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竹亚科簕竹属毛凤凰竹繁殖器官的补充描述
陈松河
2013, 33(1): 1-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1
摘要
(
1545
)
PDF
(571KB) (
5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Flora of China》及其它的相关文献均无关于竹亚科簕竹属毛凤凰竹花和果的描述或记录,本文作者采集制作了该竹子繁殖器官标本,并对其进行了描述,主要特征:花枝长50~160 cm;花序为总状花序或简单的圆锥花序;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含小花5~8朵,小穗轴节间形扁,长3~4 mm,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无毛;内稃线形;花丝长6~10 mm,花药紫色;子房卵球形;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羽毛状;鳞被3;雄蕊6。花期3~4月。成熟颖果为细狭的长圆形,长0.8~1.0 cm,直径2.0~2.5 mm,棕褐色,果皮较厚。花标本采自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竹类植物区。
贡山三尖杉的新名称(
Cephalotaxus talonensis
Cheng et Feng ex S.G.Lu et X.D.Lang)及分类地位
郎学东;苏建荣*;陆树刚
2013, 33(1): 4-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2
摘要
(
1324
)
PDF
(302KB) (
6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议贡山三尖杉的新名称
Cephalotaxus talonensis
Cheng et Feng ex S.G.Lu et X.D.Lang替代不合法的旧名称
Cephalotaxus lanceolata
K.M.Feng in Cheng et al.(晚出同名)。对比贡山三尖杉和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er的模式标本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叶片形态,支持将贡山三尖杉处理为种的等级,不赞同Silba(1990)将贡山三尖杉降为三尖杉的变种[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er var.
lanceolata
(Feng) Silba]。文中提供4幅参照图片。
委陵菜属锥状花柱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张曼曼;努尔买买提·莫明;王虹*;布佐日古丽·喀迪尔;姜彦成
2013, 33(1): 7-1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3
摘要
(
1249
)
PDF
(2264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新疆委陵菜属(
Potentilla
L.)锥状花柱组(Sect.
Conostylae
(Wolf)Yü et Li)15种委陵菜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对其叶表皮毛的类型、表皮细胞的形状及大小、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类型、气孔形状、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外拱盖形态及其纹饰等指标进行分析:有几种植物叶的上表皮无气孔,而下表皮均有气孔器的分布,形状为长椭圆形、椭圆形、宽椭圆形和近圆形;气孔器的类型多为短平列四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无规则型、围绕型和辐射型;表皮毛的类型为针状毛、带状柔毛和腺毛;表皮细胞分为不规则形和多边形;表皮毛特征、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形状类型、气孔密度指数及蜡质纹饰等存在差异,可作为亚属间及种间分类的依据。
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研究
张殷波;张晓龙;卢怡萌;李明
2013, 33(1): 18-2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4
摘要
(
1633
)
PDF
(1254KB) (
6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为依据,建立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共记录57种保护植物,隶属于38科45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2种,国家Ⅱ级保护6种,省级保护49种)。分析结果得出,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全省的分布不集中,零散分布于全省61个县区境内,且绝大多数物种的分布范围很狭窄。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系具有复杂多样、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和单种属多等特点,科、属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型占优势,同时也有较明显的热带性质,过渡性特征比较明显,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保护价值。本研究旨在对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区系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五鹿山白皮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
杨晓凤;苗艳明;张钦弟;张玲;毕润成*
2013, 33(1): 24-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5
摘要
(
1241
)
PDF
(1297KB) (
5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皮松是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植物。本文采用能够分析各种尺度下空间格局的分析方法—点格局分析法,以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种群个体在空间分布的点图坐标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鹿山白皮松不同龄级密度差异较大,中间龄级密度较大;6个龄级集群分布不明显,且随着龄级的增加集群分布特征逐渐减弱更加趋向于随机分布;龄级1和龄级2之间呈显著正关联,有利于种群的发展,其余各龄级之间在小尺度上关联性强,随着尺度的增大关联性减弱,说明龄级间的关联性与尺度密切相关。
3种同域分布的杓兰属植物的种子及杂交种子特征分析
王恒蓉;李鹏*;李俊霖;罗毅波
2013, 33(1): 31-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6
摘要
(
1370
)
PDF
(1479KB) (
5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种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是否存在杂种不活机制,在植物生殖隔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同域分布的西藏杓兰(
Cypripedium tibeticum
)、黄花杓兰(
C.flavum
)和褐花杓兰(
C.calcicola
)的自交、异交、杂交种子的形态特征及活性进行分析,发现3种杓兰属植物两两之间均可产生杂交种子,且杂交种子活性较高,杂交种子与其他处理所得种子的外观、表面纹饰无显著性差异;种子宽度、种子长度、有胚率、着色率并没有比自交或异交种子显著低。这一结果表明这3种同域杓兰属植物种与种之间具有相当高的亲和性,它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杂种不活机制。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或褐花杓兰间的传粉者大小明显不同,黄花杓兰由丽蝇和熊蜂工蜂传粉,而西藏杓兰和褐花杓兰由体形较大的熊蜂蜂王传粉,传粉者隔离已使得它们之间的物种界限比较清晰,因此已经没有必要再产生杂种不活等其他隔离机制。而西藏杓兰与褐花杓兰的传粉者相同,又没有明显的杂种不活隔离机制,暗示它们之间有其他合子后隔离机制或应将其合并为一个种。
外源NO对南方红豆杉幼苗光合色素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李美兰;李德文*;于景华;祖元刚
2013, 33(1): 39-4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7
摘要
(
1210
)
PDF
(1171KB)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4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南方红豆杉幼苗喷施不同浓度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溶液(0、0.01、0.1、0.5和1 mmol·L
-1
SNP),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
2
O
2
)含量等生理指标,以探讨不同浓度外源NO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低浓度(0.01、0.1 mmol·L
-1
)SNP可显著提高南方红豆杉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的比值,而喷施高浓度(0.5、1 mmol·L
-1
)SNP降低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随着外源NO供体浓度的增加,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此外,处理前期,低浓度SNP处理明显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而高浓度SNP处理显著降低了APX活性,处理后期APX活性随SNP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喷施低浓度SNP可有效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和H
2
O
2
的含量,而喷施高浓度SNP显著增加了MDA和H
2
O
2
的含量。因此,低浓度的SNP(<0.5 mmol·L
-1
)处理南方红豆杉幼苗,可增加其叶绿素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和H
2
O
2
的含量,而高浓度的SNP(≥0.5 mmol·L
-1
)处理会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H
2
O
2
含量,增加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对南方红豆杉幼苗造成一定伤害。
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
尤佳;张菁;王文瑞;卢金;贾鹏翔;缪建顺;杨颖丽*
2013, 33(1): 45-5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8
摘要
(
1208
)
PDF
(1221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荒漠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
Limonium aureum
(Linn.) Hill)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渗透调节物含量、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NaCl处理诱导黄花补血草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和H2O2含量升高及超氧阴离子(O
2
-·
)产生速率增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和50 mmol·L
-1
NaCl处理时低于对照,而100和150 mmol·L
-1
NaCl处理时显著增加;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黄花补血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在盐胁迫下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提高SOD、APX活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对盐环境的适应性。
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制的小麦F1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
刘晓颖;段爽;王振英;高越;彭永康*
2013, 33(1): 51-5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09
摘要
(
1351
)
PDF
(1282KB)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苗期(分蘖)、拔节期、抽穗期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双—三核期、花粉粒时期的花药为材料,对由小麦CMS与恢复系杂交F1杂种优势形成机理作了比较蛋白质组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中有超亲、亲二型和低亲三种蛋白质表达类型出现,出现频率为亲二型>低亲>超亲。对这三种类型共17个蛋白质斑点作了质谱分析,其功能涉及DNA和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环境防御,基因转座及光合作用等。苗期生长特性如叶鲜重、叶干重、叶片数,F1杂种倾向于双亲,没有观察到杂种优势现象,这与F1叶片中蛋白质表达多数呈亲二型相吻合。但F1中分蘖数多于双亲,因此其总鲜重、干重、总叶片数明显呈现出杂种优势,然而这种杂种优势现象与蛋白质组的变化是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金花茶
FLS
基因的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周兴文;李纪元*;殷恒福;范正琪;李辛雷
2013, 33(1): 58-6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0
摘要
(
1882
)
PDF
(1492KB) (
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我国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花瓣中获得了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
CnFLS
,GenBank登录号JF343560.1。根据该基因序列设计全长扩增引物P3/P4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插入PMD18-T载体并转化克隆菌株DH5α,提取质粒DNA酶切鉴定,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该基因与改造后的pCAMBIA1300表达载体连接,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正义表达载体pCAM-
CnFLS
。根据该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G1/G2,扩增出250 bp的干扰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在中间载体pUCCRNAi及表达载体pCAMBIA1300的基础上,通过多次酶切连接,成功构建了金花茶
FLS
基因的干扰表达载体pCAMRNAi-
CnFLS
。金花茶正义及干扰植物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对花色的调控效应奠定了基础。
茶树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
CsiHPL1
的克隆及表达
辛肇军;孙晓玲;张正群;陈宗懋*
2013, 33(1): 66-7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1
摘要
(
1450
)
PDF
(1476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茶树基因
CsiHPL1
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茶树品种龙井43′中克隆了
CsiHPL1
序列,并分析了
CsiHPL1
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
CsiHPL1
包含一个1 476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编码491个氨基酸,预测为13-
HPL
基因。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
CsiHPL1
的表达受到茶尺蠖取食、机械损伤和茉莉酸的诱导;构建了
CsiHPL1
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经农杆菌瞬时转化烟草叶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叶绿体中观察到GFP荧光,表明
CsiHPL1
编码的蛋白质为叶绿体蛋白质。
侵染浙贝母3种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其病毒检测
吴琪瑶;韦传宝*;李进华
2013, 33(1): 73-7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2
摘要
(
1184
)
PDF
(1574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报道的浙贝母花叶病毒(
Thunberg fritillary mosaic virus
,TFMV)、浙贝母Y病毒(
Fritillary virus
Y,FVY)和百合斑驳病毒(
Lily mottle virus
,LMoV)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CP基因。将CP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BE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 E菌株,IPTG诱导表达。经12% SDS-PAGE和5%~20%梯度SDS-PAGE两次纯化CP,分别免疫小鼠获得抗CP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分析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之间的血亲学关系;采用ELISA分析确定抗体是否能与天然病毒粒子结合。采用Western blot、间接ELISA法和Dot-ELISA 法检测侵染浙贝母的3种病毒。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对CP有高度特异性,相互之间无交叉反应,且能与天然病毒离子结合。制备的抗血清可以用于检测3种病毒,其中间接ELISA法和Dot-ELISA法检测效果较好。
两种生境对四川黄龙沟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的影响
黄宝强;安德军
2013, 33(1): 80-8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3
摘要
(
1116
)
PDF
(1170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黄龙沟森林和钙化滩流地两种生境中分布着大量的少花鹤顶兰,而且生长在这两种生境中的少花鹤顶兰有性繁殖成功存在着差异,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生境差异所致,及其影响有性繁殖成功的机制。通过对黄龙沟少花鹤顶兰两种生境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和两种生境中的花部特征和传粉情况的测量,结果表明森林生境中林木盖度、土壤厚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以及空气相对湿度比钙化滩流地中的高,而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苔藓盖度、空气温度、相对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全钙以及pH则是钙化滩流地中更高。而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的形态特征和有性繁殖成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森林生境中的个体与钙化滩流地中的个体相比,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更大,花朵数更多,距长也更长,单花和花序寿命更长。但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却是钙化滩流地中的更高。两种生境中温度和光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种生境中少花鹤顶兰花粉移走率和结实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4种植物水浸提液对乌丹蒿的化感作用研究
温都日呼;王铁娟*;韩文娟;代亭亭
2013, 33(1): 86-9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4
摘要
(
1515
)
PDF
(997KB) (
4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布于科尔沁沙地西部的固沙先锋植物乌丹蒿近些年呈现出衰退趋势。本研究选取了该地区3种主要飞播植物白沙蒿、柠条、羊柴以及乌丹蒿自身进行了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飞播植物及乌丹蒿自身的水浸提液对乌丹蒿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并且不同部位(根、叶、果皮或总苞片)中存在的化感物质的作用不同。主要表现为:乌丹蒿种子的萌发率在各供体的根浸提液中均下降,除羊柴外均达到显著,白沙蒿总苞片和羊柴果皮浸提液也有着同样的结果,而乌丹蒿叶浸提液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乌丹蒿种子发芽速度及幼根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综合效应来看,4种植物对乌丹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白沙蒿>柠条>乌丹蒿>羊柴。
3种不同油桐种仁蛋白质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占志勇;汪阳东*;陈益存;韩小娇;崔琴琴
2013, 33(1): 91-9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5
摘要
(
1399
)
PDF
(560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有效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是蛋白质双向电泳成功分离的关键。油桐种仁可以用来制取工业用桐油,但其中富含大量的能干扰蛋白质提取的物质,并能影响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本文中对油桐种仁蛋白质采用丙酮提取(方法A)、苯酚抽提(方法B)以及丙酮—苯酚结合提取(方法C),并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这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方法C所提取的蛋白质样品,其蛋白浓度高达到8.1 μg·μL
-1
;并且该方法对油桐种仁中的高分子量、低分子量蛋白均有较强的提取能力;此外,其蛋白样品经过双向电泳所得到的蛋白质点和图谱分辨率也较其余两种方法好。
用灰关联法分析环境因子对辛安泉泉溪大型藻类的影响
胡变芳;谢树莲*
2013, 33(1): 98-1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6
摘要
(
1358
)
PDF
(425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辛安泉泉域泉溪大型藻类的影响。2009年7月~2010年4月对标本进行了4次采集(每个季节一次),对每个采样点的环境因子水温,pH,电导,溶氧,流速,水体最大深度和宽度进行了监测和记录,同时对标本进行了显微观察和鉴定。经鉴定,该泉域共有大型藻类植物42种。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以上环境因子对泉溪大型藻类植物种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的关键因子为水温和流速。分析结果与前人文献相一致。因此,表明将灰关联分析法应用于藻类生态环境研究方面是可行的。
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牡荆苷微粉工艺及其表征
李旺;;王秋雪;;顾成波;*;祖元刚;;赵修华;;付丽楠;;郭东杰;
2013, 33(1): 104-10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7
摘要
(
1480
)
PDF
(1057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牡荆苷溶出度,本实验采用反溶剂重结晶法(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水为反溶剂)对牡荆苷原粉进行超细化研究。考察了药物浓度、溶剂与反溶剂体积比、搅拌转速及表面活性剂(PVP、Tween80、SDS)对牡荆苷微粉粒径的影响,确定牡荆苷微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药液浓度为30 mg·mL
-1
,反溶剂与溶剂体积比为15∶1,搅拌转速为1 500 r·min
-1
,反溶剂中表面活性剂PVP浓度为8 mg·mL
-1
,上述条件下制备的牡荆苷微粉平均粒径为291.1 nm;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DSC)、红外光谱(FTIR)对牡荆苷原粉与微粉进行了表征,与原粉相比牡荆苷微粉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其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
bax
基因调控下黄芩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苏虎;徐茂军;江湖;李玉萍
2013, 33(1): 109-11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8
摘要
(
1460
)
PDF
(1076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ax
是bcl-2家族中的一员,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凋亡。在药用植物中细胞凋亡与其逆境防御机制的激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很多药用植物而言其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往往是其主要药用成分。本实验以黄芩为材料,利用
bax
基因转化黄芩细胞,对转化后的黄芩细胞凋亡形态进行研究后发现25 μmol·L
-1
,40 μmol·L
-1
雌二醇均能诱导
bax
基因表达,且40 μmol·L
-1
雌二醇诱导培养的转化细胞在培养5天后基本褐化死亡;利用Hoechst 33342和PI对经50 μmol·L
-1
EST诱导培养48 h后的转化细胞染色后发现,细胞核出现边缘化、染色质浓缩,DNA断裂形成核小体等典型凋亡特征。研究表明
bax
基因表达能够诱导转化后黄芩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深入分析
bax
基因调控下黄芩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次生代谢机制提供了一定基础。
植物根中质外体屏障结构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杨朝东;张霞;刘国锋;张俊卫;包满珠;周志翔
2013, 33(1): 114-1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19
摘要
(
2010
)
PDF
(1154KB) (
7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根中质外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质外体屏障指根中内、外皮层初生壁的凯氏带,或次生壁栓质化和木质化,以及植物体表角质层组成的保护组织,能隔绝水、离子和氧气不能自由进出植物体的屏障结构,具有保护植物体的生理功能。根中凯氏带的分子发育机理研究表明根内皮层类似哺乳动物上皮组织的保护作用。植物根中质外体保证内部各种生理代谢在稳定的内部环境中进行,是植物适应各种逆境的重要屏障结构。根中质外体屏障在植物适应干旱、洪涝灾害、离子胁迫和病虫害的侵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适应并修复极端生态环境的植物资源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植物气孔运动调节的新进展
钱宝云;李霞*
2013, 33(1): 120-1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3.01.020
摘要
(
1669
)
PDF
(1495KB) (
9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植物气孔的发生和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并对高表达
pepc
水稻气孔调节机理和高光效特性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植物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研究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