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20
    论文
    巢湖铁线莲,安徽毛茛科一新种
    王文采;黄璐琦
    2014, 34(3):  289-29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1
    摘要 ( 1063 )   PDF (448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自安徽发现的毛茛科铁线莲属一新种,巢湖铁线莲,并给出其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10个蕨类植物名称的后选模式指定
    林云;张小冰;杨志荣*;吴婷婷;杜青;宋莉
    2014, 34(3):  292-29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2
    摘要 ( 3700 )   PDF (446KB) ( 5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发现陕西铁线蕨(铁线蕨科)、长盖铁线蕨(铁线蕨科)、宿蹄盖蕨(蹄盖蕨科)、无柄短肠蕨(蹄盖蕨科)、济州岛双盖蕨(蹄盖蕨科)、长羽狗脊蕨(乌毛蕨科)、台湾鳞毛蕨(鳞毛蕨科)、长圆膜蕨(膜蕨科)、峨眉红腺蕨(球盖蕨科)、鹿角石韦(水龙骨科)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10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以规范这些名称的模式。
    南蛇藤花粉和柱头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同欣;刘林德*;张莉;王艳杰;贾兴军
    2014, 34(3):  309-31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4
    摘要 ( 900 )   PDF (1740KB) ( 5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南蛇藤花粉和柱头为研究对象,用日立TM-1000扫描电镜(SEM)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用TTC(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法测定不同贮藏温度对雄花花粉活力的影响;用固体培养基萌发法测定不同温度下雄花花粉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南蛇藤花粉粒呈长球形,赤道观细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裂圆形,具三孔沟,网状雕纹。南蛇藤雌花、两性花的柱头形态及不同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相似,而雄花柱头形态明显区别于雌花和两性花的。不同的贮藏温度对雄花花粉活力的影响差异明显,贮藏温度越高,花粉失活越快,说明低温利于花粉贮藏。南蛇藤雄花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约25℃。
    中国紫草亚科植物小坚果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伍凯;刘全儒*;何毅;陈瑞伟
    2014, 34(3):  295-30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3
    摘要 ( 1044 )   PDF (2791KB) ( 6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紫草亚科5族15属32种植物的小坚果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紫草亚科植物小坚果形状主要有卵形、角卵形、倒卵形、肾形、三棱锥形和球形6大类;表面纹饰通常有皱纹、瘤状突起、疣状突起、圆头状突起、短柔毛、刚毛、锚状刺等类型;小突起的形态主要有疣状、波状、刺状、瘤状、乳头状、圆头状、星状、丘陵状、簇状等类型。小坚果的形状、纹饰和小突起形态在一些族间、属间和种间存在差异,可为作为族和属的划分以及部分近缘种鉴别的参考依据。

    4种蹄盖蕨科植物配子体形态和发育的比较研究
    戴锡玲;沈卓彦;王佳;叶雯婷
    2014, 34(3):  317-32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5
    摘要 ( 832 )   PDF (1088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蹄盖蕨科(Athyriaceae)2属4种植物,即蹄盖蕨属的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长柄蹄盖蕨(A.longius)和喜马拉雅蹄盖蕨(A.fimbriatum)以及亮毛蕨属的亮毛蕨(Acystopteris japonica)配子体发育过程,记录配子体各发育阶段的特征。4种植物的孢子都为单裂缝,两侧对称,孢子萌发类型为向心型,配子体发育类型为铁线蕨型,性器官都为薄囊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无毛状体;种间差异包括孢子纹饰、孢子萌发时间、配子体形成时间、丝状体长度、片状体和原叶体的形态以及性器官大小。
    舟山碎米蕨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
    郭严冬;曹建国*;戴锡玲;王全喜
    2014, 34(3):  322-32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6
    摘要 ( 805 )   PDF (1031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光镜对舟山碎米蕨(Cheilosoria chusana)配子体发育及无配子生殖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舟山碎米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周壁表面具刺状纹饰,接种后15~20 d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丝状体一般具有5~10个细胞,片状体可通过丝状体顶端或居间细胞分裂产生。播种两个月左右,在片状体的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组织,发育成原叶体,发育类型为水蕨型。精子器出现在不规则片状体的表面,数量较多。经多次重复培养并没有发现颈卵器的存在,原叶体通过无配子生殖发育成为孢子体。无论在丝状体、片状体还是原叶体阶段都可能产生分枝,而且只要培养条件适宜,还可发育为分枝丝状体和分枝片状体相间的配子体丛。舟山碎米蕨配子体丛比单一原叶体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大叶蚁塔组织培养技术
    陈锁良;吕秀立;崔心红*;王铖;张群;朱义;陆亮
    2014, 34(3):  328-33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7
    摘要 ( 1126 )   PDF (1121KB)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叶蚁塔茎尖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无菌苗,再以无菌苗的嫩叶诱导不定芽发生,研究了其离体培养和不定芽再生的过程,成功建立了低成本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无菌苗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1+NAA 0.1 mg·L-1,培养30 d,增殖率稳定为3.80;(2)叶片可直接诱导再生出不定芽,其最佳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 mg·L-1,诱导率达95%,分化幼苗众多;(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1+蔗糖20 g·L-1时,生根率达95%。
    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洪森荣;尹明华*;王艾平
    2014, 34(3):  333-33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8
    摘要 ( 1015 )   PDF (1176KB) ( 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的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为其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较佳程序为:约0.2 g胚性愈伤组织在25℃下转入MS+2 mg·L-1 TDZ+1 mg·L-1 NAA+0.5 mmol·L-1蔗糖的培养基中,于14 h·d-1光周期下预培养3 d后用MS+2 mmol·L-1甘油+0.4 mmol·L-1蔗糖在25℃下装载20 min,然后用PVS2在0℃下脱水40 min,吸取5滴PVS2到铝箔条上,将脱水后的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块转到铝箔条上的PVS2液滴里。附有胚性愈伤组织块的铝箔条在液氮里蘸一下,然后迅速将其转入2 mL装满液氮的冷冻管中,再投入液氮保存1 d。从液氮中取出冷冻管中的铝箔条,浸入用40℃温水预热过的洗涤液(MS+2 mg·L-1 TDZ+1 mg·L-1 NAA+1.2 mmol·L-1蔗糖)中,使胚性愈伤组织块从铝箔条上脱落下来,然后再将胚性愈伤组织块转入新鲜的洗涤液中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转入MS+2 mg·L-1 TDZ+1 mg·L-1 NAA固体培养基上,先暗培养7 d再转到14 h·d-1光周期中培养。30 d后将分化出的胚状体再次转入MS+2 mg·L-1 TDZ+1 mg·L-1 NAA固体培养基上可再生完整植株。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的平均成活率约为80%。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冻后再生苗没有发生形态学、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变异。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可以保证其遗传资源的稳定性,为江西铅山红芽芋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木豆毛状根生长特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李敏;曲丹;于海娣;王慧梅*
    2014, 34(3):  339-34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09
    摘要 ( 1069 )   PDF (838KB) ( 5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豆毛状根液体培养过程中生长特性、碳源消耗情况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规律,为木豆毛状根规模培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木豆毛状根的生长代谢周期为25 d,其生长经历了延迟期、快速生长期以及生长平缓期;在木豆毛状根的生长周期内,木豆毛状根的生长速度和碳源的消耗存在明显的正比关系,生长速度越快,碳源消耗越多。随着生长速度趋于平缓,碳源消耗也趋于平缓。芹菜素与染料木素的含量都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的,到生长平缓期趋于平稳。
    基于混合效应的兴安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拟
    李婉婷;姜立春;万道印
    2014, 34(3):  343-3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0
    摘要 ( 953 )   PDF (994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和永翠林场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1块样地调查数据和Richards模型,构建了含有林分变量的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利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拟合常规Richards模型yij=(β1+bi1)(1-e-(β2+bi2)xij)(β3+bi3)+εij和含有林分变量的模型yij=(β1+bi1)(Dq)(β2+bi2)(1-e-(β3+bi3)(N(β4+bi4))xij)+εij。结果表明:当对Richards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时,引入随机参数b1b2时模型拟合最好; 当对含有林分变量的Richards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时,引入随机参数b2b4时模型拟合最好。模型检验表明:当随机抽取独立样本时,混合模型误差小于固定效应模型。如果随机抽取4个样本校正时,混合模型的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降低71.8%和42.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表层矿质土壤不同组分中有机碳及氮库特征研究
    汲常萍;王慧梅*;王文杰;韩士杰
    2014, 34(3):  372-37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4
    摘要 ( 734 )   PDF (1293KB) ( 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白山天然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化学分级方法将其土壤分成5个具有不同稳定性特征的组分:沙和团聚体组分(SA)、酸不溶组分(AI)、易氧化组分(EO)、颗粒态组分(P)和可溶性组分(S)。分析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有机碳及氮浓度、C/N及其有机碳、氮的分配比例,旨在探讨阔叶红松林的碳截获和肥力供应潜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稳定土壤组分(AI和SA)的C/N比活跃土壤组分(P和EO)大2~8倍,显示了土壤组分对于土壤微生物分解的不同稳定性特征;接近90%的土壤质量集中在稳定(AI和SA)土壤组分上,导致土壤组分中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最大者为AI(42.7%)和SA(29.5%);活跃土壤组分(P、EO和S)中的有机碳比稳定性组分(AI和SA)高出2~6倍,而氮浓度则高出4~37倍,这使得氮库由活跃组分EO(33.6%)、P(19.7%)和稳定组分AI(21.1%)、SA(24.3%)构成。本研究揭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主要截获于稳定性组分,而氮则在活跃组分与稳定组分中分配相当,这种土壤组分特征利于碳的长期累积和肥力(N)持续快速供应。
    红松人工林林木果实产量预估模型
    李玲玲;李凤日;贾炜玮;董利虎
    2014, 34(3):  349-35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1
    摘要 ( 1263 )   PDF (1367KB) ( 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在12块固定样地中测定的579株红松单株结实量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非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了红松单木果实产量预测模型。首先,根据各样木的结实情况,采用SAS9.22统计软件建立了人工红松单株木结实与否的Logistic概率模型,并作为判断林木是否结实的基础模型。然后,通过分析红松人工林单木结实量与林木各调查因子的关系,构建了单株木果实产量的非线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Logistic模型判断红松结实的正确率在65%以上。通过分析拟合效果,选择y=a(D2CW)b作为红松人工林果实产量预估的最优模型,其预估精度为77%,残差分布均匀,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最后采用2号样地实测的果实产量数据对两个模型同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样地结实量的预估精度为92.78%。本研究为人工红松果实产量的预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铁力红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子形态及营养成分变异研究
    张振;张磊;张含国*;刘灵;姜莹
    2014, 34(3):  356-36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2
    摘要 ( 1067 )   PDF (1264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铁力红松种子园15个无性系的种子形态数量指标和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红松种子形态数量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种仁重的变异系数最高,为21.92%,种长变异系数最低为8.43%;松籽的主要营养成分由油脂、蛋白质、多糖、粗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等组成,其中油脂含量最高,占56.55%,变异系数较低为6.76%,碳水化合物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0.30%。松籽脂肪酸中可检测到11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C18:2)含量最高,达到425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在无性系间均差异显著,多重比较表明,无性系TL1357、TL1383的出仁率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总平均值的11.86%、10.98%;无性系TL1194的千粒重最高,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4.33%;无性系TL1131、TL1383的种仁重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7.04%、26.37%;TL1194无性系的种长最高为15.77 mm,比无性系平均值长11.69%;无性系TL1024的油脂含量最高,比无性系平均值高10.79%,无性系TL1024、TL1061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8.62%、28.50%,无性系TL1194、TL3083的多糖含量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6.04%、23.50%,TL1024的灰分含量最低,为1.49%,比无性系平均值低67.11%,无性系TL1185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62.53%,TL1271含量最低为58.23%。相关分析表明,红松种子千粒重指标与种仁重、种皮重、种长、种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出仁率指标与所测性状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出仁率可以做独立选择;松籽组成各成分间除多糖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具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余性状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则可以根据经济性状独立选择出优良无性系。
    干旱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种间竞争
    吕海亮;毛子军*;李娜
    2014, 34(3):  364-37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3
    摘要 ( 957 )   PDF (1568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幼苗为研究对象,针对东北地区未来可能的干暖气候条件,利用盆栽实验进行干旱条件下两种幼苗的生长与竞争研究,分析其光合生理参数和生物量变化。一个生长季的实验结果表明:(1)干旱致使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的光合速率均下降,蒙古栎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红松下降不显著。干旱使蒙古栎的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而红松却显著增加。干旱还导致蒙古栎幼苗的茎叶和侧根生物量以及全株叶面积下降,但却增加了红松的细根生物量和根冠比。(2)混栽栽植处理降低了蒙古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减少了其茎和侧根生物量。而对于红松幼苗,混栽同样降低了其水分利用效率,但也增加了其比叶面积和全株叶面积,因而对幼苗生长影响较小。以上结果表明,蒙古栎对干旱反应更为敏感和迅速。种间竞争中红松幼苗比蒙古栎幼苗表现出更强的竞争能力。
    水曲柳EST-SSRs位点信息分析
    孙宏冉;齐凤慧;詹亚光*;叶鹏
    2014, 34(3):  393-40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7
    摘要 ( 996 )   PDF (1186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EST-SSRs分子标记技术在水曲柳辅助育种、基因定位、雌雄鉴定等研究中应用,本文对NCBI数据库中的12 100条水曲柳ESTs进行了分析,序列拼接得到全长为3.02×106 bp的非冗余的5 423个ESTs聚类,利用在线软件SSRIT进行SSRs位点搜索,共检索出9 489个SSRs位点。EST-SSRs的长度从6~46 bp之间变化。二核苷酸重复在水曲柳中占主导地位(6 914个),占总SSRs的72.86%,其次是三核苷酸(24.96%)和四核苷酸(1.37%)。各种不同重复模式中出现最多的是(AG/CT)n(3 458次),占二核苷酸重复的50.01%,其次分别是(AC/GT)n(24.47%)和(AT/AT)n(24.23%)。利用Primer 5.0软件共设计了147对EST-SSRs引物。水曲柳ESTs中SSRs出现频率较高,类型丰富,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水曲柳EST-SSRs信息,使该分子标记技术在水曲柳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成为可能。
    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
    王娜;窦恺;王志英;张荣沭;王玉成;刘志华*
    2014, 34(3):  380-38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5
    摘要 ( 1125 )   PDF (1394KB) ( 5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炼苗,保湿,防污染等方面,研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首先,获取山新杨组培苗,将其用液体生根培养基在大试管中生根12~15 d;再放入无菌自来水中水培炼苗2 d;之后将幼苗移栽入土,上扣透明塑料水杯保湿,15 d后移去水杯;带土移栽到大田中。此法可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8%以上,且本法经济简便,规模小,效率高,也适用于其它木本植株,便于推广。
    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碳增汇多目标经营规划
    李元;刘兆刚*;姜孟竹
    2014, 34(3):  386-39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6
    摘要 ( 777 )   PDF (1323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木材收获、地上碳储量以及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以择伐为经营手段,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经营规划模型;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的2008年二类调查数据与2011年设置的标准地调查数据为源数据,通过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在约束条件下,有效而精确的控制林分采伐木22株,获得3.715 7 m3的木材生产量,林分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增加0.089 t,同时空间结构综合目标值由1.378 5增加到2.734 4,使林分的整体空间结构得到很大的改善;此规划方案是一个最优的方案。因此本经营规划方案可为长期实现木材生产、增加森林碳储量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持林分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山茶属植物ITS的扩增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尤欢;周阿涛;岳亮亮;寸东义;丁元明*
    2014, 34(3):  403-40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8
    摘要 ( 868 )   PDF (995KB) ( 5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为实验材料,通过在PCR反应液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来改进ITS区的扩增效果,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PCR反应液中添加4%的DMSO能明显提高ITS的扩增效率,并能有效防止ITS假基因的扩增;(2)与功能拷贝相比,ITS假基因序列的ITS1和ITS2区存在多处碱基缺失,GC含量明显偏低,5.8S区二级结构稳定性降低;(3)应用ITS假基因进行种水平的系统发育分析会对其真实的系统关系造成影响,提示进行系统进化研究时应警惕假基因的干扰。
    不同植被地区天然黄檗生物碱含量对季节的响应
    张玉红;徐丽娇;邱静珺;孙铭隆;周志强*
    2014, 34(3):  409-41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19
    摘要 ( 801 )   PDF (1297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不仅为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还是我国著名中药材“关黄柏”的药源植物,由于其珍贵的药用价值而被过度开采。本研究采用HPLC检测不同植被地区天然黄檗种群中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和小檗碱等生物碱的含量,分析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对生物碱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药根碱在黄檗各部位的分布为:根皮>茎皮>多年生枝>一年生枝>叶片。掌叶防己碱含量分布为:茎皮>多年生枝皮>根皮>一年生枝>叶片。小檗碱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根皮>茎皮>多年生枝>一年生枝>叶片。根皮和茎皮中的药根碱含量随着春、夏、秋季节的推移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而多年生枝皮、一年生枝、叶片中的药根碱则是秋季>春季>夏季。各部位的掌叶防己碱均随着季节推移而升高,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根皮、茎皮和多年生枝皮中小檗碱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一年生枝中小檗碱在夏季降低,而到了秋季再升高。
    抗逆基因AtRPK1启动子关键顺式作用元件的研究
    石翠翠;李晓旭;李晶岚;任亚楠;张福臻;黄占景;葛荣朝*
    2014, 34(3):  417-42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20
    摘要 ( 1277 )   PDF (1168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确定拟南芥抗逆相关基因AtRPK1启动子的顺式功能元件,对其启动子区进行了分段克隆。通过5′端缺失方法得到203、316、604、809 bp 4个启动子片段,分别构建成p1300-pro-GUS表达载体,并转入拟南芥,进行GUS染色和GUS定量检测。通过对809 bp全长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GUS染色发现,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茎、花、根中均有表达,在分生能力强的组织和维管束集中的组织,AtRPK1基因启动子具有较高启动表达能力。5′端缺失启动子检测结果表明,转录起始点到启动子上游114位点区域包含AtRPK1基因启动子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对启动子缺失片段转基因植株利用200 mmol·L-1 NaCl胁迫3 h后,β-葡萄糖苷酸酶活力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启动子上游-19位点处的GT-1顺式作用元件GAAAAA可能直接与盐胁迫应答相关。
    吉林12种蒲公英HPLC指纹图谱研究
    李景华;钟佳佳;刘玉芹;张玉红*
    2014, 34(3):  423-42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21
    摘要 ( 1077 )   PDF (995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比较吉林产不同种蒲公英HPLC指纹图谱,探讨吉林产蒲公英HPLC指纹图谱的特点,为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HPLC方法,以Agilent Extend-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3 nm,流速为1.00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为20 μL,检测了12种吉林产不同种类蒲公英药材,确立了9个共有峰,建立了蒲公英对照指纹图谱,计算各被测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并指认了绿原酸、咖啡酸、总黄酮3个特征峰,比较了上述成分在不同药材中的含量,定量结果表明,3种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027%、0.026%、0.128%。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作为吉林产蒲公英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超声辅助提取杜仲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
    孙曦晓;刘再枝;杜新琦;赵春建*;王化;杨磊;汪贵斌;祖元刚
    2014, 34(3):  428-43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4.03.022
    摘要 ( 837 )   PDF (936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杜仲树皮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杜仲多糖,考察了预浸泡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对杜仲多糖得率的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预浸泡时间2 h,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40℃,料液比1∶12 g·mL-1,提取次数2次。在上述提取条件下提取杜仲多糖,多糖得率为1.94%。此外,对杜仲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杜仲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维生素C。然而,杜仲多糖的铁还原能力低于维生素C的铁还原能力,并且与浓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