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迭部铁线莲,甘肃毛茛科一新种
王文采
2015, 35(1): 1-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1
摘要
(
1225
)
PDF
(570KB) (
7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自甘肃发现的毛茛科铁线莲属长瓣铁线莲组一新种,迭部铁线莲。并给出此种与其近缘种和相似种之间的形态区别特征。
12个种子植物名称的后选模式指定
林云1;吴慧冰1;刘文群1;杨志荣2*;孙茜2
2015, 35(1): 4-1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2
摘要
(
6315
)
PDF
(1192KB) (
19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的种子植物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发现白籽松(松科)、蒙古圆柏(柏科)、粗糙柴达木圆柏(柏科)、台湾翠柏(柏科)、青皂柳(杨柳科)、拉加柳(杨柳科)、洮河柳(杨柳科)、昌化鹅耳枥(桦木科)、藏刺榛(桦木科)、峨眉全苞石栎(壳斗科)、邓氏柯(壳斗科)、仁昌青冈(壳斗科)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3的精神,对这12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特点与生境之间的关系
王桂芹;郑玉华;胡顶超
2015, 35(1): 11-1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3
摘要
(
8536
)
PDF
(1340KB) (
4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电镜扫描技术和组织化学鉴定技术,对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茎次生维管组织特性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诸多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及管状分子的特性。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厚度比是1/7,韧皮纤维发达;薄壁组织中含蛋白质的细胞丰富;胡杨的茎材中具有比较少、但直径较大、管壁较厚的导管,且管孔多为径向排列的复管孔;胡杨茎的次生木质部形成了以复管孔为主、管胞和束状管胞为辅的管状复合体;木射线残存或演变为纤维管胞;导管存在2种类型,主要为孔纹式,偶见梯纹—孔纹式导管,单穿孔板端壁平截,同时导管分子短。上述特点均说明胡杨次生维管组织结构和管状分子表现出了对特定生境的进化适应。
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吴初平;张骏;沈爱华;朱锦茹;袁位高;江波
2015, 35(1): 16-2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4
摘要
(
3463
)
PDF
(1184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揭示千岛湖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空间结构规律,根据马尾松不同密度设置了3个40 m×4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3个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中马尾松优势明显呈聚集分布,其它树种多为散生且生长被严重压制。样地2中的马尾松和青冈的优势较为明显,均呈聚集分布,而其它树种多为散生且生长被压制。样地3中苦槠优势明显呈聚集分布,林分整体混交程度较高,但苦槠的林木大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大多处于中庸状态,缺少具有绝对优势的高大乔木。3个样地的林分整体均为聚集分布。以上结果说明,样地1和样地2均处于演替的初期,需要通过实施择伐经营,加速林分的演替。样地3已演替为以苦槠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发展为成熟的顶级群落尚需时间。
核桃楸腋芽再生体系研究
张建瑛;祁永会*;吕跃东;刘建明;邢亚娟
2015, 35(1): 22-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5
摘要
(
1145
)
PDF
(1015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桃楸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核桃楸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建立了核桃楸腋芽再生体系,并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等方法,对影响核桃楸组培物褐化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核桃楸腋芽作为外植体诱导率显著高于10年和30年腋芽,达到75.8%;褐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外植体为56.7%。DKW+BA 2.0 mg·L
-1
+IBA 0.1 mg·L
-1
的培养基可以降低褐化率并且促进植株生长,褐化率降低10%左右。Na
2
S
2
O
3
和AC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PVP和VC对组织培养物的褐化影响不显著。接种后进行5 d的低温暗处理可以推迟褐化产生的时间,褐化率降低10%左右。在培养基中加入6 g·L
-1
的琼脂褐化率为56.7%。将诱导出的核桃楸苗在DKW+BA 2.0 mg·L
-1
+IBA 0.01 mg·L
-1
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增殖系数达到14.4,苗高为2.33 cm。继代周期21与28 d差异不显著,继代周期在21~28 d适合增殖培养。
NaCl胁迫对3个杨树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王秀伟1;贾桂梅2;毛子军2*;孙涛2;袁显磊2
2015, 35(1): 27-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6
摘要
(
1213
)
PDF
(1535KB) (
6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地区优势杨树的3个无性系‘A5’(
Populus pseudo-simonii
×
P.nigra
)×(
P.simonii
×
P.nigra
)、‘J7’(
P.deltoidis
×
P.catyana
CL.‘J7’)和‘1344’(
P.deltoides
×
P.cathayana
CL.‘1344’)当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实验,各处理NaCl质量/干土质量分别为0%,0.3%、0.5%、0.7%,测定杨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无性系‘1344’各处理盐害症状出现的时间最早,受害程度最大,其次为‘J7’。随着处理时间增加,株高基径差异性逐渐加大,分别比对照下降10%~35%。叶绿素a含量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J7’叶绿素a含量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大于‘A5’和‘1344’。类胡萝卜素含量‘A5’表现为随NaCl浓度增加而上升,而‘J7’和‘1344’表现为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0.3% NaCl胁迫下叶绿素b含量‘A5’和‘1344’高于对照,‘A5’在0.5%和0.7% NaCl胁迫下叶绿素b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344’在0.3%与0.5% NaCl胁迫下显著高于对照和0.7% NaCl胁迫;‘J7’在0.3% NaCl胁迫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高于0.5%与0.7%。光合速率随NaCl浓度增加而下降,‘1344’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
P
max
)下降速率最快,‘A5’的
P
max
受NaCl胁迫影响最小。气孔导度(
G
s
)和胞间CO
2
浓度(
C
i
)随NaCI浓度增加而下降,气孔限制值(
L
s
)呈降低趋势,表明影响杨树幼苗的光合作用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利用效率(
WUE
)在3种杨树幼苗中的各NaCl浓度下均维持较高水平,NaCl浓度为0.7%时‘A5’幼苗的
WUE
仍保持很高的水平。综上分析,3个杨树无性系中‘A5’幼苗耐盐能力最强。
激素处理和变温层积对小花木兰种子形态后熟的影响
顾地周1;禚畔全2;张力凡1;王秋爽1;张学士1;周繇1;朱俊义1
2015, 35(1): 34-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7
摘要
(
1301
)
PDF
(1084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花木兰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多因子交叉重复实验对影响小花木兰种子形态后熟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种子在6-BA 1.30~1.40 mg·L
-1
和2,4-D 2.00~2.20 mg·L
-1
混合溶液浸泡3 d,种子与河砂(1∶4)混合后进行100~114 d的变温处理,白天温度为18±2℃,处理8 h,夜间温度为7±2℃,处理16 h,心形胚发生率97.8%,子叶胚发生率95.6%,种子发芽率98.0%。本研究完成了小花木兰种子的形态后熟,该技术适合于小花木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
白桦子代遗传变异与纸浆材优良种质选择
宁坤1;刘笑平2;林永红2;赵曦阳1;刘桂丰1;杨洋1;宋鑫1;李慧玉1*
2015, 35(1): 39-4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8
摘要
(
1220
)
PDF
(1339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6年生49个家系白桦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材性进行测定,采用生长和材性连续选择及指数选择法,进行白桦优良家系筛选。结果表明:白桦49个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利用4个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初次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及3个亚优良家系;对这8个优良家系的材性性状进行方差分析,8个优良家系间纤维长度差异不显著,基本密度、木质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3项指标都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水平。采用选择指数法构建指数方程,选出I
2
为比较理想的多性状指数方程,并确定适合做纸浆材的家系为655、604和630。
14个赖草属植物
DREB2
基因的克隆与SNP分析
高刚;邓家彬;苟学梅;王茜;张艳;杨瑞武*
2015, 35(1): 47-5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9
摘要
(
1026
)
PDF
(1141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的
DREB2
转录因子具有抗旱、抗盐碱的功能。对小麦族赖草属的14个物种的
DREB2
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14个赖草属植物的
DREB2
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总相似度分别为98.05%和97.78%;(2)
Leymus mollis
的
DREB2
基因在编码区有3 bp CTT的缺失;(3)14条
DREB2
基因序列共发现79个SNP, SNP发生频率为1SNP/10.6 bp;(4)进化树分析显示
DREB2
基因能把14个赖草属物种很好的分开。
南方红豆杉
bHLH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周华1;朱祺1;杨艳芳2*;刘洪伟2;余发新1;邱德有2
2015, 35(1): 52-5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0
摘要
(
1299
)
PDF
(1963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南方红豆杉为试材,利用RT-PCR方法从南方红豆杉cDNA中克隆了一个bHLH转录因子——TcMYC,GenBank注册号为KC87801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1 959 bp,编码一个650个氨基酸残基的亲水蛋白;TcMYC相对分子量为71.4 kD,等电点pI为4.87。推测所克隆
TcMYC
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含有一个螺旋—环—螺旋结构,与东北红豆杉、葡萄和烟草的
MYC
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45%和44%,进化树分析表明同科属植物的MYC转录因子归为一类,红豆杉的MYC与其他草本被子植物的MYC转录因子亲缘关系都较远。在茉莉酸甲酯诱导的红豆杉细胞中,
TcMYC
基因表达呈现略微下降趋势,推测TcMYC可能负向调控紫杉醇生物合成,为利用分子手段调控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栽培小麦Brock白粉菌诱导早期应答基因SSH文库构建及分析
乔石瑶;刘晓颖;王艳红;肖莹;孙世南;王振英*
2015, 35(1): 60-6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1
摘要
(
910
)
PDF
(1750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接种白粉菌的Brock叶片cDNA作为实验组(tester),不接菌Brock叶片cDNA为驱动组(driver),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Brock白粉菌诱导早期应答基因消减杂交文库。随机挑选5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38条非重复序列。经与GenBank进行同源比对,发现其中28条非重复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较高。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基因分析后,发现ABC转运蛋白、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Lr1
基因编码蛋白、核酮糖二磷酸羧基酶和叶绿素a/b结合蛋白参与了小麦抗白粉菌早期应答反应。该工作为我们在整体水平上揭示Brock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不同派别杨树无性系SSR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李树春1;夏辉2;严冬2;孟丙南3;姚立新3;刘婷婷4;崔永洪5;程玉飞6;赵曦阳2,5*
2015, 35(1): 68-7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2
摘要
(
1503
)
PDF
(1351KB) (
6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不同派别的48个杨树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计算不同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6对引物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从100~600 bp),不同无性系间的分子遗传距离在0.061 7~0.530 9,平均距离为0.250 4。派内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148 2~0.274 1,派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330 2~0.401 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聚类分析自检举值为0.70时,可以清晰的将48个无性系分成白杨派(Leuce)、黑杨派(Aigeiros)、青杨派(Tacamahaca)、大叶杨派(Leucoides)和胡杨派(Turanga)等5类。本研究利用分子手段检测不同派别杨树的遗传距离,为杨树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小黑杨
PnsICE1
基因启动子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
王艳敏1;白卉1;于文喜2;邢亚娟1*
2015, 35(1): 77-8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3
摘要
(
1194
)
PDF
(1568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E1
基因是能够编码类似MYC的bHLH转录因子,在低温条件下能够特定地结合
CBF3
启动子中的MYC作用元件,继而诱导
CBF3
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本研究通过PCR扩增技术从小黑杨(
Populus simonii
×
P.nigra
)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1 247 bp
ICE1
基因启动子序列,在线预测分析发现,该段序列中含有典型的真核生物核心启动子区域,除了包含多个TATA-box、CAAT-box 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存在其它反应元件,如ABRE、DOFCOREZM、MYBCORE、W-box 和MYCCONSENSUSATHSE等,这些元件有的与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相关,有些与逆境胁迫诱导相关,这表明
PnsICE1
基因启动子可能与逆境胁迫相关,在小黑杨抵御逆境胁迫的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将克隆得到的
PnsICE1
启动子取代pBI121中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ICEPro,由
PnsICE1
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表达,并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对瞬时侵染后的拟南芥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在
PnsICE1
启动子的驱动下,报告基因gus在花及根部中特异表达,
PnsICE1
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及特点
周丽梦1;周荣飞2;吴梦斯1;叶珍林2;丁炳扬1;骆争荣3*
2015, 35(1): 84-9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4
摘要
(
1060
)
PDF
(1708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5 hm
2
永久样地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种子雨收集器,定期收集2009~2012年间木本植物凋落物中的繁殖器官,鉴定到种并计数。四年间共收集到47个物种的果实或种子,隶属于16科30属,其中种子10 132粒,果实13 627个,成熟果实占41.33%。6个群落优势物种的成熟果实量占该物种总结实量的比例较低,显示出r-选择者的特点。优势种在样地内的重要值与其种子雨密度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
>0.05),体现了种子雨和后续生活史阶段格局的不一致。优势种的种子雨凋落高峰时间相对分散,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除木荷和多脉青冈外,其余优势种种子雨密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
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种源黄檗幼苗的影响
周志强1;胡燕妮1;彭英丽1;孙铭隆1;张玉红1;刘彤2*
2015, 35(1): 92-10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5
摘要
(
912
)
PDF
(1598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丛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作为分布最广泛的菌根类型,在植物生长和环境改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也证实,丛枝菌根能够影响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使次生代谢产物发生变化。本实验选用了3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
spp.)进行接菌实验,同时选取了吉林、黑河和太空育种3个种源的黄檗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菌种和不同种源的结合,来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黄檗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以及这种影响作用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黄檗幼苗生长情况及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己碱3种生物碱含量都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组,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在黄檗幼苗的生长和生物碱含量的积累方面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面,对小檗碱和药根碱含量影响作用最显著的是摩西球囊霉,对掌叶防己碱含量的影响作用最显著的是根内球囊霉。同时,从实验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本实验选取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檗幼苗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对黄檗幼苗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受到黄檗种源的影响。
火干扰对小兴安岭两种典型林型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胡海清;李莹;张冉;吴畏;孙龙*
2015, 35(1): 101-10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6
摘要
(
1076
)
PDF
(1575KB)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伊春地区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近期(火后1年)轻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分别测定两种典型林型在不同月份(6月、8月、10月和12月)火烧与未火烧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
mic
)和氮(N
mic
)的含量,并研究火干扰后C
mic
和N
mic
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林火烧区域C
mic
的总平均值低于未火烧区域,而N
mic
的总平均值有所增加。与未火烧区域相比,火干扰后白桦林C
mic
含量在各月份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6、8、10和12月火烧(未火烧区域)C
mic
含量平均分别为:1 389.6(1 247.2)、886.7(759.0)、1 098.9(1 052.6)和1 421.4(1 749.7) mg·kg
-1
。而N
mic
含量在6、8和10月显著增高(
P
<0.05),N
mic
含量平均分别为:214.5(143.4)、101.9(67.5)、119.6(89.4)和150.2(183.3) mg·kg
-1
。土壤含水量对C
mic
和N
mic
影响显著,N
mic
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未火烧区域相比,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C
mic
和N
mic
的总平均值均有所减少。火烧与未火烧区域C
mic
和N
mic
含量在各月份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6、8、10和12月火烧(未火烧区域)C
mic
含量平均分别为:689.7(695.9)、612.3(910.4)、361.6(474.7)和1 288.5(1 353.8) mg·kg
-1
,而N
mic
含量平均分别为:105.7(124.4)、91.4(111.4)、44.0(76.9)和118.9(134.5) mg·kg
-1
。C
mic
和N
mic
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白桦林火烧区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的总平均值高于未火烧区域,而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的总平均值有所减少。与未火烧区域相比,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的总平均值低于未火烧区域,而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的总平均值有所增加。
抚育对长白山西坡杨桦幼龄林土壤呼吸及碳储量密度的影响
梁晶1,2;王庆成1*;许丽娟1;吴文娟1
2015, 35(1): 110-11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7
摘要
(
4305
)
PDF
(1481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长白山林区杨桦幼龄林中实施3种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照T
0
,低强度T
1
,高强度T
2
),调查林分凋落物分解速率、土壤A、B层碳储量密度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森林土壤碳汇的影响,探讨间伐对土壤碳积累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有利于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叶凋落物分解失重率平均值大小为T
2
>T
0
>T
1
,但T
1
强度间伐叶凋落物碳素释放量最大,是分解前总重量的34.73%,高于T
0
和T
2
处理,说明T
1
强度间伐促进叶凋落物碳素释放。不同间伐强度对土壤各层含碳率影响不显著,但是有增加林地土壤碳储量的趋势,T
1
间伐强度下土壤总碳储量最大,其A层碳储量占土壤总碳储量比例最大,达到了80.95%,远远高于T
0
和T
2
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回归关系不显著,但是间伐改变了土壤温度,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间伐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Q10值为T
1
<T
2
<T
0
。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加快了林地凋落物分解并且有降低土壤呼吸速率的趋势,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有利于增加林分土壤碳汇。
Ca
2+
在介导MeJA诱导白桦悬浮培养三萜合成中的作用
马泓思1;潘亚婕1;王艳1;尹静1*;詹亚光1,2;赵微1;张梦岩1;梁 甜1
2015, 35(1): 117-1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8
摘要
(
1210
)
PDF
(2117KB) (
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白桦细胞为试材,通过在悬浮培养第七天进行MeJA、CaCl
2
及其互作处理,研究Ca
2+
在MeJA诱导白桦三萜合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显著促进白桦细胞中总三萜和齐墩果酸的合成,分别于48 h达到最高积累量46.90和1.31 mg·g
-1
。MeJA+EGTA和MeJA+LaCl
3
·7H
2
O处理,均降低了MeJA对三萜合成的促进作用,仍显著高于对照。抗逆酶结果显示,CaCl
2
和MeJA+CaCl
2
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CAT、PAL和APX的活性,而SOD的活性则受到Ca
2+
的抑制;两种钙离子抑制剂加入后显著影响抗逆酶的活性。MeJA处理早期(2 h),三萜途径各关键酶基因
FPS
、
SS
、
SE
、
BPW
、
BPY
显著上调表达。MeJA+LaCl
3
·7H
2
O处理早期(2 h)除
BPW
降低外,
BPY
、
BPX2
、
SS
和
SE
表达量均高于MeJA单独处理;而同MeJA处理相比,MeJA+EGTA处理2 h,
BPW
、
BPX2
、
SS
、
SE
和
FPS
表达量均下调。暗示Ca
2+
参与了MeJA诱导白桦防御系统启动和三萜物质合成,但两种Ca
2+
抑制剂EGTA和LaCl
3
在三萜合成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存在差异。
响应面法优化牡丹果荚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估
王洪政1,2;李媛媛1,2;刘伟1,2;王化1,2,3;祖元刚1,2*;赵修华1,2
2015, 35(1): 127-13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19
摘要
(
1185
)
PDF
(1273KB)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凤丹白牡丹(
Paeonia ostii
cv.‘Fengdaibai’)果荚为原料,研究了牡丹果荚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及牡丹果荚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例三因素三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的牡丹果荚多糖提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80目、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0 min、液固比例20 mL·g
-1
,并采用终浓度为80%的乙醇进行沉淀析出。在此条件下,牡丹果荚多糖的得率预测值为8.76%,验证值为8.77%。采用DPPH和还原力体系检测了牡丹果荚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牡丹果荚多糖具有一定水平的抗氧化能力。
文冠果种子发育及油脂累积与糖类、蛋白质累积之间的关系研究
赵娜;张媛;王静;刘欣;赵翠格;郭惠红*
2015, 35(1): 133-14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20
摘要
(
947
)
PDF
(1950KB) (
6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优良油料树种。本研究对文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累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油脂累积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文冠果种子发育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Ⅰ期(从开花到花后33 d),Ⅱ期(花后34~47 d),III期(花后48~68 d)和Ⅳ期(花后69 d至成熟)。在花后33 d的绿色种胚中首先观察到油体的存在,花后40~68 d是种胚油脂累积的快速期,种胚成熟时油脂含量高达60%。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累积模式的差异表明,油脂合成主要来源于叶片光合作用的可溶性糖,而非瞬时累积的淀粉;油脂和蛋白质的累积是两个独立的代谢途径。在油脂累积过程中检测到6种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是两种主要的脂肪酸,在成熟种胚中分别占30.6%和41.6%,但它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累积模式。
3种沉水植物去除水体中氮磷能力研究
潘保原1,2;杨国亭1;穆立蔷1*;马云2;李晶2
2015, 35(1): 141-14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21
摘要
(
1497
)
PDF
(914KB) (
6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3种沉水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轮叶黑藻、金鱼藻和狐尾藻对水体中的氮、磷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对总氮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对总磷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实验表明,沉水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态系统重建的关键,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轮叶黑藻是一种很好的水体净化沉水植物。
抗寒杂交榛子微体繁殖技术研究
张玲
2015, 35(1): 146-14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22
摘要
(
876
)
PDF
(925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抗寒评比优良杂交榛子的叶片、茎段、腋芽、子叶为材料,采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及浓度组合,探讨各种处理对抗寒杂交榛子微体繁殖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经抗寒性评比优良的杂交F1代10个优良品种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3个组织培养效果优良的品种84-226、84-310、84-253;(2)采用DKW、MS、WPM三种培养,筛选出WPM最适合抗寒杂交榛子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MS为最适合增殖培养的培养基;(3)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配方为WPM+6-BA 2.0 mg·L
-1
+NAA 1.5 mg·L
-1
培养,腋芽扩繁以MS改良培养基苗生长状况较好,激素为6-BA 1.5 mg·L
-1
+NAA 0.1 mg·L
-1
。该研究可以解决寒地杂交榛子繁殖系数低,为进一步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锌胁迫长春花不同部位Zn积累受外源乙烯利调控的特点
金玲;高媚娇;段喜华;郭晓瑞*
2015, 35(1): 150-15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23
摘要
(
1057
)
PDF
(804KB) (
5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锌胁迫条件下长春花植株根部对Zn的富集能力较强,因此Zn对根部的伤害也较大。长春花响应锌胁迫条件下根部对Zn的吸收富集能力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高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茎、叶片中Zn含量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说明长春花对于Zn的富集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的超富集潜力。而转运能力主要表现为Zn由成熟组织向幼嫩组织转运率较强。在锌胁迫基础上加入外源乙烯利后,降低了植株各组织部位对Zn的富集能力,降低了锌胁迫对长春花植株的胁迫伤害。促进了Zn由成熟叶片向幼嫩组织的转运率,但是抑制了Zn在长春花植株体内其余组织间的的运输。
牡丹种荚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路祺;高悦;项凤影;祖元刚*;张莹
2015, 35(1): 154-15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24
摘要
(
1095
)
PDF
(942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牡丹种荚作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提取温度(40~100℃)、提取时间(15~240 min)和料液比(1∶5~1∶40 g·mL
-1
)对牡丹种荚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15 g·mL
-1
。此条件下,牡丹种荚多糖提取率为8.34%。水提牡丹种荚多糖,方法简单,无环境污染和溶剂回收问题,本文为牡丹种荚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石蜡切片法中染色技术的改良
王秀文
2015, 35(1): 158-1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25
摘要
(
1522
)
PDF
(714KB) (
10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蜡切片是观察动植物组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本实验对水稻品种9311的叶片进行切片并用1%的番红—乙醇染液和1%的苯胺蓝—乙醇染液进行染色,结果显示此改良方法得到的组织比传统石蜡切片更完整,染色的效果比传统石蜡切片更清晰,并且利用此方法对水稻叶片进行制片,可以大量缩短制片后期复水及脱水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