现:成活率、苗高、地径、高径比、主根长、主根/侧根鲜重、地上/地下生物量、茎根比/FW、茎根比/DW、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处理Ⅰ(50%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与处理Ⅴ(5%食用菌下脚料+5%鸡粪+5%牛粪+35%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表现最优,且两者均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氮、磷、钾、钙、硫、铁、锰、铜、锌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但镁、硼元素含量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镁元素与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他元素为负相关。综上所得,处理Ⅴ在用本土基质来替代部分泥炭土的结果最好。本研究为降低油茶基质育苗成本和维持基质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火烧迹地木炭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曹凤艳, 毛子军, 曲来叶
2017, 37(1): 104-10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4
摘要
(
862
)
PDF
(928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木炭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别选取不同来源(兴安落叶松,白桦,灌木,草本)的木炭,以及不同火烧时间(当年,1年,4年,5年)的木炭,研究不同种类木炭浸提液,以及相同种类不同火烧时间木炭浸提液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的木炭对兴安落叶松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性的影响,但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各不相同,这说明木炭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准噶尔盆地梭梭土壤种子库基本特征
吕朝燕, 张希明, 高智席, 熊佰炼, 韩畅, 王加真
2017, 37(1): 109-11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5
摘要
(
976
)
PDF
(1771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种子库是种子的安全岛,是干旱荒漠区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以梭梭为主的荒漠植被是准噶尔盆地绿洲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对于与梭梭种群自然更新紧密联系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物理筛分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准噶尔盆地梭梭土壤种子库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梭梭种群平均土壤种子库密度从71~696 粒·m
-2
,局部小环境甚至达到7 534 粒·m
-2
;(2)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各种群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异系数均大于1,说明梭梭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3)梭梭种群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率从2.08%到47.62%不等,平均约18%;(4)变异函数分析表明,梭梭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分布的空间变异较大。综上,准噶尔盆地梭梭土壤种子库密度大且种子萌发能力强,同时其时空分布差异明显,这些特征均将影响梭梭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小兴安岭北部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结实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探讨
程春香, 毛子军, 靳世波, 宋国华, 孙鹏飞, 孙涛
2017, 37(1): 118-12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6
摘要
(
1009
)
PDF
(2007KB)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林分较为稳定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作为研究地点,分析近16年的红松结实动态,研究红松(
Pinus koraiensis
)结实的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首先按资源限制理论分析了红松结实的资源限制性,再根据资源匹配(气候假说)理论和Nicholls关于产量研究的建议将红松种子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利用红松气候产量与前3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气候影响分析,并且结合前期的物候观测,找出了红松结实的气候敏感阶段及其敏感的气象指标。结果显示:(1)红松当年种子产量与去年和前年产量和呈显著负相关,二者呈指数关系,表明了红松结实中资源限制机制的存在。并且资源限制可能是球果成熟对同年其它生殖发育的单向自我营养限制关系。(2)去年与前年6月平均气温的差值(ΔT
6
)对当年红松种子产量具有很好的预测性。(3)花原基形成期是红松结实最为关键的气候敏感期,红松气候产量与此阶段气温和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4)部分年份异常高温已经超出了花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范围,导致了红松产量的下降。(5)红松结实在生殖发育期内不同阶段都对气候变化表现敏感,红松种子年现象受到了资源限制机制和资源匹配机制的共同作用。本研究结果预示了温度升高,尤其是在气温升高过快的地区,红松结实对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并可能成为未来红松天然更新的重要瓶颈。
不同林窗马尾松凋落叶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魏大平, 张丹桔, 李勋, 张艳, 李川北, 张健
2017, 37(1): 128-1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7
摘要
(
982
)
PDF
(2033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现有42年生的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人工纯林,经过采伐形成4种不同大小有效面积的林窗(100、400、900和1 600 m
2
)为研究对象,以未经采伐的42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样地,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大小有效面积林窗对马尾松凋落叶、土壤C、N、P及化学计量比和养分损失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大小有效面积林窗下的马尾松凋落叶、土壤C、N、P含量及养分损失率除土壤P含量和马尾松凋落叶P养分损失率外,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窗有效面积G1~G4的增大,马尾松凋落叶C、N、P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三者均在G3林窗体现出较小值。马尾松凋落叶C、N、P养分损失率、土壤C、N、P养分含量多呈抛物线趋势,且均在G2或G3林窗体现出最大值。(2)不同大小有效面积林窗下的马尾松凋落叶、土壤C/N/P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窗有效面积G1~G4的增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C/N/P基本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土壤C/N在G3林窗出现最大值,土壤C/P、N/P均在G2林窗体现出最大值;土壤C/N、C/P、N/P变异系数分别为13.31%、16.51%、17.21%。马尾松凋落叶C/N、C/P均在G3体现出最小值。(3)马尾松凋落叶C、N含量与土壤C、C/N/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P含量与它们的相关性较弱;C/N与土壤P、C/N/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C/P、N/P与土壤C/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C、N养分损失率与土壤C、C/N、C/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P养分损失率与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弱。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
米老排种源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及早期选择
覃敏, 尹光天,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2017, 37(1): 139-14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8
摘要
(
832
)
PDF
(1444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米老排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的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的米老排优良种源和家系。以来自8个米老排地理种源的116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对米老排生长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米老排种源间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量最高的GXPX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50 m、13.40 cm、0.079 9 m
3
,是最差种源GXFC的1.28、1.42和2.30倍;生长最快家系是PX01,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86 m、15.31 cm和0.101 6 m
3
,其株材积是最差家系FC01的4.01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94倍。通过单性状选择对种源进行选择,初步选出2个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87%、11.79%和34.70%;运用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对家系进行选择,初步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57%、17.35%和52.06%。GXPX和GXLZ 2个种源,PX01、LZ03、PX02、DB08、PX10、PX04、PX09、DB07、DB16、LZ05、JX16和PX05等12个家系是选出的综合生长表现最好的优良种源和家系,可作为米老排良种材料进行申报并推广。
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的比较研究
张霞, 胡露洁, 周存宇, 杨朝东
2017, 37(1): 147-15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9
摘要
(
2908
)
PDF
(1604KB) (
149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比较研究几种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1)硫酸消化法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研究凯氏带,对取材时间和部位要求高,建议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相互印证是否具凯氏带;(2)苏丹7B染色法,蓝色激发光下不染色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研究细胞壁栓质层3种方法中,不染色蓝色激发光下结果比苏丹7B染色法敏感显色,但苏丹7B染色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较为便捷;(3)木质化细胞壁染色方法中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比间苯三酚-盐酸染色法易显色观察;(4)甲苯胺兰快速染色细胞壁取代常规苏丹Ⅲ/Ⅳ法,细胞边界和层次更清楚。
土壤铜对凤丹籽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赵晓菊, 秦薇, 陈华峰
2017, 37(1): 155-1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20
摘要
(
812
)
PDF
(1093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
Paeonia ostii
)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量和凤丹籽油组成,显示凤丹栽培区土壤铜含量为18.98~298.82 mg·kg
-1
,变异系数为83.06%;凤丹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2%、1.89%、24.59%、29.76%、38.13%,变异系数在5.66~9.72,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高为9.72;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与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778。以上表明以油用为目的的凤丹栽培应该避免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影响牡丹籽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