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7-20
    论文
    四川石斛属一新种
    祝正银;祝世杰;江海博
    2008, 28(4):  385-38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1
    摘要 ( 2322 )   PDF (113KB) ( 1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四川夹江(兰科)石斛属植物一新种,即夹江石斛。
    水曲柳雌花发育、大孢子发生及胚胎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孔冬梅;沈海龙;吕晋慧
    2008, 28(4):  387-39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2
    摘要 ( 3005 )   PDF (295KB) ( 1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石蜡切片法对水曲柳雌花发育、大孢子发生及胚胎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水曲柳在东北地区花期一般在5月,雌雄异株,雄蕊先熟,从散粉盛期到雌花开放间隔约一周,雌花一旦开放即可接受花粉。雌花雌蕊两侧具有退化雄蕊,子房2心皮2室,每室具2枚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单孢原,蓼型胚囊。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通常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但有极少数功能大孢子发生于合点端第2个或4分体两端的2个。核型胚乳。胚胎发育紫菀型,经历了合子、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和鱼雷形胚等不同阶段,6月末种胚形态分化完全,每子房中只有1个胚珠发育为成熟种子,种子单胚。对水曲柳典型的胚胎学特征和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作了讨论。
    GC1代换系与小麦杂交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陈 霞;邢璐璐;丁海燕;徐英博;李集临*
    2008, 28(4):  392-39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3
    摘要 ( 2204 )   PDF (170KB) ( 9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来自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speltoides)的杀配子染色体2S(GC基因),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宁农”、普通小麦—黑麦(Secale cereale L.)二体代换系(5R/5A)的染色体断裂,观察杂种F1的减数分裂行为,在减数分裂中期I和中期II均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多价体,后期I和后期II出现大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断片和桥等异常现象,在二分孢子和四分孢子中出现较多的微核。在本实验中,GC1代换系与5R/5A代换系杂交F1代减数分裂行为比GC1代换系与普通小麦“宁农”杂交F1代减数分裂行为复杂,经统计学分析,含杀配子染色体的代换系间杂交比单一的杀配子染色体作用对单价体、多价体、微核的产生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利用带有杀配子染色体的代换系间杂交来诱导染色体易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菊科莴苣族6属11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
    敖成齐;郑晓艳;何 琰;袁盈波;林锡琴
    2008, 28(4):  396-40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4
    摘要 ( 2585 )   PDF (374KB) ( 1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菊科莴苣族6属11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观察了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叶上下表皮细胞多数为不规则形,少数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多数为浅波形或深波形,少数为平直形。一些种类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但也有不少种类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都属于无规则型,且都是随机分布。叶表皮显微构造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类群间的关系,为探讨莴苣族的分类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小苍兰ISSR-PCR反应体系
    周凌瑜;吴晨炜;唐东芹;宋会书;刘群录*
    2008, 28(4):  402-4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5
    摘要 ( 2185 )   PDF (247KB) ( 1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这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对ISSR-PCR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小苍兰ISSR-PCR的反应体系。优化体系为: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酶缓冲液(10 mmol·L-1 KCl,8 mmol·L-1(NH4)2SO4,10 mmol·L-1 Tris·HCl,pH 9.0,0.05% NP-40),2 mmol·L-1 MgCl2,0.06 U·μL-1 Taq酶,0.4 μmol·L-1引物,4.0 ng·μL-1模板DNA,dATP、dCTP、dGTP、dTTP各0.6 mmol·L-1。利用温度梯度PCR,确定了最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1.5℃。该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下一步对小苍兰进行ISSR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甜菜M14品系花期cDNA文库的构建及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马春泉;张 莹;崔 颖;王 冰;王玉婷;刘金玲;王宏建;李海英*
    2008, 28(4):  408-41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6
    摘要 ( 1998 )   PDF (152KB) ( 10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了甜菜M14品系在花期的ZAP表达载体的cDNA文库,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所获得的M14品系特异表达的2个EST片段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获得了M14品系特异表达cDNA片段Me-86和Me-84;进一步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基因M14-86 cDNA片段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14品系特异表达基因M14-86的cDNA片段与cDNA片段Me-84分别与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及瓶子草(Sarracenia purpurea)的26S核糖体RNA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RT-PCR克隆甜菜硝酸还原酶cDNA全长序列及分析
    张 杰;彭胜民;周 波;战晴晴;张荣沭;马凤鸣*
    2008, 28(4):  412-41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7
    摘要 ( 2753 )   PDF (321KB) ( 1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中已公布的甜菜(Beta vulgaris)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基因序列(gb∣ABW05098.1∣),设计引物,以50 mmol·L-1 KNO3溶液处理的甜菜幼苗为材料,从总RNA中通过RT-PCR分离得到一个硝酸还原酶基因,其cDNA长2 760 bp,包含了完整的基因编码序列,与已公布的硝酸还原酶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硝酸还原酶基因在甜菜基因组中可能以两个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根据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了其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红皮云杉与嫩江云杉RAPD和I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和特异性检测
    王 鑫;敖 红;王秋玉*
    2008, 28(4):  417-42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8
    摘要 ( 2048 )   PDF (198KB) ( 1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皮云杉和嫩江云杉为材料,采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RAPD和ISSR标记研究红皮云杉与嫩江云杉间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差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RAPD和ISSR反应程序和反应体系。从近100个引物中筛选出3个RAPD引物和一个ISSR引物用来区分红皮云杉和嫩江云杉,它们分别是OPN07、OPA17、S25和ISSR67。用这4个引物扩增两种云杉基因组DNA,分别在1 000,950,1 500,2 000 bp处嫩江云杉有特异性谱带而红皮云杉没有。研究表明,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可以将红皮云杉和嫩江云杉在分子水平上加以区分,为今后进一步阐明云杉的系统进化,物种鉴定和种间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然干旱胁迫下长春花叶片和根部的激素和可溶性糖代谢变化
    郭晓瑞;唐中华;孙艳斐;李晓微;祖元刚*
    2008, 28(4):  422-42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09
    摘要 ( 2706 )   PDF (174KB) ( 1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在离开生长环境较短时间内(1~6 h)会导致缓慢的表面水分散失,引起自然的干旱胁迫。本文以耐旱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为材料,研究其在离土干旱胁迫中的脱落酸(ABA)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长春花根部ABA含量在正常条件下低于叶片中的含量,干旱胁迫促进了ABA在根部的积累,6 h时增加至最高值。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可能受到ABA的诱导在胁迫6 h时最高,比对照高出30%左右。长春花叶片中总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条件下非常稳定,但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r2=0.964),蔗糖和已糖含量在胁迫过程中也呈增加的趋势,可能发挥着渗透调控节功能。
    欧报春(Primula vulgaris)不同花色与色素关系及花色遗传初步分析
    曹建军;梁宗锁;*
    2008, 28(4):  426-43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0
    摘要 ( 2898 )   PDF (285KB) ( 1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掌握欧报春各花色遗传规律服务于良种生产,通过对欧报春各色花进行色素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分析,进行不同花色杂交研究,分析了欧报春各色花所含色素类型及各花色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欧报春群体含多种花色素,单株也可含有多种花色素,形成多变的粉色、红色及蓝色花。黄色深浅主要由类胡萝卜素含量决定。白色对粉色及黄色为隐性遗传,黄色、粉色为显性遗传并有数量遗传特征,黄色与粉色独立遗传。蓝色为多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并具有数量遗传特征。
    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魏晓东;陈国祥*;徐艳丽;雷 华;施大伟
    2008, 28(4):  433-43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1
    摘要 ( 2607 )   PDF (333KB) ( 1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雌雄银杏植株为实验材料,测定了银杏叶片在衰老过程中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SOD、CAT、APX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片层逐渐松散,直至膜结构逐渐解体,叶绿体内油脂颗粒增大增多,最终解体。雌雄银杏植株在各项生理指标上差异不显著。
    3种七叶树属植物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吴家森;宋福强*;陈 荣;卢伟民
    2008, 28(4):  438-44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2
    摘要 ( 2549 )   PDF (192KB) ( 1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中华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黄花七叶树(A. octandra)和大花七叶树(A. hybrida)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差异较大,其中中华七叶树最低,为12.53 μmol·m-2·s-1、明显低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36.11和46.41 μmol·m-2·s-1);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华七叶树为1 475 μmol·m-2·s-1;明显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1 366.67和1 025 μmol·m-2·s-1);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中华七叶树为9.47 μmol CO2·m-2·s-1,显著高于其它2个种(分别为5.91和2.30 μmol CO2·m-2·s-1),说明了中华七叶树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中华七叶树的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为55.800,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33、1.44倍;中华七叶树的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为0.470,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21、1.15倍;中华七叶树的光化学淬灭(qP)为0.975,分别是黄花七叶树和大花七叶树的1.10、1.10倍。3项荧光指标在不同树种之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说明中华七叶树具有较高的电子传递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
    CaCl2对金叶女贞茎抗寒性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影响
    刘 辉;张 钢*
    2008, 28(4):  442-44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3
    摘要 ( 2669 )   PDF (206KB) ( 1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CaCl2处理对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茎抗寒性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影响,找出抗寒性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关系,2006年9月15日开始对金叶女贞当年生扦插苗进行CaCl2处理,对照为清水;分别用电阻抗图谱法和电导法估测其抗寒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aCl2处理能在抗寒锻炼初期使金叶女贞茎的抗寒性提高3.5℃,金叶女贞茎的抗寒性与未冷冻处理茎的弛豫时间τ、冷冻处理后茎的胞外电阻率re、含水量之间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镧对镉胁迫下大蒜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赵 胡;李裕红;陈 杰
    2008, 28(4):  447-45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4
    摘要 ( 2464 )   PDF (176KB) ( 10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镧(La2+)对镉(Cd)胁迫下大蒜幼苗生长及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5 mg·kg-1)对大蒜生长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Cd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外施系列浓度La2+对高浓度Cd胁迫下大蒜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缓解效应,单株鲜重、干重、根长及地上部分高度均具有明显或不同程度的增加。测定结果表明,Cd主要积累在大蒜根部而向地上部分转运的较少,外施系列浓度La2+对高浓度Cd胁迫下大蒜幼苗根系对Cd积累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也抑制Cd向地上部分转运。从外施La2+对高浓度Cd胁迫下大蒜幼苗生长及大蒜对Cd积累情况来看,La2+的适宜缓解效应浓度是在Cd浓度为20 mg·kg-1时,La2+浓度为10~15 mg·kg-1;在Cd浓度为40 mg·kg-1,La2+浓度为5 mg·kg-1

    石灰岩土壤基质上构树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的光合特征
    何跃军;钟章成;*;刘锦春;刘济明
    2008, 28(4):  452-45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5
    摘要 ( 1862 )   PDF (255KB) ( 1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石灰岩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分别进行菌根真菌(简称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的单独接种、混合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幼苗生长3个月后测定其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以期从光合水平上了解接种AM真菌对植物的生长、生理的响应。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促进了构树幼苗生长,接种组地茎、苗高、总叶面积较对照差异性显著,但单株幼苗叶片数较对照无显著差异。接种处理导致了幼苗较高的菌根侵染率,而非接种处理侵染率为0。较对照而言,接种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而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单接种G.diaphanum下降低,其他三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接种处理光合耗水量较对照处理显著降低,提高了光合水分利用效率。接种后叶绿素a、b含量极显著提高。
    野葛叶片和茎段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2008, 28(4):  458-46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6
    摘要 ( 2869 )   PDF (315KB) ( 10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几种因子对野葛叶片和茎段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的方法。野葛叶片和茎段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处理15 min;野葛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2,4-D 2 mg·L-1,野葛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6-BA 1.0 mg·L-1+2,4-D 2 mg·L-1;暗培养更有利于野葛愈伤组织的诱导;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蔗糖浓度均为30 g·L-1;野葛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6-BA 3.0 mg·L-1,而野葛茎段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1+KT 2 mg·L-1;光照培养更有利于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芽的再分化;野葛叶片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PP333 0.5 mg·L-1,而野葛茎段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PP333 3.0 mg·L-1;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蔗糖浓度均为30 g·L-1;叶片再生苗移栽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1,茎段再生苗移栽的最佳PP333浓度为3.0 mg·L-1;叶片和茎段再生苗的最佳移栽基质均为蛭石:珍珠岩(2:1)。

    等渗的盐分和水分胁迫对杠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马 闯;张文辉;刘新成*
    2008, 28(4):  465-47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7
    摘要 ( 2694 )   PDF (229KB) ( 10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等渗的NaCl和PEG溶液模拟盐分和水分胁迫,设置渗透梯度,在控制条件下对杠柳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总萌发率、幼苗鲜重、胚根生长、种子活力、发芽值等指标系统研究,对种子萌发率与渗透势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结果包括:(1)杠柳种子萌发过程中总萌发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和发芽值四项指标均随NaCl和PEG溶液的渗透势降低逐渐下降,综合研究活力指数和发芽值表明渗透势≥-0.5 MPa和≤-1.4 MPa时,PEG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大于NaCl,其他情况相反;(2)杠柳种子逐日萌发率和胚根日变化研究表明,与NaCl相比,PEG推迟杠柳种子萌发,并且对胚根增长抑制作用较大;(3)建立盐分和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与渗透势回归方程,发现杠柳种子在PEG胁迫下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为-1.0和-1.4 MPa,在NaCl胁迫下是-0.9和-1.3 MPa,解除胁迫条件,不同处理的杠柳种子复水萌发率均达到100%。说明杠柳具有良好的耐盐抗旱的特性。
    蒙古栎和紫椴幼苗对光环境转变的光合作用响应
    陈 婕;毛子军*;马立祥;夏莹莹
    2008, 28(4):  471-47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8
    摘要 ( 2884 )   PDF (304KB) ( 10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研究了从温室5%光强转到10%、30%和100%光强处理下,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的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的响应,揭示了两个树种对光环境变化的不同适应情况及其光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光强转换后两种幼苗都发生了严重光抑制,蒙古栎幼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光强转变后第3天降到最低(0.52),紫椴幼苗在光强转变后第1天就降到了最低(0.67),蒙古栎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紫椴。之后随着光适应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短时期的光抑制没有对两种幼苗的光合机构造成光损伤;从不同光照条件来看,无论是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还是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2种幼苗均为30%光强下的值高于10%和100%光强,说明过低或过高的光强都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只有适当的中光才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与30%光强相比,蒙古栎幼苗100%光强下PmaxFv/FmФPSⅡ、NPQ的变化幅度远大于紫椴幼苗,表明高光强对蒙古栎幼苗的影响要大于紫椴;100%光强下,2种幼苗均通过大量增加非光化学淬灭(NPQ)、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之比(Car/Chl)耗散过剩光能,降低单位鲜重叶绿素含量(Chl)以减少光能吸收,避免了光合机构光破坏。
    菹草石芽大小和贮藏温度对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沈 佳;许 文;石福臣*
    2008, 28(4):  477-48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19
    摘要 ( 2047 )   PDF (219KB) ( 1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菹草石芽重量和贮藏温度对石芽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的菹草石芽大小不一,按鲜重划分重量等级,各等级石芽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差异很大,重量中等的石芽数量占到80%以上;重量对石芽最终萌发率没有影响,但重量小的石芽萌发时间较早,重量大的石芽虽然萌发较晚但是最终萌生的幼苗数目较多。石芽重量和萌发结束时幼苗数目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连续去苗过程中,重量大的石芽萌发率和萌发幼苗数保持较高水平;经过贮藏的石芽与未经贮藏的石芽相比,萌发快且萌发整齐。经过15℃贮藏的石芽萌发最早,高温(25℃)和低温(4℃)贮藏均会使石芽最终萌发出的幼苗数目减少,3种温度下贮藏的石芽最终萌发率和幼苗长度无显著差异。
    萝卜种子萌发的逆温耐性诱导研究
    王广印;陈碧华;陈 群;莫一帆;高爱霞
    2008, 28(4):  482-48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20
    摘要 ( 2370 )   PDF (111KB) ( 10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萝卜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预处理对萌发期萝卜种子逆温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种子在低于15℃和高于35℃下萌发,种子活力显著下降,而通过适度的温度胁迫处理,可提高萝卜种子在高温(35℃)下的萌发活力。15℃和25℃分别是预处理的适宜低温和高温,6 h是低温(15℃)预处理的适宜时间。萝卜种子经高温(30℃)预处理12 h后,在随后的低温(10℃)下萌发,也提高其种子活力,说明萝卜种子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交叉适应性。
    喜树人工复合群落生长发育动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李雷鸿;杨逢建*;庞海河;高银祥;孙佳音
    2008, 28(4):  486-49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21
    摘要 ( 2296 )   PDF (159KB) ( 10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树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为目的树种,以在其林下种植长春花构建形成的喜树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为对象,研究其在一个生长季节的生长发育动态特征、气象因子动态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喜树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趋势相一致,而复合群落中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的株高和基径及其生长速率较其纯种种植差异较大。喜树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生长发育动态特征与气象因子相关性方面,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土壤湿度均有利于喜树的高生长,一定的净辐射月累积均有利于喜树的基径生长;南方红豆杉株高方面,人工复合群落与降雨量月累积值呈较大的正相关,纯种种植则与土壤温度月均值呈较大的正相关,南方红豆杉基径方面,人工复合群落与气温月均值呈正相关,而纯种种植的基径与净辐射月累积值呈一定的正相关;人工复合群落和纯种种植,土壤温度均有利于长春花高生长和茎生长。利用喜树、南方红豆杉和长春花生长发育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从而在其栽培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人工定向培育措施,为这3种药用植物的人工复合群落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污染的抗性研究
    薛建永;张文辉*;刘新成
    2008, 28(4):  491-49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22
    摘要 ( 2498 )   PDF (223KB) ( 9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为了比较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对土壤镉抗性的差异,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土壤镉含量5个梯度(0、10、20、40、80 mg·kg-1),以乡土旱柳为对照,对能柳1、能柳2、能柳E、能柳C的扦插幼苗对土壤镉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了系统测定,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抗性。结果显示,低浓度处理(≤20 mg·kg-1)促进苗木生长,其中能柳2在10 mg·kg-1处理下根和单株生物量增幅最大,可达到对照的132.0%和120.0%;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生长量下降,在最高浓度处理下,能柳C生长量降低最少,根、枝、叶和单株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的86.1%、85.3%、82.9%、84.9%,旱柳的枝、叶生物量降低最多,为对照(无镉)的43.8%、45.0%,而能柳1的根、单株生物量降低最多,仅为对照的36.1%、44.4%;随着镉浓度的增加,不同能源柳无性系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根系活力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CAT活性变化较为平缓;关于SOD活性和根系活力,能柳1、能柳2在20 mg·kg-1时已显著下降,旱柳在40 mg·kg-1时显著下降,而能柳E、能柳C在40 mg·kg-1时才显著下降。采用隶属函数对5个无性系在镉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不同无性系对土壤镉污染的抗性顺序为能柳C>能柳2>能柳1>旱柳>能柳E。不同无性系对镉均有抗性,都可在镉污染区推广种植,栽培中,应根据土壤污染和绿化目标,做出适当选择。
    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结构动态分析
    王 磊;贾炜玮*;李凤日
    2008, 28(4):  497-50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23
    摘要 ( 2230 )   PDF (167KB) ( 15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1989年和2006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林相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进行分析,提取森林景观要素内部结构指标等景观指数,并对孟家岗林场近20年的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要素类型的增加以及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的增高,使得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和破碎度也在增加;虽然落叶松林为该研究区域的优势景观要素类型,但其优势度却在逐渐降低,表明落叶松景观要素在向其它景观要素类型转化;首次对孟家岗林场进行景观内部结构指数分析,表明阔叶树和混交林景观要素类型是以成、过熟林为主,三大主要针叶树种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人为干扰的加剧,使针叶林年龄结构趋于单一化。
    红松人工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的研究
    丁 壮;张彦东;齐学军
    2008, 28(4):  503-50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24
    摘要 ( 1528 )   PDF (185KB) ( 9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老山人工林实验站26林班白浆土栽培的红松人工林为试验地,林龄20年,公顷株数为3240株,研究结果表明,矿质元素贮量为502.37 kg·h-1·m-2,平均每年为25.12 kg·h-1·m-2。其中乔木层占总量的81.46%,灌木层占11.17%,草本层占2.56%,凋落层占4.81%。为增加矿质元素含量与贮量,应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文冠果种子油提取工艺
    王黎丽;付玉杰;*;张 谡;
    2008, 28(4):  509-5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8.04.025
    摘要 ( 2821 )   PDF (139KB) ( 1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石油醚(60~90℃)为溶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文冠果种子油工艺,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种仁粒径为2 mm,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0 h,料液比为1:5(W/V)。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平均提取率可达62.4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与一般生物柴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文冠果种子油将是生产生物柴油原料的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