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1-06-15
    论文
    八角属植物分类
    林祁
    2001, 21(2):  161-174. 
    摘要 ( 807 )   PDF (410KB) ( 6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对18个国家和地区121个标本馆收藏的万余份八角属植物标本研究,结合在国内8个省区野外调查、采集、引种和对生长发育与物侯的观察,本文对世界性八角属植物做了分类学修订。根据花蕾和花被片形态特征的变异,将八角属分为2组:八角组-含9种1亚种,其花蕾卵球形,花被片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至狭舌状,扁平;八角茴香组-含25种2亚种1变种,其花蕾球形,花被片宽卵形至圆形,下凹。将凹脉组作为八角组的新异名,圆被亚属作为八角茴香组的新异名;指定了红茴香和柬埔寨八角的后选模式。本文还分析了八角属植物的分类学性状,作出有分类检索表,提供有各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资料,列举出查阅的主要标本,并对各分类单元均作了分类学注释。
    菊科一新属,管花蒲公英属和菊科舌状花亚科的补充记载
    林有润, 孙秀殿
    2001, 21(2):  175-176. 
    摘要 ( 856 )   PDF (106KB)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菊科原蒲公英属管花蒲公英(Taraxacum siphonathum S.D.Sun Xuc-jum Gc, Jirshncrct Stipanck)头状花序含两性狭窄管状花的特点,与原蒲公英属有较大的差别,因而将其分出,另立一新属,管花蒲公英属(Neo-Taraxacum Y.R.Ling et S.D.sun),含管花蒲公英[Neo-Taraxacum siphonathum(S.D.Sun, Xue-jun Ge, Jirshner et Stipanek)Y.R.Ling et S.D.Sun]一种。另外对菊科原舌状花亚科(Subfam.Liguliflorae)作补充订正,即除大部分属种的头状花序含两性舌状花外,补充个别属的头状花序含两性狭窄管状花。
    陕西壳斗科植物新类群
    张文辉, 康永祥, 卢志军
    2001, 21(2):  177-181. 
    摘要 ( 497 )   PDF (181KB) ( 3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标本整理的基础上,作者对陕西省壳斗科植物的分类与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报道了新变种3个:太白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taibaiensis W.H.Zhang)、陕西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shaanxiensis W.H.Zhang)、星毛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 Bl.var.stellatopilosa W.H.Zhang);新组合2个:城口青冈(Cyclobalanopsis fargesii (Franch.)S.Z.Qu et W.H.Z hang)、粉背青冈(Cyclobalanopsis hypargy-rae (Seem.)W.H.Zhang);陕西省分布新记录3个:多穗石栎(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f.et Thoms.)、长叶枹栎(Quercus monnula Y.C.Hsu et H.W.Jen);同时,澄清了枹栎(Q.glandulifera Bl.)命名上的一些问题。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Ⅱ)
    赖广辉
    2001, 21(2):  182-185. 
    摘要 ( 659 )   PDF (142KB) ( 9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对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一些类群加以评注的第二部分,本文共涉及8个分类单位。原作为水竹Ph.heteroclada Oliver一个变种处理的奉化水竹var.funhuaensis Wang et Lu因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而被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竹种;对黄古竹Ph.angusta McClure和小叶光壳竹Ph.varioauriculata Li et Wu var.glabrata Lai的地理分布作了修订;4个拉丁学名被减为异名;另外,根据原发表时的描述, Ph.compressa H.Uyeki并非本属成员,应排除在本属之外。
    新疆葱属——新变种
    杨昌友, 黄俊华
    2001, 21(2):  186-186. 
    摘要 ( 595 )   PDF (51KB) ( 2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表新疆葱属--一新变种:哈马河葱
    中国杉藻科(Gigartinaceae)两个新记录种的研究
    苏乔, 栾日孝, 杨君, 安利佳, 祖元刚
    2001, 21(2):  187-190. 
    摘要 ( 602 )   PDF (157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中国产杉藻科(Gigartinaceae)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和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两个种的分类研究,均为中国新记录。
    西藏真菌增补
    图力古尔, 李玉
    2001, 21(2):  191-194. 
    摘要 ( 445 )   PDF (131KB) ( 2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在西藏亚东、林芝等地区采集到的西藏新记录真菌34种。其中包括担子菌22种,子囊菌7种和粘菌5种。凭证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JAU).
    香椿起源和分类地位的研究
    陆长旬, 张德纯, 王德槟
    2001, 21(2):  195-199. 
    摘要 ( 613 )   PDF (176KB) ( 6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植物地理学和被子植物起源的理论,研究香椿起源问题。根据研究,推测香椿起源于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及其邻近地区。同时回顾了香椿分类地位的演变历史,香椿属于楝科香椿属已无疑义。但是,根据香椿等位酶分析证明,香椿品种间确实存在差异,确定香椿存在变种,尚需发现、研究和命名。
    中国水蕨属孢子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的研究
    李新国, 戴锡玲, 王全喜
    2001, 21(2):  200-201. 
    摘要 ( 521 )   PDF (186KB) ( 5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我国产水蕨属2种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对2种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本属孢子是同型孢子蕨类植物中最大的孢子,三裂缝,肋状纹饰,由外壁形成纹饰的轮廓;具较薄的周壁,在高倍放大的情况下呈颗粒或杆状。我们从孢子形态角度,支持水蕨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它与海金沙科的非洲蕨属(Mohria)的亲缘关系较近,是介于海金沙科和裸子蕨科之间蕨群。
    东北鳞毛蕨科植物叶比较解剖的初步研究
    王秀华
    2001, 21(2):  202-205. 
    摘要 ( 576 )   PDF (358KB) ( 4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东北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鳞毛蕨属(Dryopteris)6种、耳蕨属(Polystichum)3种植物的叶片及叶柄解剖构造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叶片及叶柄的结构特征是鳞毛蕨科植物较稳定的遗传性状,可以做为鉴定植物种及属的依据。
    杜仲叶片和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朱登云, 田慧琴, 李浚明
    2001, 21(2):  206-209. 
    摘要 ( 522 )   PDF (175KB) ( 6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以5~6年生杜仲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接种于补加NAA(2.0~4.0 mg/L)或BA(1.0 mg/L)+NAA(2.0~4.0mg/L)的MS培养基上的叶片和叶柄,经21~28d培养后,脱分化形成绿色或浅绿色致密愈伤组织,频率达到70%以上。绿色致密愈伤组织在补加BA(2.25~2.75 mg/L)+NAA(0.15 mg/L)的MS培养基上经过1~2次继代之后,即出现茎芽分化,频率在15%以上,只是其中许多都是畸形苗,正常苗频率较低。此问题尚在研究之中。选择生长健壮的再生植株,切除其基部愈伤组织,然后将切口浸泡在250mg/L无菌ABT生根粉溶液中3~5sec,再插入1/4强度无激素MS培养基中, 2~3周后,在苗基部长出1~3条白色粗壮的不定根,生根频率在60%以上。
    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诱导因素的研究
    曲桂芹, 张贤泽, 霍俊伟
    2001, 21(2):  210-214. 
    摘要 ( 416 )   PDF (269KB) ( 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细胞胚的诱导是大豆体外再生的关键。基因型、诱导光周期、外植体的荚位、蔗糖浓度等因素,可导致诱导频率及正常胚比例不同,影响植株再生。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基因型的未成熟子叶,在含高浓度生长素的MSB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产生。合丰25和东农7819为优选基因型;生育前期下部荚位大小为2~4mm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发生效果最好;四种光周期下体细胞胚诱导频率相近,但连续弱光下正常胚比例高;NAA诱导优于2-4, D;10mg/lNAA与1.5%蔗糖配比组合最佳。
    东北蒿属艾组12种植物核型研究
    王臣, 路芳, 关旸, 张贵一
    2001, 21(2):  215-221. 
    摘要 ( 461 )   PDF (433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东北蒿属艾组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及核型资料,结果如下: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 (Maixm.)Komar.)2n=4x=36=28m+4sm(4SAT)+4st(4SAT);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 DC)2n=2x=50=40m+4sm+6st(6SAT);矮蒿(A.lancea Van.)2n=2x=16=10m+4sm+2st;蒙古蒿[A.mongolica (Fisch.ex Bess.)Nakai]2n=2x=16=14m+2st;红足蒿(A.rubripes Nakai)2n=2x=16=14m+2st;歧茎蒿(A.igniaria Maixm.)2n=2x=34=28m+2sm+4st(4SAT);柳叶蒿(A.integrifolia Linn.)2n=4x=36=20m+12sm+4st;线叶蒿(A.subulata Nakai)2n=2x=16=14m+2st;高岭蒿(A.brachyphylla Kitam.)2n=2x=18=14m+2sm+2st;林艾蒿[A.viridissima(Komar.)Pamp.]2n=2x=18=14m+4sm;奄闾(A.keiskeana Miq.)2n=2x=18=16m+2sm;阴地蒿(A.sylvatica Maxim.)2n=2x=16=14m+2sm,核型对称性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为2B型,其余均为2A型。依据核型资料对个别种的演化和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
    异细胞质小麦与黑麦、小黑麦杂交对性状和减数分裂行为的影响
    刘伟华, 王同昌, 何聪芬, 徐香玲, 李集临
    2001, 21(2):  222-226. 
    摘要 ( 552 )   PDF (233KB) ( 2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17种异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黑麦、小黑麦杂交、回交,研究其性状与减数分裂行为的表现。首次观察到D2型Ae.crassa.4x细胞质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有抑制作用,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有促进作用, SV型Ae.kotschyi细胞质对同源染色体、部分同源配对均有抑制作用, S1型Ae.sharonesis细胞质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有促进作用。还观察到G型细胞质T.timopheevi、T.zhukovsky i, D2型细胞质Ae.crassa可提高产生有功能雌配子数。首次合成G型、SV型、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八倍体小黑麦, D2型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是光敏性雄性不育,在15小时以上的长光照条件下表现不育。这对进一步了解异细胞质的作用、小黑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小黑麦的改良均有重要意义。
    中国金粉蕨属孢子形态的研究
    于晶, 王全喜, 包文美
    2001, 21(2):  227-230. 
    摘要 ( 456 )   PDF (395KB) ( 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产金粉蕨属8种2变种蕨类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孢子形态较为一致,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超半圆形或扇形。周壁较薄,外壁突起形成表面纹饰的基本轮廓,具赤道环、近极脊和远极脊等结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远极面的纹饰形态上。从孢子形态上看,金粉蕨属与中国蕨科其它属差异较大,而与凤尾蕨属相似,建议将本属放在凤尾蕨科。
    中国台湾和大陆蹄盖蕨属植物的生物地理学比较
    王中仁
    2001, 21(2):  231-238. 
    摘要 ( 361 )   PDF (260KB) ( 5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蹄盖蕨属Athyrium Roth是个典型的东亚属,全世界估计约有160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亚热带高山,少数在温带其他地区,中国有117种,是其分布中心。台湾和大陆的蹄盖蕨属植物关系尤为密切,是研究海峡两岸植物地理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材料。台湾已知共计有蹄盖蕨类植物32种,包括狭义蹄盖蕨27种,介蕨2种,蛾眉蕨1种,假蹄盖蕨1种,假冷蕨1种,即使将待查实的4种蹄盖蕨除去,至少还有28种。其中除去7种大陆不产外, 21种均和大陆共有,占75%。况且,这7种与大陆种形态相近,是否同种异名、亚种或姊妹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台湾和大陆共有的16种狭义蹄盖蕨中有7种是台湾-西南间断分布。这不仅说明了台湾的蹄盖蕨属类植物和大陆的关系密切、有着共同的起源,而且说明台湾高地的植物区系和西南高地关系最为密切。运用生物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方法研究和测定海峡两岸共有种种内、姊妹种或近缘种之间的遗传学关系(如:遗传一致度),进一步了解并量化台湾和大陆植物区系之间的历史和地理关系是必要的。
    五大连池管壳缝目硅藻研究初报
    范亚文, 包文美, 王全喜
    2001, 21(2):  239-244. 
    摘要 ( 588 )   PDF (339KB) ( 5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采自五大连池的管壳缝目硅藻4科6属38种10变种1变型,对每一个分类单位都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照片,为五大连池硅藻资源的调查提供最基本的资料。
    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其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王铁娟, 赵一之
    2001, 21(2):  245-251. 
    摘要 ( 534 )   PDF (203KB) ( 4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植物标本及有关文献资料,绘制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各个种的分布区图,从而确定了每个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并对该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作了研究。
    高山红景天年龄与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关系
    吴双秀, 尚辛亥, 戴绍军, 阎秀峰
    2001, 21(2):  252-257. 
    摘要 ( 364 )   PDF (201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998年8月和1999年7月采自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共14个天然居群和人工栽培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高山红景天的年龄和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高山红景天的年龄根据其根茎上芽磷痕的数量判断。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高山红景天的年龄与其根部红景天甙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生境下的高山红景天,其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与年龄的正相关性则较弱。
    大亚湾红树林研究Ⅲ.白骨壤和秋茄叶片2种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
    程舸, 程惠贞, 王厚麟, 缪绅裕
    2001, 21(2):  258-261. 
    摘要 ( 461 )   PDF (142KB)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大亚湾附近澳头、稔山与三门岛地区生长的白骨壤、秋茄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发现2种红树植物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澳头、稔山、三门岛3个地区依次降低。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与之相反,依次升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峰高及区带数上的差别,但无地区规律性。
    珍稀濒危植物矮牡丹体内矿质元素的研究
    上官铁梁, 张红, 席玉英, 丹阳
    2001, 21(2):  262-265. 
    摘要 ( 379 )   PDF (145KB) ( 3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矮牡丹体内的10种矿质元素,即K、Mg、Mn、Fe、Ni、Zn、Cu、Cd、Cr、Pb。分析了矿质元素在矮牡丹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矮牡丹对各种元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器官中的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 K、Mg、Mn、Ni、Cd、Cr、Pb以叶中为高, Fe、Zn、Cu分别以根、茎、叶柄中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叶柄中含量最低。矮牡丹对K、Mg、Mn、Fe、Zn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一般叶的富集系数较其它器官为高。元素间相关分析表明:Zn、Cd、Cr、Pb、Mn、Fe、Ni、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K、Mg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此外,土壤与植物体内元素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几种转基因植物体细胞克隆变异的多样性研究
    郑易之, SalaF
    2001, 21(2):  266-271. 
    摘要 ( 561 )   PDF (180KB) ( 3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杨树、水稻和甘蔗转基因植株体细胞克隆的表型变异和基因组DNA多态性。探讨了以下问题:转基因植株体细胞克隆的1)表型多样性, 2)基因组DNA多样性, 3)二者的相关性, 4)表型变异和DNA变异的可遗传特性, 5)产生的可能原因,以及6)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羊草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I:扩增片段频率的变化
    崔继哲, 祖元刚, 关晓铎
    2001, 21(2):  272-277. 
    摘要 ( 365 )   PDF (192KB) ( 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嫩草原上分布着灰绿型和黄绿型两种叶色类型的羊草。为进一步明确这两种叶色类型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对其9个种群105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15个随机引物(10nt)共扩增出149个多态性片段,总的多态位点为96.1%;黄绿型与灰绿型种群间在10.1%的多态性片段上明显不同;相似生境或同一地域的种群在一些位点上表现出相似或相同的变化;9个种群都检测到了特异性扩增。
    大穗和中华结缕草的群落特征及种内分异研究
    王艳, 张绵, 张学勇, 董厚德
    2001, 21(2):  278-284. 
    摘要 ( 470 )   PDF (230KB) ( 3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穗结缕草为盐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沿海潮沟两侧的滨海盐土地带上,其区系组成绝大多数种类属于盐生植物,为海滩原生植物群落。中华结缕草为耐盐的优良草坪植物,其野生群落主要分布在沿海2~40m的滨海阶地上。其生态幅较宽,土壤pH在7.2~9.2之间。中华结缕草群落为单优群落,盖度多在60%~90%。中华结缕草种内存在十分丰富的变异,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17份草样划分为6类,各类间差异很大。主分量分析表明有性繁殖器官如果穗高度和营养器官特征如叶长和匍匐茎扩展速度是研究中华结缕草种内分异的重要指标。这2种植物可作为沿海城市建植草坪的优良植物。
    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生长的比较研究
    李景文, 石福臣, 陆兆华
    2001, 21(2):  285-289. 
    摘要 ( 489 )   PDF (174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柴河林业局头道林场一块8年生的落叶松人工林优势种群的当年生的生长节律与生物量的研究发现:优势林分的当年生枝及顶枝的生长较常规林分高峰期多、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和生长量大的优点和不同;生物量的分配的研究结果也说明优势林分的树干生物量积累的比重较常规林分高,证明了该罕见优势林分速生原因的内质性,是一个难得的优良种源。
    中国稀有家具用材树种生态学特性及木材学特性
    于伸, 毛子军
    2001, 21(2):  290-292. 
    摘要 ( 496 )   PDF (117KB) ( 3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我国高级家具用材树种的分布、生态学特性、木材宏观构造、木材加工工艺性质及树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研究表明,我国高级家具用材树种较少,还不到10种,其中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高级家具用材树种利用过度,其中麻楝、降香黄檀已很少见,林分径级下降,资源面临濒危状态。因此,对这些种树的保护和人工造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次生针阔混交林动态经营后空间结构动态分析
    李景文, 祖元刚, 石福臣
    2001, 21(2):  293-298. 
    摘要 ( 585 )   PDF (197KB) ( 3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运用"时空替代"方法和分形理论,探讨了对现有的次生针阔混交林实施"团块状保留母树团"经营后,不同经营时间林分组成树种的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得出随经营时间的推移,乔木层占据空间的总体能力逐渐增强,也趋于稳定,形成多层次的林冠郁闭,同时红松、椴树、水曲柳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而灌木层与乔木层相反,随经营时间的推移占据空间的能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在它们中,经营之初占优势地位的喜光种类逐渐退出,以典型针阔混交林下种类如丁香、山梅花、刺五加逐渐占据优势。反映出该经营方式促进了林分快速地向典型的红松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趋势。
    羊草种群生物量和能量生殖分配的研究
    王仁忠, 祖元刚
    2001, 21(2):  299-303. 
    摘要 ( 596 )   PDF (195KB) ( 3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构件入手,研究了生长季羊草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其构件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种群营养枝和生殖枝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没有显著的颉抗关系,但营养枝和根茎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例间呈显著的颉抗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构件的生物量和能量分配比例间的差异基本不显著,而且季节动态趋势一致,即生物量分配和能量分配是等价的。
    刈割冬牧70黑麦地上生物量动态与草群再生效应的研究
    多立安, 赵树兰
    2001, 21(2):  304-307. 
    摘要 ( 478 )   PDF (151KB) ( 2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刈割冬牧70黑麦研究一、二茬草地上生物量动态特征及草群的再生效应,结果表明:从返青至初夏(6月7日)的生长期内,冬牧70黑麦可收获两茬草,地上最高总生物量可达1004.20g/m2,表明其具有强的光合生产效率。通过一、二茬草生产性能比较可以看出,在最高总生物量中,二茬草占57.11%,生长天数占总生长天数的42.06%;一茬草鲜干比相对较大,茎叶比则相对较低,说明一茬草更适合用作青饲或制备青绿饮食品,二茬草则更利于制备干草饲用或纤维食品。AGR与RGR的比较可进一步证明一茬草后期的管理对草群总生物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最大限度发挥冬牧70黑麦生产性能及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种群生态系统的能量结构分析
    张捷, 徐辉, 黄樨, 李铁男
    2001, 21(2):  308-312. 
    摘要 ( 519 )   PDF (167KB) ( 2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每一个生命系统均存在一个能量系统与之相对应。能量进入生命系统后按生理的组织和功能进行分配,形成具有特定的能量传递关系,组分配置关系及相互关联形式的能量结构,这种结构是完成一定生命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不同生命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以二种群生态系统分析为例,从其能量的传输类型,配置和奇点的控制特性三个方面扼要地介绍了生命能量系统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用显微分离和超敏感银染电泳方法研究百合减数第一分裂周期蛋白质变化
    彭永康, 于玲, 霍昕, 于建春, 张自立
    2001, 21(2):  313-316. 
    摘要 ( 523 )   PDF (159KB) ( 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显微操作人工分离单细胞"、"微量蛋白SDS-PAGE"和"超敏感银染"技术对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分裂周期蛋白质组成与变化作了比较研究。100个百合减数分裂单细胞可检测到25条以上的蛋白质谱带。前期与中期蛋白质谱带数与谱型基本相似,并且未呈现明显变化。后期和末期谱型相同,但与前期和中期相比出现明显变化, 185KD谱带在后期和末期中出现, 28KD、27KD、26KD、24KD、23KD、22KD、18KD、16KD 8条谱带消失和H4变浅, H3完全消失。可以认为,本工作建立的实验方法和所得初步结果对开展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周期调控生化机理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濒危树种广西青梅保护初步研究
    黄仕训, 王才明, 王燕
    2001, 21(2):  317-320. 
    摘要 ( 555 )   PDF (138KB) ( 5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广西,广西青梅仅发现有三株大树,更新能力差,处于濒危状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引种及繁殖试验,研究了广西青梅的生态特征及种子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迁地保护适应性和种群动态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