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扬, 张喜亭, 肖路, 杨艳波, 王可, 杜红居, 张建宇, 王文杰. 火灾恢复年限对大兴安岭森林乔灌草多样性及优势种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4): 514-520. |
[2] |
白晓明, 董实伟, 杨宇宁, 宋跃, 张含国, 李淑娟. 长白落叶松过氧化氢酶LoCAT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 植物研究, 2019, 39(4): 539-546. |
[3] |
马鹏宇, 张红光, 昝鹏, 顾伟平, 温璐宁, 张子嘉, 翁海龙, 孙涛, 毛子军. 长期氮添加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酶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4): 598-603. |
[4] |
郑密, 赵国辉, 孙晓阳, 张秦徽, 赵昕, 董利虎, 李凤日, 赵曦阳. 长白落叶松无性系抗寒性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5): 682-687. |
[5] |
张晴, 于瑞德, 郑宏伟, 杨美琳, 甘淼. 天山东部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分析[J]. 植物研究, 2018, 38(1): 14-25. |
[6] |
张鑫鑫, 夏辉, 赵昕, 张莹, 李光岩, 张磊, 孙晓阳, 韩冬荟, 赵曦阳. 长白落叶松种子园亲本生长与结实性状综合评价[J]. 植物研究, 2017, 37(6): 933-940. |
[7] |
宋跃, 李淑娟, 白晓明, 张含国. 响应面优化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培养条件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 37(4): 613-620. |
[8] |
曹凤艳, 毛子军, 曲来叶. 火烧迹地木炭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7, 37(1): 104-108. |
[9] |
张娇, 郝龙飞, 王庆成, 付娇娇, 朱凯月. 模拟氮沉降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6, 36(4): 596-604. |
[10] |
张莉, 张磊, 侯丹, 张素芳, 张含国. 杂种落叶松(兴10×日13)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 植物研究, 2016, 36(3): 434-443. |
[11] |
王艳红1,2;贾庆斌1;张磊1;张含国1*. 长白落叶松4C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木材材性的关联分析[J]. 植物研究, 2016, 36(2): 242-251. |
[12] |
蒋蕾;刘兆刚*;董灵波;孙云霞. 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相容性立木含碳量模型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6): 929-936. |
[13] |
彭娓;李凤日*;贾炜玮;高慧淋. 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林乔木碳增量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4): 564-571. |
[14] |
代忠迪;姜立春. 大兴安岭不同生态区域兴安落叶松树高曲线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4): 583-589. |
[15] |
姜佳梅;贾炜玮*;刘强. 黑龙江省市县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成熟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4): 597-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