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7-20
    论文
    中国蓼属植物二新种
    李安仁;包伯坚
    2012, 32(4):  385-38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1
    摘要 ( 1373 )   PDF (441KB) ( 4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中国蓼属两新种。蜀蓼(Polygonum shuense)与大理蓼(P.subscapsum)相似,但基生叶的基部渐狭,沿叶柄下延,边缘具圆齿,花白色,花柱3,离生,瘦果长卵形,无光泽可以区别。察隅蓼(P.chayuum)产西藏,这个新种的茎不分枝,自基部至中部无叶,仅有托叶鞘,叶着生于茎的上部,这些特征奇特,明显不同于其它种类。
    梵净山景天——景天属一新种
    杨传东;王晓宇;苟光前*
    2012, 32(4):  389-39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2
    摘要 ( 1803 )   PDF (509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产于中国贵州梵净山景天属一新种——梵净山景天(Sedum fanjingshanensis C.D.Yang et X.Y.Wang)。新种与单花景天(S.correpta Fröderström)相似,但雄蕊10枚,排列成2轮而不同。该种与小山飘风(S.filipes Hemsley)亦相似,但花单生于枝顶而明显不同。
    青藏高原地区刺山柑解剖特征研究
    刘静;马淼*
    2012, 32(4):  392-39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3
    摘要 ( 1233 )   PDF (1149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分布于海拔4 000 m的西藏札达的刺山柑解剖结构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植物独特生理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刺山柑具有适应高山荒漠草原环境的典型结构特征: 次生根周皮发达,具有较厚的木栓层和发达的次生木质部;茎具表皮毛和角质层,皮层较厚,厚角组织发达,髓较小;叶具角质层,气孔密集,栅栏组织多层,为双栅型等面叶;花冠较大,白色花瓣,适于虫媒传粉;侧膜胎座,子房多室,胚珠多数,花粉外壁较厚,具较强的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刺山柑形成上述结构特征是青藏高原特殊综合生态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刺山柑对高原环境的高度适应。
    光对紫甘蓝花青素合成代谢影响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李亚丽;胡宗利;张彬;朱明库;陈国平*
    2012, 32(4):  397-40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4
    摘要 ( 1288 )   PDF (990KB) ( 7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光对紫甘蓝花青素合成代谢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以“早红”紫甘蓝为试验材料,普通甘蓝“丰园913”(青甘蓝)为对照,对生长1周的幼苗进行遮光处理和光照处理,采用pH差示法测定花青素含量,半定量RT-PCR分析花青素合成途径结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光照处理与遮光处理后,除PAL、UFGT外,紫甘蓝结构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无光条件下,紫甘蓝幼苗仍着色明显,而青甘蓝幼苗完全白化;与青甘蓝相比,紫甘蓝花青素合成途径下游结构基因表达量明显增高,幼苗着色深,揭示紫甘蓝花青素的大量积累与下游结构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浓度NO对高表达转玉米C4pepc水稻光合的促进
    陈平波;李霞*
    2012, 32(4):  402-40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5
    摘要 ( 1194 )   PDF (1558KB) ( 5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C3植物中C4 pepc高表达带来的生理差异与其高光合效率的关系。本文以高表达的转玉米C4 pepc光合基因水稻(PC)及原种Kitaake(WT)为材料,通过水培在孕穗期通过根吸入的方法,进行不同浓度的NO供体、NO合成抑制剂以及相关影响信号分子的试剂单独和联合过夜处理12 h,选取倒二叶研究NO对供试材料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结果表明:WT和PC在200 μmol·L-1 SNP(Sodium nitroprusside)和1 mmol·L-1 L-Arg(L-Arginine)处理下,Pn分别增加20.8%、10.7%,差异显著(p<0.05);随SNP和L-Arg浓度的增加,其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PC相比,WT的Pn抑制更显著(p<0.05),而GsCi的变化则相反(p<0.05);进一步结合200 μmol·L-1 SNP和1 mmol·L-1 L-Arg与SA处理,结果与高浓度的NO供体处理类似;在联合6 mmol·L-1 Ca2+螯合剂EGTA处理下,与PC相比,WT的Pn抑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i的变化则相反(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C的Pn的高低与Gs的相关性小于WT,PC与WT决定系数分别为0.654 9、0.773 5;而与Ci的相关性则更大些,PC与WT决定系数分别为0.466 5、0.419 6,显示PC可能有不同的调节方式,尤其在低浓度的NO,PC可在Ca2+参与下调节气孔的开放,在气孔关闭的条件下,仍能维持一定的Pn
    不同温度处理对虎耳草叶片气体交换及叶肉结构的影响
    贺安娜;;林文强;姚奕;谭晓利
    2012, 32(4):  410-41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6
    摘要 ( 1086 )   PDF (1078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工气候箱中对盆栽虎耳草进行处理,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虎耳草叶片光合特征、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肉结构等生理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虎耳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迅速,叶绿素含量最少,SOD、CAT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栅栏组织排列更紧密,移置正常温度下,光合速率能在短时间内恢复;高温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下降速度不及低温处理,但叶片海绵组织显著增加,光合速率恢复较慢。
    光质、光强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状态的影响
    姜勇;王文杰*;李艳红;包松莲
    2012, 32(4):  415-41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7
    摘要 ( 1194 )   PDF (1001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紫茎泽兰种子需光萌发特性,对光质(不同颜色、红光/远红光)和光强对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状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颜色光对发芽率影响显著,其中黄光、橙光和红光等波长在(591~750 nm)之间的光更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74.3%~83.3%),而较短波长的光(<570 nm,紫光、蓝光和绿光)促进效果显著降低(62.3%~66.7%)(p<0.05)。光强对紫茎泽兰种子发芽和幼苗影响较光的颜色更具有规律性。黑暗条件下发芽率22%,随着光照提高,发芽率指数增加(r2=0.96),芽长指数下降(r2=0.99)、根长指数增加(r2=0.98),而鲜重呈现线性增加(r2=0.70)。适量红光(630 nm)和远红光(730 nm)照射能够打破和引起休眠,红光照射量与发芽率提高量成线性正相关(r2=0.98),而远红光照射率与发芽率降低量呈线性正相关(r2=0.92),说明紫茎泽兰需光萌发是一个光敏色素引起的过程。紫茎泽兰通常在裸地和人为干扰土壤上泛滥,这可能与其种子需光萌发有关。而对其生态学控制可以考虑从光强、特别是光质角度(如人工造林)控制种子萌发来实现。
    宽果苁菔适应昼夜变化ESTs的分离与分析
    刘德团;李婉莎;胡向阳*
    2012, 32(4):  420-42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8
    摘要 ( 1055 )   PDF (942KB) ( 4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流石滩地区植物广布种宽果苁菔为实验材料,应用磁珠介导的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分离昼夜差异基因。随机挑选了136个差异ESTs克隆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使用Blast2go程序进行功能注释和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ESTs功能与稳定细胞状态和抗性响应相关,其次与物质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相关,宽果苁菔适应昼夜变化过程的机制非常复杂,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山植物适应流石滩恶劣环境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氮含量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
    苗艳明;吕金枝;毕润成*
    2012, 32(4):  425-42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09
    摘要 ( 1842 )   PDF (940KB) ( 1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山西南部的霍山七里峪林场,确定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共26个,用Li-3000A叶面积测定仪测量了叶面积的大小、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叶光饱和速率(Aarea),计算了比叶重(LMA)、单位重量的光饱和光合速率(Amass)、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型植物的NmassAareaAmassNareaPNUE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氮含量与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相关关系,NmassAareaAmassPNUE呈线性显著的正相关(p<0.05);NareaAareaAmassPNUE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烟草类锌指基因NtZFL基因的功能分析
    曲冠证;郑唐春;马麟;邵龙婷;曹凤娟;李开隆*
    2012, 32(4):  430-43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0
    摘要 ( 1258 )   PDF (1481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烟草cDNA中分离出一个类锌指基因NtZFL,开放读码框321 bp,编码106个氨基。QRT-PCR分析表明MV、H2O2、ABA、冷胁迫处理都提高了NtZFL在烟草的表达,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烟草的不同组织中具有组织特异性,在幼叶和花中表达量较高。亚细胞定位表明NtZFL蛋白是定位在细胞壁中的蛋白。NtZFL基因启动子驱动GUS基因转烟草植株显示在幼苗中整株有表达,但在根部和叶脉处表达量较高。
    丹参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SmCOMT1)的克隆及其分析
    宋银;王东浩;吴锦斌;周露;王国栋;王喆之*
    2012, 32(4):  437-4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1
    摘要 ( 1228 )   PDF (1642KB) ( 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丹参转录组数据库得到的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丹参分离得到一个新的COMT基因,命名为SmCOMT1(GenBank注册号为JF693491)。该基因cDNA全长1 158 bp,包含一个长为1 09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4个氨基酸。SmCOMT1 gDNA序列长2 275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mCOMT1编码的多肽具有COMT的序列保守元件,与同科植物罗勒COMT编码的多肽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mCOMT1与双子叶植物的COMT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表明,SmCOMT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中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其表达受茉莉酸甲酯和病原菌的诱导,显示SmCOMT1基因可能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杜仲1-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合酶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刘攀峰;杜红岩*;杜兰英;乌云塔娜;黄海燕
    2012, 32(4):  444-45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2
    摘要 ( 1244 )   PDF (1678KB) ( 5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萜类生物合成MEP途径中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二磷酸合酶(HDS)催化ME-2,4cPP生成HMBPP。以杜仲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RCR及RACE技术分离出HDS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2 786 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743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82.25 kD,理论等电点为5.89,编码序列含有2个保守的结构域PSN和PSI以及3个绝对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uHDS蛋白与葡萄HDS蛋白的进化距离最为接近(0.049),其次为番茄(0.052)和橡胶(0.052)。
    山麦冬及其近缘种DNA条形码研究
    许金榜;张君毅*
    2012, 32(4):  452-45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3
    摘要 ( 1285 )   PDF (1243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山麦冬及其近缘种cpDNA trnL-F、psbA-trnH间隔区序列特点,探讨trnL-F、psbA-trnH序列作为山麦冬及其近缘种DNA条形码的潜力。分别对两者进行PCR扩增后,并进行纯化测序。其中山麦冬及其近缘种9个物种18个样品的trnL-F序列长度为355~356 bp,在山麦冬属内序列完全一致,但在沿阶草属中存在特异变异位点,可对麦冬与沿阶草两物种进行鉴别。而psbA-trnH序列长度为543~544 bp,仅在麦冬中存在特异鉴别位点。结果表明,trnL-F、psbA-trnH序列由于进化速率低、保守性强,仅适合麦冬类植物属间鉴别的DNA条形码,而在属下水平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
    基于NMR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款冬花蕾动态化学成分变化
    支海娟;孙海峰;支鹏;李震宇*;秦雪梅
    2012, 32(4):  458-4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4
    摘要 ( 1107 )   PDF (1455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款冬花蕾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首先采用1D和2D NMR图谱对款冬样品的核磁图谱进行了结构指认,共鉴定了40个代谢产物;随后核磁数据导入SMCA-P软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款冬花蕾能很好的分开,且呈逐步变化趋势;其中10月、11月、12月的样品在散点图上距离较近,说明这三个时期花蕾的代谢组成接近;而9月(发育初期)和3月(开花后)采集的款冬花样品相距较远,说明这两个阶段的样品化学差异性很大;款冬中的代表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柱状图揭示,随着花蕾的发育,蔗糖的含量逐渐降低,到开花后达到最低,而款冬酮的含量逐渐升高,到开花后达到最高。本研究结果与中医传统用药经验是一致的,即花蕾发育初期和开花后其代谢产物组成与传统采收期差异较大,均不能入药。此外,单一款冬酮不能代表款冬花的止咳化痰药效物质基础,其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日本岛屿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林立;倪穗;陈越;李纪元*;范正琪;应震
    2012, 32(4):  467-47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5
    摘要 ( 1423 )   PDF (1196KB) ( 5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查明日本岛屿山茶种群的生存状况及了解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采用ISSR分子标记,利用筛选的20条引物对日本5个山茶(Camellia japonica)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茶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70.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81 9,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H)为0.409 5,与其它岛屿种群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表明山茶种群的生存状况较好。基因分化系数Gst=0.205 7,种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821 7,p<0.05),UPGMA也将同岛种群聚在一起,表明岛屿隔离对山茶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日本岛屿山茶种群的保护经验,建议加强我国岛屿山茶种群的就地保护力度,同时建立山茶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浙江天目山苦槠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岳华峰;井振华;邵文豪;姜景民*;夏莘;黄琳
    2012, 32(4):  473-48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6
    摘要 ( 994 )   PDF (1693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了6个代表性样地对浙江天目山的苦槠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苦槠种群的结构为衰败型:种群结构存在着幼龄种苗数量较少,部分样地有缺失现象。种群结构总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型,不同阶段幼苗—幼树—中树—大树动态格局趋势表现为聚集—聚集—随机过渡—随机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的结实种子易被啮齿类捕食所致;另一方面也与苦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密切相关。苦槠种群维持和更新繁殖方式的适应性特点表现为无性萌生繁殖贡献率远远大于有性繁殖,种群主要通过萌生的方式来维持种群的更新和存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替的方向。衰败型苦槠种群的生态恢复可通过控制鼠害和移栽幼苗的策略。
    木豆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于海娣;王慧梅;付玉杰*
    2012, 32(4):  481-48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7
    摘要 ( 1286 )   PDF (712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发根农杆菌LBA9402对木豆叶片直接进行诱导产生毛状根。本实验研究出诱导木豆毛状根的最佳条件是,以木豆叶片为外植体,于1/2MS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2~4 d,菌液浓度OD600=0.6~0.8,浸染20 min,共培养3 d,诱导率为60.00%。在分子水平用PCR检测表明,发根农杆菌9402Ri质粒上的T-DNA成功整合进木豆毛状根的基因组中。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的离体培养研究
    郭琪;张军;赵小锋;杨涛;王沛雅;杨晖;*
    2012, 32(4):  484-48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8
    摘要 ( 1099 )   PDF (774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桃儿七种子诱导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激素对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桃儿七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芽诱导阶段,采用3.0 mg·L-1 6-BA+0.5 mg·L-1 GA3激素组合,出芽率最高可达85-71%,缩短出芽时间30~40 d,在添加3.0 mg·L-1 6-BA+0.2 mg·L-1 IAA的MS培养基上利于增殖,增殖速度快,增殖系数1.63。以WPM+1.5 mg·L-1 IAA+0.5 mg·L-1 NAA的培养基培养30 d 后,生根率可达60.1%。
    鹭兰种子无菌繁殖球根
    赵习姮;李进才*
    2012, 32(4):  488-49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19
    摘要 ( 1627 )   PDF (781KB) ( 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建立鹭兰(Habenaria radiata)种子繁殖法,对无菌培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进行了观测,并对无菌繁殖获得的球根进行了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鹭兰种子不进行处理难以无菌培养发芽,种子通过75%乙醇10 s+1% NaClO 10 min处理,或者40 kHz超声波2.5 min+1% NaClO 10 min处理,在1/2MS培养基的发芽率可达58%以上;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GA-3 1 mg·L-1对叶片生长有促进作用,添加IAA 1 mg·L-1对根生长和球根形成有促进作用,球根形成率达55%;无菌繁殖的球根贮存至春季盆栽,成苗率约72%。
    小兴安岭不同林龄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变化
    侯玲玲;孙涛;毛子军*;吕海亮;赵娟;宋元
    2012, 32(4):  492-49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20
    摘要 ( 3956 )   PDF (1095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以小兴安岭地区3种林龄的天然白桦次生林(20a,36a,82a)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分解法研究不同林龄的白桦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残留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白桦林在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分解阶段(0~150 d)和缓慢分解阶段(150~540 d)。凋落物残留量随时间呈指数变化趋势。年分解常数k值在0.584~0.657,凋落物分解50%和95%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06~1.19 a和4.56~5.13 a。3种林龄白桦天然次生林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82 a>36 a>20 a。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和K元素浓度不断释放,而N和P元素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终N元素为富集,P元素为释放模式。
    鹿蹄草中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姚晓慧;段喜华;*;段明慧;张东阳;付玉杰;
    2012, 32(4):  497-50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21
    摘要 ( 1420 )   PDF (930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东北野生鹿蹄草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CCD(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鹿蹄草中主要黄酮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2″-O-galloylhyperin)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40 kHz,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60℃,液固比33∶1,乙醇浓度50%。在最佳提取条件下,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的提取率可达5.024 mg·g-1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及其功能调节研究进展
    王利芬;张虎平;张绍铃
    2012, 32(4):  501-5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22
    摘要 ( 1624 )   PDF (1153KB) ( 8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高等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分类,蔗糖转运蛋白的细胞定位,蔗糖转运蛋白的功能调节,以及果实中糖运转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深入研究果实蔗糖运转蛋白的展望。
    菊科植物单倍体研究进展
    张婕;高亦珂*
    2012, 32(4):  508-5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2.04.023
    摘要 ( 1506 )   PDF (1008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倍体培养是快速获得菊科纯合系的重要途径。目前已进行单倍体研究的菊科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9个已成功获得单倍体植株。菊科中诱导单倍体的途径有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离体雌核培养、远源杂交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外植体发育时期、预处理、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单倍体植株诱导再生的影响。对菊科植物单倍体诱导的几种途径进行对比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