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的比较研究
    张霞, 胡露洁, 周存宇, 杨朝东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47-15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9
    摘要2640)      PDF(pc) (1604KB)(14782)    收藏
    利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比较研究几种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1)硫酸消化法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研究凯氏带,对取材时间和部位要求高,建议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相互印证是否具凯氏带;(2)苏丹7B染色法,蓝色激发光下不染色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研究细胞壁栓质层3种方法中,不染色蓝色激发光下结果比苏丹7B染色法敏感显色,但苏丹7B染色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较为便捷;(3)木质化细胞壁染色方法中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比间苯三酚-盐酸染色法易显色观察;(4)甲苯胺兰快速染色细胞壁取代常规苏丹Ⅲ/Ⅳ法,细胞边界和层次更清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冬青科植物志资料
    曾沦江
    植物研究    1981, 1 (1-2): 1-44.  
    摘要1330)      PDF(pc) (4009KB)(10524)    收藏
    我国的冬青科植物,仅有冬青属Ilex L.一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最北达秦岭南坡,为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中常见树种。在编写中国冬青科植物志的过程中,鉴定了全国各省区的大量标本,发现了一些新分类群及分类问题,现整理发表如下。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标本室中,还发现有不少云南的新植物,因为昆明植物研究所已有命名,留待该所发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冷水花属研究随记
    王文采
    植物研究    2016, 36 (4): 484-49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2
    摘要5758)      PDF(pc) (889KB)(11211)    收藏
    描述了荨麻科冷水花属二新种,做出疣果冷水花二亚种学名的二新组合,给出师宗冷水花和总状冷水花的补充形态描述,并提供师宗冷水花、隆脉冷水花、总状冷水花和卵形盾叶冷水花的分布新记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西藏翠雀花属七新种
    王文采
    植物研究    2018, 38 (6): 809-8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8.06.003
    摘要5318)      PDF(pc) (1471KB)(10279)    收藏
    描述了自西藏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七新种,隆子翠雀花,黄花翠雀花,绿房翠雀花,二距翠雀花,扎囊翠雀花,宽片翠雀花和狭裂翠雀花,并给出其等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丝兰属6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王飞, 赵文植, 董章宏, 马路遥, 李卫英, 李宗艳, 辛培尧
    植物研究    2023, 43 (1): 109-1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1.012
    摘要3936)   HTML29)    PDF(pc) (5663KB)(6763)    收藏

    为了理清丝兰属(Yucca)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进行丝兰属植物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构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无刺龙舌兰(Y. treculean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合丝兰属现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基本结构、重复序列、边界收缩与扩张以及序列变异分析等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基因的类型及数目相近,种间基因组结构比较保守;从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多条重复序列,其中SSR位点多是由单核苷酸、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组成,且偏好使用A、T碱基;根据核酸多态性指数π≥0.008,在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了psbK-psbl-trnS-GCUrpl20-rps12ccsA-ndhD 3个高变异区域;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和LSC+SSC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确定了6种丝兰属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中无刺龙舌兰与克雷塔罗丝兰(Y. queretaro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测序获得了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揭示了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明确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丝兰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辽东丁香完整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与特征
    芦永昌, 张鑫, 张璐燕, 王久利
    植物研究    2023, 43 (1): 120-1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1.013
    摘要9252)   HTML35)    PDF(pc) (5570KB)(5663)    收藏

    为获得辽东丁香(Syringa villosa subsp. wolfii)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基本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信息,并讨论其系统演化位置。结果表明:(1)辽东丁香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6 517 bp,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具有131个功能基因,包括36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8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该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区的总密码子偏好性(RSCU)分析显示,RSCU值>1的密码子有31个,其中以A/U碱基结尾的有21个;RSCU值<1的密码子有34个,其中以G/C碱基结尾的密码子有22个。(3)在辽东丁香的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出334个散在重复序列,包括170个正向重复序列和164个回文重复序列;检测到227个SSR位点,其中226个位点成功设计出PCR引物。(4)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辽东丁香与云南丁香 (S. yunnanensis)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通过对辽东丁香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IR边界、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为辽东丁香后续的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分析、物种资源鉴定评价、DNA条形码开发等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重庆楼梯草属一新组和三新种
    王文采
    植物研究    2018, 38 (6): 804-80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8.06.002
    摘要4944)      PDF(pc) (692KB)(7855)    收藏
    描述了自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发现的荨麻科楼梯草属的一新组和三新种:(1)雌伞楼梯草组Sect. Gynosciadion具一新种,雌伞楼梯草 Elatostema femineocymosum,其特征为雌花序为3~4回分枝的聚伞花序,无花序托和总苞,根据这些特征可与楼梯草属的其他组相区别;(2)圆微叶楼梯草 E.gyronanophyllum,与对叶楼梯草 E.sinense H.Schr ter近缘,区别特征为此新种的叶较小,具较少二级脉,退化叶圆形或近圆形,雌总苞具12枚三角形苞片,雌花具2花被片,柱头扁球形;(3)正宇楼梯草 E.zhengyuanum,与四面山楼梯草 E.simianshanicum W.T.Wang近缘,区别特征在于新种的茎无毛,有时为营养茎,其叶片、钟乳体和托叶均较小,雌总苞的苞片呈倒披针状长圆形,在背面无鸡冠状突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木本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鉴定
    王 军;杨传平*;刘桂丰
    植物研究    2006, 26 (5): 589-59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6.05.016
    摘要3700)      PDF(pc) (254KB)(4193)    收藏
    采用改良后的CTAB法,对山葡萄、软枣猕猴桃、蒙古栎、核桃楸、西伯利亚红松和偃松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所提基因组DNA分子量与λDNA(48 kb)接近,其紫外吸收比在1.66~1.89之间。第3次和第4次上清提取的DNA质量优于第1次和第2次。从提取产量看,每克鲜重提取DNA量最小为15 μg·g -1(核桃楸第4次上清),最高的为272 μg·g -1(山葡萄第3次上清)。西伯利亚红松和偃松第1次和第2次上清基本未提出DNA,第3次和第4次上清中得到了较高质量的DNA。经酶切鉴定和PCR扩增,所提的基因组DNA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国被子植物20个名称后选模式指定
    林祁;秘树青;李红丽;曹子余;孙茜;孙苗;杨志荣
    植物研究    2008, 28 (5): 534-53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8.05.007
    摘要10218)      PDF(pc) (262KB)(5354)    收藏
    查阅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发现有20个被子植物名称的模式均多于壹份标本,或同时指定壹号以上的标本为模式,或同时引证壹号以上的标本而没指定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8.1、9.9、9.10和37.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些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福建蜂斗草属(野牡丹科)一新种
    林沁文
    植物研究    2015, 35 (6): 803-80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6.002
    摘要1265)      PDF(pc) (797KB)(2764)    收藏
    描述了中国福建蜂斗草属(野牡丹科)一新种,即三脉蜂斗草( Sonerila trinervis Q.W.Lin)。本新种与直立蜂斗草( Sonerila erecta Jack)相似,区别在于本种的茎圆柱形,无翅,有卷曲的微柔毛;叶面被极细的微柔毛,仅具基部3出脉;花瓣白色,近圆形,直径约2 mm;雄蕊长约2.5 mm,花药长约1 mm,易于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35个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特征研究
    王可, 肖路, 田盼立, 张喜亭, 王洪元, 王文杰
    植物研究    2020, 40 (4): 568-57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0.04.011
    摘要3875)      PDF(pc) (1280KB)(2593)    收藏
    明确城市森林树种组成是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以往研究多局限在特定城市或区域,难以准确揭示其普遍规律。本研究基于百度街景选取全国35个主要城市,共设置88 632个样点。并根据地理区域将这些城市划分为北方、南方、青藏和西北城市,比较不同区域城市行道树树种组成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街景调查我国常用行道树共99种,最常见的是杨树( Populus spp.)、柳树( Salix spp.)、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雪松( Cedrus deodara)和国槐( Sophora japonica);②我国南方城市行道树种多选用阔叶树如香樟,北方和西北城市行道树则以杨树、柳树和槐树为主,青藏地区行道树以杨树和针叶树为主;③依据10/20/30经验法则,仅有昆明和桂林城市行道树在种的水平上配置较为合理,其他城市植物配置均不合理,尤其克拉玛依市的杨树相对多度高达61.2%,长沙市和杭州市的樟树比例超过树种总数的50%,单个树种优势明显,4个区域行道树树种水平上配置均不合理。今后在行道树种选择时北方、西北和青藏区域城市应减少杨树、柳树、松树和槐树等的利用,南方地区应增加适宜本土生长的其他树木种类。本研究为我国合理规划城市行道树,系统开展多城市对比和综合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算盘楼梯草与密枝楼梯草绝非同种
    王文采
    植物研究    2016, 36 (6): 801-80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6.001
    摘要5269)      PDF(pc) (474KB)(5799)    收藏
    在2011年,特产我国南部的算盘楼梯草( Elatostema glochidioides W.T.Wang)被归并于特产大洋洲萨瓦伊岛的密枝楼梯草( E.ramosissimum Reinecke)。最近我研究了二种植物的标本,了解到二种虽在体态上甚为相似,但存在重要形态区别:在算盘楼梯草,叶上面被短糙伏毛,下面无毛,具三出脉,雌头状花序的花序托明显,雌花无花被片,瘦果具纵肋。在密枝楼梯草,叶上面无毛,下面中脉上被糙伏毛,具半离基三出脉,雌花有3(-4)花被片,瘦果有小瘤状突起。根据上述重要区别,本文将算盘楼梯草的种的身份以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外源蔗糖影响AtKEA1和AtKEA2调节拟南芥幼苗根的生长
    郑晟, 高海霞, 苏敏, 卢尚欢, 张腾国, 武国凡
    植物研究    2023, 43 (4): 562-57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4.009
    摘要325)   HTML11)    PDF(pc) (5300KB)(1830)    收藏

    为探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K+/H+反向转运体KEA1和KEA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以拟南芥野生型和kea1kea2功能缺失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表型分析,碘化丙啶染色观察根的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糖含量,转录组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叶片超氧阴离子的分布等研究发现:在没有蔗糖的培养基中,kea1kea2双突变体的根长显著短于野生型Col-0;进一步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kea1kea2双突变体的根尖分生组织区较短,内源蔗糖含量下降,并且kea1kea2双突变体的叶片分布较多的O2·-。当外源添加30 g·L-1蔗糖后,野生型与kea1kea2双突变体的根长无显著差异。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许多参与蔗糖信号和根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在kea1kea2双突变体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综上所述,外源蔗糖影响AtKEA1和AtKEA2参与调节的拟南芥幼苗根的生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球药隔重楼的种下分类
    任梓萱, 赵灵, 赵家雯, 王庆鹤, 尹鸿翔
    植物研究    2023, 43 (4): 505-5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4.004
    摘要1862)   HTML12)    PDF(pc) (7354KB)(1814)    收藏

    为探讨球药隔重楼(Paris fargesii Franch.)种下分类构成,综合形态特征、物候期、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地理分布的证据,对球药隔重楼各类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球药隔重楼种下存在5个分类群,分别为球药隔重楼原变种(P. fargesii var. fargesii)、宽瓣球药隔重楼(P. fargesii var. latipetala)、短瓣球药隔重楼(P. fargesii var. brevipetalata)、大萼球药隔重楼(P. fargesii var. macrosepala)和球药隔黑斑种群,它们皆在植物形态、物候期、甾体皂苷构成和ITS序列上有一定差异,并且具有各自的地理分布范围。具柄重楼(P. fargesii var. petiolata)的物候期和甾体皂苷成分更接近于金线重楼(P. delavayi),在ITS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过渡类群,故具柄重楼应移出球药隔重楼种下,作为金线重楼变种,拉丁学名为Paris delavayi var. petiolata。推测球药隔重楼种内演化顺序为短瓣球药隔重楼→宽瓣球药隔重楼→球药隔重楼原变种→大萼球药隔重楼、球药隔黑斑种群。

    图表 | 参考文献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超声辅助酶解提取五味子多糖及其抗细胞氧化应激研究
    朱翰林, 赵恒, 翟博文, 张卯玉, 付玉杰
    植物研究    2023, 43 (4): 631-64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4.016
    摘要1858)   HTML13)    PDF(pc) (3235KB)(1666)    收藏

    以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干果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五味子多糖,研究五味子多糖的超声辅助酶解工艺与抗细胞氧化应激活性。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研究加酶量、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五味子多糖得率的影响,优化得到五味子多糖最佳超声辅助酶解提取工艺条件;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以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水平为指征,研究五味子多糖的抗细胞氧化应激能力。结果表明:五味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 420 U·g-1,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46 min,料液比1 g∶32 mL,该条件下五味子多糖得率为22.25%;此外,所提取得到的五味子多糖可提高LPS诱导HepG2细胞中的SOD水平,并可降低细胞中MDA的积累量和ROS荧光强度,有效缓解了LPS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优化确立了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提取五味子多糖最佳工艺条件,发现所提取得到的五味子多糖有良好抗氧化应激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来自四川贡嘎山的中国藓类植物新记录
    王庆华, 何强, 罗莲, 娜仁高娃, 易照勤, 郑笑傲, 蒋勇, 贾渝
    植物研究    2023, 43 (4): 498-50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4.003
    摘要1843)   HTML18)    PDF(pc) (2719KB)(1612)    收藏

    报道了采自四川贡嘎山地区的3个藓类植物新记录种,包含尖叶梳藓(Ctenidium malacodes)、小卷叶藓(Ulota crispula)和居间卷叶藓(U. intermedia)。所有凭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片,并讨论了它们与邻近种的主要区别。本次调查发现贡嘎山地区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很高,非常值得继续深入地调查与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植物叶际微生物提取方法研究
    周 育;乔雄梧;王 静;崔中利;李顺鹏
    植物研究    2006, 26 (2): 233-23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6.02.025
    摘要7874)      PDF(pc) (145KB)(2949)    收藏
    实验以菜豆叶子为材料,定量比较了不同叶际微生物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为叶际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叶际微生物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溶液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用超声波提取,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微生物数量先会有一个增长的过程达到最佳效果后又会减少,最佳提取时间为4 min左右;水和磷酸缓冲液两种提取溶液的提取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别;匀浆的提取方法与超声波提取法相比,提取量有明显增多甚至多出一倍左右,前者最大提取量为1.12×10 7个/g鲜叶;而后者为7.67×106个/g鲜叶;叶子的采样量一般是在4~5 g为宜。通过实验还得出随着叶龄的增大叶际微生物数量会显著的增多,但对于叶际微生物的研究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随具体的目的才能确定最适合的叶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分析
    茹文明;张金屯;*;张 峰;张桂萍;
    植物研究    2006, 26 (5): 624-6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6.05.022
    摘要6113)      PDF(pc) (127KB)(2873)    收藏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第三纪孑遗特有树种,为国家1级濒危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在长江流域、南岭山脉以及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甘肃、台湾和山西等省(区)的山地。南方红豆杉分布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是:热量充足,温暖潮湿。南方红豆杉濒危的主要原因有:(1)种子产生量少,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较低(2)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3)地理分布的局限性,(4)对生境要求的特殊性和(5)人为破坏严重。此外,针对南方红豆杉濒危现状和原因,还提出了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子午岭次生油松林立木竞争格局研究
    邹书珍, 尹才佳, 杨茜, 马龙, 康迪
    植物研究    2023, 43 (1): 140-14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1.015
    摘要11519)   HTML39)    PDF(pc) (3338KB)(2073)    收藏

    研究干旱区森林立木竞争及空间分布格局,旨在为揭示干旱区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竞争动态和格局形成驱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经全面调查之后,依据时空互代原理选择了4个处于不同演替阶段,面积为0.25 hm2的大样地进行研究。采用Hegyi邻体密度模型研究立木竞争强度指数。采用Kriging法与Hegyi法相结合研究立木竞争的空间格局。采用一元和二元O-ring函数模型分别研究了乔木空间分布格局和乔木种间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上述4个群落中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种群密度分别为1 476、996、800、648株·hm-2,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群密度为48、32、44、16株·hm-2,山杨(Populus davidiana)种群密度分别为64、28、24、12 株·hm-2。3种主要乔木的竞争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油松、白桦、山杨,各物种竞争指数均随演替阶段的增长而下降;演替后期,胸径2~15 cm油松个体减少明显,而胸径大于30 cm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在所有演替阶段中,油松竞争指数均随着胸径的增加而下降;油松种群竞争空间格局为典型的非匀质斑块状格局。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油松种群在0~5 m尺度呈现聚集分布,且与其他树种在5~15 m尺度存在空间负相关。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黄土高原次生油松林群落中油松竞争指数高于其他物种。油松在各演替阶段均呈现出基于径级大小的竞争不对称性,演替后期油松群落自疏机制为限制小径级个体的生长。竞争的格局在水平空间尺度具有斑块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高竞争斑块在数量、范围和强度上减小,但并不会消失。油松生态策略为小尺度聚集分布,与其他树种在5~15 m尺度空间负相关,这个尺度已经超过了经典的树冠竞争理论范畴,其背后的原因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油松成熟胚培养直接器官发生与植株再生
    孔冬梅;万婷
    植物研究    2010, 30 (6): 668-67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0.06.008
    摘要10211)      PDF(pc) (421KB)(2479)    收藏
    以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了直接器官发生研究。在添加1~5 mg·L -1 BA,或再配合添加1~10 mg·L -1 2,4-D的DCR和MS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发生不定芽。在只添加1 mg·L -1 BA的DCR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90%。及时将不定芽继代于不含生长调节物质的DCR培养基上有利于芽的伸长。添加1 mg·L -1 IBA的1/2DCR培养基最适于不定根的诱导,在该培养基上不定根诱导率达到47.1%。再生植株在蛭石基质上炼苗后转到温室培养,成活率高达86.4%,且生长正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紫穗槐 WRKY42基因耐盐碱性的功能研究
    孙宇, 张艺腾, 成慧慧
    植物研究    2023, 43 (4): 612-62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4.014
    摘要1994)   HTML11)    PDF(pc) (3957KB)(1487)    收藏

    为了研究植物WRKY转录因子感知盐碱胁迫信号并通过生理和生化调节途径来维持其耐性功能作用。克隆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的AfWRKY42基因,分析盐(NaCl)和碱(NaHCO3)胁迫和组织器官的响应表达模式;通过超表达烟草(Nicotiana tabacum)研究其耐盐碱性功能。依据紫穗槐逆境胁迫下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AfWRKY42基因,生物信息分析其含有1个WRKY结构域,2个低复杂区域和1个螺旋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氨基酸发现,AfWRKY42与木豆(Cajanus cajan)WRKY47、藜豆(Mucuna pruriens)的WRKY42亲缘关系最近。通过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肉原生质体的瞬时基因表达系统验证AfWRKY4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 AfWRKY42基因定量分析表明其在紫穗槐的嫩茎表皮中表达最高;检测经NaCl和NaHCO3处理的根和叶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总体受胁迫诱导AfWRKY42基因表达量增加,推测AfWRKY42基因与植物耐盐碱性调节相关。分析35S启动的过表达T3代转AfWRKY42基因烟草耐盐碱性表明,盐碱胁迫处理后,转基因烟草株系抗性提高,它的叶绿素和电导率比野生型的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说明AfWRKY42在响应盐碱胁迫中扮演重要的调节角色。将为抗盐碱性育种提供一个WRKY转录因子候选基因,为改善紫穗槐和其他植物的抗逆性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大叶十字苣苔的正确学名考证
    黄章杰, 刘培亮
    植物研究    2023, 43 (4): 493-49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23.04.002
    摘要1851)   HTML21)    PDF(pc) (2840KB)(1486)    收藏

    正确学名是物种在国际上的唯一通用名称,最大限度减少了交流时的歧义,若使用有误则会造成研究和生产的混乱。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作为一个研究活跃的类群,名称上的变动较多,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长期以来,不同文献中大叶十字苣苔(Stauranthera grandifolia Benth.)的种加词有grandifoliagrandiflora两种使用情况。本文根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使用文献考证的方法,确定大叶十字苣苔的种加词应为grandifolia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特点与生境之间的关系
    王桂芹;郑玉华;胡顶超
    植物研究    2015, 35 (1): 11-1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1.003
    摘要8474)      PDF(pc) (1340KB)(4198)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电镜扫描技术和组织化学鉴定技术,对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茎次生维管组织特性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诸多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及管状分子的特性。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厚度比是1/7,韧皮纤维发达;薄壁组织中含蛋白质的细胞丰富;胡杨的茎材中具有比较少、但直径较大、管壁较厚的导管,且管孔多为径向排列的复管孔;胡杨茎的次生木质部形成了以复管孔为主、管胞和束状管胞为辅的管状复合体;木射线残存或演变为纤维管胞;导管存在2种类型,主要为孔纹式,偶见梯纹—孔纹式导管,单穿孔板端壁平截,同时导管分子短。上述特点均说明胡杨次生维管组织结构和管状分子表现出了对特定生境的进化适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发菜NdhK的抗体制备与蛋白表达
    郭正红;魏兰珍;王全喜*
    植物研究    2012, 32 (2): 204-20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2.02.013
    摘要8452)      PDF(pc) (814KB)(2569)    收藏
    发菜是一种陆生蓝藻,分布于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其NADPH脱氢酶(NDH-1)是一种重要的光合膜蛋白复合体,参与CO 2吸收、围绕光系统Ⅰ的循环电子传递和细胞呼吸。为研究该物种中 ndhK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发菜中扩增 ndhK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得到表达载体pET-32a- ndhK,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得到分子量大小为43 kDa的融合蛋白NdhK。随后,采用亲和层析,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回收,并以此回收蛋白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制备NdhK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对所得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验证。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发菜 ndhK基因的功能以及发菜中NDH-1复合体各亚基的作用进行前期准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八角目(Illiciales)植物花被片表皮比较形态
    邬志荣;林 祁*
    植物研究    2008, 28 (2): 155-16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8.02.008
    摘要7269)      PDF(pc) (989KB)(2594)    收藏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八角科(Illiciaceae)八角属( Illicium Linn.)2组11种20个材料、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 Kadsura Ksempf. ex Juss.)2亚属2组8种15个材料和五味子属( Schisandra Michx.)2亚属4组6种17个材料的花被片表皮形态特征。首次报道了八角目2个科(八角科和五味子科)3个属(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植物花被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分泌细胞的形状及分布、气孔器的形状及分布、花被片表面的纹饰。通过与八角目2个科3个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比较,发现花被片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均为单层,与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层数(常绿种类为双层和落叶种类为单层)之间没有相关性,还在五味子科中发现2个新的性状(气孔对和环列型气孔)。通过对两性花、雌花和雄花花被片表皮观察,发现花被片表皮形态与花的性别之间没有相关性。通过对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比较,发现五味子属与南五味子属相比,其花被片表皮表现出更多的衍生性状;南五味子属与八角属相比,前者花被片表皮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状;而南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形态与五味子属的相似性程度较大,支持五味子科包含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八角科包含八角属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八角属(八角科)植物的种子形态
    林 祁;李 超;刘长江;杨志荣
    植物研究    2007, 27 (2): 145-15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7.02.007
    摘要6871)      PDF(pc) (241KB)(2476)    收藏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八角属( Illicium Linn.) 15种植物(33个样品)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八角属植物种子形态多为倒卵球形,少椭球形或卵球形,侧向压扁;外种皮石质,中种皮革质,内种皮膜质;外种皮淡黄色、卵黄色至橙褐色,具蜡被,极光滑,有光泽,无纹饰,腹部有一凸起的纵棱(种脊),由种脐延伸至顶端;种脐位于基端偏向腹部一侧或位于基端,卵形或椭圆形,下凹;胚微小,胚乳丰富,含油。该属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表明该属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中国小檗科5属植物种子形态研究
    张建茹, 曾妮, 常朝阳
    植物研究    2016, 36 (4): 491-50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6.04.003
    摘要8334)      PDF(pc) (2145KB)(5204)    收藏
    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小檗科5属(小檗属、十大功劳属、鬼臼属、山荷叶属和红毛七属)40种2变种植物种子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科植物种子颜色多为黄褐色、红棕色至黑色,形状多样;种皮纹饰可分为网纹型、网纹-梯纹型、梯纹型和嚼烂状4种类型,其中网纹型又可划分为7个亚型。种子球形、种脐位于种子侧面近中部可作为红毛七区别于其他属种子的重要形态特征。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探讨了种子形态在小檗科内的系统学意义,并推测了种皮纹饰的可能演化路线。种子形态支持小檗属和十大功劳属的近缘关系,认为鬼臼属(八角莲属)较山荷叶属分化更早,但不支持Ahrendt对小檗属下组和亚组的划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林木种子园花粉污染与防治措施
    李玉文;王洪梅;冯富娟
    植物研究    2006, 26 (5): 633-64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6.05.024
    摘要6346)      PDF(pc) (283KB)(2441)    收藏
    林木种子园花粉污染是影响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的重要因子,由于野生同种花粉进入种子园而增加遗传损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林木种子园花粉污染研究的概况、污染水平、影响污染水平的因子和减少污染的措施。研究表明:DNA分子标记在分析种子园交配动态和种子园管理效果方面非常有效(例如,cpDNA、RAPD和SSR);种子园污染水平比预期的更高;花粉产量好像对污染水平没有影响;空间和生殖隔离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目前,人工辅助授粉和疏伐是减少花粉污染的两种有效措施。为了改善种子园林木的亲本平衡,人工处理技术的使用,例如:赤霉素A4/7处理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在种子园很受欢迎。污染程度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本文提到的基因流的研究。并对我国种子园花粉污染研究和花粉管理提出建议:当分析种子园花粉污染时,涉及到花粉基因型自然的(花粉扩散)、生理(开花时间)和花粉生活力等因素都应该被考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HPLC法测定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刺五加紫丁香苷的含量
    张艳华;孙立夫;施维林;王奇超;
    植物研究    2006, 26 (1): 123-1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6.01.025
    摘要7649)      PDF(pc) (150KB)(2456)    收藏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Harms)是五加科植物,是全球畅销的植物药之一,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所含有的刺五加苷类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紫丁香苷则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用HPLC法测定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的含量,确定了刺五加紫丁香苷用超声波提取 1.5 h、60%甲醇作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55℃的最佳提取条件组合。HPLC条件则是以检测波长为266 nm、流动相为甲醇/水(V/V)=28/72、流速为1 mL·min -1、柱温为25℃。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类似生境条件下,同龄野生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的含量进行比较,在所调查的7个地区中,以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长在红松原始林下的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最高,五大连池雪洞风景区和牡丹江镜泊湖地区的刺五加紫丁香苷的含量最低。该研究结果对刺五加的采集和种植生境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荞麦属(蓼科)一新种——密毛野荞麦
    刘建林;唐宇;夏明忠;邵继荣;蔡光泽;罗强;孙俊秀
    植物研究    2008, 28 (5): 530-5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8.05.006
    摘要10736)      PDF(pc) (116KB)(3245)    收藏
    描述了蓼科一新种——密毛野荞麦( Fagopyrum densovillosum J. L. Liu),本种与细柄野荞麦( F. gracilipes(Hemsl.) Damm. et Diels)相近似,不同在于植株全体密被白色直立长毛,茎枝较粗壮,节较密集,节间较短, 叶较大,长(0.9~)1.7~6 cm,宽(0.7~)1.2~5.1 cm,阔卵形,心形,阔心形,阔卵状心形,卵形,长卵形,三角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在上面具细皱纹,明显小泡状突起,叶柄较长,长 (0.5~) 2.6~7.5 cm,果实较小,长1.8~2.5 mm,直径1.5~2 mm,易于区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