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1-20
    论文
    小檗属植物一新种——平坝小檗
    安明态;罗庆莲
    2008, 28(6):  641-6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1
    摘要 ( 2123 )   PDF (180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中国贵州小檗科小檗属植物一新种,即平坝小檗(Berberis pingbaensis M. T. An)新种与堆花小檗(B. aggregate Schineid.)相近似,但植物较小,果具白粉。
    中国新疆石竹属一新种
    董连新;杨昌友;王明庥;黄敏仁;蔡友铭
    2008, 28(6):  644-64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2
    摘要 ( 2448 )   PDF (313KB) ( 9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在位于新疆昌吉州境内的南山马鹿(Cervus elaphus)保护区发现的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石竹属(Dianthus)植物一新种—南山石竹(Dianthus nanshanicus C.Y.Yang & L.X.Dong),并描绘了形态图。该新种与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相近,区别在于: 本新种花冠白色,喉部无丝毛状鳞片,茎单生,瓣片深裂为细条状。雄蕊伸出至花瓣的1/2。花粉圆球形, 外壁具穴状和刺状纹饰。种皮细胞较小近光滑。报道了该种的采集过程、生境以及该种在新疆南天山居群的大小和保护状况,并简单介绍了Dianthus在世界的分布情况。
    单性木兰(木兰科)花的形态发生
    林祁;段林东;袁琼
    2008, 28(6):  648-65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3
    摘要 ( 2720 )   PDF (560KB) ( 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花的形态发生过程。发现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雌花条状披针形的“内轮花被片”,实际为退化雄蕊,它形态发生的时间与位置均与雄花的雄蕊相同,在成熟结构中仍可见药室残迹,说明单性木兰的雌性花是由两性花退化而来。通过与K. duperreana(Pierre) Dandy和Magnolia thailandica Noot. & Chalermglin雌花的比较,发现它们雌花的形态相同,从而得知人们长期以来对此3种植物雌花的认识有误,原一直认为的“内轮花被片”实为退化雄蕊。
    海韭菜的花器官发生
    吴海燕;苏雪;陈纹;董莉娜;杨霞;孙坤*
    2008, 28(6):  653-65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4
    摘要 ( 2627 )   PDF (265KB) ( 5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的花器官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海韭菜花发育是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发生模式,即两轮花被片、两轮雄蕊和两轮心皮以三基数轮状交替发生,花器官是以向心向顶的方式发生的,未发现“花被片—雄蕊复合原基”。 发育后期雄蕊和与之对生的花被片之间的共同基部可能是相继向上居间生长的结果。花被片轮和雄蕊轮二者之间在发育位置、时间和速率上存在差异,内轮花被片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的不同发育时间和发育速度使得在成熟花中内轮花被片位于外轮雄蕊的内方。观察结果不支持水麦冬属植物的花是退化(或压缩)的花序侧分枝等假花的观点。
    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胚胎学研究
    陈发菊;李凤兰*;梁宏伟;姚露;何正权
    2008, 28(6):  657-66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5
    摘要 ( 2497 )   PDF (484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的花发育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巴东木莲花顶生,花器官头年年底开始分化到第二年3月分化出花被、雌雄蕊群直至6月发育成熟。雌蕊成熟时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发育成功能大孢子,珠孔端的3个退化,大孢子为单孢子发生型,胚囊发育方式属蓼型;雄蕊花药外侧壁玫瑰红色,内侧有4个白色花粉囊,绒毡层有1层多核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形,四面体形,偶为T字形和线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在巴东木莲花发育和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未见异常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该物种的花器官发育以及雌、雄配子体发育并不构成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因素。

    翅果油树叶表皮毛发育的研究
    曹志勇;魏学智*;杨瑞林;卢英梅;刘子文
    2008, 28(6):  663-66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6
    摘要 ( 2819 )   PDF (295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表皮毛的结构及发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翅果油树叶表皮毛有两种类型:分枝状表皮毛和盾状表皮毛,两者都是由头部和柄部组成。两类表皮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细胞,经过两次垂周分裂形成四细胞。在发育后期,四细胞的分化状态决定表皮毛的类型。若四细胞平周分裂成上下八细胞,将发育成分枝状表皮毛的头部;若继续垂周分裂成同层八细胞,将发育成盾状表皮毛的头部。柄部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都是由紧靠头部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发育而来。
    内蒙古地区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比较研究
    李一帆;江莎*;古松;马成仓;高玉葆
    2008, 28(6):  668-67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7
    摘要 ( 2279 )   PDF (814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 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 Kom)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主要为平直或拱形,稀有浅波状;多数材料具鳞片状和层状蜡被;角质层多为条纹状;均有气孔器分布,类型多样,以不等细胞型和无规则型为主;气孔外拱盖多覆盖蜡被,内缘多光滑或浅波状;乳突只出现在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而柠条锦鸡儿没有出现。该研究表明,3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受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多数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少数性状可以用作种分类的辅助指标;表皮微形态特征显示三者在生态适应对策上具有相似性,而在种间关系上可能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的亲缘关系更近。
    黑龙江省抗寒李资源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刘海荣
    2008, 28(6):  679-68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8
    摘要 ( 2917 )   PDF (314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31个寒地李资源进行了电镜扫描,在测量极轴、赤道轴,条脊宽、穿孔径、穿孔频率后,分析出31个李品种花粉粒大小属于小至中等,31个李品种大多为长球形(比值2~1.14),个别品种牛心李、长李17号、吉林六号为超长球形(比值>2), 均有3条沿极轴走向的等间距的发芽沟,发芽沟的有开张、半开张、不开张3种。31个李品种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大多数李品种的纹饰是条脊平行或分枝多穿孔纹饰,云状纹饰品种少为矮甜李、龙园秋李,脑纹状纹饰只有延吉李。根据极轴、赤道轴、条脊宽、穿孔径、穿孔频率5项指标,采用最远距离法对31个李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牛心李与其它30个李品种亲缘较远。
    米心水青冈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
    周则刚;方炎明*;王标
    2008, 28(6):  684-68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09
    摘要 ( 2947 )   PDF (194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4种方法对米心水青冈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通过比较得出改良CTAB法提出的DNA纯度较高,能够达到扩增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法用于正式DNA的提取。适合米心水青冈的RAPD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积为25 μL,模板DNA40 ng,引物0.8 μmol·L-1Taq聚合酶1.25 U,Mg2+浓度2.0 mmol·L-1,dNTP浓度0.16 mmol·L-1。适合米心水青冈RAPD扩增程序: 94℃预变性3 min,一个循环,94℃变性30 s,37℃退火1 min,72℃延伸2 min,45个循环。
    东北地区部分大型藓类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李晶;沙伟
    2008, 28(6):  689-69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0
    摘要 ( 2374 )   PDF (179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APD标记构建了东北地区20种大型藓类植物的系统关系。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7个引物,共产生了82条DNA片段,其中79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96.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71条。采用NTSYS-pc数据分析软件,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建立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27为界限划分,可将20种苔藓植物分为二大类,即泥炭藓类和真藓类。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42为界限划分,可将20种苔藓植物划分为四大类群,即泥炭藓类、顶蒴单齿亚类、顶蒴双齿亚类和侧蒴双齿类。从整个聚类图可以看出,泥炭藓类是较原始的类群,而金发藓类是较进化的类群,这一结果和大多数苔藓植物经典分类系统相同。
    利用正交设计建立与优化北美驼绒藜ISSR-PCR反应体系
    雷雪峰;易津*;侯丽丽
    2008, 28(6):  693-69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1
    摘要 ( 2471 )   PDF (195KB) ( 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北美驼绒藜ISSR-PCR反应的5因素(Taq酶、dNTP、引物、Mg2+和模板DNA)4水平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北美驼绒藜的既稳定又谱带多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buffer,1.5 U Taq酶,0.2 mmol·L-1 dNTP,0.5 μmol·L-1引物,2.5 mmol·L-1 Mg2+和10 ng模板DNA。这一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驼绒藜属植物种质资源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和遗传变异奠定了技术基础。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茹文明;秦永燕;张桂萍;张金屯
    2008, 28(6):  698-70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2
    摘要 ( 2519 )   PDF (223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APD技术检测了山西南部南方红豆杉8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1个10聚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出13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3个,占91.79%,8个种群的遗传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7.16%(红豆峡)、67.91%(凤凰谷)、66.42%(小梯河)、66.42%(蟒河)、50.75%(历山西峡)、43.28%(云蒙山)、78.36%(长治宾馆)、50.75%(磨河)。南方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为2.180,其中31.7%的遗传多样性来自种群间,68.3%来自种群内;Nei指数为0.571,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1。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壶关红豆峡和陵川凤凰谷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09 2),壶关红豆峡和陵川蟒河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0.55)。本研究结果揭示,南方红豆杉自然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不是导致该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导致南方红豆杉种群濒危的原因可能与南方红豆杉自然种群及群落所在生境的直接破坏及其本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所导致的自然更新不良有着密切的联系。
    京大戟hmgr基因家族3个保守区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曹小迎;蒋继宏*;鞠秀云;戴传超
    2008, 28(6):  705-70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3
    摘要 ( 2431 )   PDF (423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T-PCR技术以及两条简并引物,以京大戟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保守区片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保守区序列长度为458 bp,而且同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hmgr1、hmgr2、hmgr3。与之前得到的京大戟hmgr保守区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3%、96.29%、78.38%,推断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68%、96.71%和85.53%。推断这可能是该基因家族中的三个新的成员。而且同源序列比对发现,由这三个核苷酸序列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都有较高的同源性。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hmgr3与hmgr1、hmgr2及以前报道的京大戟的hmgr之间有较大的差别。
    番茄泛素蛋白基因LeEBF1和LeEBF2的克隆表达分析
    龙皎月;胡宗利;陈绪清;严波;陈国平*
    2008, 28(6):  710-71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4
    摘要 ( 1960 )   PDF (480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RACE和RT-PCR方法从番茄中克隆了LeEBF1(EIN3 binding F-box protein 1)和LeEBF2(EIN3 binding F-box protein 2)的全长cDNA序列,两个基因LeEBF1LeEBF2全长分别是2 866和2 891 bp,对序列的分析表明,它们的开放阅读框分别是1 911和1 995 bp,编码区编码637和665个氨基酸残基,在氨基端含保守的F-box区域和在羧基端有14个亮氨酸重复单位,通过BLAST软件和DNAMAN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EBF1和EBF2有58.6%相似,同时又与其他物种的EBF蛋白的F-box区域比较有24.4%到73.2%的相近。Northern杂交指出:LeEBF1与LeEBF2在野生型和Nr的幼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成熟叶;当在果实发育期,LeEBF1与LeEBF2在青果期的表达量相比其他时期要弱。初步结果表明,LeEBF1与LeEBF2可能在番茄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桔梗雄性不育种质JXB-1的发现与鉴定
    吴基日;严一字;全雪丽;朴锦;吴松权
    2008, 28(6):  716-71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5
    摘要 ( 5977 )   PDF (240KB) ( 2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年在龙井市当地采集的3年生野生桔梗种源圃中发现雄性不育种质JXB-1个体,本研究对其生殖发育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JXB-1个体花的外观与正常的花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花药皱瘪;花药开裂,但无花粉粒散出,强行挤出来的花粉粒多数呈不规则型且无活力;套袋自交座果率为零,与30份不同桔梗种源杂交座果率为100%;经花药发育及小孢子发生过程观察,初步认为JXB-1花粉的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发育时期,JXB-1的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因而小孢子发育中途停止是败育的主要原因。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繁殖的JXB-1后代全部表现为雄性不育。初步研究结果表明JXB-1确属雄性不育,与其他种源有高度亲和力,可作为优良的育种材料。
    吴茱萸的AFLP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冉贵萍;黄海*;黄金宝
    2008, 28(6):  720-72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6
    摘要 ( 2043 )   PDF (309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报道中草药植物吴茱萸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研究。吴茱萸是贵州省内经济价值极高的中草药之一,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来分析来自不同地区的石虎、疏毛、大花吴茱萸3个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从18对引物中筛选出3对引物对19份材料的DNA检测,共得到9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57条(平均61.3%)。3对引物组合从DNA指纹图谱上将19份材料完全区分开,结果表明AFLP技术是鉴别吴茱萸相近品种的有效方法,是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UPGMA方法聚类分析显示19份种质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235~0.941,表明吴茱萸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余庆地区种植基地的石虎和疏毛样本聚为一类,提示人工栽培影响到吴茱萸的遗传特性。
    有效提取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植株中DNA的方法
    何秀霞;于源华;果洪宇;张淑华
    2008, 28(6):  726-72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7
    摘要 ( 2353 )   PDF (193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PCR反应的要求,用改良的CTAB法,以番茄植株为材料,实现了微量番茄叶片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提取基因组DNA所用的组织量少,所得的DNA经过电泳检测虽有降解,但足以用于PCR检测,以其作模板扩增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诱导的硫黄素酶(Su)基因沉默植株中病毒组分中的DNAmβ和1.7 A,片段大小分别为1 300、500 bp。测序结果证明是相应基因的部分片段。该方法的材料不需要使用液氮,可以单人大批量提取,并在基因沉默的番茄植株中能稳定而准确的规模化PCR检测。
    增温对川西北亚高山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的影响
    石福孙;陈华峰;吴宁*
    2008, 28(6):  730-73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8
    摘要 ( 2427 )   PDF (281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实验,研究了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碳、氮含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由于OTC的增温作用,在整个生长季内,地温(15 cm)、地表温度和气温(30 cm)的平均值在OTC内比对照样地分别高0.28、0.46和1.4℃,OTC内土壤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减少,低于对照样地5.49%。受增温及土壤含水量减少的影响,一年后,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积累和碳、氮含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除10月份OTC内地上鲜体生物量略高于对照样地外,OTC内地上鲜体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样地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OTC内植物群落地上活体的碳浓度在整个生长季高于对照样地,而氮浓度低于对照样地;OTC内植物群落地下活根的碳浓度在整个生长季高于对照样地,并且在8月份统计检验显著,而氮浓度却低于对照样地;OTC内植物碳库在整个生长季较对照样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范围为0.90%~5.65%,而OTC内植物氮库较对照样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幅范围0.40%~1.28%。
    GA3和IAA对慈竹综纤维和叶绿素含量动态积累的调控效应
    胡尚连;贾举庆;曹颖;孙霞;卢学琴
    2008, 28(6):  737-74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19
    摘要 ( 1565 )   PDF (138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慈竹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和配比的GA3和IAA对综纤维和叶绿素含量动态积累的调控效应,为纸浆用竹的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GA3和IAA处理对慈竹综纤维动态积累调控作用具有差异。处理前30 d内,GA350IAA200处理慈竹综纤维积累强度高于GA3200IAA50处理,40~50 d时,则反之。GA3和IAA处理的综纤维最终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GA3和IAA处理能提高慈竹叶绿素含量,GA3200IAA50处理慈竹叶绿素含量高于GA350IAA200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综纤维含量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
    德国鸢尾‘常春黄’花芽分化的形态观察及两种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
    常钟阳;张金政*;孙国峰;刘洪章
    2008, 28(6):  741-74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0
    摘要 ( 2798 )   PDF (300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鸢尾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为研究其花芽分化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我们以德国鸢尾两季花品种‘常春黄’(Iris germanica cv. Lovely Again)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德国鸢尾‘常春黄’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外轮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内轮花被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髯毛形成期。结合上述形态分化过程,分别取其二次花花芽分化时期的顶芽、根茎和叶片部位,以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以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在花序原基分化的初始阶段含量最高,且在3个部位的含量大小关系始终是:根茎﹥叶片﹥顶芽;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的峰值出现于花序伸展初期。
    乙烯利诱导网纹甜瓜主蔓两性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和解剖学研究
    仝江;吴震*;蒋芳玲;龙玉娟;郭世荣
    2008, 28(6):  746-75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1
    摘要 ( 2913 )   PDF (247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 reticulatus Naud.)品种’西域1号’为试验材料,于幼苗3叶1心期喷施浓度为150 mg·L-1的乙烯利溶液进行处理,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对处理和对照植株不同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处理后,幼苗植株主蔓花原基持续向两性花分化,最终发育形成两性花。未经处理植株的主蔓花原基在分化早期与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但在雌蕊出现后,不再继续发育,最终发育形成雄花。处理植株主蔓两性花发育过程与侧蔓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
    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和二氢茉莉酸丙酯协同提高大豆光合能力
    董登峰;李杨瑞*;江立庚
    2008, 28(6):  751-75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2
    摘要 ( 2910 )   PDF (226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长效油菜素内酯TS303、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及二者复配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0.01~1 mg·L-1 TS303浸种促进大豆干物质积累, 以0.1 mg·L-1的浓度效果最好, TS303对干物质在地上部和根之间的分配没有明显的影响, 1~10 mg·L-1 PDJ浸种促进干物质积累, 以5 mg·L-1增幅最大,50和100 mg·L-1则抑制干物质积累,1~100 mg·L-1 PDJ均促进同化物质向根系分配;(2)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能增加大豆光合叶面积及净光合速率, 增强光合能力, 二者混合使用表现出协同效应;(3)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提高PSⅡ的实际光转化效率 (ФPSⅡ), 二者对ФPSⅡ的提高途径不同, TS303增加光合淬灭(qP)而对有效光转化效率(Fv′/Fm′)影响不大, PDJ增加Fv′/Fm而对qP影响不大;(4)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大豆气孔导度、碳酸酐酶活性、RuBPCase含量和活性, 增强CO2转运和固定能力;(5)0.1 mg·L-1 TS303和5 mg·L-1 PDJ及二者复配增加叶片中蔗糖的含量, 提高蔗糖/淀粉比率, 加快同化物质的转运, 增加根中淀粉含量。总体上, TS303在光能转化和CO2固定方面效果好于PDJ, 而PDJ促进同化物质运出效果好于TS303, 这可能是二者协同提高大豆光合能力的原因。
    影响翅果油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几种因素的比较研究
    翟静娟;王小花;李双双;毕润成*
    2008, 28(6):  757-75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3
    摘要 ( 1946 )   PDF (107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翅果油树种子进行了适温处理、变温处理、激光处理、超声波处理、H2O2处理、PEG处理,对发芽实验进行研究,然后测定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根长、芽长、株高、茎粗以及叶绿素含量。萌发实验的结果表明, 变温预处理和PEG预处理能最有效地解除抑制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进行变温处理和PEG处理是解除种子休眠和提高萌发率的有效途径。本实验为促进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种群繁衍以及对翅果油树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贵州水银洞金矿紫茎泽兰重金属元素测定与分析
    汪文云;张朝晖*
    2008, 28(6):  760-76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4
    摘要 ( 2433 )   PDF (143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原子吸收法对贵州水银洞金矿紫茎泽兰及其基质中Cr、Pb、Zn、Cd、Hg和As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废水处理区土壤Hg(12.575 mg·kg-1)和As(501.374 mg·kg-1)已严重超标,Hg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15618-1995)的8.383倍和12.534倍,污染极为严重;紫茎泽兰对该矿区不同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不同,尤其对该矿区Cr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具有一定的Cr污染修复潜力。紫茎泽兰对所测定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整个植株对Pb、Zn 和Cr具有很强的吸收转移能力。其茎、叶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移能力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紫茎泽兰茎对Cr、Pb和Cd具有很强的吸收转移能力,而叶对Zn、Pb和Hg具有很强的吸收转移能力。除As外,紫茎泽兰对Cr、Pb、Zn、Cd和Hg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对该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种荒漠植物保色浸渍标本实验研究
    冯缨;谷忠义;闫小飞
    2008, 28(6):  764-7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5
    摘要 ( 2385 )   PDF (177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浸制标本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原植物的形态、色泽、质地。以CuSO4溶液浓度的不同梯度,选用L9(34)表进行4种荒漠植物保色浸渍标本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ge.)在15%CuSO4、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在10%CuSO4溶液、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在5%CuSO4溶液、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在5%CuSO4溶液中浸渍效果最佳,推导出的最优配方与试验结果有很好的拟合性,有一定的实验价值。
    HPLC法测定甘薯叶片中的叶黄素
    石晋;栾雨时;*;王静云;田俊平
    2008, 28(6):  767-76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6
    摘要 ( 2754 )   PDF (157KB) ( 10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甘薯叶片中有效成分叶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寻求含量高的甘薯品种。采用Waters SunFireTM C18(150 mm×4.6 mm,5 μm )色谱柱;以甲醇—水为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445 nm;外标法定量。此色谱条件下,叶黄素含量在5~100 μg·mL-1范围内时,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9%(n=5)。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甘薯叶片中叶黄素的测定;大部分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苏薯8号的含量最高。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蓼实挥发性成分
    陈艳;薛小娟;朱宏*
    2008, 28(6):  770-77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6.027
    摘要 ( 2137 )   PDF (182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察了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吸附时间等因素对于固相微萃取蓼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实验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60℃,萃取纤维吸附时间60 min,脱附温度250℃,脱附时间5 min。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上述条件所得蓼实挥发性化学成分,并鉴定出其中43种,占总峰面积的76.73%。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罗汉柏烯 (6.99%),丁香烯 (5.59%),2,5,5,8 a-四甲基-6,7,8,8a四氢-5H-萘-1-酮(5.52%),α-丁香烯(4.29%),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4.04%),环氧石竹烯(3.60%),α-香附酮(3.54%),4,5,5a,6,6a,6b-6氢-4,4,6b-三甲基-2-乙烯基-2H-环丙香豆酮(3.54%),香叶基丙酮(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