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海南岛含笑属(木兰科)二新植物
符国瑷;潘坤
2012, 32(3): 257-25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1
摘要
(
1608
)
PDF
(522KB) (
7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岛发现(木兰科)含笑属二新植物。
海南莎草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李晓霞;杨虎彪;范志伟*;黄乔乔;刘丽珍;程汉亭
2012, 32(3): 260-26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2
摘要
(
1585
)
PDF
(1080KB) (
6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海南莎草属(
Cyperus
Linnaeus)15个种1个变种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该属叶下表皮微形态基本特征如下: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的存在;副卫细胞为高圆屋顶形、圆屋顶形、圆屋顶至三角形或三角形;(2)根据保卫细胞的形态将海南莎草属分为两大类型即保卫细胞两端明显加厚型和保卫细胞两端不明显加厚型;(3)海南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莎草属种间叶下表皮的长细胞形态、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形态、气孔长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本属种间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水稻雄性半不育突变体的细胞学观察
彭苗苗;陈发菊;张德春*
2012, 32(3): 266-26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3
摘要
(
2020
)
PDF
(897KB) (
6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P-2是由水稻品种台北309自然突变的雄性半不育突变体。解剖小花后观察发现,突变体花药细长,干瘪,白色透明状,雌蕊正常。花粉活力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平均花粉粒活力率为57.599%,1个花粉囊里的花粉粒平均有436粒;正常材料台北309水稻平均花粉活力率为94.177%,1个花粉囊里的花粉粒有798粒。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水稻从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到减数分裂结束,和正常株相比较在形态上无显著差异,小孢子形成初期出现异常,绒毡层快速消融,小孢子在其发育过程中因得不到营养不能正常发育,产生的小孢子干瘪,呈不规则状,同时部分小孢子产生破裂消融现象,绒毡层不能正常降解可能是导致TP-2水稻小孢子异常发育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观察,对进一步揭示TP-2突变体的不育机制提供了基本资料,对该材料的组配奠定了基础。
粗茎鳞毛蕨孢子萌发研究
王禾;冯玉兰;黄笛;董丽;
2012, 32(3): 270-27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4
摘要
(
1984
)
PDF
(1024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经过3年低温储藏的粗茎鳞毛蕨孢子为实验材料,从孢子离心、孢子消毒、培养基种类、光质等4方面对孢子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离心转数≤14 000 r·min
-1
、离心时间≤30 min条件下,离心处理对孢子萌发基本无影响;对孢子进行1% NaClO水溶液浸泡处理20~30 min为最佳消毒条件;改良Knop’s培养基为最佳孢子萌发培养基;黑暗条件下孢子不能萌发,但是黑暗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孢子萌发整齐性;红光比白光能促进孢子提早萌发1 d左右,但对提高萌发率效果不显著。
蕤核叶片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陈婧;杨瑞林;朱广龙;张强;魏学智*
2012, 32(3): 275-27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5
摘要
(
1947
)
PDF
(1090KB) (
7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蕤核(
Prinsepia uniflora
Batal.)叶片的解剖结构,并对叶片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类及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蕤核叶片上表皮有角质层,下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密度为278个·mm
-2
,近轴面栅栏组织细胞2~3层,排列紧密而整齐,含有许多晶体;叶片主脉木质部发达,由多列导管组成。上述特征说明蕤核叶片的解剖结构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黄酮多分布于栅栏组织和厚角组织,生物碱含量少,多糖均匀分布于叶肉中。
不同光温条件下紫背浮萍叶肉细胞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蔡树美;单玉华;钱晓晴*
2012, 32(3): 279-28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6
摘要
(
1986
)
PDF
(1273KB) (
9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浮萍科紫萍属紫背浮萍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紫背浮萍叶肉细胞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强光下,紫背浮萍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明显增加;弱光时虽然叶绿体数减少,但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变厚,增加了光合作用反应面积。与25℃适温条件相比,10℃低温和35℃高温下,紫背浮萍细胞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境胁迫作用。表现在低温时部分叶绿体皱缩成带状,叶肉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空隙;高温时叶绿体外膜溶解,基质外渗,脂质小球数量增多。紫背浮萍通过改变细胞内部形态结构的方式来适应不同光强和温度环境条件,对逆境光温条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长白落叶松群体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徐悦丽;张含国*;姚宇;张磊;刘灵;王燕红
2012, 32(3): 284-28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7
摘要
(
1552
)
PDF
(909KB) (
7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
Larix olgensis
Henry)异地保存林为材料,分析白刀山种源优良木和劣等木群体的生长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优势木群体和劣等木群体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材积,其次是胸径,最小的是树高,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6.24%、19.82%和12.25%;优势木群体树高、胸径、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是12.98%、20.77%和49.36%;劣等木群体树高、胸径、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是11.47%、18.79%和43.16%。同一性状树高、胸径、材积优势木群体变异高出劣等木群体变异系数分别为1.51%、1.98%和6.2%。方差分析表明家系间差异显著,选择了856、859、563、552、567、864号6个优良家系,优良木与劣等木群体各占3个;6个家系平均值分别超过优势木群体平均值和劣等木群体平均值0.017 7和0.013 6 m
3
。按照各自群体10%入选率,则遗传增益分别是38.74%和30.04%。
异子蓬二型性种子的种皮结构及离子含量差异
宋以刚;李利*;张希明;潘响亮;曾歆花;
2012, 32(3): 290-29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8
摘要
(
1760
)
PDF
(1266KB) (
6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子蓬(
Borszczowia aralocaspica
)是中亚荒漠区系特有的一年生盐生植物,其种子具有二型性。通过检测异子蓬二型性种子中的生理生化物质以及观察种皮的结构,比较异子蓬二型性种子中营养物质、养分全量以及种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异子蓬的棕色种子只有一层薄种皮,而黑色种子不但具有一层薄的内种皮还有一层坚硬致密的外种皮;(2)棕色种子的质量大、质量频数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吸水迅速,在吸水率较低时就能够大量萌发;(3)棕色种子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全氮、全磷以及K
+
、Na
+
、K
+
/Na
+
和Mg
2+
/Na
+
都显著高于黑色种子。说明在繁殖子代、产生二型性种子时,异子蓬对棕色种子和黑色种子之间的繁殖投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异子蓬二型性种子产生差异性萌发机制的重要原因。
一种启动子克隆的改良Adaptor-PCR方法及在橡胶树上的应用实例
辛鲁生;阳江华;唐朝荣*
2012, 32(3): 296-3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09
摘要
(
1764
)
PDF
(1606KB) (
8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核生物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实现基因的转录调控,而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顺式元件,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枢纽控制着基因转录的起始与效率,一直是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重点
[1]
。本文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基于Adaptor-PCR启动子克隆方法,改进了接头序列,设计了适合两步法PCR的接头引物。选取了2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橡胶树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在所有酶切产物都平端化后,与改进的接头连接,成功构建了以Adaptor-PCR为基础的橡胶树基因启动子克隆文库,并利用此文库成功克隆了橡胶树6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1个转化酶基因和1个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启动子。本文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基因启动子克隆提供了一个高效平台,也为其他生物基因启动子克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番茄
COBRA
基因克隆、表达模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曹颖;唐晓凤;刘永胜
2012, 32(3): 304-31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0
摘要
(
1743
)
PDF
(1352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BRA作为一种重要的胞外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影响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含量及细胞的定向伸长。目前已有多个拟南芥、玉米及水稻的
COBRA
基因的突变体被研究。而有关番茄
COBRA
基因克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一个假定编码番茄COBRA蛋白的
SlCOBRA
基因,并在GenBank注册(JN398667)。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序列由6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44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中存在COBRA蛋白的CCVS保守基序,N端的跨膜信号肽及C-末端的疏水性尾部和GPI锚定ω-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番茄SlCOBRA与拟南芥AtCOB具有8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聚在一个分支上。Real-time PCR分析番茄各个组织中
COBRA
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番茄COBRA为组成型表达,在营养器官(根、茎、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花和果实,尤其在成熟的果实中(从转色期到红熟期)表达量明显减少。
湖北河岸带植物中华蚊母树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谢春花;李晓玲*;栾春艳;杨进;陈发菊;李争艳
2012, 32(3): 311-3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1
摘要
(
1803
)
PDF
(1821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河岸带植物中华蚊母树的4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蚊母树物种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7对SRAP引物进行PCR扩增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
PPF
)为80.43%,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
A
)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
A
e
)为1.34,总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
p
)为0.215 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
I
)为0.350 9。在居群水平上,5个居群总的遗传变异
H
t
为0.218 8,居群内的遗传变异
H
s
为0.193 4,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G
st
为0.116 1,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8.39%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11.61%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
N
m
为3.807 2,表明居群间有较大程度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中华蚊母树主要分为两个居群组,在长江三峡沿岸香溪和乐天溪由于遗传距离比较近聚为一小类再与高家堰聚为一大类,而沿渡河和三峡植物园居群聚为另一大类,表明迁地居群三峡植物园的中华蚊母树与来自巴东沿渡河居群的样本亲缘关系最近,且三峡植物园迁地保护居群基本保育了其遗传多样性总水平。同时在分析讨论了中华蚊母树遗传多样性与其繁育系统、生境及其起源进化的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中华蚊母树的保护策略,并在评价保护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保育的策略。结果还表明SRAP标记是分析中华蚊母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非常可靠的一种标记,而且这是使用SRAP标记研究中华蚊母树的首次报道。
濒危物种胡杨和灰叶胡杨总DNA提取及RAPD体系优化
焦培培;王彦芹;庞新安;李志军;*
2012, 32(3): 320-32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2
摘要
(
1495
)
PDF
(1267KB) (
6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濒危物种胡杨和灰叶胡杨硅胶干燥的叶片为材料,研究其总DNA提取方法及RAPDPCR体系优化条件。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适用于胡杨和灰叶胡杨的RAPD分析。优化的胡杨和灰叶胡杨RAPD-PCR体系为: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Mg
2+
2.5 mmol·L
-1
、dNTP 0.15 mmol·L
-1
、引物0.2 μmol·L
-1
、模板DNA 100 ng和1.5 U
Taq
DNA聚合酶。用6条多态性引物对优化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扩增结果稳定,多态性丰富。该优化体系为在分子水平开展胡杨和灰叶胡杨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植物激素对不同烟草遗传瘤诱导的研究
曲冠证;郑唐春;马麟;赵学彩;李爽;李开隆*
2012, 32(3): 326-3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3
摘要
(
1615
)
PDF
(997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观察烟草品种
N.glauca
、
N.langsdorffii
和杂种
N.glauca
×
N.langsdorffii
的形态差异,利用IAA、6-BA、ABA等不同激素处理杂种
N.glauca
×
N.langsdorffii
探究激素对于遗传瘤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生长素能显著抑制实生幼苗的遗传瘤产生,而分裂素则明显促进遗传瘤的产生。本实验还首次从烟草
N.glauca
中诱导产生遗传瘤,这说明种间杂交并不是诱导产生遗传瘤的唯一因素。电镜扫描结果显示遗传瘤中的细胞分化很不规则,可能是由于细胞分化及细胞间协作失控引起的。
人工林和农田对东北地区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指标垂直分布的影响
安静;王文杰*;王洪岩;苏冬雪;邱岭;祖元刚
2012, 32(3): 331-3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4
摘要
(
2014
)
PDF
(1348KB) (
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兴安落叶松(
Larix gmelinii
)人工林及其附近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8组配对样地不同土层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多数样地(8组中的7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林地高于农田37%,但深层(20~80 cm)农田高于林地8%~58%;土壤无机碳中所有样地平均显示林地高于农田(林地:1.33 mg·kg
-1
;农田:1.17 mg·kg
-1
);表层(0~20 cm)林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多高于农田,平均高出20%和34%,而深层土壤中(20~80 cm)多表现为相反趋势,这使得0~80 cm土层平均林地(6%)<农田(4%)。0~20 cm土层多为林地pH值>农田,林地电导率、容重<农田,而深层多(4~5组样地)多表现为相反趋势,0~80 cm土壤平均显示pH值差异不大,农田电导率>林地约2.22 μs·cm
-1
,而容重差异仅0.02 g·cm
-3
(1%)。上述结果说明,土地利用对表层和深层影响差异明显,甚至趋势相反,农田和林地土壤碳及相关理化指标发生了明显垂直分布特征变化。过分强调土壤表层而得出的农田使SOC大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的结论,在考虑深层土壤后能够明显降低上述数据的大小。这一发现说明需要同时考虑表层和深层土壤碳和氮等指标变化,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重度盐碱地营造杨树人工林土壤改良效果
杨逢建;刘维;李德文;祖元刚*
2012, 32(3): 339-34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5
摘要
(
1622
)
PDF
(830KB) (
6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重度盐碱地营造杨树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本实验以黑龙江省肇东市重度盐碱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穴改良“一字沟”觅食丘式原位修复、小穴改良“十字沟”觅食台式原位修复和小穴改良“井字沟”觅食坛式原位修复的方法对重度盐碱地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不同改良措施后土壤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pH值、电导率含量显著下降;土壤碳酸根含量显著下降,交换性钙、镁含量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和壳聚糖含量明显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改良措施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基于自稀疏理论的杉木人工林密度指标研究
车少辉;张建国*
2012, 32(3): 343-34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6
摘要
(
1736
)
PDF
(1016KB) (
6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量化林分密度是精准林业实现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用于杉木人工林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基于同一套数据构建3个林分密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理论分析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选优。理论上,Reneike林分密度指数(SDI)和Curtis相对密度(RD)可互相转换,SDI可作为Nilson密度(SD)指标的特例;杉木人工林分的实证结果表明,SD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优于传统的SDI和RD密度,更能反映林分的生长规律;而且具有与立地质量不相关的比较优势。Nilson密度指标可用来模拟和预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和收获。
落叶松林土壤溶液吸光度与土壤碳、氮含量的相关性
苏冬雪;王文杰*;邱岭;王洪岩;安静;郑广宇
2012, 32(3): 348-35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7
摘要
(
1841
)
PDF
(1064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4个土壤深度100个样品14个波长(250、254、260、265、272、280、285、300、340、350、365、400、436和465 nm)土壤溶液吸光度值和土壤碳(可溶性碳DOC、全碳SOC)、土壤氮(可溶性氮DON、全氮SON)的测定,旨在探讨土壤溶液吸光度指示土壤碳氮指标的可行性及土壤深度对其可能影响。结论如下:(1)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吸光度值均随波长增加而指数下降,但表层土壤吸光度值较高,下降速度较快,较低波长更有利于区分表层和深层土壤溶液吸光度差异;和深层土壤相比,表层0~20 cm土壤SOC、DON和SON与不同波长吸光度有更好的相关性,但DOC与不同波长吸光度的相关性表层和深层差异较小;(2)250~300 nm的8个吸光度值具有高度相关性,它们在分析土壤溶液吸光度变化时具有等效性;基于所有数据的拟合分析发现,低波长(如254 nm)吸光度与土壤SOC、DON和SON相关性最高(
R
2
=0.53~0.59),而更高波长(340 nm及以上)相关性明显降低。但DOC与254、340、365和400 nm吸光度相关性相差不大(R
2
=0.25~0.33)。这些发现说明,土壤溶液吸光度值,特别是低波长(250~300 nm)可以表征落叶松林土壤碳、氮相关指标的变化,但是需要考虑不同碳氮指标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
遮荫对水曲柳和蒙古栎光合、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薛思雷;王庆成*;孙欣欣;张命军
2012, 32(3): 354-35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8
摘要
(
1577
)
PDF
(1158KB) (
6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和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
)苗期对光的适应性及其生长最适光强,设置4种光环境(全光(FL)、75%光(LS)、50%光(MS)、25%光(HS)),观测了2年生水曲柳和蒙古栎苗木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Chl)和比叶重(
LMA
)、生长及生物量的分配。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减弱,2个树种的
LMA
、单位叶鲜质量(
LFA
)和根冠比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Chl)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
p
<0.05);光补偿点(
LCP
)和暗呼吸速率(
R
d
)呈“N”形变化,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05);水曲柳的最大光合速率(
P
max
)在HS处理下最大,
R
d
在HS处理下最小;蒙古栎的最大光合速率(
P
max
)在LS处理下最大,
R
d
也较小;在全光处理下苗高增量均低于HS处理,地径增量均高于HS处理。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水曲柳苗期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在弱光强下生长较好;蒙古栎苗期对光照要求较高,在相对较强光照下生长较好。
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的肿瘤细胞吸收及叶酸受体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聂思铭;张衷华;赵冬梅;祖元刚*
2012, 32(3): 360-36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19
摘要
(
1948
)
PDF
(1036KB) (
6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选用叶酸受体表达阳性FR(+)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与表达阴性的FR(-)肺癌细胞株A549,通过肿瘤细胞对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的吸收及叶酸受体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分析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叶酸受体吸收特征及叶酸受体胞吞途径的参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给药时间的增加,SKOV3细胞FR1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而A549细胞未见FR1基因表达。同时SKOV3细胞FR1基因的表达程度与细胞摄取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的量成正相关。叶酸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RFC、FPGS、GGH)表达,研究显示叶酸白蛋白靶向纳米粒能够启动细胞膜叶酸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
兴安杜鹃叶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惠宇;孙墨珑*
2012, 32(3): 365-3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20
摘要
(
1777
)
PDF
(636KB) (
6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兴安杜鹃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鉴定。从兴安杜鹃叶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占总馏出成分的97.84%。兴安杜鹃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桉叶醇(eduesmol),相对含量10.95%;β-愈创木烯(β-guaiene),相对含量10.21%;长叶醛(longifolenaldehyde),相对含量7.88%;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1,5,9,9-tetramethyl-1,4,7-cycloundecatriene),相对含量7.80%;杜鹃酮(germacrone),相对含量5.91%;(-)-葎草烯环氧化物Ⅱ((-)-Humulene epoxide Ⅱ),相对含量5.52%;2-庚基-1,3-二氧戊环(2-heptyl-1,3-dioxolane),相对含量4.99%;石竹烯(caryophyllene),相对含量3.70%;(+)-γ-古芸烯((+)-γ-gurjunene),相对含量3.44%。
羟基喜树碱纳米颗粒超声反溶剂法制备工艺及表征
王莹;祖元刚*;赵修华
2012, 32(3): 369-37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21
摘要
(
1778
)
PDF
(817KB) (
5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羟基喜树碱的水溶性及其制剂在体内稳定性,运用超声反溶剂法对羟基喜树碱进行初级颗粒制备。本文根据羟基喜树碱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对比,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筛选出制备羟基喜树碱初级颗粒的最佳条件为:HCPT-DMSO浓度为5 mg·mL
-1
、H
2
O∶DMSO=1∶1、H
2
O滴速为4 mL·min
-1
,超声时间为10 min。对羟基喜树碱初级纳米颗粒进行检测,SEM扫描结果显示其形貌规则,粒径为746 nm,与羟基喜树碱原粉颗粒相比,粒径明显减小并在其水溶液中分布更为均匀。
正交试验法优选烟草中辅酶Q
10
的匀浆提取工艺
李春英;赵春建;张宝友;刘帅华;刘德曼;祖元刚
2012, 32(3): 373-37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22
摘要
(
1798
)
PDF
(792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烟草叶片为原料,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烟草中辅酶Q
10
的匀浆提取工艺,考察了匀浆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辅酶Q
10
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烟草中辅酶Q
10
的优化匀浆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85%乙醇,匀浆时间6 min,液料比9∶1(mL/g),提取次数2次。将该法与索氏提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匀浆提取烟草中辅酶Q
10
的提取率为12.82 μg·g
-1
,与索氏提取的提取率相当,但匀浆提取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因此匀浆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不同pH值与电位耦合对牛血清白蛋白包被酒石酸长春瑞滨纳米粒制备工艺的影响
李永;赵修华;祖元刚*;葛云龙;王卫国
2012, 32(3): 377-38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23
摘要
(
1772
)
PDF
(818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反溶剂法制备纳米粒过程中,pH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不同酸碱环境下运用反溶剂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包被酒石酸长春瑞滨纳米粒,进而借助于电位耦合作用来研究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pH=4.5至7.5时,酒石酸长春瑞滨和牛血清白蛋白带有异种电荷,而当pH=2.5,3.5,8.5,9.5时它们均带有同种电荷。当pH=7.5时,牛血清白蛋白带有负电荷即-8.52 mV,酒石酸长春瑞滨带有正电荷即+4.48 mV。此时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包被酒石酸长春瑞滨纳米粒粒径为193.3 nm,Zeta电位为-30.86 mV,而且在该pH下对纳米粒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达到了45.6%和90.6%。
浙江富阳和海南文昌人工种植长春花生物碱积累组织特异性对比
常博文;冯时;赵晓菊;张学科;段喜华*
2012, 32(3): 381-38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3.024
摘要
(
1508
)
PDF
(751KB) (
4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长春花的人工栽培分布区主要在我国海南省,目前已引种扩大到浙江、四川等地。为了研究不同栽培区长春花生物碱积累的区域性差异和组织特异性分布特点,本文以浙江富阳和海南文昌两地所产的同苗龄长春花为原料,对其不同部位的长春碱、文朵灵和长春质碱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3种生物碱在不同部位中积累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文昌所产长春花植株的叶片中3种生物碱含量均高于浙江富阳。但分枝中长春碱含量特点是浙江富阳要显著高于海南文昌;不同部位生物碱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和主茎中文朵灵和长春质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分枝中长春碱与其前体长春质碱成极显著负相关。本文为长春花人工栽培区分布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