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3-06-15
    论文
    云南苦苣苔科的研究
    李锡文
    1983, 3(2):  1-55. 
    摘要 ( 2939 )   PDF (7868KB) ( 5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年来作者在吴征镒教授初步整理我所苦苣苔科植物标本的基础上承担了《云南植物志》该科的编写工作,现在该科的编写工作正在深入进行,为了使在这一科中发现见于云南的新分类群、新组合、新记录和新异名及早发表,提供各方面需要,现特汇编成文加以报道如下。所有文中所引甩的标本均存我所标本室。
    中国百合科的系统梗概及对今后研究的一些意见
    汤彦承, 梁松筠
    1983, 3(2):  56-72. 
    摘要 ( 2059 )   PDF (919KB) ( 4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A.L.De Jussieu在1789年建立百合科以来,到1930年K.Krause在Engler-Prantl主编的Naturliche Pflanzen-Familien 2auflage Band 15a一书中发表他的系统为止,该科已成为一个十分庞杂的类群(heterogeneous group)。正如我们业师汪发缵教授曾说过:"凡不能确定隶属于何科的单子叶植物,就可放于百合科中"。
    中国复叶耳蕨属的分类研究
    谢寅堂
    1983, 3(2):  73-81. 
    摘要 ( 2021 )   PDF (535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28年荷兰植物学家Blume在他的《瓜哇植物简志》(Enum.P1.Jav.)中,根据Arachniodes aspidiodes Blume这个种,建立了复叶耳蕨属Arachnicdes,但一直未被各国植物学家所承认。我国蕨类植物专家秦仁昌教授1934年对本群蕨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分枝图式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证明了它是一个自然类群,并指出了在系统分类上介于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和鳞毛旅属Dryopteris Adans之间,当时他把本群植物(包括毛枝旅属Leptorumchra H. Ito和假复叶耳蔗属Acrorumo-hra H.Ito的一些种)归入了分布在大洋洲和非洲的Rumchra Raddi属中。
    四川溲疏属三新种
    王文采
    1983, 3(2):  82-87. 
    摘要 ( 2943 )   PDF (353KB) ( 2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Sichuan):南川(Nanchuan),金佛山(Jinfeshan),滥坝浸至三汇之间,海拨960米,林边,叶面深绿,光亮,背浅灰绿色,1957年5月7日,熊济华,周子林(J.H.Xiung et Z.L.Zhou)90696(模式,存植物研究所Holotypus in Herb. Inst. Bot. Aead. Sin. con-serv.),同地(eodem loeo),大河坝,海拔1200来,灌木高2米,花瓣白色,1957年5月18日,李国凤(G. F. Li)61395。
    中国杜鹃花属高山杜鹃亚组新分类群
    杨汉碧
    1983, 3(2):  88-103. 
    摘要 ( 1980 )   PDF (973KB) ( 3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矮小平卧状灌木,分枝极多。当年生枝直径约1毫米,黄褐色,被盾状、锈色,后变黑色随树皮脱落的鳞片。叶革质,聚生于枝端;叶片长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0-25毫米,宽5-10毫米,顶端圆形,具角质突尖,边缘稍反卷,基部钝,上面暗绿色,被同形的鳞片、红玉色有光泽,几邻接,下面灰黄棕色,鳞片盾状、二色(淡黄色同棕褐色),几相等的混生,稍不邻接。
    中国荨麻属订正
    陈家瑞
    1983, 3(2):  104-126. 
    摘要 ( 2785 )   PDF (1452KB) ( 3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荨麻属Urlica是Linoaeus 1753年建立的一个属,1789年A.L,de Jussieu将此属作为模式属建立了荨麻科Urticaceac,H.A.Weddel(1856)在他的荨麻科专著中,将此属置于荨麻族Trib.Urereae中,为具刺毛的一大群中,子房与果实直立不偏斜、雌花被片排列较整齐对称、柱头为画笔头状的一群。
    中国长白山产真菌新种(一)
    王桂珍
    1983, 3(2):  127-129. 
    摘要 ( 2999 )   PDF (165KB) ( 2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斑发生在叶子两面,初黄褐色,以后呈暗褐色。分生孢子盘埋生於寄主组织表皮下,后期表皮破裂扩展,直径133-212微米。分生孢子梭形,近弯曲,通常为4个隔膜,22.6-26.2×9.9-6.7微米,中间细胞呈浅褐色,两端细胞无色,各有附属丝一根,顶端附属丝长2.7-10.6微米,基部为6.7-13.3微米,分生抱子梗无色,不分枝,7.3-11.9×l.5微米。
    我国旋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刘炳仑, 张金谈
    1983, 3(2):  130-152. 
    摘要 ( 2915 )   PDF (4207KB) ( 3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6属46种2变种的旋花科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本科的花粉为多类型。3沟为基本的萌发孔类型。根据萌发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本科花粉可分为3沟、4-11沟、散沟和散孔4个类型。根据孢粉学资料、本文对菟丝子属(Cuscuta)在旋花科中的分类位置及其本科萌发孔的演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四川娃藤属一新种
    祝正银
    1983, 3(2):  153-155. 
    摘要 ( 2982 )   PDF (185KB) ( 2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攀援灌木,茎有时缠绕,长3-5米,直径约3.5毫米,密被黄色柔毛。单叶对生,纸质或近革质,卵形或宽卵形,长4-8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侧脉每边4-5条,两面略凸起,未达边缘即交结,两面密被黄色柔毛;叶柄长1-3厘米,密被黄色柔毛。
    江西盐肤木属一新变种
    俞志雄, 张秋根
    1983, 3(2):  156-156. 
    摘要 ( 2950 )   PDF (65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长20-40厘米;小叶较大,长5-14厘米,宽2-6(6.5)厘米,下面近基部沿中脉两侧被黄褐色长柔毛,侧脉腋内有淡黄褐色髯毛,侧脉多达15对。
    菊科二新变种
    张韵冰
    1983, 3(2):  157-158. 
    摘要 ( 3194 )   PDF (109KB) ( 3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原变种主要区别为:花冠、雄蕊白色,非紫红色,总苞片全部淡绿色,非外层绿色,内层带紫红色。其余特征及生境完全与原变种相同。生于沙地的灌丛间,与原变种混生,有一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