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15
    研究报告
    论河西菊属Hexinia H. L. Yang的分类特征和Zollikoferia Nees的不合法属名问题
    杨喜林
    2018, 38(3):  321-32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1
    摘要 ( 560 )   PDF (337KB) ( 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作者再次论述了河西菊属的分类特征和Zollikoferia Nees名称的来源,认为Zollikoferia Nees和Z. polydichotoma(Ostenf.) Iljin为不合法名。
    中国6个植物原白中排印错误之更正
    李超, 林云, 毕海燕, 云映霞
    2018, 38(3):  323-32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2
    摘要 ( 867 )   PDF (1616KB) ( 6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紫草科(Boraginaceae)的密花齿缘草(Eritrichium confetiflorum W. T. Wang)、锚刺果(Glochisocaryum kansuense W. T. Wang)和大花长叶微孔草(Microula trichocarpa(Maxim.) Johnst. var. macrantha W. T. Wang),唇形科(Lamiaceae)的宽叶香茶菜(Rabdosia latifolia C. Y. Wu & H. W. Li),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的矮直瓣苣苔(Ancylostemon humilis W. T. Wang)以及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黑子赤瓟(Thladiantha villosula Cogn. var. nigrita A. M. Lu & Z. Y. Zhang)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的排印错误做了更正。密花齿缘草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杨昌友700422,实际应为杨昌友700442。锚刺果原白中用中文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傅坤俊1989,实际应为傅坤俊1489,前者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的Asparagus sichuanicus S. C. Chen & D. Q. Liu。大花长叶微孔草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李馨70287,实际应为李馨72087,前者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的Rhododendron edgarianum Rehder & Wilson。宽叶香茶菜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曲桂龄2049,实际应为曲桂龄2046,前者属于蔷薇科(Rosaceae)的Rosa caudata Baker。矮直瓣苣苔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杨光辉59063,实际应为杨光辉59043,前者属于桦木科(Betulaceae)的Betula fargesii Franch.。黑子赤瓟原白中主模式标本引证为冯国楣3439,实际应为冯国楣3429,前者属于伞形科(Apiaceae)的Bupleurum rockii H. Wolff。
    沙生植物沙鞭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吕婷, 刘玉萍, 周勇辉, 刘涛, 张晓宇, 苏旭
    2018, 38(3):  330-33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3
    摘要 ( 872 )   PDF (1665KB) ( 5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镜对沙生植物沙鞭50个代表种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代表种群叶表皮结构的异同,系统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及生态适应性意义。结果表明,沙鞭叶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组成,无微毛、大毛和乳突,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脉间长细胞形态和壁波曲程度、短细胞形态和分布式样、气孔器体积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形状、以及刺毛形态等在种群间具有明显差异,可将其鉴分为两大类。同时,沙鞭种群叶表皮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类气孔密度大、第二类气孔密度小,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其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是对荒漠环境的一种微观形态解剖特征性适应。
    辽宁省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et Pav.)植物的补充研究
    翟强, 王维斌, 曲波, 邵美妮
    2018, 38(3):  338-34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4
    摘要 ( 923 )   PDF (1008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 quadriradiata Ruiz. et Pav.)为辽宁省两种重要入侵植物,目前国内文献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描述有混淆。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植物标本室收藏的标本并比对采集于沈阳市附近的标本,作者明确这两种牛膝菊属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冠毛:前者的舌状花无冠毛或冠毛为细短毛,管状花的冠毛羽筛状,先端钝;后者的舌状花和管状花的冠毛均呈羽筛状,先端尖。该性状差异可为准确鉴别该属杂草提供形态学依据。
    海岸梯度上黑松针叶形态与解剖结构性状的变化规律
    张鹏, 孙阳, 虞木奎, 吴统贵
    2018, 38(3):  343-3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5
    摘要 ( 4153 )   PDF (1345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对树木形态、生理和生长的影响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模拟风速或机械刺激的方式来研究树木对风胁迫的响应与适应变化,无法准确反映出树木在风环境下的长期适应机制。本文以海岸60年生黑松林(Pinus thunbergii)为对象,分析了海岸距离梯度上黑松迎风面和背风面针叶长度、宽度、面积、比叶面积、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等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松迎风面针叶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厚度和比叶面积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减小逐渐减小(P<0.05);而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和导管孔径则随着离海岸距离的减小逐渐增加(P<0.05);背风面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规律。黑松迎风面与背风面针叶性状(比叶面积除外)主要在海岸500 m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随着海风胁迫的增加,黑松通过降低针叶长、宽等形态指标,有效减少了风胁迫下黑松的受力面积,是一种躲避策略;而增加针叶表皮、角质层厚度和导管孔径等解剖结构指标,则增强了针叶坚韧性和保证针叶的水分供应,是一种忍受策略,这些策略有利于该树种在大风环境中得以更好的生存。
    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
    朱李奎, 唐亮, 赵贝贝, 路兆庚, 王莉
    2018, 38(3):  349-35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6
    摘要 ( 1593 )   PDF (2108KB) ( 6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扬州地区生长的成年杉木为实验材料,通过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体视镜、扫描电镜以及半薄切片等方法,对杉木小孢子叶球发育、小孢子囊发育及其散粉规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发现,10月中旬,杉木小孢子叶球形成并着生于新枝顶端。翌年3月中下旬,小孢子叶球成熟,进入散粉期,散粉首先从小孢子叶球基部开始依次向上部扩散。小孢子叶在孢子叶球主轴上螺旋排列,单个小孢子叶通常由3个小孢子囊组成,构成三角形。小孢子囊壁由1层表皮细胞、1~2层中间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组成,表皮细胞首先形成,并向内分化出2~3层细胞,分别分化形成中层和绒毡层,最后中层和绒毡层消失。杉木的小孢子囊通过开裂口控制其开裂,20℃室温下整个小孢子叶球散粉时间持续约18 h,单个小孢子叶的散粉时间为8~10 h。以上结果显示,杉木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体积增大、鳞片开张及散粉等阶段,这些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利于提高散粉效率,这说明杉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风媒传粉的结构特征。
    四川桤木7×7完全双列杂交种实、种苗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郭洪英, 杨汉波, 陈炙, 王泽亮, 黄振, 李佳蔓, 肖兴翠, 康向阳
    2018, 38(3):  357-3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7
    摘要 ( 898 )   PDF (1529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四川桤木杂交子代果实、种子及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四川桤木亲本的遗传参数,为四川桤木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7×7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49个杂交组合的果实、种子及苗木性状。结果表明,49个杂交组合间的果实鲜重、种子千粒重、果长、种长等表型性状及苗高、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果实鲜重、种子千粒重、果长、种长等表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差异(REC)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苗高和地径的GCA、SCA和REC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01)。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37.06%和38.04%,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7.47%和16.03%,表明在苗期阶段,苗木生长受环境效应的影响较大。种实性状的加性方差是非加性方差的1.34~11.79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次之。而苗高和地径的非加性方差分别是加性方差的1.12和1.37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加性效应次之。综合分析杂交子代GCA、SCA和REC效应值,确定JG6和JT4为优良亲本,从49个杂交组合中初选出4个组合(BZ6×JG6、BZ6×SW2、JT4×TT13和BZ6×QJ1)为优良杂交组合,其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分别实现20.47%~76.22%和5.07%~43.18%的遗传增益。
    两种氮素形态对药用植物三叶青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
    张强, 刘一, 吴晓敏, 束良佐, 宋运贤, 陈楚, 龙民慧
    2018, 38(3):  367-37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8
    摘要 ( 841 )   PDF (2145KB) ( 6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为材料,通过遮荫条件下(30%自然光)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两种不同氮素形态对其根和叶中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NO3--N处理后的三叶青叶中原花青素B1、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酚的含量比NH4+-N处理的高;其根中的原花青素B1、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异槲皮苷、山柰酚的含量比NH4+-N处理的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NO3--N处理过的三叶青其根、叶中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转录与表达水平高于NH4+-N处理的三叶青。此外,NO3--N处理的三叶青叶、根中的PAL和CHS酶活性也高于NH4+-N处理。利用PAL特异性抑制剂AOA处理后,AOA能显著抑制PAL酶活性(P<0.05)并导致黄酮类成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施用NO3--N更有益于三叶青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其主要是通过增加PAL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进而提高其酶活性来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青海云杉优良单株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分析
    吕东, 张宏斌, 李秉新, 赵祜
    2018, 38(3):  377-38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09
    摘要 ( 4701 )   PDF (1160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在水土保持、城乡绿化和荒山造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变异特点,以青海云杉优良单株半同胞种子及其8年生半同胞子代苗为材料,分析比较不同优良家系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的种鳞、种翅、种子表型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广泛变异;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的种鳞长、种子长、千粒重的三者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年生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的苗高家系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最大(0.951%、19.14%),地径其次(0.737%、10.87%),侧枝最小(0.642%、2.66%);青海云杉半同胞种子及其子代苗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是由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
    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小黑杨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烁, 张宇, 吴海波, 刘洋荥, 张鹏
    2018, 38(3):  384-39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0
    摘要 ( 921 )   PDF (1123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黑杨当年播种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12,24和48 mg·株-1)和不同形态氮素(有机氮和无机氮)施肥对小黑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小黑杨对氮基酸类有机氮素施肥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无论施无机氮(硝酸铵)还是有机氮(精氨酸),小黑杨幼苗的苗高、地径、总生物量都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中等施氮量处理的幼苗氮利用效率最高。无机氮(硝酸铵)和有机氮(精氨酸)处理的幼苗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生长表现无明显差异,施用有机氮可以与施用无机氮获得相同的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不同氨基酸及其组合肥料施用对小黑杨幼苗生长的影响显著。单一氨基酸施肥情况下,施用精氨酸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谷氨酸次之,甘氨酸最差;氨基酸组合施肥情况下,有精氨酸的组合施肥苗木生长好,有甘氨酸的组合施肥苗木生长差。不同氨基酸施肥处理对小黑杨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碳源、生长素及诱导子对木豆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范艳敏, 党士坤, 王文杰, 王慧梅
    2018, 38(3):  391-39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1
    摘要 ( 962 )   PDF (1444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蔗糖、IBA、茉莉酸甲酯(MJ)及水杨酸(SA)对木豆不定根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木豆不定根的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显著影响,蔗糖浓度为30 g·L-1时,木豆不定根的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低浓度的IBA有利于木豆不定根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高浓度的IBA表现出抑制作用。IBA浓度为0.1 mg·L-1时,生物量、染料木素及芹菜素含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1、1.1和2.8倍。在0~2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MJ对不定根的生长几乎无影响(P>0.05),但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有重要影响。MJ浓度为100 μmol·L-1时,染料木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9和2.1倍。SA抑制木豆不定根的生长和染料木素的合成,但对芹菜素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SA浓度为100 μmol·L-1时,芹菜素的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5倍。木豆不定根的悬浮培养是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大规模生产染料木素和芹菜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盐穗木HcDMC1的原核表达和抗血清的制备
    张冀, 张丽丽, 张贝贝, 张富春
    2018, 38(3):  399-40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2
    摘要 ( 705 )   PDF (1394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MC1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和重组修复所必需的减数分裂特异蛋白。根据盐胁迫下盐穗木转录组数据库,克隆获得的盐穗木DNA损伤修复基因命名为HcDMC1。为深入分析盐穗木HcDMC1基因的耐盐功能,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盐穗木HcDMC1的融合蛋白,用于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的HcDMC1抗血清。结果表明,利用pET30a-HcDMC1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is-HcDMC1,纯化融合蛋白His-HcDMC1的含量为1.0 mg·mL-1。每次每只小鼠免疫接种50 μg融合蛋白,三次免疫接种后进行抗体效价及特异性检测。ELISA检测抗血清滴度约为1:400 000,Western Blot检测证明了抗血清的特异性。本研究制备的小鼠抗血清能够为盐穗木HcDMC1蛋白的功能鉴定和免疫检测提供实验材料。
    拟南芥中H2S与PLDα1响应干旱胁迫的作用研究
    赵敏, 杨宁, 陈璐, 安炎黄, 李文领, 赵峰峰
    2018, 38(3):  406-41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3
    摘要 ( 824 )   PDF (1941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野生型拟南芥WT、PLDα1合成缺陷突变体pldα1-1以及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L-cysteine desulfyrase,L-CDes)合成缺陷突变体lcd-4幼苗为材料,以0.3 mol·L-1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磷脂酶Dα1(phospholipase Dα1,PLDα1)与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响应干旱胁迫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信号关系。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野生型拟南芥的H2S含量、PLD与L/D-CDes活性及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发生显著的变化。萌发率实验中,与WT相比,pldα1-1和lcd-4对干旱胁迫更加敏感,外施NaHS可以促进干旱胁迫下WT、pldα1-1以及lcd-4种子萌发及內源H2S产生,而外施PA能提高干旱胁迫下WT、pldα1-1种子萌发率及H2S含量,但对lcd-4萌发率及H2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号分子H2S和PLDα1在拟南芥的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且H2S可能位于PLDα1的下游参与调控拟南芥种子萌发的信号过程。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慈竹笋木质素基因筛选及其表达分析
    蒋海港, 王树刚, 刘阳, 沈彦合, 李祥宁, 曹颖
    2018, 38(3):  415-42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4
    摘要 ( 861 )   PDF (1559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竹(Bambusa emeiensis)纤维素含量丰富,是较好的造纸原料,但竹茎中木质素影响着制浆生产及纸浆质量。目前,对慈竹木质素生物合成机制所知甚少,这限制了遗传调控竹木质素的研究。本文以拟南芥、水稻等植物的已知木质素基因作为查询序列,通过BLASTp和系统进化分析,从10、50、100和150 cm慈竹笋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351个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Unigenes,包括51个LAC,37个4CL、26个PAL、34个CCR和25个CAD相关转录子,其数量高于其他已报道的竹类植物。转录丰度和定量基因表达分析发现16个木质素基因,包括2个PAL、5个CCR、3个4CL、2个CADH2和4个LAC,随着笋发育而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与发育性木质素积累相关。
    杜仲叶片干旱胁迫响应相关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赵欣, 白伟
    2018, 38(3):  422-43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5
    摘要 ( 931 )   PDF (2278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杜仲幼苗生理生化及分子响应机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持续(3、6、9、12、15 d)干旱胁迫处理和复水处理,研究杜仲幼苗的生理响应特性。同时,通过研究对照与处理15 d后的杜仲幼苗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杜仲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杜仲叶片的水分饱和亏逐渐增加;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均逐渐减小;SOD、POD、CAT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的变化特点;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SOD等活性变化一致,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在复水后,杜仲叶片的所有指标均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干旱处理之前的水平。表明干旱胁迫影响了杜仲叶片的正常生长代谢。通过对干旱处理15 d后杜仲叶片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MALDI-TOF-TOF生物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36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2个上调表达,14个下调表达。对36个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信号传导、光合作用、碳代谢、能量代谢、次级代谢物合成、抗氧化保护酶、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推测杜仲为适应干旱胁迫,首先是感应干旱胁迫信号,并传导至细胞内,影响杜仲叶片中光合作用、次级代谢物合成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同时,通过过氧化物保护酶的作用,将过多活性氧加以清除;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增强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产生能量供杜仲正常生长所需。从生理机制来看,杜仲叶片同过增加胞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胞内渗透势,减少叶片中水分损失,与氨基酸合成和糖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上升的结果一致。
    岩溶城市背景下贵阳市峰丛苔藓植物多样性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李泽科, 吴启美, 王智慧, 张朝晖
    2018, 38(3):  433-4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6
    摘要 ( 1072 )   PDF (2002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贵州典型岩溶地区贵阳市云岩区的3座峰丛为研究对象,对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生态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内,苔藓植物由13科31属62种组成;其中苔类有1科1属2种,藓类12科30属60种;(2)苔藓植物生活型有3种,主要为交织型(占61.3%)和丛集型(占35.5%);(3)3座峰丛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排序为仙人洞山>照壁山>东山;3座峰丛苔藓植物的Pielou指数差距不大,表明物种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东山与照壁山、仙人洞山苔藓物种有较大差异性,岩性是影响其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4)苔藓物种数在3座峰丛山底、山腰和山顶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导致此趋势的直接原因可能为人为干扰;(5)CCA排序表明人类活动频繁的东山和照壁山,影响苔藓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人为干扰,其次为海拔高度;受人为干扰程度轻的仙人洞山,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则受自然环境因子(海拔高度、光照、土壤温度)影响。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作为最大优势种,能适应严峻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其抗干扰能力对改善恶化环境具有潜在价值。
    植物叶表附属物对大气颗粒物滞留及再悬浮的影响研究:以空气凤梨为例
    张伟, 张瑞文, 郑桂灵, 李鹏
    2018, 38(3):  444-45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7
    摘要 ( 734 )   PDF (1791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叶表附属物是与大气颗粒物最先接触的结构,但现在少有研究表明这些特殊结构是如何影响大气颗粒物的滞留的。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典型叶表面附属物-鳞片的植物-空气凤梨维路提拉为实验对象,通过人工去除鳞片,比较鳞片的有无对其叶片滞尘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风力强度条件下其叶片表面所滞留的大气颗粒物再悬浮的比例。结果表明,未去除叶表鳞片的维路提拉的最大滞尘量(23.24±0.11 g·m-2)和自然滞尘量(10.22±0.92 g·m-2)均显著高于去除鳞片的植株(P<0.05)。大气颗粒物沉降到叶片表面后,在风力作用下,去除鳞片的空气凤梨植株上超过99.0%的粉尘会被吹起,而未去除鳞片的空气凤梨植株上这一比例仅有28.1%。而且,鳞片去除的越多,大气颗粒物的再悬浮比例越大。以上结果表明维路提拉叶表鳞片对大气颗粒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总滞尘量上,而且体现在大气颗粒物的再悬浮过程中,它会有效降低沉降于叶表面颗粒物的再悬浮,起着促进颗粒物滞留的作用。
    不同时期大叶苦丁茶(Ilex latifolia Thunb.)不同器官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林春松, 徐夙侠, 黄青云
    2018, 38(3):  453-45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8
    摘要 ( 841 )   PDF (649KB)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叶苦丁茶(Ilex latifolia Thunb.)含有丰富的咖啡酰奎宁酸。在本研究中,运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了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大叶苦丁茶不同器官中的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大叶苦丁茶的不同器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有着显著的变化。在叶片中,10天叶龄的叶的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是19.78 g/100 g,而当叶龄达到12月时,其中的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已经降为1.41 g/100 g。随着发育时间的增长,雌花、雄花中的含量变化也有类似的变化。雌花(果)和雄花在发育期为10天时的咖啡酰奎宁酸含量高:分别20.29 g/100 g和18.06 g/100 g,随后在雌花发育成的7个月果实中下降到0.16 g/100 g,而在40天期接近脱落的雄花中其含量降为10.36 g/100 g。大叶苦丁茶的器官中,除了嫩叶,雄花由于高含量的咖啡酰奎宁酸和较多的生物量,也是一种好的咖啡酰奎宁酸来源材料。本文首次报道了大叶苦丁茶的花中含有大量的咖啡酰奎宁酸。MEKC方法也是首次被用于苦丁茶中的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测定,使用这种方法,大叶苦丁茶中的6种咖啡酰奎宁酸成分在40分钟内完全分离。相较于以前文献中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为苦丁茶中的咖啡酰奎宁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油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干旱胁迫的阶段性响应
    王宗琰, 王凯, 姜涛, 曹鹏, 孙菊, 王道涵
    2018, 38(3):  460-4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19
    摘要 ( 928 )   PDF (1533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油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以2年生油松幼苗为对象,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即80%、60%、40%和20%田间持水量),比较幼苗在不同胁迫时间(15、30、45和60 d)各器官NS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程度与时间对油松幼苗当年生叶、1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含量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干旱胁迫15 d时,当年生叶NSC含量在干旱胁迫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水分处理,细根NSC含量在轻度和重度胁迫处理显著高于适宜水分处理。干旱胁迫45 d时,随着胁迫程度增加,当年生叶、1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淀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胁迫60 d时,随着胁迫程度增加,细根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细根可溶性糖及NSC含量在胁迫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水分处理。综上所述,油松幼苗胁迫初期,NSC优先供给细根以促进吸收水分,而长期胁迫,将导致NSC向下运输受阻,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下降。这种NSC对干旱胁迫阶段性响应策略的揭示为东北地区油松幼苗造林最佳时间选择及水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简报
    沙枣果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富集研究
    张子东, 张圆圆, 孟永斌, 徐蕾, 贾楠, 项凤影, 路祺
    2018, 38(3):  467-47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20
    摘要 ( 833 )   PDF (1648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9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静态筛选,最终确定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沙枣果总黄酮化合物的富集,并通过动态实验,确定沙枣果总黄酮最优富集条件为:样品浓度2.43 mg·mL-1,上样速率2 BV·h-1,乙醇浓度70%,洗脱速率2 BV·h-1。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沙枣果总黄酮浓度由9.73%增加到49.52%;其中金丝桃苷含量由0.53%增加到3.07%,提高5.79倍。本研究为沙枣果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塔拉多糖的脱色工艺化研究
    李占君, 刘运伟, 张忠林, 张志环, 马珂, 杨逢建
    2018, 38(3):  475-48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8.03.021
    摘要 ( 917 )   PDF (1072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拉多糖是一种半乳甘露聚糖胶,对于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实验主要对塔拉提取物中的塔拉多糖进行脱色工艺化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活性炭颗粒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以及脱色次数这四种因素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其最佳脱色实验参数为:活性炭颗粒0.6 g,脱色45 min,脱色温度45℃脱色次数3次,脱色率可以达到50.21%,同时多糖类保留率为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