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冰川退缩地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比较结构学观察
艾菲热;阿布都艾尼, 陈秋艳, 王虹, 耿若楠, 吴玉环
2019, 39(1): 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1
摘要
(
3374
)
PDF
(2028KB) (
1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退缩地生长的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结构及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1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分为具中轴和无中轴两类,其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厚。而具中轴的丛藓科植物的茎又分为表皮、皮部、中轴三部分,茎表皮细胞短,1层,细胞壁大多向外突出,表面粗糙,表面纹饰多为颗粒状;皮部所占面积最大,大部分有内、外皮部的分化,大多数种的细胞壁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细胞由小到大整齐排列;中轴所占的面积也不同,其细胞壁多具角隅加厚;而没有中轴分化的种类,其各自细胞壁加厚的程度基本一致。
8种绿化树种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冮慧欣, 王嘉琪, 黄春岩, 王秀伟
2019, 39(1): 10-1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2
摘要
(
4137
)
PDF
(1142KB) (
1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绿化不仅包含了园林绿化的美化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生态功能是通过植物的生理活动实现的。光合能力在种间和基因型间的变化很大,这些差异通常与代谢和(或)叶片的解剖结构的性质有关。本研究选择8种哈尔滨常见树种,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叶净光合速率(
P
n
)、呼吸速率(
R
d
)、蒸腾速率(
T
r
)、气孔导度(
G
s
)、胞间CO
2
浓度(
C
i
)等进行测定,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测定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从而探讨叶片结构对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树种间叶片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2
浓度、蒸腾速率、光饱和点差异显著(
P
<0.05);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差异显著(
P
<0.05)。虽然8个树种间光合能力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较大,但分析发现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光饱和点与叶表皮厚度显著正相关(
P
<0.01),相关系数为0.78。胞间CO
2
浓度与上表皮气孔密度显著负相关(
P
<0.05),相关系数为-0.65。而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和光补偿点与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相关均不显著(
P
>0.05)。胞间CO
2
浓度与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相关均不显著(
P
>0.05)。光饱和点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相关均不显著(
P
>0.05)。虽然对叶片结构对生理过程的影响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我们认为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理指标的变化。
15个小苍兰品种的花粉形态研究
孙忆, 丁苏芹, 史益敏, 唐东芹
2019, 39(1): 17-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3
摘要
(
1039
)
PDF
(2089KB) (
1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5个小苍兰品种为试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T)对其进花粉形态观察,通过对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器官等特征,分析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15个小苍兰品种的花粉均呈单粒存在且两侧对称,具远极单沟萌发孔,花粉外部形态均呈椭球形,极面观为舟形或心形,赤道面观除Castor外均为超长球形。花粉外壁纹饰均有小刺状凸起,多数品种表面有小穿孔和圆形斑纹。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15个小苍兰品种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可以分成3大类。本文首次报道了小苍兰的花粉形态,并且发现,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尤其是外壁纹饰细部特征和萌发器官的差别,体现了不同小苍兰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可为今后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及种质创新等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与双受精的细胞学特征
谢欣, 钱秋博言, 王蕾, 王乾兴, 平军娇, 贺莉芳, 钱刚
2019, 39(1): 27-3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4
摘要
(
748
)
PDF
(965KB) (
1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传统抗菌中草药。为了探讨该物种有性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实现在物种的遗传育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观察了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结果表明,在生殖核分裂为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位置和形态呈现差异,表现为"二态"精细胞;此外,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孢子发育模式,成熟胚囊的形态结构为卵形或梨形,成熟的卵细胞和极核位于珠孔端。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断,合子在随后二分裂时表现为"基细胞-顶细胞"极性,可能与"二态"精细胞导致的合子细胞质不均一有关。此外,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千里光的"二态"精细胞,胚囊极性和合子极性可成为菊科近缘植物分类的细胞学依据。
北京平谷地区次生林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
张玉婷, 王小菲, 倪妍妍, 刘建锋, 江泽平
2019, 39(1): 35-4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5
摘要
(
933
)
PDF
(1655KB) (
1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本文通过气质联用(GC/MS)方法比较分析了北京平谷地区天然次生林林栓皮栎枝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气体VOCs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1)栓皮栎枝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有酯类、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醛酮类、醇类、烯烃类以及其他含氮、氯、硫等物质等8大类,其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约占总物质含量的30.32%~41.60%和30.02%~33.14%;(2)虽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均有所变化,但是每一类物质主要成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主要成分有酞酸二丁酯、2-甲基-1-己醇、2,6,10-三甲基十四烷、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十四烷、十九烷、油酸酰胺、壬醛、癸醛等;(3)机械损伤随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损伤后总挥发物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明显增加的组分有:萘、d-柠檬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乙酸己酯、苯甲酸丁酯、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等化合物。栓皮栎枝叶8大类挥发性物质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机械损伤后,萘、d-柠檬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等物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物质对昆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这可能是栓皮栎的一种化学防御策略来响应和免受外界虫食等胁迫的侵害。另外,机械损伤后许多组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或是小幅度的变化,其变化机理和生态功能尚未知晓,有待进一步研究。
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吴金, 李承义, 李小芳, 张朝晖
2019, 39(1): 45-5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6
摘要
(
1028
)
PDF
(1894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喀斯特天坑是一种独特的负地貌,拥有巨大而封闭的空间,形成了适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殊生境。为了探索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贵州猴耳天坑为代表(坑口直径300 m,坑深280 m),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鉴定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对该天坑内12个样点孔雀藓科植物的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与其它样地的比较(喀斯特石漠化地带、天坑边缘地带),探讨其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采集到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3属9种,占中国该科物种总数的47.37%,贵州该科物种总数的69.23%,其中黄边孔雀藓(
Hypopterygiumflavo-limbatum
C.Muell)较常见,分布于6个样点,出现频率为50%;(2)空气湿度、光照度、林冠郁闭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贵州猴耳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余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含水量 > 土壤pH > 坡度 > 空气温度;(3)孔雀藓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喀斯特天坑内 > 天坑边缘地带 > 喀斯特石漠化地带;(4)孔雀藓科植物在垂直分布格局上呈现以天坑底部为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由坑口至坑底种类分布逐渐增加,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物天然的避难所。
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氮素水平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徐海军, 程薪宇, 王晓飞, 关向军
2019, 39(1): 54-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7
摘要
(
819
)
PDF
(1376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辣木幼苗速生期氮素需求规律,在北方设施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施氮对辣木幼苗株高、地径生长及其叶片N、P、K养分含量、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辣木株高、地径、叶片N、P、chla、类胡萝卜素、总色素含量及光量子效率(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光补偿点(Lc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株高生长与叶片P及chla显著相关,地径与暗呼吸速率(RD)及叶片K含量显著相关;当氮素水平在30 g·株
-1
(N
3
)时,辣木生长速度最快,植株养分状况较好、光能利用率最佳。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植被群落关系研究
强方方, 魏天兴, 刘崴
2019, 39(1): 61-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8
摘要
(
892
)
PDF
(1557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水分是晋西黄土区植被群落生长与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定量探讨该区域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选择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种典型植被群落(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水分与降雨、气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研究区降雨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降雨前期不足,集中在中后期;近10年植被群落生长季,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最大,刺槐林最小,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与油松林地差异不显著;(2)研究区3种植被群落0~60 cm土层中根系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同种植被群落不同土层间根系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植被群落中,天然次生林与油松、刺槐林的根系分布在20~6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研究区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即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而40~100 cm土层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10%~15%;表土层(0~40 cm)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根系分布有关,且植被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4)通过对土壤水分与降雨、气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水分与降雨呈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地相关系数最高;气温只与次生林的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正相关,其中与全磷相关度最高。
不同喀斯特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刘济明, 管睿婷, 王敏, 陈敬忠, 童炳丽, 武梦瑶
2019, 39(1): 69-7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9
摘要
(
3095
)
PDF
(1881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RAPD标记法对5类喀斯特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RAPD随机引物8个扩增共得87个清晰度高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200~3 000 bp,含多态68条,物种
PPL
=78.16%,Nei's基因多度
H
=0.291 3,Shannon多样性指数
I
=0.431 0。土面(TM)生长的小蓬竹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PPL
=47.13%,
H
=0.195 3,
I
=0.283 4),石缝(SF)中的小蓬竹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PPL
=39.08%,
H
=0.147 4,
I
=0.219 2)。POPGENE 32分析5类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分化系数
G
st
=0.415 1,基因流
N
m
=0.704 5。5类小生境的小蓬竹间遗传相似系数(
I
)变化范围0.777 3~0.999 4,平均为0.865 6;遗传距离(
D
)变化范围0.000 6~0.251 9,平均为0.148 3。各类小生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PPL
均值为43.91%,5类小生境间的遗传分化
G
st
=0.405 4。研究结果说明,小生境间的差异增加了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人为干扰对金马河温江段护岸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潇月, 齐锦秋, 张柳桦, 王媚臻, 李婷婷, 鱼舜尧, 郝建锋
2019, 39(1): 78-8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0
摘要
(
823
)
PDF
(1857KB)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典型样地法,运用干扰理论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使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11个环境因子与护岸林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探究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金马河温江段护岸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64个不同层次样方中,记录植物122种,隶属65科102属,其中草本层物种数量最多,种类达89种,占总记录数73%,随人为干扰强度增加物种数量逐渐减少;(2)人为干扰对金马河护岸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干扰强度增加,群落各层次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物种丰富度指数(
D
)逐渐降低,乔木层物种组成单一,造成群落环境功能和稳定性下降;(3)群落土壤pH值呈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同干扰强度下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
P
<0.05);(4)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护岸林物种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优势等级云南松遗传多样性分析
蔡年辉, 许玉兰, 王亚楠, 陈诗, 汪梦婷, 李根前
2019, 39(1): 87-9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1
摘要
(
982
)
PDF
(1647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按树高和胸径(地径)因子将样地内的植株分为优势木、中等木和劣势木3类,对不同生长优势等级云南松林木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冠层,优势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2.083、0.762、0.290和0.423,略高于中等木和劣势木;在更新层,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2.063、0.774、0.272和0.410,除观测杂合度外,其余3个指标也均表现为优势木略高于中等木和劣势木。从差异显著性检验来看,不同生长优势等级云南松林木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即林木生长分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白桦
BpSPL
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晟宇, 张淇, 张正一, 胡晓晴, 田晶, 张勇, 刘雪梅
2019, 39(1): 96-1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2
摘要
(
1027
)
PDF
(1725KB)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其在参与发育阶段转变、花和果实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PCR技术从白桦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
BpSPL
2基因上游1 960 bp启动子序列,使用PLACE和PlantCARE在线软件分析序列,发现
BpSPL
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开花、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进而构建了
BpSPL
2基因启动子驱动
GUS
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其瞬时转化至白桦和拟南芥,通过
GUS
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BpSPL
2基因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BpSPL
2基因启动子具有启动子活性,能够驱动
GUS
基因在白桦和拟南芥中表达;而其表达活性在白桦的叶片、芽及根部中较强,在拟南芥的花药、雌蕊和叶片较强,为进一步研究白桦
BpSPL
2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分析提供参考。
干旱胁迫下拟南芥中H
2
S与ABA信号关系研究
赵敏, 王玥萱, 徐运飞, 赵启安, 刘博, 杨宁
2019, 39(1): 104-11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3
摘要
(
1529
)
PDF
(1910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野生型拟南芥(WT)、硫化氢(H
2
S)合成酶缺失型突变体
lcd
、脱落酸(ABA)合成缺失型突变体
aba
1实生苗为材料,以0.3 mol·L
-1
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ABA含量、H
2
S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拟南芥抵抗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及信号关系。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提高
LCD
和
ABA
1基因相对表达以及H
2
S含量,ABA含量;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突变体
lcd、aba
1的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外施NaHS促进干旱胁迫下WT、
lcd
和
aba
1中內源H
2
S的产生及上调
LCD、ABA
1基因相对表达,而外施ABA提高干旱胁迫下WT、
aba
1中H
2
S含量及
LCD、ABA
1基因相对表达,但是对
lcd
中H
2
S含量及
LCD
基因相对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号分子H
2
S和ABA在拟南芥的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且H
2
S位于ABA的下游参与调控拟南芥的信号过程。
刚毛柽柳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
ThSAMS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悦, 赵鑫, 侯峥, 王艳敏, 王玉成, 王超
2019, 39(1): 113-12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4
摘要
(
804
)
PDF
(2133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刚毛柽柳转录组分析,克隆获得了一条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同源性高的基因,命名为
ThSAMS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ThSASM
基因全长cDNA为1 185 bp,编码39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97.85 kDa,理论等电点为5.0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ThSASM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
SAMS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枣的同源性最高,达9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表明,
ThSASM
表达受NaCl、聚乙二醇(PEG)和ABA处理做出应答,暗示
ThSASM
可能参与了刚毛柽柳对盐和干旱的胁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
SAMS
基因在植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白桦反义
CCoAOMT
基因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
姚连梅, 胡晓晴, 周菲, 郑要强, 王国东, 刘雪梅
2019, 39(1): 123-1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5
摘要
(
810
)
PDF
(1832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中的高木质素含量严重制约了它作为造纸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白桦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
CCoAOMT
)基因全长ORF序列,并构建了白桦
CCoAOMT
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到白桦中。PCR检测表明反义
CCoAOMT
基因已整合到白桦的基因组中。对转化植株的半定量PCR检测显示转基因株系的
CCoAOMT
基因表达量下降;Wiesner染色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有所下降。对七年生的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对照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白桦的苯醇抽提物和Klason木质素显著减少,聚戊糖含量升高。上述结果暗示
BpCCoAOMT
基因参与白桦木质素的合成,反义表达该基因后木质素含量减少,更易于去除。白桦
CCoAOMT
基因对木质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这为培育低木质素含量的制浆新品种白桦奠定了基础。
月季F
1
代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周利君, 于超, 常笑, 万会花, 罗乐, 潘会堂, 张启翔
2019, 39(1): 131-1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6
摘要
(
3453
)
PDF
(1586KB) (
5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月季(
Rosa
spp.)品种‘云蒸霞蔚’和‘太阳城’正交获得的184株F
1
代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遗传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花部形态性状以及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群体表型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33%~68.08%,其中花瓣数量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最高;杂交后代各个性状上均发生分离变异,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且离散程度较高。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与关联分析,为挖掘控制表型性状的优良基因及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水曲柳2个
PLT
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丁一巍, 詹亚光, 张佳薇, 何利明
2019, 39(1): 139-14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7
摘要
(
1366
)
PDF
(1870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初步探究水曲柳根发育中PLT转录因子的基因功能及遗传调控机理,以水曲柳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参考拟南芥
AtPLT
2和
AtPLT
3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从水曲柳中克隆了两个
PLT
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同源比对将它们命名为
FmPLT
2和
FmPLT
3,分别编码532和497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9和55 kDa,等电点分别为5.98和5.79,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均含有2个AP2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同属木犀科的油橄榄
OePLT
2和
OeOLT
3转录因子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FmPLT2和FmPLT3蛋白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中。通过qRT-PCR技术分析
FmPLT
2和
FmPLT
3在不同组织部位及生根期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FmPLT
2和
FmPLT
3具有相似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根中表达含量均最高,在叶中的表达含量均最低;
FmPLT
2在生根期间的表达量变化极为显著,21天时的表达量是0天时的32倍,但
FmPLT
3的表达量变化并不显著,表明
FmPLT
2不仅在根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生长等多个发育途径。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怒江红山茶微卫星位点特征分析
王大玮, 周凡, 沈兵琪, 王连春
2019, 39(1): 148-15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8
摘要
(
921
)
PDF
(1430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怒江红山茶叶片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测序,共获得140 996条无冗余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后,得到32 696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3.2%。所搜索的SSR以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三核苷酸和单核苷酸次之,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较少(<1%)。单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以A/T基元较丰富(10.92%);二核苷酸中AG/CT基元出现频率最大,达到49.72%,AT/AT基元和AC/GT基元所占比例相差不多,而CG/CG基元所占比例最少,为0.07%;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AG/CTT最多,ACC/GGT、ATC/ATG和AGG/CCT基元次之,CCG/GGC、ACT/AGT和ACG/CGT基元较低,都小于1%;四、五、六核苷酸类型中各重复基元均较少。在怒江红山茶转录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随着对应的重复类型、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也随重复区段碱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研究简报
小黑杨基因组的初步组装及SSR信息分析
周玉敏, 王遂, 刘轶, 李开隆, 由香玲
2019, 39(1): 156-1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9
摘要
(
967
)
PDF
(1039KB) (
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黑杨是人们以小叶杨和欧洲黑杨为亲本培育出的杂交种,兼具双亲生长速度快、抗性强的优点。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小黑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初步组装出小黑杨基因组,并以此为基础,识别分析其SSR序列,为小黑杨品种划分、表型性状关联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共组装得到了366 876条总计368.96 Mbp的contig序列;对其中不小于2 000 bp的21 788条的非冗余contig进行SSR分析,共识别出18 111条SSR序列,其中一、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序较多。对得到的SSR序列设计引物,共得到12 838对引物,供今后实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