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3-15
    论文
    中国石竹科孩儿参属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
    李超;葛伟娜;李明
    2015, 35(2):  161-16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1
    摘要 ( 1085 )   PDF (858KB)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孩儿参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统计并测量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大小和密度。结果表明:孩儿参属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均无规则,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上表皮细胞大小在61.7×95.8 μm~115.3×179.3 μm,细胞密度约为76~158个·mm-2;下表皮细胞大小在46.4×72.4 μm~91.9×150.4 μm,细胞密度约为104~287个/mm-2。上表皮仅少数种类存在气孔器,下表皮均有气孔器,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密度约为30~143个·mm-2,气孔大小在21.5×28.6 μm~30.4×47.2 μm,气孔指数为19.5~31.6。气孔椭圆形,两端有加厚。叶表皮特征表明孩儿参属与繁缕属较为近缘,为较进化的类群。
    银杏胚乳游离核分裂与细胞化过程观察
    路兆庚;骆凯歌;李卫星;潘烨;张敏;王莉*
    2015, 35(2):  165-17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2
    摘要 ( 4253 )   PDF (2037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切片技术与整体解剖的方法观察了银杏胚乳游离核期的发生,分裂、增殖以及胚乳细胞化期的过程,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分析了胚乳细胞数目的增殖动态。结果表明:银杏胚乳游离核期分裂增生约为授粉后5~30 d、胚乳细胞化期约为授粉后30~65 d;银杏雌配子体有丝分裂产生大量游离核,结构呈球形,直径平均为2~4 μm,最初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央,随着中央液泡的扩大,细胞质连同游离核被挤向四周;游离核分裂到约4 000~5 000个时即进入细胞化期,首先在核周围形成一层开放细胞,靠近中央大液泡一侧无细胞壁,周边的细胞向心游离生长,直至所占空腔被胚乳细胞完全填满,胚乳细胞化完成;银杏胚乳细胞数目呈现“S”形变化趋势。前期胚乳细胞数目的增殖较慢,在授粉后40~55 d胚乳数目急剧上升,至授粉后65 d胚乳数达最大,胚乳细胞分裂基本停止,其数目趋于稳定。综上所述,银杏游离核的分裂及增殖具有独特性状,增加胚乳细胞数目对银杏种仁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扁核木属植物花粉和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杨瑞林1;魏学智2*
    2015, 35(2):  172-17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3
    摘要 ( 1228 )   PDF (1887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镜对产于中国的扁核木属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以及叶表皮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东北扁核木和台湾扁核木的花粉形态以及4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花粉均为近球形,极轴与赤道轴比值(P/E)为0.91~0.97,花粉大小为(19.62~27.30)μm×(21.53~29.59)μm,辐射对称,三孔沟型,均属赤道萌发孔,外壁纹饰均属条纹状;花粉极面观有钝三角形和三裂圆形两种类型,萌发孔有周萌发孔和角萌发孔两种类型,外壁纹饰有穿孔和无穿孔两种类型,外壁纹饰有黏液滴和无黏液滴两种类型,外壁条脊排列的紧密度、条脊距、萌发沟表面颗粒疏密度均有差异;(2)国产扁核木属4种植物可分为有表皮毛和无表皮毛两种类型,气孔形态、气孔密度、叶上下表皮角质膜、蜡质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次研究可为国产扁核木属的分类研究提供孢粉学和叶表皮微形态方面的资料,也可为引种栽培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腋芽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胡峰1,2;施琼1;黄烈健1*
    2015, 35(2):  179-18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4
    摘要 ( 1332 )   PDF (1236KB) ( 5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6年生厚荚相思优树新生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含腋芽茎段经75%酒精和0.1%升汞分别处理30S和12min后,接入MS+蔗糖2%上进行初代培养,存活率为67.33%,芽诱导率为80.56%;低浓度的活性炭可有效缓解组培苗玻璃化现象,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5 mg·L-1+NAA 0.25 mg·L-1+Ac 0.1 g·L-1+蔗糖3%,35 d增殖倍数可达3.7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IBA 0.5 mg·L-1+蔗糖2%,生根率为98.83%;将生根苗移栽至以黄心土为基质的营养杯中,存活率为90.00%。
    苏玛栎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吕秀立1,2;沈烈英1;施季森2;张春英1*
    2015, 35(2):  185-19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5
    摘要 ( 1180 )   PDF (1492KB) ( 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3年生苏玛栎优树环割萌蘖的半木质化枝条做为外植体,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建立了苏玛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WPM培养基上添加BA1.0 mg·L-1、NAA 0.1 mg·L-1和生物素5 mg·L-1、乙酰胆碱5 mg·L-1、核黄素5 mg·L-1时,培养40 d,增殖系数为2.15;单芽在1/2WPM+NAA2.0 mg·L-1,添加生物素5 mg·L-1、乙酰胆碱5 mg·L-1、核黄素5 mg·L-1的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采用试管外生根,生根率可达到80%。本研究建立了苏玛栎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体系,为推广苏玛栎良种奠定坚实基础。
    白屈菜种子油脂体的发生与发育研究
    杨森1;李建霞1;夏晓飞2;赵良成1*
    2015, 35(2):  191-19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6
    摘要 ( 1195 )   PDF (2171KB) ( 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石蜡切片、电镜扫描和组织化学方法对罂粟科白屈菜种子油脂体的发生、发育过程及其内含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脂体的发生时间较早,其原始细胞出现于胚珠的二核至四核胚囊阶段,起源位置为珠脊的最外层细胞,属于表皮起源类型。油脂体在胚珠受精前主要进行基部细胞的分裂,而在受精后则主要进行顶端细胞的伸长生长和膨大,以此来实现其体积的显著增大。油脂体的发生与胚珠受精没有关系,但其后期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受精胚珠的正常发育。油脂体内含物储藏成分为脂肪,脂肪的积累主要集中在种子近成熟阶段。从发生部位来看,白屈菜种子油脂体属于种阜的一种,其功能主要是吸引蚂蚁传播种子。
    基于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的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越冬策略研究
    张强1,2;郭传友1;张兴旺1;白坤栋2*;蒋得斌3
    2015, 35(2):  200-2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7
    摘要 ( 938 )   PDF (1857KB)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广西猫儿山高海拔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两个优势树种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为研究材料,测定二者在不同季节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系统等特征,探讨并比较了冬季低温气候条件下这两种常绿越冬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防御策略的差异。在冬季胁迫下,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向下调整叶绿素(Chl)含量、凌晨光系统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redawn)、净光合速率(Amax)和气孔导度(Gs)到最小值。褐叶青冈叶片3种主要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2种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以及光保护色素类萝卜素(Car)含量在冬季最高,它们在清除活性氧、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协同性强;而南方铁杉叶片仅有AsA、GSH和Car保持着协同作用以应对冬季胁迫。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叶片的MDA含量的季节变化除了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外,还与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的积累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对冬季的适应采取不同的抗氧化防御策略,但冬季光合适应策略均采用了下调策略。
    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共转化烟草的耐盐性分析
    马静1;曲春浦2;许志茹1,2*;杨传平2;刘关君2
    2015, 35(2):  208-21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8
    摘要 ( 1041 )   PDF (2307KB) ( 4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验证西伯利亚蓼铜伴侣蛋白基因(PsATX)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PsSOD)共转化的烟草是否具有耐盐功能,分别构建了植物单价表达载体pROKⅡ-PsATX、pROKⅡ-PsSOD和双价表达载体pROKⅡ-PsATX-PsSOD,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PCR验证转基因植株后测定了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烟草的丙二醛(MDA)、活性氧、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此鉴定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1)PsATXPsSOD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2)在100 mmol·L-1 NaCl处理条件下,转双价基因植株的MDA、活性氧、脯氨酸含量均比野生型和转单价基因植株低,而SOD活性则高于这两类植株。证明PsATXPsSOD基因共转化的烟草植株比转单价基因植株具有更强的耐NaCl能力。本研究将为研究PsATXPsSOD基因的抗逆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香雪兰切花瓶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刘亚杰;常苹;唐东芹*
    2015, 35(2):  218-22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09
    摘要 ( 842 )   PDF (1552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香雪兰品种‘上农金皇后’为材料,将其鲜切花瓶插于蒸馏水中,研究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及脱落酸(ABA)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释放速率。结果表明,瓶插期间,香雪兰花瓣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内源ZR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瓶插终期(10 d)的ZR含量相比于采收期(0 d)下降了83.8%。內源GA含量与ZR的变化趋势一致,瓶插终期(10 d)的GA含量仅相当于采收期(0 d)的3.8%。内源ABA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前4d下降到最低值,仅相当于采收期的52.4%。内源IAA含量则与ABA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第2 d达到峰值,第10 d降到最低值,此时IAA含量相当于第2 d的12.2%。同一瓶插期内,花序基部、中部、上部小花花瓣中內源IAA、ZR和ABA含量无显著区别,但花序上部小花內源GA含量在瓶插前4 d显著高于基部和中部小花。香雪兰切花在整个瓶插过程中,其乙烯释放速率先升高后下降,但花序中部小花乙烯释放高峰出现在第2 d,而上部小花最大量出现在第4 d。结果揭示,香雪兰花瓣内源激素代谢失衡是导致花瓣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极端干旱区头状沙拐枣对水分条件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
    黄彩变1,2;曾凡江1,2;雷加强1,2
    2015, 35(2):  225-23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0
    摘要 ( 922 )   PDF (1765KB) ( 9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和3 a生头状沙拐枣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田间持水量的30%、40%、50%、60%和85%)下头状沙拐枣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灌溉量降低,1和3 a生头状沙拐枣的株高、冠幅、基茎、同化枝直径和整株生物量均显著下降。在不同生长期,生物量的主要累积器官茎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随灌溉量降低而显著下降,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却显著增加,但灌溉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3 a生头状沙拐枣种子生产;(2)灌溉量较低时,头状沙拐枣的根冠比、叶绿素和MDA含量均相对较高,质膜损伤严重,但植物可通过累积大量的脯氨酸进行渗透调节。随灌溉量增加,质膜损伤减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累积存在明显的补偿作用,但在最高灌溉量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3)综合适应性评价结果为田间持水量的60%>85%>50%>40%>30%。可见,灌溉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头状沙拐枣综合适应性最好,可作为头状沙拐枣在当地定植的推荐灌溉量。
    KCl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
    刘建新;王金成;王瑞娟;贾海燕
    2015, 35(2):  233-23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1
    摘要 ( 927 )   PDF (1433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温室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KCl(1、10、20、30 mmol·L-1)对120 mmol·L-1 NaCl胁迫下‘定莜6号’燕麦植株生长、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1 mmol·L-1 KCl处理相比,10和20 mmol·L-1 KCl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的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叶片超氧阴离子、H2O2、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其中20 mmol·L-1 KCl的作用大于10 mmol·L-1 KCl;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则变化不大,而30 mmol·L-1 KCl却加剧了盐胁迫伤害。(2)10和20 mmol·L-1 KCl处理的燕麦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1 mmol·L-1 KCl处理相比明显下降,有机酸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3)随着KCl浓度提高,燕麦叶片K+/Na+增大,质膜H+-ATP酶活性先升后降。上述结果表明,以Na+/K+ 6∶1施用钾肥可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溶质积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
    番茄转录因子SlYABBY5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王苏苏1;陈国平1;张彦杰1;殷文成1;朱明库1;张建苓1;唐区林2;胡宗利1*
    2015, 35(2):  240-24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2
    摘要 ( 1382 )   PDF (1803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ABBY家族是植物中特有的一个小基因家族,具有典型N端C2C2型锌指结构域和C端螺旋环螺旋YABBY结构域。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on)中克隆了YABBY家族的一个转录因子,将其命名为SlYABBY5(GenBank登录号为AK24613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lYABBY5基因ORF长为549 bp,编码18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量为20.58 kD,等电点为8.78。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lYABBY5基因可能参与果实和叶片的发育;SlYABBY5在IAA、ABA、GA3、ASA和低温胁迫下表达量下调,在高盐和叶伤胁迫下表达量上调。研究结果初步证实SlYABBY5参与番茄的生长发育以及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为SlYABBY5基因参与逆境信号途径及番茄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两种短命植物HRD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陈琴1,2;曲延英1,2;刘静静1,2;朱燕飞1,2;姚正培1,2;陈全家1,2*
    2015, 35(2):  250-25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3
    摘要 ( 1123 )   PDF (1887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疆短命植物线果芥(Conringia planisiliqua L.)和大蒜芥(Sisybrium altissim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源序列克隆的方法,分别从线果芥和大蒜芥cDNA中克隆得到了一条HRD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CpHRDSaHRD。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CpHRDSaHRD转录因子基因开放阅读框长564 bp,与山嵛菜(Eutrema salsugineum)、琴叶拟南芥(Arabidopsis lyrata)、荠菜(Capsella rubella)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8%、87%、87%和86%,编码187个氨基酸,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约为20 kD,二级结构包括2个β-折叠、5个a-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属含有信号肽的亲水性非跨膜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线果芥、大蒜芥和拟南芥属于同一种属,拥有1个典型的AP2/EREBP功能结构域,推测CpHRDSaHRD基因属于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EREBP亚组,可能参与植物ABA、干旱和低温等环境胁迫的应答过程,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HRD基因功能及其抗旱机制奠定了基础。研究同时也为短命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掘了新基因。
    水稻OsLOL2基因的克隆及过表达拟南芥的抗盐性分析
    管清杰1,2;汪振娟1;郑恒1;刘光涛3;柳参奎1
    2015, 35(2):  259-26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4
    摘要 ( 1117 )   PDF (2506KB)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水稻龙粳11(Oryza sativa L. longjing11)中克隆到了一个已知的LSD1-Like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OsLOL2基因(LOC_Os12g417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LOL2基因ORF长度为519 bp,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有2个LSD1-Like锌指结构域。本研究以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定位表明在核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OsLOL2基因在龙粳11叶和根中的表达受80 mmol·L-1 NaCl、30 mmol·L-1 NaHCO3、10 mmol·L-1 H2O2胁迫诱导而转录表达显著增加。过表达OsLOL2基因酵母表现出抗盐碱性生长;在胁迫条件下,萌发率分析表明,转OsLOL2拟南芥在NaCl和H2O2下,过表达株系萌发率高于野生型;萌发后期抗性检测表明:在含100 mmol·L-1 NaCl、3 mmol·L-1 NaHCO3和2 mmol·L-1 H2O2的1/2MS平板上,过表达株系长势优于野生型,揭示了OsLOL2基因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盐碱性,与盐碱逆境引起的氧化胁迫的ROS途径相关。为OsLOL2基因参与逆境信号途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黑莓糖基转移酶基因UGT78H2的分离鉴定及与类黄酮化合物的分子对接
    陈清1;江雷雨1;王燕1;张云婷1;王小蓉2;汤浩茹1*
    2015, 35(2):  270-27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5
    摘要 ( 1458 )   PDF (2047KB) ( 1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基化修饰对于维持植物小分子化合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糖基转移酶是催化该反应发生的主体,但其底物受体和供体特异识别机制仍未清楚。本研究从黑莓(Rubus spp.)材料中获得了一个糖基转移酶全长编码基因,并提交国际糖基转移酶命名委员会命名为UGT78H2(GenBank登录号:KM061379)。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380 bp,共编码45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50.6 kD,等电点为5.8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酶具有植物糖基转移酶超家族I成员具有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糖基转移酶保守区;系统发育树分析,UGT78H2属拟南芥糖基转移酶F类群,可能参与类黄酮化合物糖基化。氨基酸水平与月季RhUF3GT1(UGT78H1)最相似,一致性为88%。UGT78H2在黑莓幼果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迅速下降。以蒺藜苜蓿UGT78G1(PDB:3HBF)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同源模建了UGT78H2的结构,以其鉴定的受体催化活性中心与常见的11种类黄酮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UGT78H2最有可能催化的三种类黄酮化合物依次为黄酮醇槲皮素,柚皮素和黄烷醇表儿茶素。
    火干扰后短期白桦林和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胡海清1;吴畏1;岳彩玲2;陈婉婷2;张冉1;李莹1;孙龙1*
    2015, 35(2):  279-28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6
    摘要 ( 1200 )   PDF (1675KB) ( 5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兴安岭2种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火后短期(火烧后1年内)土壤呼吸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比较火干扰后短期内火烧迹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林型同一月份火烧与对照样地之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最显著的月份均出现在8月(P<0.05),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但火干扰后短期内白桦林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有所下降,落叶松林略有增加,具体表现为白桦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平均值(3.91 μmol·m-2·s-1)明显低于对照样地(5.29 μmol·m-2·s-1),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同样小于对照样地,4个月的土壤呼吸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下降。落叶松林火烧样地生长季土壤总呼吸(4.62 μmol·m-2·s-1)高于对照样地(4.18 μmol·m-2·s-1),自养呼吸(火烧0.76 μmol·m-2·s-1)高于对照0.50 μmol·m-2·s-1)和异养呼吸(火烧3.86 μmol·m-2·s-1高于对照3.67 μmol·m-2·s-1)同样大于对照样地,并且4个月的总平均值火干扰后亦有所升高;在回归模型中白桦林和落叶松林5 cm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解释土壤总呼吸的82.9%和88.6%,火干扰后白桦林的解释比例为88.8%有所上升,落叶松林为72.9%有所降低。本研究旨在估测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更深入地研究土壤呼吸对火干扰的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棘孢木霉对杨树苗栽培土理化性质及养分的影响
    吕曼曼1;刘志华2;王慧1;朱国栋1;杨兴堂1;张荣沭1*
    2015, 35(2):  289-29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7
    摘要 ( 972 )   PDF (1552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一年生山新杨组培移栽苗,以不施用木霉且不栽培杨树苗的盆土(Con)、不施用木霉只栽培杨树苗的盆土(Con1)为对照,分别对不栽培和栽培杨树苗的盆土施加5×103cfu·cm-3土的棘孢木霉分生孢子(作为处理组T和T1),分析大田生长条件下,棘孢木霉菌对杨树苗60 d的生长时间内栽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变化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说明,棘孢木霉分生孢子诱导时间和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能显著降低栽培杨树苗土壤的含水率(P<0.05)。诱导时间和不同处理对土壤pH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木霉具有缓冲土壤pH的作用,使pH保持在6.84~6.97。同时,木霉诱导时间和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总氮、全磷、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能使栽培杨树苗的盆土在不同采样时间点的最高有机质含量分别为Con和Con1的1.27、1.31倍(P<0.05);总氮最大含量分别为Con、Con1和T的1.18、1.18和1.25倍;全磷最大含量为Con1的1.12倍,有效磷最大含量为Con1的1.13倍;全钾最大含量达Con1的1.17倍(P<0.05)。诱导时间对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此同时,诱导时间和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所检测的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总之,施加棘孢木霉分生孢子能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
    抚育对长白山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及土壤的影响
    梁晶;王庆成*;许丽娟;吴文娟
    2015, 35(2):  297-30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8
    摘要 ( 4139 )   PDF (1214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长白山林区杨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凋落物积累和分解特征,研究土壤养分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凋落物和土壤碳密度与间伐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间伐强度条件下,杨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林凋落物积累量和分解量都有显著差别;凋落物养分含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都有降低的趋势;凋落物碳含量则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pH值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升高较明显;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受间伐影响较小;土壤含碳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但是土壤碳储量密度则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抚育间伐是影响林分凋落物分解以及土壤碳素积累的重要因素。鉴于本次研究设置间伐梯度较少,不能够充分判定适宜该地区研究林型间伐抚育的强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增加间伐梯度设置,找到更加适宜的间伐强度,达到维持林分生长和碳素积累的营林目标。
    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林隙形成木特征及植物多样性
    王婷1;段文标1*;陈立新1;荣立杰2;景鑫1;王金铃1
    2015, 35(2):  304-30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19
    摘要 ( 1373 )   PDF (1271KB) ( 5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年6~8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1.5 hm2的固定标准地内,调查了所有林隙形成木的树种、基径、胸径、树高、折断高度、形成方式、腐烂等级以及草本植物、灌木的种类、多度、高度、盖度,并计算了它们的丰富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掘根倒木为36株,干中折断和干基折断倒木分别为17株和6株。就Shannon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而言,均为掘根样地>干中折断样地>干基折断样地。在掘根和折干样方内,东北羊角芹的重要值均最大,分别为14.2、13.2。掘根样方内的优势种为水金凤和荨麻,折干样方内的优势种为乌头。在相同倒木腐烂等级条件下,掘根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均大于折干样方。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草本层植物的丰富度在东、南、西、北样方内均小于对照样方的,而掘根样方内却相反。
    大青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研究
    武正前1,2;李雪虎1*;梁剑平1;陆锡宏1;辛志君1;周翔1
    2015, 35(2):  310-31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20
    摘要 ( 1006 )   PDF (1077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建立并优化大青叶SRAP-PCR扩增体系。以大青叶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 5种因素5个水平对大青叶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的大青叶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25 μL反应体系中含1.5 mmol·L-1 Mg2+、0.15 mmol·L-1 dNTPs、0.60 μmol·L-1引物、2.0 U Taq DNA聚合酶和26 ng DNA模板。在这一体系下对不同大青叶材料的PCR扩增和在不同引物组合下扩增都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适合于大青叶SRAP分子标记。这一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PCR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大青叶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单叶省藤叶中黄酮化合物的超声辅助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刘伟1,2;李媛媛1,2;王洪政1,2*;杨磊1,2;祖元刚1,2
    2015, 35(2):  315-32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5.02.021
    摘要 ( 704 )   PDF (1401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foilius)叶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原理,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3因素3水平进行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的省藤叶总黄酮提取组合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省藤叶总黄酮最佳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2.7%,液料比22.5 mL·g-1,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实际得率为19.67 mg·g-1。与浸提和加热回流等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在提取效率和能耗上具有明显优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物均含有大量具有与芦丁类似结构的黄酮类物质。此外,单叶省藤叶总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铁还原能力等方面稍低于维生素E,具有温和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明显高于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