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5-20
    论文
    粉背含笑,云南东南部木兰科植物一新种
    司马永康;余 鸿;陈文红;陆树刚;税玉民*
    2007, 27(3):  257-25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1
    摘要 ( 2475 )   PDF (159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产自云南东南部的木兰科植物一新种粉背含笑Magnolia glaucophylla Sima et H. Yu作了描述和绘图。该新种与棕毛含笑Magnolia fulva (H. T. Chang et B. L. Chen) Figlar接近,区别点在于其叶倒卵形、狭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侧脉每边19~24条;叶柄无毛;心皮20~26枚,成蓇葖时无毛,果瓣厚4~6 mm。
    广东蕨类植物新资料
    严岳鸿;马其侠;邢福武*
    2007, 27(3):  260-2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2
    摘要 ( 2717 )   PDF (243KB) ( 7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2个新异名,1个新等级和35种蕨类植物在广东的分布新记录。正安肋毛蕨(Ctenitis changanensis Ching)和信宜铁角蕨(Asplenium xinyiense Ching et S.H.Wu)分别作直鳞肋毛蕨(Ctenitis eatoni (Bak.) Ching)和厚叶铁角蕨(Asplenium griffithianum Hook)的异名处理;齿翅井栏凤尾蕨(Pteris serralata(Miau)Y. H. Yan)被提升到种的等级;假芒萁属(Sticherus Presl)、柄盖蕨属(Peranema D. Don)、蛾眉蕨属(Lunathyrium Koidz.)和革舌蕨属(Scleroglossum Alderw)等4个属为广东分布新记录,小笠原卷柏(Selaginella boninensis Baker)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广东现有蕨类已达到56科144属502种。
    九龙桦(桦木科)与卵叶茜草(茜草科)名称的合格发表
    林 祁
    2007, 27(3):  267-26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3
    摘要 ( 2555 )   PDF (80KB) ( 6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同时指定两号标本为模式,桦木科(Betulaceae)的九龙桦 (Betula jiulungensis Hu ex P. C. Li)和茜草科(Rubiaceae)的卵叶茜草(Rubia ovatifolia Z. Y. Zhang)是不合格发表的名称。现通过分别指定主模式,对九龙桦和卵叶茜草的名称作合格发表。
    乌毛蕨科3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王 玥;赵金博;王金娟;王晓楠;刘保东*
    2007, 27(3):  269-27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4
    摘要 ( 1859 )   PDF (538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乌毛蕨科(Blechnacea)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 (L.F)Smith)和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 (Hook)J.Sm)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37幅。实验结果基本支持秦仁昌主要依据孢子体形态的分类观点。为乌毛蕨科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
    风毛菊属3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比较
    王文和;于建军;田晔林
    2007, 27(3):  275-27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5
    摘要 ( 2491 )   PDF (241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分布于祁连山海拔5 000 m左右流石滩上菊科风毛菊属水母雪兔子(Saussurea medusa Maxim)、鼠曲雪兔子(Saussurea gnaphalodes (Royle) Sch.)、红叶雪兔子(Saussurea paxiana Diels.)3种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表皮细胞均为单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气孔不下陷;角质层较厚,叶表面均被单列细胞的表皮毛。3种植物均为异面叶;叶肉栅栏组织较发达,通常由2~3层细胞组成,但栅栏组织细胞排列较疏松;海绵组织存在大量的细胞间隙;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且均有不规则裂生性气腔。叶脉维管束中韧皮部都具有异细胞存在。这些共同特征是3种植物对高山地区缺氧、低温、强辐射等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但是,3种植物在叶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叶肉栅栏组织细胞的特点、维管束发育程度、内分泌结构、不规则裂生气腔等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不同,表现出3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存在差异的。
    凤仙花属(Impatiens L.)10种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蔡秀珍;刘克明*;丛义艳;陈 薇
    2007, 27(3):  279-28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6
    摘要 ( 7019 )   PDF (353KB) ( 2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0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本属花粉为单粒花粉,呈长圆形至长矩圆形,大小为20.3~46.7 μm,具角萌发孔,网状纹饰,网眼明显;根据花粉网状纹饰中网眼内是否具颗粒状突起可将其分为2类:(1)网眼内无或近无颗粒状突起,黄金凤(I. siculifer)和婺源凤仙花(I. wuyuanensis)的花粉纹饰属于这一类型;(2)网眼内有明显颗粒状突起,其余8个种的花粉纹饰均属于该类型。研究表明,花粉特征,特别是花粉粒网状纹饰中网眼内有无颗粒状突起及颗粒状突起的形态等特征,在凤仙花属内常具种水平上的可见变异,因而可作为种类划分的依据,它们在分类学上的价值应予以关注。
    盐胁迫状态下莱茵衣藻849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蒋雯婷;王全喜;吴双秀;*
    2007, 27(3):  284-28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7
    摘要 ( 2543 )   PDF (236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0.04 mol·L-1的NaCl对莱茵衣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0.075 mol·L-1的NaCl使莱茵衣藻生长速率下降了50%。在低光照强度下,NaCl胁迫下的衣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在最初7 h内比对照组高;而在较高光照强度下,NaCl胁迫下的衣藻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比对照组低;而且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升高和下降的幅度与NaCl浓度成正比。
    发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汪 滢;陈李萍;陈 晓;章 秀;于 晶;王全喜*
    2007, 27(3):  289-29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8
    摘要 ( 25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从发菜总DNA中克隆了一段的基因序列,该序列与基因库中已公布的编码地木耳(Nostoc commnue)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将该基因插入含T7启动子质粒pET-32中构建表达质粒pET-sod,然后将该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蛋白表达,表达菌株用1 mmol·L-1 IPTG诱导表达数小时后,产生较多的重组的蛋白,且该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SDS-PAGE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量约为22 kd的位置有一条明显蛋白质带。将诱导表达后的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蛋白纯化;NBT光还原法测定表达产物的比活力,每毫克纯化蛋白约为2 550 U。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高温胁迫研究,将该纯化蛋白在60℃高温下胁迫90 min后,其活性为原(未经胁迫)蛋白活性的85%。
    柽柳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张 艳;杨传平*;王玉成
    2007, 27(3):  293-29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09
    摘要 ( 20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的金属硫蛋白基因(metallothionein 1)氨基酸序列对柽柳ESTs序列本地数据库进行tBlastn检索,获得了柽柳金属硫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去除polyA后该基因全长366 bp,其中5′非翻译区97 bp,3′非翻译区59 bp,开放读码框(ORF)长210 bp,编码70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蛋白分子量为6.793 kD,理论等电点为4.99,含10个Cys,集中分布在肽链的N端和C端。BlastP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花生同源性最高,与小豆同源性最低。该基因的EST序列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CV792539)。
    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特异蛋白组分的双向电泳比较分析
    范宝莉;李纯正;彭永康*
    2007, 27(3):  297-30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0
    摘要 ( 2082 )   PDF (295KB) ( 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栽培小麦(AABBDD)、染色体代换系(6V/6A)、易位系(6VS/6AL)、(6VS/6DL)和簇毛麦(VV)的叶片全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栽培小麦、代换系和两个易位系中检测到超过350个蛋白组分,它们的分子量范围是10~110 KD,等电点在4.5~8.6之间。栽培小麦、6V/6A、6VS/6AL、与6VS/6DL之间的双向电泳谱型极为相似,但与簇毛麦不同。在代换系、两个易位系和簇毛麦中检测到了特异蛋白组分16 KD/pI5.0,而在栽培小麦中未检测到该组分,这些结果表明16 KD/pI5.0蛋白可能定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
    罗布麻及其易混品的DNA分子鉴定
    彭雪梅;张卫明;王蔓丽;陆长梅*;顾龚平
    2007, 27(3):  302-3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1
    摘要 ( 2226 )   PDF (281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从分子水平更准确地鉴别罗布麻及其易混品,本研究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罗布麻、大叶白麻和Apoacynum cannabinum的核基因组(rDNA)ITS区与叶绿体基因组(cpDNA)trnL内含子及trnL-F间隔区序列进行测序与比较。结果显示,罗布麻和大叶白麻ITS序列完全一致,与A. cannabinum在ITS1区有13个位点、在ITS2区有10个位点不同;在trnL内含子区及trnL-F间隔区,罗布麻和大叶白麻共有3个位点不同,罗布麻和A. cannabinum间共有23个位点、大叶白麻和A. cannabinum间共有20个位点不同。研究表明,依据rDNA ITS区序列可鉴别A. cannabinum和国产“罗布麻”(罗布麻与大叶白麻);利用cpDNA trnL内含子及trnL-F间隔区序列可鉴别罗布麻及其相似种。
    利用RAPD标记分析东亚地区桔梗的亲缘关系
    严一字;吴基日*
    2007, 27(3):  308-3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2
    摘要 ( 2180 )   PDF (191KB)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取自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等东亚地区的24个桔梗种质资源,利用RAPD-PCR标记方法,分析了其遗传变异和遗传关系,旨在为桔梗的品种鉴定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用11个引物扩增出131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9条谱带,并扩增出61个多态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5条多态性谱带,显示出了相对高的多态率(46.6%)。(2)得到的RAPD数据的遗传相似性范围为0.668~0.994,并以遗传相似系数0.78为标准,将24个桔梗种质资源分为7个类群。
    不同生境夏蜡梅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张文标;金则新*;李钧敏
    2007, 27(3):  313-31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3
    摘要 ( 2206 )   PDF (195KB)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APD技术对天台大雷山4个不同生境:灌丛、常绿阔叶林、杉木林和竹林中的夏蜡梅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2个随机引物在8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82个可重复的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49个,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6.92%。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6.04%~11.54%之间,平均为8.93%,其中竹林群体最高,常绿阔叶林群体最低,大小顺序为竹林群体>灌丛群体>杉木林群体>常绿阔叶林群体,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估算结果为灌丛群体最高,其次是竹林群体,第三是杉木林群体,最低的是常绿阔叶林群体。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夏蜡梅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高,71.91%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28.09%的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27 4。夏蜡梅群体间的基因流很低,Nm=0. 297 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群体和灌丛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再与常绿阔叶林群体相聚,最后与竹林群体聚在一起。可见,夏蜡梅在各生境间有着不同的遗传多样性,且在各生境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水曲柳腋芽离体快繁研究初报
    张丽杰;张丽玮;冯丹丹;赵 霞;沈海龙*
    2007, 27(3):  319-32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4
    摘要 ( 2210 )   PDF (172KB) ( 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水曲柳带顶芽、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其适宜的灭菌方法、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激素对腋芽萌发、丛芽产生、芽苗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曲柳的腋芽茎段为快繁的适宜外植体,茎段灭菌以用0.05%HgCl2处理2 min最好。在萌芽培养中,BA和2ip均可促进腋芽萌发,但以8 mg·L-1 BA处理时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100%;将腋芽萌发后长成的新枝转入添加ZT的培养基中,出现丛芽,在添加1.0 mg·L-1的ZT的培养基中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到3.0。无论在萌芽培养还是增殖培养中均发现WPM培养基最适合水曲柳腋芽的离体快繁。
    武夷山米槠种群结构及谱分析
    郭连金;徐卫红
    2007, 27(3):  325-33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5
    摘要 ( 2414 )   PDF (230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对米槠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级个体多,中老龄级个体少。不同海拔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C种群密度最大;静态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Ⅱ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到了Ⅳ、Ⅴ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又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Ⅰ、Ⅱ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海拔的米槠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 Ⅲ 型。米槠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存在明显的周期。
    乌兰布和沙漠灌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宋英春;李凤日
    2007, 27(3):  331-33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6
    摘要 ( 2867 )   PDF (254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地统计学中半方差函数,研究了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主要4种灌木种群的空间格局。在巴彦高勒镇西南设置一个1 000 m×1 000 m的样方,将样方划分为1 600个25 m×25 m的格子,记录各格子内出现的物种及其平均冠幅。运用地统计软件GS+for Windows计算样地各灌木种群的各向同性半方差函数的参数,并绘制其克立格(Kriging)图。从各向同性的半方差模型的参数来看,柽柳(Tamarix chinensis)属于聚集性分布的球型模型,其空间结构比率高,这表明在这一地区柽柳的冠幅分布变化较小,25 m的抽样步长合适;而白刺(Nitraria tangtorum)属于聚集性分布的指数模型,其空间结构比率比较低。本研究成果为沙漠地区植被的抽样调查提供了基础。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封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根旺
    2007, 27(3):  338-34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7
    摘要 ( 2307 )   PDF (214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不同封育年限沙棘群落的高等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封育阶段沙棘群落有基本一致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上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沙棘群落随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群落封育,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沙棘群落的封育,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群落趋向稳定。采取封禁措施,减少人为干扰,是沙棘群落封育的有效途径。
    秦岭冷杉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史小华;许晓波;张文辉*
    2007, 27(3):  345-34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8
    摘要 ( 2392 )   PDF (161KB) ( 5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秦岭山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秦岭冷杉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分别用Levins和Shannon-weiner两指数测得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基本一致,即乔木、灌木和草本层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依次为秦岭冷杉、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和苔草(Carex lanceolata),秦岭冷杉与生态位宽度值大的种群易形成混交林;(2)生态位宽度较高的两个种群,种对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3)秦岭冷杉群落中各主要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表明种群对群落环境资源的分享比较充分,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种间关系的分析
    张先平;王孟本*;张伟锋;肖 扬
    2007, 27(3):  350-35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19
    摘要 ( 2701 )   PDF (199KB)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基于二元数据的χ2检验、方差比率法和基于数量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方法,研究了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森林群落(海拔1 600~2 430 m)21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较为松散(χ20.95N<W<
    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张 玲;袁晓颖*;张东来
    2007, 27(3):  356-36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20
    摘要 ( 1882 )   PDF (150KB) ( 7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选择典型群落,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构成和不同分布区群落的结构。分析比较了3个植物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及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植物区与交错区植物种类过渡性明显,小兴安岭植物区和交错区植物群落结构以落叶松、红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主,大兴安岭植物区以兴安落叶松、东北白桦、樟子松为主;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小兴安岭植物区>交错区>大兴安岭植物区;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
    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幼苗光合作用特性比较研究
    赵溪竹;姜海凤;毛子军*
    2007, 27(3):  361-3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21
    摘要 ( 2598 )   PDF (219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rry.),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Carr.) 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①三种植物中,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和兴安落叶松当年生幼苗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特征。兴安落叶松一年生幼苗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②日本落叶松的光饱和点 (LSP) 最高,兴安落叶松光补偿点(LCP)最低。③三种落叶松的一年生幼苗都是在生长中期表现出最大的光合能力。从年龄来看,落叶松当年生幼苗在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光合能力要低于一年生幼苗,但在生长后期高于一年生幼苗。④从种来看,生长初期,当年生和一年生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均为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生长中期,当年生幼苗的Pmax规律与生长初期相似,一年生幼苗的Pmax为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生长后期,当年生幼苗的Pmax为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一年生幼苗的Pmax与生长中期一年生幼苗的规律正好相反。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结论:三个树种在生长季节相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光合特性;每个种不同年龄和生长季节不同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三个树种中,长白落叶松幼苗对光抑制引起的光合器官损伤的修复能力最强,日本落叶松次之,兴安落叶松最弱;日本落叶松幼苗较喜光,光合作用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光抑制,而兴安落叶松幼苗较耐阴。因此在育苗和造林时应考虑不同树种的光合特性调节最佳的光照条件。
    地锦属植物抗寒性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刘慧民;章淑辉;李金荣;樊 超;张 超;冯楠楠
    2007, 27(3):  367-37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22
    摘要 ( 2616 )   PDF (139KB)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五叶与三叶地锦人工低温梯度冷冻处理取样、自然露地越冬和春秋冻融季节取样处理,分别测定实验材料抗寒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其抗寒机制与抗寒能力。通过Excel做图处理和SAS数据软件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与电导率的数值随温度的降低呈单峰曲线变化,数据量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冬季和人工最低温时均达到最高值,POD在秋季和春季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尤其在春季酶活性最高;春季的冻融交替对实验材料的伤害强于秋季;五叶地锦的半致死温度为-26.89℃,三叶地锦的半致死温度为-24.07℃,五叶地锦的抗寒能力、露地越冬能力强于三叶地锦;实验材料在哈尔滨市寒冷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越冬能力;实验材料露地越冬后的生长表现与实验结论相一致。
    超临界CO2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
    付玉杰;施晓光;刘晓娜;王 微
    2007, 27(3):  372-37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23
    摘要 ( 2164 )   PDF (139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压力、萃取时间、温度及CO2流量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40~60目原料,80%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1.5 h;萃取压力:30.0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10 kg·h-1;分离压力: 5.8 MPa;分离温度: 40℃。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2.09%,含量5.42%,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纯度高的特点,为规模化生产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研究基础。
    HPLC-ELSD法在刺五加药材糖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郑春英;平文祥;刘松梅;祖元刚
    2007, 27(3):  376-37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24
    摘要 ( 2383 )   PDF (136KB) ( 5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析刺五加药材中糖类成分—葡萄糖及蔗糖组分。采用CHROMATOREX NH2柱为固定相;以乙腈:水为84.5:15.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为100℃;氮气流速为2.5 L·min-1。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葡萄糖和蔗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3 2~0.116 0 mg·mL-1及0.099 6~0.496 5 mg·mL-1;且该二种糖的检测限分别(信/噪=3)为3.87 ng和3.31 ng。本方法无须进行糖衍生化而直接用于刺五加药材中糖类成分的分离分析。
    9种植物粗提物防治落叶松毛虫的试验
    张国财;张宏浩;王 威;王艳军;于凤龙;于宪军
    2007, 27(3):  380-38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7.03.025
    摘要 ( 2378 )   PDF (176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以黑龙江省有毒杀虫植物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9种省内分布范围较广的杀虫植物,根据其理化性质,采用索氏方法提取杀虫生理活性物质。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林场落叶松林内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进行了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应用兴安白头翁、朝鲜白芷、白藓、白屈菜、兴安藜芦及兴安白芷6种杀虫植物提取液稀释20倍液时,对落叶松毛虫3龄幼虫毒力作用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0%、81.7%、80.0%、76.7%、73.3%和60.0%;应用兴安白头翁、白屈菜、兴安藜芦、白藓、朝鲜白芷5种杀虫植物粗提液稀释50倍时,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0%、60.4%、58.6%、58.6%、53.5%。并与生物药剂、植物源杀虫剂及化学农药进行了药效比较分析,其研究结果为林木害虫的生物防治及有毒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