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荨麻科二新种
王文采
2016, 36(4): 481-48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1
摘要
(
5086
)
PDF
(413KB) (
4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发现自江西的荨麻科艾麻属一新种,靖安艾麻,和发现自云南的同科水麻属一新种,河口水麻;并给出靖安艾麻与中国同属其他种的区别特征以及河口水麻与其近缘种长叶水麻的区别特征。
中国冷水花属研究随记
王文采
2016, 36(4): 484-49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2
摘要
(
5815
)
PDF
(889KB) (
11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荨麻科冷水花属二新种,做出疣果冷水花二亚种学名的二新组合,给出师宗冷水花和总状冷水花的补充形态描述,并提供师宗冷水花、隆脉冷水花、总状冷水花和卵形盾叶冷水花的分布新记录。
中国小檗科5属植物种子形态研究
张建茹, 曾妮, 常朝阳
2016, 36(4): 491-50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3
摘要
(
8401
)
PDF
(2145KB) (
5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小檗科5属(小檗属、十大功劳属、鬼臼属、山荷叶属和红毛七属)40种2变种植物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科植物种子颜色多为黄褐色、红棕色至黑色,形状多样;种皮纹饰可分为网纹型、网纹-梯纹型、梯纹型和嚼烂状4种类型,其中网纹型又可划分为7个亚型。种子球形、种脐位于种子侧面近中部可作为红毛七区别于其他属种子的重要形态特征。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探讨了种子形态在小檗科内的系统学意义,并推测了种皮纹饰的可能演化路线。种子形态支持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的近缘关系,认为鬼臼属(八角莲属)较山荷叶属分化更早,但不支持Ahrendt对小檗属下组和亚组的划分。
线叶忍冬开花动态特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李亚兰, 梁凤丽
2016, 36(4): 503-51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4
摘要
(
4618
)
PDF
(1673KB) (
4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线叶忍冬(
Lonicera alberti
)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记录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及访花昆虫特性,采用TTC、MTT、联苯胺-α萘酚和醋酸洋红四种染色方法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MTT两种方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运用花粉/胚珠比率、杂交指数、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检测线叶忍冬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线叶忍冬花朵有花冠裂片逐一展开和花冠裂片同时展开两种开放方式;花粉在散粉后6 h活力达到最高值,柱头可授性在花朵开放后不断增强;膜翅目蜜蜂科意蜂(
Apis mellifera
L.)在传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O值为583.43±99.9;杂交指数为4;人工授粉套袋试验中人工异株异花授粉结实率为79.17%,自花授粉情况下结实率为9.52%。其繁育系统为混合交配系统,异花传粉需要传粉者。
柠条锦鸡儿
CkGR
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张腾国, 周轲, 毛玉珊, 聂亭亭, 李萍, 刁志宏, 王娟
2016, 36(4): 511-5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5
摘要
(
8605
)
PDF
(1846KB) (
5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RACE技术从柠条锦鸡儿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
GR
基因,全长2122 bp,包括5'非翻译区(5'-UTR)57 bp,3'非翻译区(3'-UTR)415 bp,开放阅读框(ORF)1650 bp,编码550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2 kDa,理论等电点为8.2,命名为
CkGR
。
CkGR
与鹰嘴豆
CaGR
的同源性较高,为90.1%。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得到
CkGR
起始密码子ATG上游648 bp的启动子序列,PlantCARE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CAAT-box和TATA-box以及多种与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CkGR
在柠条锦鸡儿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
CkGR
的表达受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的诱导,表明
CkGR
在柠条锦鸡儿适应低温、高盐和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陕北黄土区自然恢复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研究
陈文思, 朱清科, 卢纪元, 王瑜, 王利娜
2016, 36(4): 520-5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6
摘要
(
954
)
PDF
(1248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优势种种间关系入手,探索陕北黄土区自然恢复植物群落机理为近自然造林植物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2列联表,采用
W
检验、
X
2
检验、联结系数
AC
及共同出现百分率
PC
方法,对陕北自然恢复15年的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该植物群落总体联结性
VR
(方差比率)>1,统计量
W
>
X
0.05
2
(
N
),说明该植物群落总体种间表现出正关联,且达到显著水平。20个优势种种间联结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的数量(114)多于负关联种对(75),无关联种对为1,且联结程度呈极显著和显著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小;种对间的正负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之间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陕北黄土区植被自然恢复15年,大多数植物种的分布较为独立,群落仍处于演替之中。
4个油茶物种杂交亲和性分析
常维霞, 姚小华, 龙伟, 叶思诚, 束庆龙
2016, 36(4): 527-53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7
摘要
(
1109
)
PDF
(1465KB) (
7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油茶的自交亲和状况,以山茶属攸县油茶(
Camellia yuhsienensis
Hu)、浙江红山茶(
C.chekiangoleosa
Hu)、多齿红山茶(
C.polyodonta
How)、南山茶(
C.semiserrata
Chi)、为试验材料,采用自交异交控制授粉,结合田间座果率动态调查,统计分析不同授粉处理后的结实性及果实的性状特征,并计算自交亲和指数。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自交亲和指数有差异,自交亲和指数高低依次为:攸县油茶(0.2888)> 多齿红花油茶(0.2511)> 浙江红花油茶(0.1222)> 南山茶(0)。4个物种自交亲和指数均小于1,因而,认为4个物种均为自交不亲和植物。4种授粉方式后的结实率及结籽数呈现异株异花> 自由授粉> 同株异花自交> 自花自交的趋势。在蒴果性状上,自交处理所得果实的性状指标均低于异交处理水平。油茶自交授粉后,落果迅速,异株异交授粉处理在各个时期座果率均高于自交处理的水平。4种油茶具有普遍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是4个物种落花落果,结实低,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外源硝态氮水平对长春花生理代谢的影响
朱孟炎, 于博帆, 陈华峰
2016, 36(4): 535-54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8
摘要
(
854
)
PDF
(1271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春花为实验材料,采用珍珠岩为培养基质,设置不同氮素浓度,对其各器官的初生和次生代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植株中3种主要生物碱含量均是随着外源氮水平的降低而降低,外源硝态氮水平对长春花文朵灵和长春质碱在不同叶位叶片中的积累特点影响较明显,而对长春碱的积累影响较小。在高氮条件下,植物体内合成和积累较高水平的游离氨基酸,可能为部分生物碱的合成提供了骨架,并能促进生物碱含量的提高。蔗糖含量在不同叶位叶片中也是随着叶龄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同时,高氮水平下,叶片中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供氮水平下的含量。本研究为提高长春花中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生物碱的含量提供参考依据。
干旱胁迫对红松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
张丹, 任洁, 刘红梅, 王慧梅
2016, 36(4): 542-54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9
摘要
(
920
)
PDF
(1300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松为材料,研究了干旱及复水对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的黄酮、单宁和原花青素这三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红松树皮绿色组织黄酮、单宁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复水后黄酮和单宁含量持续降低,三种含量均未恢复到对照水平;针叶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明显降低,单宁含量明显升高,复水后均未恢复到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使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IC
50
值均明显升高,相对应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均明显下降,复水后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恢复至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红松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均产生一定影响,但针叶和树皮绿色组织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树种差异对哈尔滨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造林启示
路嘉丽, 沈光, 王琼, 任蔓莉, 裴忠雪, 魏晨辉, 王文杰
2016, 36(4): 549-55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0
摘要
(
900
)
PDF
(1338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的城市造林树种很多,树种差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土层深度差异对于适宜树种选择意义重大,但是基于野外长期定位研究结果匮乏。本文选择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和哈尔滨市植物园的8个树种(水曲柳、胡桃楸、云杉、松树、杨树、榆树、黄檗、落叶松)进行0~20、20~40和40~60 cm分层土壤采样,对土壤pH、土壤电导率、有机碳、碱解氮、全N、速效磷、全P、速效钾、全K等9个指标进行研究。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长期定植于类似土壤条件下,树木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各理化指标,但不同土壤层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多重比较结果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获得综合得分排名发现,榆树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维持能力(有机碳、碱解氮、全N、全P、速效磷、速效钾、全K),综合得分38,而杨树表现最差;降低土壤盐碱能力(pH和电导率)来看,黄檗、落叶松得分比较高(>15),胡桃楸表现最差(7.5)。城市立地是典型困难立地,我们研究结果说明绿化树种选择对于改良城市土壤的重要性:对于贫瘠盐碱的核心区域,造林树种可以选择养分消耗少和降盐碱能力强的树种,对于土壤水肥条件优越的地区(如河道、湿地周边)可以考虑一些养分消耗快、生产力高的树种。
油茶柠檬酸合成酶(CS)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叶思诚, 姚小华, 王开良, 林萍, 龚洪恩, 卓仁英
2016, 36(4): 556-56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1
摘要
(
1122
)
PDF
(1867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RT-PCR技术从油茶中分离出一个柠檬酸合成酶基因,该基因的cDNA全长1416 bp,编码47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52.74 kD,理论等电点(PI)为6.95。同源比对显示其与其他植物的CS蛋白序列高度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
CoCS
(Gen Bank登录号:KU16114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油茶CoCS与杜鹃和葡萄的CS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受到低磷胁迫后根系
CoCS
基因的表达受到低磷诱导,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油茶品种不同组织(根、茎、叶)中的
CoCS
基因在不用磷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不同。
羽衣甘蓝不同组织及柱头发育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李晗, 李治龙, 李晓屿, 李玉花, 蓝兴国
2016, 36(4): 565-57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2
摘要
(
884
)
PDF
(1235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羽衣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
S
13-
b
S
13-
b
自交不亲和系为试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
Actin
、
Cpi
6、
EF
-1
β
、
GAPDH
、
Tub
-
α
3、
Tub
-
α
6、
Ubc
7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和5个不同发育时期柱头的表达情况,并运用geNorm和BestKeeper软件统计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在不同组织中,geNorm软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Tub
-
α
6和
EF
-1
β
的表达较稳定;BestKeeper软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Ubc
7和
Tub
-
α
6的表达较稳定。在不同发育柱头中,geNorm软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Actin
和
Ubc
7的表达较稳定;BestKeeper软件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EF
-1
β
和
Tub
-
α
6的表达较稳定。以筛选到的内参基因
Tub
-
α
6和
Actin
,分别分析羽衣甘蓝柱头S-位点糖蛋白基因(
SLG
)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柱头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出
SLG
主要在柱头中表达,而且
SLG
在柱头发育成熟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
吕梁山区3种人工林植被、凋落物生物量差异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李慧, 王百田, 曹远博, 刘青青, 李德宁
2016, 36(4): 573-58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3
摘要
(
989
)
PDF
(1509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山杨、油松和辽东栎3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灌木、草本)的活地被的生物量以及地表凋落物的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总概况,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活地被生物量表现为油松2.3547 t·hm
-2
> 山杨2.0785 t·hm
-2
> 辽东栎1.1373 t·hm
-2
,地表凋落物生物量山杨4.7975 t·hm
-2
> 辽东栎2.1399 t·hm
-2
> 油松0.5250 t·hm
-2
;林下土壤分级指标结果:有机质、全磷均呈现4~5级标准,全氮为1~3级标准;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分析比较结果:有机质含量为山杨> 辽东栎> 油松,而全氮和全磷为山杨> 油松> 辽东栎;同时分析了土壤全量养分与各林分下活地被生物量、凋落物层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3种全量养分与活地被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均呈现极显著相关(
P
<0.01),同时3种林分的土壤全量养分间相关性显著(
P
<0.05),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樟子松、油松、蒙古栎水分利用效率种间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
李景浩, 李慧, 魏亚伟, 张淞著, 朱文旭, 邓继峰, 宋依璇, 周永斌
2016, 36(4): 581-58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4
摘要
(
991
)
PDF
(1226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碳同位素值(δ
13
C)作为反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标,对辽宁地区3种典型林型-樟子松人工林(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油松人工林(
Pinus tabulaeformis
)和蒙古栎天然林(
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进行调查并分别对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进行样品采集,探讨其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其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δ
13
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0.37‰~-25.10‰、-30.32‰~-24.07‰和-29.85‰~-23.51‰,且随经度的增加显著降低;统计分析也表明,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δ
13
C值在辽西显著高于辽东,说明3种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3种树种叶片δ
13
C值受年均降水量和海拔的影响较大,均随年均降水量增加显著降低,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大,而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其中,又以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受海拔的影响较大(
P
<0.01);与蒙古栎相比,樟子松和油松受降水量的影响更加明显。综上所述,3种树种叶片δ
13
C值以及由其衍生来的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种间差异较小,而受环境因子及地理学指标降雨、海拔和经度的影响较大,这为今后基于δ
13
C值的水分利用效率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同地点杨树无性系树高和胸径变异分析及生长模型构建
司冬晶, 张鑫鑫, 韩冬荟, 金允哲, 董元海, 赵光浩, 冷伟伟, 赵曦阳
2016, 36(4): 588-59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5
摘要
(
1147
)
PDF
(1403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地点30个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对其不同树龄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对获得数据进行变异分析并构建生长曲线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间、无性系间、地点与无性系交互作用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P
<0.01);树高和胸径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5.34%~23.80%和19.42%~31.88%;所有性状重复力较高,变化范围为0.7977~0.9859;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根据杨树无性系苗期树高和胸径构建的指数函数模型拟合度r
2
分别达0.82和0.87,拟合效果较好。利用模型对未测定数据进行估算,无论树高还是胸径,冠县无性系的最初生长量最高,而峰峰的树高和威县的胸径生长速率最快。基因型与环境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不同无性系在相同地点表现差异较大,相同无性系在不同地点也呈现明显差异,表明无性系评价选择需要考虑环境因素,适地适树的进行选择。构建的模型可以为林木生长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模拟氮沉降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娇, 郝龙飞, 王庆成, 付娇娇, 朱凯月
2016, 36(4): 596-60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6
摘要
(
841
)
PDF
(1506KB) (
5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6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中,连续2年(2013~2014年)施加NH
4
NO
3
模拟氮沉降试验((对照(CK,0 g·m
-2
·a
-1
N)、低氮(N1,5 g·m
-2
·a
-1
N)、中氮(N2,10 g·m
-2
·a
-1
N)、高氮(N3,15 g·m
-2
·a
-1
N)),研究不同氮沉降水平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3年模拟氮沉降处理均促进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
P
<0.05);(2)2014年中氮和高氮处理抑制年平均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速率(
P
<0.05),低氮处理促进年均土壤呼吸速率(
P
<0.05),对异养呼吸速率影响不显著(
P
>0.05);(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低氮处理下显著提高(
P
<0.05),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P
>0.05);(4)土壤呼吸速率与5和10 cm土壤温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
P
<0.01),相比对照,各土层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
10
)均在低氮处理下增加,在中氮和高氮处理下则降低。不同水平的模拟氮沉降改变了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表明短期内低水平氮沉降可加快土壤碳排放过程,相对较高水平氮沉降则减缓土壤碳排放过程。
不同植物中推定蓖麻烯合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洪伟, 杨艳芳, 熊王丹, 吴平治, 吴国江, 邱德有
2016, 36(4): 605-61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7
摘要
(
1014
)
PDF
(1432KB) (
4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GenBank中已登录的完整的麻风树、乳浆大戟、蓖麻和乌桕中的13个蓖麻烯合酶(Casbene synthase,CS;EC 4.6.1.7)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13个
CS
基因的ORF长度均在1647~1845 bp,蛋白分子量均在63.0~70.8 kD,终止密码子为TGA或TAA,理论等电点均小于7.0,表明CS蛋白呈酸性。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均为亮氨酸。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
CS
基因主要分为两类。导肽预测发现其中6个CS具有导肽,均为叶绿体导肽。信号肽和扩模结构域预测发现这些CS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肽链整体呈现为亲水性。这些CS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并且都包含两个萜类合酶功能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
CS
基因的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基于多时相SAR数据和SPOT数据的盘古林场林分类型识别
李明泽, 付瑜, 于颖, 范文义
2016, 36(4): 613-6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8
摘要
(
4087
)
PDF
(1340KB) (
4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分类型信息的提取是遥感影像分类中的热点和难点。而大兴安岭地区又是我国重点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植被类型丰富,种类繁多,为林分类型精确识别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比较和提高林分类型的分类精度,研究以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为实验区,综合利用SPOT-5影像和不同时相的RADARSAT-2全极化SAR影像,采用3种分类方案及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比较不同分类方案对林分类型识别的精度。3种方案分别是:(1)单独采用SPOT影像对林分类型进行识别;(2)对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分解提取参数并结合SPOT数据参与分类;(3)结合SPOT数据与多时相全极化SAR分解参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对比SPOT、加入单时相和加入多时相3种方案的分类结果,方案三加入多时相SAR影像与SPOT数据对白桦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云杉林的分类中总分类精度最高,为84.64%,Kappa系数为0.79,对林分类型的识别最为有效,而单用SPOT数据对林分类型识别的精度最低,精度为76.66%,Kappa系数为0.70。
研究简报
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纤维的再生及性能测定
权迪, 王勇, 张茜茜, 李坚, 赵晓虹
2016, 36(4): 620-6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19
摘要
(
983
)
PDF
(1328KB)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禾本科植物芦苇为纤维素原料,利用纤维素在绿色溶液KOH/硫脲、尿素/水体系中的低温溶胶,高温凝胶的特性,通过化学法提取再生芦苇植物纤维素。并利用超级旋转流变仪、粘度测定仪、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热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着重研究了芦苇纤维素在该溶液体系中凝胶化再生的最佳浓度范围、以及芦苇纤维素再生前后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芦苇纤维素溶解再生后,具有凝胶型的均匀多孔网络结构,孔容在0.77~0.62 cm
3
·g
-1
,平均孔径分布在9.9~8.8 nm,比表面积达到345~320 m
3
·g
-1
,凝胶化再生纤维素质量浓度范围为3%~8%,结果表明芦苇纤维素化学结构再生前后没有改变,结晶度较再生前降低,并具有较再生前更好的调湿性能。
响应面优化菊芋菊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刘燕, 陈小银, 杨丽丽, 谢瑞, 何楠, 张继
2016, 36(4): 627-6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20
摘要
(
996
)
PDF
(1422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确定菊芋块茎中菊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主要因素,以菊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Design Expert V8.0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菊糖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优化组合条件。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18:1(mL·g
-1
),提取时间41 min,提取温度86℃时,验证优化工艺得菊芋块茎中菊糖的最大提取得率40.56%,接近于模型预测值40.74%。在该工艺条件下,对菊糖进行粗制,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对所提取的菊糖进行了结构分析。该法用于提取菊芋块茎中的菊糖,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红松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初步研究
祖元刚, 胡艳, 姜守刚
2016, 36(4): 634-64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21
摘要
(
828
)
PDF
(1345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超声波提取法对红松树皮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作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红松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物料比(g·mL
-1
)1:30,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80℃。本文也对红松多酚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杨树多酚、蓝莓多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0.01~100 μg·mL
-1
范围内,3种多酚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大小顺序为:蓝莓多酚> 红松多酚> 杨树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