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0
    论文
    唇形科鼠尾草属新植物
    祝正银;闵伯清;王秋玲
    2011, 31(1):  1-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1
    摘要 ( 2258 )   PDF (489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四川(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一新种,即川西鼠尾草。新植物毛被与花冠管内被长柔毛而独特,接近于粘毛鼠尾草(Salvia roborowskii Maxim.),其区别在于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径1~2 cm;花萼较长,长1~1.2 cm;花冠较长,长约2.1 cm,内面离花冠筒基部约2 mm处,向上长约5 mm一段全被长柔毛(非毛环),花冠筒近中部向上近直弯曲而逐渐扩大,冠檐上下唇具紫红色斑点。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
    吴裕;许玉兰;田耀华;段安安;毛常丽;张君鸿
    2011, 31(1):  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2
    摘要 ( 1931 )   PDF (886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云南野生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为材料,对39株树的果实和种子的形态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和种子形态指标株间变异大,株内变异小。单株间果实表现出从卵圆形至长椭圆形的变异,果长4~7 cm,先端圆钝至锐尖,基部不同程度偏斜,与文献记录差异较大;单株间种子形态表现出从卵形、长卵形至细长形或近锥形的变异。单株平均种长变幅为25.05~35.66 mm,种宽为13.30~19.62 mm,长宽比为1.47~2.3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此3个性状单株间差异极显著(p<0.01)。灰白色种皮具褐色斑块,种脐和胚位于种子基部,种子先端突尖或具短喙是稳定的性状,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青藏高原东缘常见4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大小变异研究
    陈学林;杨建美;王文敏
    2011, 31(1):  9-1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3
    摘要 ( 2275 )   PDF (1107KB) ( 5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集青藏高原东缘常见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测量并计算种子的长、宽、高、质量等9项形态学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与海拔高度、种子质量和种子总体方差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种子的各表型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种子长/高的变异系数最高,而种子质量的变异系数最低,表明种子质量较稳定。②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长与种子质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海拔高度与禾本科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沿海拔梯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高、种子宽/种子长和种子质量逐步减小;总体方差与种子长/种子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认为可以用种子长/高替代总体方差来衡量禾本科种子的整体形态;海拔是影响禾本科种子大小及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中国传统月季花粉形态研究
    白锦荣;张启翔*;罗乐;潘会堂;于超
    2011, 31(1):  15-2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4
    摘要 ( 2796 )   PDF (2031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5个中国传统月季品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传统月季花粉为单粒花粉,呈长球形或超长球形(P/E为1.92~2.25),大小为37.59~51.95 μm×17.02~25.33 μm。赤道面观椭圆形或长矩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具三孔沟,沿极轴方向等间距环状分布。外壁纹饰条纹型,覆盖层具穿孔,在品种间具有相似性,但变异丰富,划分为4种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在反映传统月季品种的类别上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根据花粉形态演变规律可推断,样品中‘四面镜’可能为最原始的品种类型,‘月月粉’、‘月月红’及‘匍匐红’等品种较为进化。
    唐古特白刺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王虹;匡代亮;索菲娅;杜宏伟;王咏星*
    2011, 31(1):  24-2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5
    摘要 ( 1768 )   PDF (1237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蜜腺位于花瓣内侧,按Fahn蜜腺分类法,属花被蜜腺;其由分泌表皮细胞构成,从植物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又属典型的非结构蜜腺;经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的动态不明显,因此又属非淀粉蜜腺。唐古特白刺的分泌表皮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特化为分泌表皮毛,分泌腔原始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裂解成分泌腔,分泌表皮上具有特殊的角质层纹理,在分泌表皮细胞发育过程中,液泡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其变化与蜜汁的合成和分泌规律相关,液泡是参与了多糖物质的降解、蜜汁的转运等物质的循环而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淀粉和糖原的动态不明显。最后形成的蜜汁经分泌腔,由分泌表皮细胞特化为单细胞的表皮毛中泌出,在败花期时,分泌表皮毛萎缩并随花瓣一起脱落,泌蜜由此停止。
    荚果蕨胚胎发育的研究
    张笛;檀龙云;刘保东*
    2011, 31(1):  29-3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6
    摘要 ( 1809 )   PDF (961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 Todaro)胚胎发育过程。合子第一次分裂,分裂面垂直于原叶体纵轴且平行于颈卵器颈部;第二次分裂面平行于原叶体纵轴且垂直于颈卵器颈部;第三次分裂面同时平行于原叶体纵轴和颈卵器颈部。经多次分裂的球形胚胎,胚胎的外上和外下区域几乎同时分别发育出第一叶顶端细胞和第一根顶端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它们分别斜向分裂产生第一叶原基和第一根原基。随后,第一叶原基迅速分裂,突破帽状体形成第一幼叶;而第一根原基的分裂速度稍慢,第一根发育速度稍慢于第一叶。
    外源一氧化氮对铅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魏学玲;史如霞;贾凌云;刘艳;张辉;姜羽;杨颖丽*
    2011, 31(1):  34-3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7
    摘要 ( 2118 )   PDF (1280KB) ( 6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室内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Pb2+处理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处理使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显著降低,诱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减少及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的比值减小,25 μmol·L-1 SNP明显缓解Pb2+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Pb2+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Fv/FmFv/Fo的比值,而100 μmol·L-1SNP无明显缓解作用。此外,25和100 μmol·L-1SNP诱导Pb2+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但100 μmol·L-1SNP处理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说明,外源NO促进Pb2+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诱导CAT活性升高,从而增强小麦对Pb2+胁迫的适应性。

    多蒴灰藓(苔藓植物门:藓纲)对短期极端温度的生理响应
    沈蕾;郭水良*;杨武;曹同;Janice M. Glime
    2011, 31(1):  40-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8
    摘要 ( 2155 )   PDF (596KB) ( 7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藓类植物作为一类模式植物,在分子生物学、抗性生理学研究中受到重视,因此,开展逆境条件下藓类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和膜保护系统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将为了解藓类植物对逆境条件适应的生理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多蒴灰藓(Hypnum fertile Senden.)分布广泛,生境多样,本文研究了低温(5℃)和高温(40℃和60℃)在不同胁迫时间(0、1、2、4、6、8h)下多蒴灰藓体内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以期了解多蒴灰藓对不同温度条件的适应能力和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5℃低温处理下,随处理时间延长,多蒴灰藓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在高温处理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MDA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随处理时间延长都逐渐升高。CAT在5℃低温处理下活性逐渐升高,在40℃高温处理下先升高后降低,在60℃高温处理下则迅速降低,6 h后酶完全丧失活性。SOD的活性在5℃低温处理下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高温处理下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40℃高温胁迫下6 h达到最大值,60℃胁迫下0.5 h达到最大值。POD在5℃和40℃处理下活性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60℃高温处理下则先升高后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多蒴灰藓适生于2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60℃高温对多蒴灰藓的伤害明显,与高温相比,多蒴灰藓更适合生长于低温环境;多蒴灰藓通过增加游离脯氨酸以提高对温度逆境的适应;POD和CAT在多蒴灰藓抵御低温胁迫时可能起着主要作用,而SOD则在其抵御高温胁迫时起一定的作用。
    水分胁迫对脂松苗木针叶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刘亚丽;王庆成*;刘爽;杨远彪;彭红梅;郝龙飞
    2011, 31(1):  49-5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09
    摘要 ( 2227 )   PDF (1276KB) ( 6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年生盆栽脂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含干旱和水渍胁迫)及解除胁迫后对脂松苗木针叶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与水渍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所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解除胁迫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田间含水量为40%、80%、100%处理(即FC40%、FC80%、FC)恢复较快;干旱处理中FC20%和水渍处理中的水渍胁迫(FL)对苗木的生理影响在解除胁迫后14天尚未完全恢复且表现为水淹处理恢复能力较干旱处理差。综上,FC60%为最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表现最佳。
    标记蛋白HPT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鉴定
    高彬;张海燕;范海*
    2011, 31(1):  56-6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0
    摘要 ( 1978 )   PDF (998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含有HPT的原核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纯化后获得HPT抗体。从含有hpt的质粒pCambia1301上扩增目的基因,经SalⅠ和NotⅠ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进行粘性末端连接,成功构建了pET-28b-hpt质粒,并转化到宿主细菌大肠杆菌Rosset(DE3)中进行蛋白表达。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pET-28b-hpt原核表达载体在E.coli Rosset菌株中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了HPT蛋白,并以纯化的目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本方法可以获得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多克隆抗体。
    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袁金凤;胡仁勇;慎佳泓;张磊;张晓宇;于明坚*
    2011, 31(1):  61-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1
    摘要 ( 2167 )   PDF (1151KB) ( 8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差异和样方法等手段,对浙江省马尾松林针叶(针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中龄常绿阔叶林和近熟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植物53科105属170种。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数、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基本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以针阔叶混交林最低,估计跟先锋物种的消失和后期物种的出现这一更替有关。随着演替的进行,各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其中针阔叶混交林和中龄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马尾松与近熟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群落主成分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果。群落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尤其是乔木层的组成上;针阔叶混交林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一个群落,但它与其它群落间的相似性较高,并已储存了常绿阔叶林中的大部分物种,对演替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深圳马峦山华南紫萁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孙延军;莫贤华;徐晓晖;丁明艳;廖文波*;叶常镜
    2011, 31(1):  67-7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2
    摘要 ( 2242 )   PDF (1384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深圳马峦山地区华南紫萁占优势的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紫萁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48科69属82种,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性质;年龄结构显示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属于稳定型种群,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的频度指数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定律、海南岛山地雨林优势种群的频度规律等不相符合;华南紫萁种群树高和个体数百分比显示,种群高度0.3~0.7 m植株占比例较大,种群处于旺盛发展期;物种多样性指数为SP=16.42,SW=4.56,均匀度指数为E=0.33,E′=0.8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接近典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类型。本研究揭示了华南紫萁野外生存状态,为该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干扰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卢爱英;张先平;王世裕;王孟本*
    2011, 31(1):  73-7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3
    摘要 ( 1766 )   PDF (1185KB) ( 6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牧等干扰会对亚高山草甸群落的外貌、结构及功能造成影响。为了揭示在外界干扰下云顶山草甸群落的变化规律,对云顶山草甸进行群落学调查,共取45个样方(1×1 m)。在此基础上,应用TWINSPAN对草甸群落进行数量分类;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扰对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草甸划分为6个群丛,受干扰程度中等的群丛3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都最高,受干扰程度轻的群丛1次之,而受干扰程度较重的群丛6最低。同时干扰对该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及不同物种的影响趋势是不一致的。随着干扰程度加重,灌木和豆科等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禾草中的部分种如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等对干扰响应不明显;毒草和一些杂草种类在群丛中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美花石斛菌根真菌接菌方式与接种效应初步研究
    陈宝玲;宋希强;*;胡美姣;杨福孙
    2011, 31(1):  79-8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4
    摘要 ( 1700 )   PDF (1360KB) ( 8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的共生对于兰科植物种子萌芽和植株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为探讨有益共生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接菌方式的改变与接种效应直接的联系,本研究从野生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新鲜营养根中分离、筛选出3种菌根真菌(M1、M2和M3),采用单一接菌和混合接菌的接种方式,分析3个菌株及其不同接种方式对美花石斛生长的影响。研究得到优势菌株M1和M3,并证实混合接菌对美花石斛的生物量增长具有较好的正效应,两两混合接种方式M1-M2、M2-M3及3个混合接种方式M1-M2-M3均能较好的促进美花石斛生物量的积累。充分发挥混合接菌对兰科植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弧形串珠藻物候期的研究
    胡变芳;谢树莲*
    2011, 31(1):  85-8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5
    摘要 ( 2120 )   PDF (328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弧形串珠藻的物候期进行了研究。2005年1月至10月对标本进行了4次采集(每个季节1次),同时对每个采样点的环境因子如气温,水温,流速,pH,溶氧,电导进行了监测和记录。在显微镜下对弧形串珠藻的10个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而且弧形串珠藻的某些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生长良好,夏季生长相对较差。同时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也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弧形串珠藻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其自身的生物发育规律。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胡雪华;陈香;肖宜安*;廖信军;鞠建文;郭永久
    2011, 31(1):  89-9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6
    摘要 ( 1979 )   PDF (1234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血水草的RAPD-PCR最佳反应体系,对影响血水草RAPD反应的Mg2+、模板DNA、dNTPs、引物浓度和Taq聚合酶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5 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 μL,1.8 mmol·L-1 Mg2+,2U Taq DNA聚合酶,50 ng模板,0.2 mmol·L-1 dNTPs,1.6 μmol·L-1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in;预扩增:94℃变性20 s,36℃退火30 s,72℃延伸75 s,5个循环;扩增:94℃变性20 s,40℃退火30 s,72℃延伸60 s,40个循环;72℃保温20 min,4℃保存。所建立的血水草RAPD-PC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血水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
    疫霉侵染下辣椒幼苗消减文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
    贺俐;吴杨*;许东风
    2011, 31(1):  95-9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7
    摘要 ( 1942 )   PDF (1151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分离和鉴定辣椒中疫霉诱导基因,以高抗疫霉病辣椒品种L11为材料,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幼嫩叶片为处理(tester),以未接种自然生长的幼嫩叶片为对照(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疫霉侵染下辣椒幼苗的消减文库。从消减文库中随机挑取30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PCR鉴定,显示插入片段大小大部分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文库质量良好。随机挑取40个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35个有效EST序列。经Blastx分析表明:有30个EST与GenBank中其他序列有同源性,5个EST为未知功能序列。已知功能的EST序列分别编码NAC转录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450单加氧酶、叶绿素a/b结合蛋白、谷胱甘肽转移酶、几丁质酶等,这些蛋白涉及抗病信号传递、抗氧化作用、转录调控及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为抗病基因克隆和系统研究疫霉侵染下辣椒基因的表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濒危树种格木天然群体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生长变异
    赵志刚;郭俊杰;曾杰*;徐建民;沙二;林开勤
    2011, 31(1):  100-10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8
    摘要 ( 1917 )   PDF (998KB)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格木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珍稀濒危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应用从格木主要天然分布区收集的6个群体的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揭示格木天然群体子代芽苗和幼苗生长变异状况及其与种子性状、亲本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格木天然群体子代芽苗和幼苗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苗高的变异高于地径,苗期选择以高生长为主。格木苗期生长与种子的大小、千粒重相关显著,胚根长度与经度、地径与年均气温、高径比与海拔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格木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亦将有助于其天然资源的保护经营和人工种植业的发展。
    正交设计优化北重楼ISSR-PCR体系
    张龙进;白成科;*
    2011, 31(1):  105-10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19
    摘要 ( 1681 )   PDF (849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的方法,最终建立了北重楼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0 μL反应体系中包含1×buffer,dNTP 175 μmol·L-1,Primer 0.8 μmol·L-1,Mg2+ 1.4 mmol·L-1Taq酶2.5 U及模板DNA 80 ng。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5 min;94℃变性40 sec,55℃退火45 sec,72℃延伸90 sec,40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该优化体系的建立,将为北重楼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学和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牛膝根结构特征与三萜皂苷的积累关系
    王桂芹;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勒克;郑玉华
    2011, 31(1):  109-1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20
    摘要 ( 1911 )   PDF (1027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萜皂苷是牛膝根中主要的药用成分之一。利用皂苷定量分析与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牛膝根的解剖结构及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根属于异常结构,三生结构发达。牛膝根的增粗生长主要依赖于额外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牛膝根中最多可以产生7~8圈额外形成层。次生韧皮部、栓内层和三生韧皮部是三萜皂苷的主要积累场所;三萜皂苷的积累动态随牛膝的生长年限增加呈现低→高的变化规律,3~4年生牛膝跟中三萜皂苷的积累达最大值。
    独角莲超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及体外抑瘤活性
    李庆勇;王春成;宋瑱;曲震寰;姜春菲;邱伟
    2011, 31(1):  113-11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21
    摘要 ( 2028 )   PDF (760KB) ( 6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寻找独角莲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基础和合理开发利用独角莲,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独角莲块茎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采用噻氮唑蓝比色法(MTT)测试萃取物的体外抑瘤活性。结果:从独角莲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检出37种物质,含量最丰富的4种化合物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占40.22%;菜油甾醇(Campesterol),占18.45%;棕榈酸(n-Hexadecanoic acid),占9.52%;亚油酸(9,12-Octadecadienoic acid (Z,Z)-),占8.15%。MTT实验证明萃取物对结肠癌HCT-8、卵巢癌HO-8910、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肝癌SMMC-7721细胞对萃取物最为敏感。独角莲块茎超临界CO2萃取物有显著抑瘤活性,针对该萃取物的进一步分离分析对其活性物质基础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配子体和孢子体重金属富集特性比较
    谢斐;张朝晖;*
    2011, 31(1):  117-12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22
    摘要 ( 2431 )   PDF (834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湘西茶田钒矿废弃冶炼厂矿渣上葫芦藓的野外生态调查和采集,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了葫芦藓配子体和孢子体及其基质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葫芦藓配子体和孢子体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属,各重金属元素在配子体和孢子体间的富集存在较大的差异,配子体比孢子体显著富集重金属元素(p<0.05),Zn和Mn在葫芦藓植物体中比其他重金属元素更高。同时也讨论了重金属在苔藓植物中的富集及生物阻抗的作用。
    荒漠植物种子逆境萌发研究进展
    任珺;余方可;陶玲;
    2011, 31(1):  121-12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1.023
    摘要 ( 1926 )   PDF (1443KB)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水分、温度、光照、沙埋深度、盐分胁迫及以上几种综合因素在逆境条件下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降雨次数、雨量大小、分布及土壤湿度是决定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重要生态因子;温度是影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变温有利于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光照并非大多数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少部分荒漠植物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有些要在黑暗中萌发,有些则对光照无特殊要求,光照对有些荒漠植物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不同沙埋深度具有不同的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光照等条件,综合调控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盐分胁迫抑制种子的萌发。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在以上几种因素的共同协调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需要加强荒漠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