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毓辉, 聂帅, 彭春雪, 杨玲, 沈海龙. 红松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激素配比、糖源类型和增殖周期效应研究[J]. 植物研究, 2022, 42(4): 704-712. |
[2] |
高启阳, 黄宇龙, 郭文冰, 赵奋成, 刘阳. 碳源等因素对湿地松优良无性系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22, 42(1): 21-28. |
[3] |
田红梅, 郭霄, 王奎玲, 孙迎坤. 耐冬山茶子叶再生体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21, 41(3): 321-328. |
[4] |
袁云香. 小果卫矛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植物研究, 2020, 40(5): 673-678. |
[5] |
杜一鸣, 钟原, 尚宏芹, 成仿云. “凤丹”牡丹花丝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研究[J]. 植物研究, 2020, 40(4): 514-522. |
[6] |
张璐, 潘远智, 刘柿良, 陈源, 申理嘉. 宜昌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 39(3): 338-346. |
[7] |
李春英, 张晶晶, 赵春建, 姜宏伟, 任雪婷, 苏伟然, 关佳晶, 李玉正. 3-甲基-1-丁醇对玉米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8, 38(5): 785-789. |
[8] |
王丽娜, 王玉成, 杨传平. 84K杨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和直接分化再生体系遗传转化的比较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 37(4): 542-548. |
[9] |
艾可筠, 朱尧, 侯和胜, 佟少明. 普通小麦TaNAC1基因的表达及在拟南芥中的遗传转化[J]. 植物研究, 2016, 36(6): 886-894. |
[10] |
张权1;姚小华1*;滕建华2;邵慰忠3;傅松玲4. 薄壳山核桃根系水浸提液对2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6, 36(2): 204-210. |
[11] |
高洁1;王元忠2;黄衡宇1*. 绿花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J]. 植物研究, 2016, 36(1): 52-57. |
[12] |
金建邦1,3;程龙霞1,3;施曼1,3;祝遵凌1,2,3*. 欧洲鹅耳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5): 684-691. |
[13] |
王玲丽1,2;刘文哲2*. 喜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诱导子对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5): 704-709. |
[14] |
吕秀立1,2;沈烈英1;施季森2;张春英1*. 苏玛栎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2): 185-190. |
[15] |
乔石瑶;刘晓颖;王艳红;肖莹;孙世南;王振英*. 栽培小麦Brock白粉菌诱导早期应答基因SSH文库构建及分析[J]. 植物研究, 2015, 35(1): 6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