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中国被子植物18个名称后选模式指定
林祁;杨志荣
2010, 30(2): 129-1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1
摘要
(
1960
)
PDF
(224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中,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9.4,发现有18个国产被子植物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9和9.10,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18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6种藓类植物的解剖学研究
王剑虹;王馨;姜彦成;吐尔洪江;王虹*
2010, 30(2): 134-13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2
摘要
(
2225
)
PDF
(839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扫描电镜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长的6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其表面的角质层纹饰、疣、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垂枝藓(
Rhytidium rugosum
(Hedw.)Kindb.)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均有细疣状突起,而纵列相邻细胞的壁表面角质层纹饰长,成束状平行排列;山羽藓(
Abietinella abietina
(hedw.)fleisch.)茎的中轴不明显,中肋背部具棘刺状突起的疣,叶背、腹面的疣倒向凹陷的细胞壁,呈遮盖状;直叶珠藓(
Bartramia ithphylla
Brid.)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具泡状隆起,孔不凹陷,孔口被角质层纹饰所遮盖;沼泽皱蒴藓(
Aulacomnium palustre
(Hedw.)Schwagr.)叶背面的粗疣由凹陷细胞壁中突出,角质层纹饰呈带状,叶腹面孔大,并多在细胞壁相交处呈张开状;塔藓(
Hylocommium splendens
(Hedw.)B.S.G.)叶背部粗疣呈宽刺状,叶背、腹面粗疣高,上端倒向凹陷的细胞壁;角齿藓(
Ceratodon purpureus
(hedw.) Brid.)叶背、腹面细胞凹陷不规则,相邻细胞壁厚,具密集的细疣。
气生凤梨叶片结构研究
王思维;郑桂灵;付英;王丹;李鹏;*
2010, 30(2): 140-14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3
摘要
(
1713
)
PDF
(442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以地生凤梨(
Guzmnania
‘Denise’)作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石蜡切片技术对3种气生凤梨(
Tillandsia stricta
‘Hard leaf’、
T.stricta
‘Cotton candy’与
T.filifolia
)的叶片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凤梨叶片表面均分布着葵花状的鳞片,鳞片由碟状细胞、环状细胞和翼状细胞3类细胞构成,最内部的碟状细胞通过柄状细胞与叶片内部的叶肉细胞相连。气生凤梨叶片表面鳞片白色、蜡质、密度很大,但气孔很少或不可见,暗示鳞片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可能具有减少光呼吸、排水及反射阳光等功能。另外,不同的气生凤梨之间叶片表面鳞片的形态、大小和密度也不同,反映了它们对其不同起源地及现生存环境的适应。
窄叶鲜卑花(
Sibiraea angustata
)nrDNA ITS和cpDNA
trn
L-F序列分子进化特点的分析
段义忠;张得钧;高庆波;张发起;李印虎;陈世龙*
2010, 30(2): 146-15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4
摘要
(
2695
)
PDF
(316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了窄叶鲜卑花居群间nrDNA(核糖体DNA) ITS序列和cpDNA(叶绿体DNA)
trn
L-F的碱基差异,并与cpDNA
trn
S-G序列和
rpl
20-
rps
12序列进行比较,从而初步研究两套植物基因组的变异速率。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硅胶干燥的窄叶鲜卑花叶片中提取总DNA,并对nrDNA ITS和cpDNA
trn
L-F区域进行扩增、纯化、测序。nrDNA ITS序列共有601 bp,有变异位点3处,变异位点百分率为0.05%,(G+C)含量为41.4%。cpDNA
trn
L-F序列共有927 bp,有变异位点1处,变异位点百分率0.01%,(G+C)含量为32.6%,两种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非常低。比较发现,窄叶鲜卑花nrDNA ITS区域较cpDNA
trn
S-G序列和
rpl
20-
rps
12序列保守,变异速率较慢,比cpDNA
trn
L-F序列变异速率稍快。通过对ITS序列单倍型(haplotype)进行分析发现,窄叶鲜卑花现有分布范围经历了居群近期范围扩张,与叶绿体基因组(
trn
S-G和
rpl
20-
rps
12序列)得出的结论一致。因此,窄叶鲜卑花nrDNA ITS序列适合该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不同水稻品种叶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杨艳华;王才林*
2010, 30(2): 152-15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5
摘要
(
2462
)
PDF
(380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武运粳7号和日本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为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抽穗期叶片主脉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叶片主脉的维管束数目和气腔数目均较多,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紧密,中间无空隙。而关东194叶片主脉的维管束数目和气腔数目较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疏松,中间有空隙。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的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高产特性有关。
蛇足石杉生态适应性研究Ⅰ茎叶解剖特征的比较
周毅;黄衡宇;*;李菁;
2010, 30(2): 157-16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6
摘要
(
2086
)
PDF
(452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湘西地区蛇足石杉5个野生居群个体(S1,S2,S3,S4,S5)的茎叶进行了解剖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蛇足石杉解剖结构的性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维管柱厚度、皮层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这4个性状是造成居群间蛇足石杉解剖学性状差异的主要因子;茎叶解剖结构也表现出对阴湿环境适应的的形态特征,但是,S1居群的蛇足石杉具有适应旱生生境的趋势。这些解剖学性状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和水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蛇足石杉形态解剖学上的差异性或可塑性是其赖以适应环境和生存的基础。
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
Hippophae tibetana
)果实性状变异
温江波;孙坤*;晏民生;虎瑞;孙文斌
2010, 30(2): 164-16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7
摘要
(
2332
)
PDF
(225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沙棘是沙棘属(
Hippophae
L.)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类群之一,其果实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条纹长等性状表现出了高度的多样性。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7个天然居群的果长、果宽、果形系数(果长/果宽) 、果柄长、纹长等果实性状变异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其果实变异水平及地理变异式样。结果表明,西藏沙棘5个果实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p
<0.01)(除纹长在居群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05)),居群间变异系数(
CV
)在11.19%~45.03%之间,果柄长的变异幅度最大(
CV
为45.03%),其次为纹长(
CV
为31.97%),变异幅度最小的是果宽(
CV
为11.19%);表型分化系数(
V
st
)在0.213 3~0.629 9之间,平均值为0.489 5,居群间和居群内变异约各占果实变异的一半。相关性分析显示,除果长与果柄、果宽与纹长外,其它各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
p
<0.01),除果长与海拔、果宽与经纬度外,其它各性状与地理因子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p
<0.01),呈现出地理梯度变异,聚类分析表明7个居群按照地理距离远近聚类。
光照强度对水蕨孢子萌发及配子体性别分化的影响
孙鑫;朱旋律;张莹;戴锡玲*
2010, 30(2): 170-17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8
摘要
(
2063
)
PDF
(152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对水蕨孢子萌发以及配子体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 000~4 000 lx的光照强度条件有利于水蕨孢子萌发,4 000 lx光照条件下孢子萌发最快。光照强度约为4 000 lx时最有利于使水蕨发育为两性配子体。光照强度约为1 000 lx时最有利于使水蕨发育为雄性配子体。为水蕨的人工栽培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花楸合子胚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杨玲;沈海龙*;刘春苹;翟晓杰
2010, 30(2): 174-17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09
摘要
(
1985
)
PDF
(480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完整成熟胚、切去一个子叶的成熟胚和切下的子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诱导培养基、1/2MS为基本分化培养基,进行了花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以完整合子胚作为外植体的体胚诱导率最高,为100%,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5 mg·L-1 NAA+2 mg·L
-1
6-BA;NAA和6-BA浓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愈伤组织和体胚诱导率的影响极显著;光照配合延长继代间隔时间有利于体胚发生。实体观察结果表明,花楸体胚发生方式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两种;体胚发育经历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和子叶期。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体胚具有两极性,子叶期体胚结构完整。
金粉蕨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的研究
代小菲;曹建国*;黄武杰;仲晓烨;李新国
2010, 30(2): 180-18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0
摘要
(
2000
)
PDF
(457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金粉蕨(
Onychium siliculosum
(Desv.)C.Chr.)的配子体发育及其无配子生殖进行了研究。金粉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孢子萌发时先产生假根,然后长出原叶体细胞,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细胞经丝状体、片状体发育为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金粉蕨配子体分枝发达,成熟配子体呈丛状。多次培养表明金粉蕨只能产生精子器,不能产生颈卵器,为专性无配子生殖。半薄切片观察表明配子体生长点下方的细胞经分裂产生一群小型细胞,由它们发育为无配子生殖胚。小型细胞先分化出无性胚芽,再分化出胚根。胚芽与胚根,胚与配子体之间由分化出的导管连接。
水鳖蕨配子体系统学特征的培养观察
计红玲;石雷;孙淑红;刘保东*
2010, 30(2): 185-19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1
摘要
(
1412
)
PDF
(618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水鳖蕨(
Sinephropteris delavayi
(Franch. ) Mickel)配子体发育的详细过程。水鳖蕨孢子培养6 d左右萌发;原丝体单列细胞,或发育出2~3个分支;片状体生长点不明显,成熟配子体近心形。本文还讨论了其生长点、毛状体及性器的发育特点,结果支持Mickel将水鳖蕨独立成属的观点。
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
洪森荣;尹明华*
2010, 30(2): 191-19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2
摘要
(
1930
)
PDF
(223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培养温度、无机盐水平、蔗糖、甘露醇和植物生长抑制剂PP
333
对香果树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果树带芽茎段在9℃低温下保存于附加2.0 mg·L
-1
KT、2.0 mg·L
-1
6-BA、0.1 mg·L
-1
NAA、50 g·L
-1
蔗糖和10 g·L
-1
甘露醇的1/2MS培养基上,180 d后其成活率可达80%。PP333对香果树的离体保存也有显著影响,其中最适合的PP
333
浓度为6 mg·L
-1
,180 d后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离体保存后的试管苗经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RAPD分析检测没有发生遗传变异。本实验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的种质保存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八倍体小偃麦与天蓝偃麦草杂交F1染色体组构型
闫小丹;张延明;李集临*
2010, 30(2): 197-20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3
摘要
(
1928
)
PDF
(200KB) (
4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获得麦草8号、麦草9号、远中2号八倍体小偃麦与天蓝偃麦草的属间杂种,杂交当代结实率为31.49%,39.28%和10.41%。杂种F1表现为两亲的中间型,植株高大、繁茂,穗长20~30 cm,小穗数25~30个,多年生,抗寒,在哈尔滨冬季无覆盖条件下可安全过冬。对F1植株进行减数分裂行为观察,结果发现,染色体配对不正常,单价体频率高,出现多价体。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9.5Ⅰ+16.98Ⅱ+0.27Ⅲ、13.6Ⅰ+14.01Ⅱ+0.87Ⅲ、11.2Ⅰ+16.8Ⅱ+0.08Ⅲ。二价体数变动在13~18间、单价体数变动在11~17间、多价体变动在0.08~0.87间,二价体多数是棒状二价体,推测两亲有一对部分同源关系染色体组,其余为非同源染色体组,但有的染色体间有部分同源关系。小麦5B染色体上Ph基因可能受到E组染色体的抑制。
浙江省境内乌药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顾婧婧;金则新*;李钧敏
2010, 30(2): 202-20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4
摘要
(
2185
)
PDF
(257KB) (
4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浙江省境内的8个乌药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8个种群16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
P
)为80%,各种群
P
平均为60.5%。乌药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
I
)为0.376 2,Nei指数(
h
)为0.246 4,各种群
I
平均为0.317 3,
h
平均为0.213 1。AMOVA分析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11.44%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88.56%的变异发生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G
st
)为0.134 9,乌药种群间的基因流(
N
m
)为3.205 2。8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9 4,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 对乌药8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2大类群,台州市的水磨坑、上泮、苍山等3个种群聚为一类,其余5个种群聚为另一类。
濒危植物连香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王静;**********;李文良;王磊;吴建勋;陈一锟
2010, 30(2): 208-21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5
摘要
(
1682
)
PDF
(265KB) (
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连香树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香树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
PPB
)达到6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
)和Shannon信息指数(
I
)分别为0.231 3和0.351 4;而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
PPB
)为30.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
)和Shannon信息指数(
I
)分别为0.115 6和0.173 3。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遗传分化系数(
G
ST
)为0.500 3,居群间基因流
Nm
为0.527 3。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境的片断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桃儿七种子休眠机理及种子内含物对苯二酚的生物活性研究
栗孟飞;李唯;杜微;李金娟
2010, 30(2): 215-22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6
摘要
(
2043
)
PDF
(275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濒危植物桃儿七种子休眠机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桃儿七种子的乙醚浸提物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经GC-MS分离与鉴定出脂肪类、烷类,酸类等19种化合物中,多数化合物已被前人研究证明具有生物抑制活性,这也正是桃儿七种子萌发不良、休眠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机理。对苯二酚是首次从桃儿七种子中分离出的有机化合物,利用对苯二酚对小麦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显示,0.1
-1
~1.0 mg·L
-1
的对苯二酚可显著促进小麦的生长。通过在桃儿七种子分离胚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1
的对苯二酚,可显著促进无菌苗的生长和发育,缩短生长和发育周期,并且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由此可说明,对苯二酚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方面具有类似于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
银耳碱提多糖的纯化、化学表征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洪阁;刘培勋;高小荣;沈秀;徐文清
2010, 30(2): 221-22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7
摘要
(
2228
)
PDF
(330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的多糖类化学成分,并探讨了分离得到的一个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银耳孢子发酵粉用热水煮提除去水溶性组分后,再采用0.5 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Sevage法除蛋白,用乙醇沉淀得到粗多糖。粗多糖经DEAE-32-纤维素和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分布均一的多糖TFBP-A。糖组成分析显示,TFBP-A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为90∶5∶5;HPGPC测定TFBP-A分子量为58962。TFBP-A的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在H
2
O
2
引起的红细胞溶血试验中,以蒸馏水抑制率为0%计算,TFBP-A抑制率为78.6%;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中,TFBP-A最高抑制率为53%;在清除羟基自由基实验中,TFBP-A的EC
50
为0.191 mg·mL
-1
。从银耳孢子发酵物中用碱液提取得到的多糖组分TFBP-A为酸性杂多糖,重均分子量为58962,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4种中原牡丹在哈尔滨地区的抗寒性研究
任丽;岳桦*
2010, 30(2): 228-23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8
摘要
(
2323
)
PDF
(735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低温胁迫处理哈尔滨地区的中原牡丹品种‘豆绿’、‘洛阳红’、‘首案红’和‘姚黄’,分别测定4个品种根、枝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得出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观察了根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豆绿’抗寒性最强,‘洛阳红’抗寒性最弱。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四者显著相关。根部解剖结构自外而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根部组织切片显示出深度休眠期与生长期相比,韧皮部中淀粉粒增加较多,与植物抗寒有一定关系。该研究可为中原牡丹在寒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吉林西部野生罗布麻生长季内土壤水盐变化趋势的研究
初敬华;韩国君
2010, 30(2): 238-24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19
摘要
(
2276
)
PDF
(263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吉林西部野生罗布麻分布区0~50 cm深度的土壤水盐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壤水分在水平格局的3个区有所不同,密集区和边缘区土壤水份含量和变化趋势相近,空白区土壤水份高于前两个区,垂直格局中,水份波动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全盐量在水平格局的3个区含量不同,密集区<边缘区<<空白区,在垂直格局中,密集区随深度增加,全盐量的波幅递减,边缘区和空白区是20~30 cm层含量高、波幅大,其它二层含量低波幅小;水平格局3个区的pH值是:密集区<边缘区<<空白区,垂直格局中,密集和边缘两个区的20~30 cm层pH值高于其他两层,空白区pH值随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正常生长的罗布麻土壤水份含量在9%~20%之间;全盐量在0.05%~0.25%之间;pH值在7.8~9.4之间。当生长季内大部分时间水份低于5%或高于21%、全盐量在0.35%以上、pH值高于9.8时,罗布麻不能生长。罗布麻根系发达,能贮存较多水分以应对干旱环境。该植物适于栽培在垄高为20~30 cm的环境中。苗期能耐受较高的全盐量和pH值,是一种适合于干旱盐碱环境的经济植物。
温度胁迫对白车轴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的影响
何杨艳;马丹炜*;李群;王亚男;田佳乔;成为为
2010, 30(2): 243-24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20
摘要
(
2552
)
PDF
(272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了温度胁迫下白车轴草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5℃、25℃和35℃)处理后的白车轴草的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在白车轴草水浸提液的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内出现了多种染色体畸变,如微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等,对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诱导效应表现为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胁迫后的化感作用明显大于胁迫前,其化感效应表现为低温(5℃)下白车轴草水浸提液>高温(35℃)>常温(25℃)白车轴草水浸提液。推测原因可能是温度胁迫改变和增加了化感物质的释放。
伊贝母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研究
王英;凯撒·苏来曼*;李进;张云玲;朱国强;阿依别克
2010, 30(2): 248-25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21
摘要
(
1861
)
PDF
(180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伊贝母(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vek)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成分1,3,5-三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苯酚和二者的混合液对伊贝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伊贝母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及胚根胚轴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各浓度处理液对种子萌发及发芽势的影响多表现为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当超过一定浓度以后抑制作用有所下降。各浓度处理液对胚根胚轴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在较低浓度时对胚轴的生长表现为一定的促进作用。
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高畅;程大海*;高欣;赵尔丰
2010, 30(2): 253-25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2.022
摘要
(
2185
)
PDF
(161KB) (
4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水、40%乙醇及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蓝莓果渣,并用Folin-Ciocalteu试剂对3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评估;并采用DPPH清除实验及O
—·
2
清除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蓝莓果渣的总酚含量最高,可达425.36±15.21 mg GAE·100 g
-1
DW,远远高于水提物(169.46±9.75 mg GAE·100 g
-1
DW)及醇提物(218.39±12.54 mg GAE·100 g
-1
DW)中的总酚含量。且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2.67±0.13 g Vc·100 g
-1
DW,对O
—·
2
的清除能力2.48±0.14 g Vc·100 g
-1
DW,明显好于醇提物及水提物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