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3-15
    论文
    大连沿海博氏藻属研究
    张淑梅
    2002, 22(1):  1-3. 
    摘要 ( 538 )   PDF (140KB) ( 3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中国大连沿海的三种博氏藻属植物,即西沙博氏藻、细小博氏藻和大连博氏藻的分类学特征。其中,西沙博氏藻是黄海西部新记录,细小博氏藻和大连博氏藻是新植物。
    福建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
    田旗, 陈勇, 马炜梁
    2002, 22(1):  4-5. 
    摘要 ( 595 )   PDF (106KB) ( 4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导了福建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0个、属2个,其中华东地理分布新记录种有2个(全部标本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西藏豆科植物一新记录种
    朱相云, 大桥广好
    2002, 22(1):  6-7. 
    摘要 ( 476 )   PDF (101KB) ( 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在从事《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植物区系及分布格局研究(KSCX2-1-06B)》项目研究时,对PE所藏青藏高原地区豆科标本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鉴定,首次发现民和黄芪在西藏有分布,本文予以报道并附有该种详细的形态描述。
    笃斯越桔新变种
    马俊莹, 张悦
    2002, 22(1):  8-8. 
    摘要 ( 632 )   PDF (66KB) ( 4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表了采自大兴安岭地区松岭的笃斯越桔一新变种,果白色(非蓝紫色),命名为:Vaccinium uliginosum L.var.albium J.Y.Ma et Y.Zhang.
    柳属一新变种
    王景权, 李殿明, 袁晓影
    2002, 22(1):  9-9. 
    摘要 ( 542 )   PDF (65KB) ( 3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表了东北柳属一新变种。
    中国角叉菜属(Chondrus)的分类研究:形态观察和rbcL序列分析
    苏乔, 栾日孝, 安利佳, 祖元刚
    2002, 22(1):  10-18. 
    摘要 ( 333 )   PDF (409KB) ( 4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bcL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形态观察的方法,对我国福建省平潭县和漳浦县、山东省青岛市及辽宁省大连市采集的角叉菜属样品进行了研究。新鲜或硅胶干燥样品被用于总DNA提取并用于PCR反应,PCR扩增产物回收后直接用于测序反应,序列数据经Clustal X1.8软件排序后,采用MEGA2.1软件根据Kimura's双因子法计算遗传距离,并应用邻接法(neighbor-jointing)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构建系统树,Bootstrap法(500次重复)评估分支可信度。研究表明:确认中国存在Chondrus ocellatusChondrus nipponicusChondrus armatus三种角叉菜;原报道产于我国东南沿海的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应为Grateloupia imbricata;原报道产于大连小平岛的角叉菜Chondrus yendoi应为Mazzaella japonica
    五种紫萼藓科植物茎及叶的解剖学观察
    王虹
    2002, 22(1):  19-22. 
    摘要 ( 500 )   PDF (395KB) ( 5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紫萼藓科紫萼藓属中的5种植物,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其茎的结构及叶表皮角质层皱褶、孔及纹饰等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长枝紫萼藓(Grimmia elongata Kaulf.)茎呈多棱形,片状附属物沿叶腹面表皮连成带状,而叶背面角质层纹饰呈辐射状的裂片;圆蒴紫萼藓(Grimmia apocarpa Hedw.)茎、叶细胞中内含物非常浓厚,细胞不透明,中肋的角质层纹饰呈纵向的线状;高山紫萼藓(Grimmia alpicola Sw.ex Hedw.)中肋宽厚,孔呈梯形排列,叶背面角质层皱褶呈"菊花状"纹饰,叶腹面孔口处有"眼皮状"鳞片覆盖;卵叶紫萼藓(Grimmia ovalis(Hedw.) Lindb.)茎无明显的中轴部,中肋"导水细胞"发达,叶表面密布粗疣和网状排列的大孔,且孔深陷;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茎的外皮部和内皮部之间有一层"鞘状"物质,叶背面孔的形状呈挤压状。
    兰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 Benth.)两类腺毛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研究
    郑宝江, 于丽杰, 邢怡, 王凤春
    2002, 22(1):  23-25. 
    摘要 ( 467 )   PDF (455KB) ( 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镜观察表明:兰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 Benth.)的头状腺毛(capitate trichomes)和盾状腺毛(peltate trichomes)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盾状腺毛的分泌细胞中占优势的细胞器是质体,而头状腺毛中是内质网和质体;成熟的盾状腺毛角质层下间隙明显,而头状腺毛不明显;盾状腺毛的柄细胞的侧壁出现完全的角质化现象,而头状腺毛则无;头状腺毛的基细胞液化程度比盾状腺毛的高。
    小麦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
    赫杰, 苗桂英, 赵海成
    2002, 22(1):  26-29. 
    摘要 ( 583 )   PDF (376KB) ( 2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Bernhard染色方法研究了小麦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结果显示,间期核仁染色很深,能够区分出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和颗粒组分(G),而染色质被漂白,在染色质间可以观察到细小的RNP颗粒。进入前期,在染色质的边缘有小的RNP颗粒分布。中期,染色体周边分布着类似于间期核仁的深染的大RNP颗粒,形成一个不完全连续的"鞘"状结构;在染色体内部看不到类似核仁的深染颗粒。到了后期时,仍可见RNP"鞘"状结构的存在。进入末期,这些RNP物质逐渐由"鞘"脱离,最后参与新核仁的形成。这些结果表明,核仁解体后的物质直接转移到了中期染色体的表面,并形成不连续的表层,没有进入染色体的内部。
    荞麦子叶发育过程中聚合的粗糙内质网
    高新起, 王秀玲
    2002, 22(1):  30-32. 
    摘要 ( 485 )   PDF (269KB)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子叶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粗糙内质网的聚合现象,是一些粗糙内质网平行或成环形排列形成的。这些聚合的粗糙内质网附近通常有蛋白质团块存在,其形状不规则,无膜包被,与周围细胞质的界限不清。推测这些蛋白质团块不是在液泡或膨大的粗糙内质网囊泡中积累形成的,而是由聚合的粗糙内质网直接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质中形成的。这种形式提高了子叶中贮存蛋白质的积累效率。
    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2002, 22(1):  33-36. 
    摘要 ( 414 )   PDF (382KB) ( 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稀为小刺状纹饰,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覆盖层厚。水雍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表现了从小刺状向网状的过渡。该科花粉为远极单沟,覆盖层厚,具小刺等特征反映了其与水鳖科和泽泻目花蔺科的密切联系,而该科花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则与茨藻目植物接近。这一结果支持将水雍科从茨藻目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目处理的观点。此外,水雍科植物在花粉大小、纹饰类型、网眼大小与深浅等方面的差异对种级分类有一定意义。
    NaCl胁迫对耐旱性不同的小麦生长及溶质含量的影响
    张海燕
    2002, 22(1):  37-41. 
    摘要 ( 408 )   PDF (231KB) ( 3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耐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鲁麦14和晋旱47),研究了NaCl胁迫对幼苗生长及几种溶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处理引起小麦幼苗株高及根长度下降,旱敏感品种鲁麦14比耐旱品种晋旱47下降幅度大。同时晋旱47的Na+含量增加较缓慢,根部及地上部均表现出较强的拒Na+特性,无明显拒Cl-性;脯氨酸和氨态氮含量增加,NO3-含量下降平缓,根部K+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晋旱47的抗盐能力远远大于鲁麦14。
    几种保护酶活性变化与马占相思树对低温胁迫的抵抗性的关系研究
    巫光宏, 詹福建, 罗焕亮, 赵峰, 罗智伟, 孟立科, 黄卓烈
    2002, 22(1):  42-45. 
    摘要 ( 590 )   PDF (206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QLD19835家系树苗在人工气候室经低温处理后,体内相关的生理指标及酶活性产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至-6℃产生的冻害导致植株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所下降,而蛋白质的含量则显著升高,同时,细胞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呈下降趋势,但仍能维持较高的活性水平。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马占相思QLD19835对低温胁迫能产生一种防卫反应,从而对冻害有一定适应性,而具有一定活性的细胞保护酶及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可能是植株有较强抗寒力的重要原因。
    烤烟伸根期的光合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孙国荣, 刘波, 赵光伟, 刘德玉, 阎秀峰
    2002, 22(1):  46-50. 
    摘要 ( 460 )   PDF (228KB) ( 3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NC89、LJ851、LJ911伸根期的生长中心在地下部分。合理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协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是此期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5%的光合速率最高,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75%之间,且此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烤烟烟苗的蹲苗、壮苗,是烤烟生长的最佳土壤水分条件。
    中国东北科尔沁沙地两种建群植物的抗旱机理
    周海燕
    2002, 22(1):  51-55. 
    摘要 ( 535 )   PDF (233KB) ( 3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土壤田间持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冷蒿和差巴嘎蒿的多个抗旱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两种土壤水分状况下,冷蒿的水势低于差巴嘎蒿,水分相对亏缺、束缚水含量、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综合抗旱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差巴嘎蒿,且胁迫前后冷蒿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高于差巴嘎蒿。2、土壤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冷蒿干物质累积量、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差巴嘎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低于差巴嘎蒿。水分胁迫发生时,冷蒿蛋白质降解的幅度高于差嘎蒿;冷蒿体内脯氨酸的累积量可达胁迫前的8.2倍,差巴嘎蒿只达原来的2.2倍;冷蒿可溶性糖含量达胁迫前的1.29倍,差巴嘎蒿只达胁迫前的0.37倍;胁迫条件下冷蒿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差巴嘎蒿。3、严酷的沙区环境条件下,冷蒿在一日内各时刻的蒸腾速率和水势均低于差巴嘎蒿,且日间波动平缓。
    香椿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
    张小红, 康冰, 陈彦生, 曹建军, 曹宁
    2002, 22(1):  56-60. 
    摘要 ( 443 )   PDF (212KB)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基内诱导生根、基外诱导生根及生根苗移栽等试验,研究了香椿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结果表明,基内诱导生根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生长素IBA,其次是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适宜的生根配方是在不含无机盐的培养基中附加1.0mg/L IAB。用NAA、IAB短时间处理无根苗基部,可使部分苗生根,但生根率偏低。试管苗移栽的适宜时期为3月至7月初,以蛭石、河沙为基质效果较好。移载成活的关键是充分炼苗及良好的基质和适宜的时期,注意防虫并保温遮荫。
    中国北方广布野豌豆细胞地理学研究
    曲秀春, 刘祥君, 李瑞军
    2002, 22(1):  61-64. 
    摘要 ( 360 )   PDF (185KB) ( 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国北方8个产地的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种群的核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种群的染色体数分别是12、14和24。支持12条染色体类型由14条染色体类型通过罗伯逊易位所形成的观点。12条染色体类型和24条染色体类型在植株外部形态上没有可识别的差异,在分类学上应作同一单元处理。14条染色体类型的植株具有形态上可以识别的性状,可作为变种或亚种处理。
    吸附剂及培养基组成对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影响
    曹孟德, 李家儒, 秦东春, 王君健
    2002, 22(1):  65-67. 
    摘要 ( 562 )   PDF (144KB) ( 5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培养基的组成及添加吸附剂对香荚兰细胞悬浮培养产生香兰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吸附剂活性炭及XAD-2后,香荚兰细胞产生的香兰素含量明显增加,而且活性炭的效果优于XAD-2;香荚兰细胞在全组成的MS培养基中香兰素含量均低于由矿物质盐组成培养基中的含量。可以考虑采用二步培养法来培养香荚兰细胞及产生香兰素。
    阔他阿木特在植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及其营养价值
    阿布来提·阿布都热西提
    2002, 22(1):  68-71. 
    摘要 ( 627 )   PDF (180KB) ( 2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进一步证实新疆是历史悠久的"梨乡",而阔他阿木特则为土户梨之一个品种。通过对阔他阿木特形态及结构的分析研究并经过深入的植物检索确定了阔他阿木特在西洋梨属(Pyrus communis.L)的一个地方品种地位。通过化学定性定量分析阔他阿木特中不确定之营养成分得以揭示,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系统演化探讨
    周仁超, 姚崇怀
    2002, 22(1):  72-75. 
    摘要 ( 630 )   PDF (192KB) ( 4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全部原产中国,它们对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栽培牡丹品种影响甚大。作者在对本亚组9种牡丹(含3个亚种)形态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花粉、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上的研究证据,提出了本亚组的系统演化的可能途径为:(1)卵叶牡丹→银屏牡丹→矮牡丹→圆裂四川牡丹→四川牡丹,(2)卵叶牡丹→凤丹→紫斑牡丹→太白山紫斑牡丹。另外作者对肉质花盘亚组的系统演化地位也进行了讨论。
    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
    金则新
    2002, 22(1):  76-83. 
    摘要 ( 364 )   PDF (324KB)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浙江省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是:组成该群落多数优势种群的龄级不完整,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七子花林是一个不稳定的群落;各优势种群在各样地中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用方差比率(VR)和通过2×2联列表进行X2检验的方法,检验了七子花群落乔木层18个主要树种、灌木层20个主要种类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乔木层主要树种间在总体上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正联结的种对多于负联结的种对;灌木层主要种类间在总体上呈显著的正相关,正联结的种对明显多于负联结的种对。
    东灵山辽东栎林优势林木种群直径结构的研究
    张文辉, 赵则海, 孙海芹, 祖元刚
    2002, 22(1):  84-90. 
    摘要 ( 403 )   PDF (328KB) ( 3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山体下部到上部调查了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一个长364 m的样带,对优势林木种群的直径结构,按山体的上部、中部、下部三个不同部位进行统计。选定乔木层优势种群辽东栎、大叶白蜡、五角枫、棘皮桦和灌木层优势种群二色胡枝子、六道木、照山白、柔毛绣线菊为研究对象,结合生物学特性分析了8种乔灌木种群的直径结构,及其沿环境梯度的动态趋势。在乔木层,棘皮桦在山体中部和下部的亚种群幼苗幼树株数少,个体生长不良,密度极低种群呈衰退趋势。其余3个物种种群的幼苗幼树数量多,种群密度较高。辽东栎种群从山体下部到上部的直径结构合理呈稳定状态。大叶白蜡和五角枫种群随海拔升高在数量、密度等方面呈现相互替代的现象。在灌木层,除过照山白种群,二色胡枝子、六道木和柔毛绣线菊3个种群的幼苗株数丰富,直径结构合理。从整体上看,如果对辽东栎林群落不加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辽东栎林群落将进一步向成熟林方向发展。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邓贤兰, 黄彩霞
    2002, 22(1):  91-97. 
    摘要 ( 480 )   PDF (266KB) ( 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3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7科63属,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68.7%,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表现出极高的适应性。
    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
    陈功锡, 廖文波, 敖成齐, 刘蔚秋, 张宏达
    2002, 22(1):  98-120. 
    摘要 ( 483 )   PDF (911KB) ( 9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陵山地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本文从科、属、种水平对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和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自产种子植物201科、1005属、411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36种,双子叶植物166科781属、3447种,单子叶植物29科、205属、636种,含单种和少种的科和属及木本植物比较丰富;(2)本区含世界广布科40科,热带分布科91科,温带分布科70科。含种数较多的科为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而主要特征科则是一些主产东亚(包括中国特有)的亚热带和温带分布科;(3)本区的属含我国15种分布区类型中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三类成分比较集中。中国特有属64属(占6.83%),其中不少可能就起源于本区(或)及其周围。温带分布属多于热带分布属;(4)种的地理成分有15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东亚和中国特有,它们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温带性质。中国特有种共计2682种,其中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其他1881种则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大体上可分为10个亚型。种的地理成分决定了本区现代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即在旧的热带区系的基础上蜕化演变而成的温带性亚热带植物区系或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本区东亚成分众多,不仅是其分布中心的一部分,而且正处于东亚成分扩散和迁移的重要通道——武陵山走廊上,因此可视为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个关键地区。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聂江力, 付玉杰, 王振宇, 祖元刚, 李江
    2002, 22(1):  121-124. 
    摘要 ( 582 )   PDF (239KB) ( 4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建立人工培育基地,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江苏植物资源信息系统
    田兴军, 张慧仁, 张立新
    2002, 22(1):  125-128. 
    摘要 ( 640 )   PDF (235KB) ( 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植物资源信息系统是用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6.0)在Windows ME环境下开发完成的。首先将数据输入Ms Excel 2000,然后输出到Ms Access 97以便调用。本数据库共收录江苏分布的植物2205种、334变种、21栽培变种和1534异名。系统采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和Jet(Joint Engine Technology)接口连接数据库,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进行检索查询。本系统能够任意查询江苏省所有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名、属名;并能显示植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经济意义以及图片。该系统能在中文Windows 95,Windows 98和Windows ME环境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