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1-20
    论文
    迁西乌头,河北毛茛科一新种
    王文采
    2013, 33(6):  641-6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1
    摘要 ( 1242 )   PDF (376KB) ( 5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自河北省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迁西乌头。此新种在叶和花的形状方面与乌头像似,但其块根二叉状分枝,茎低矮,之字形弯曲,无毛,叶较小,无毛,花单朵顶生,花梗、萼片外面和心片均无毛,而与乌头相区别。
    川明参果实发育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
    宋春凤;刘玉龙;刘启新*
    2013, 33(6):  659-66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4
    摘要 ( 1231 )   PDF (1646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伞形科(Apiaceae)中国特有单型属种类川明参(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幼果发育阶段(包含幼果期Ⅰ、幼果期Ⅱ和幼果期Ⅲ)、中果发育阶段(包含中果期Ⅰ、中果期Ⅱ和中果期Ⅲ)和熟果发育阶段(包含熟果期Ⅰ、熟果期Ⅱ和熟果期Ⅲ)果实横切面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川明参果实在果壁细胞层数和形态、果棱和维管束、油管、胚乳以及分生果横切面大小和形状等特征均有明显的变化。川明参分生果果壁由厚变薄且外果壁、中果壁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内果壁细胞消失;果实中油管分布在果实的背面、侧面和合生面,油管不断向外扩大,在成熟果实中油管往往皱缩。川明参果实中胚乳逐渐增大,从近球形变化为桃形、肾形直至月牙形,背部呈山丘状隆起;分生果横切面的形状由近五边状圆形变化至梭形,背腹极度压扁。通过对果实发育形态解剖观察发现,果实发育前期,果形的变化主要依靠维管束的发育,从而造成果棱的改变,来改变果实外部结构。到了熟果期,胚乳显现,形体变大,它的形状变化开始改变分生果的外部形态,并且影响较为显著。
    国产赖草属3组植物叶表皮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
    刘玉萍;苏旭;何懿涵;王喆之*
    2013, 33(6):  644-65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2
    摘要 ( 1081 )   PDF (1469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气孔器的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短细胞的丰缺与着生形式,刺毛的数量、体积与类型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最原始,少穗组较进化,单穗组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高寒山生柳灌丛的群落特征研究
    杨路存;钟泽兵;刘何春;宋文珠;徐文华;周国英*;聂学敏
    2013, 33(6):  653-65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3
    摘要 ( 1432 )   PDF (1252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生柳(Salix oritrepha)是我国的特有种。通过对山生柳灌丛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由97种植物组成,隶属30科65属。其中有灌木10种,草本植物87种,山生柳为建群种;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52.59%),其次为地下芽植物(27.89%)和高位芽(10.31%),地上芽和一年生植物仅占9.21%;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大体可以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垂直结构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大小为草本层>灌木层。
    松嫩盐碱草地西部的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动态关系分析
    潘华;王博文*
    2013, 33(6):  701-70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1
    摘要 ( 1137 )   PDF (1305KB)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5~9月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的生物量、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与同月土壤因子间的关系。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受若干土壤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月份影响因子的变化较复杂。5~7月土壤盐分和养分共同影响着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但是土壤盐分因子与群落生物量的相关性更明显(5月的Ca2+质量分数,6月和7月的Mg2+质量分数)。土壤盐分因子在整个生长季内对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直接作用都大于土壤养分因子的。6月时影响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土壤养分因子增加,其中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直接作用是所有土壤因子中最大的。8月植物群落生物量、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仅受土壤盐分因子影响,其中生物量与土壤pH值以及Simpson指数与土壤碱化度都是极显著负相关,Shannon指数与土壤含盐量显著负相关。6~9月的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均匀度也同时受土壤养分和盐分因子的作用,其中6月和9月时土壤盐分因子对群落均匀度的直接作用更突出。生长末期(9月)松嫩盐碱草地植物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以及生长初期(5月)植物群落均匀度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都不明显。
    中华水韭根叶发育的解剖观察
    李小溪;檀龙颜;扬成;刘保东*
    2013, 33(6):  666-67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5
    摘要 ( 1130 )   PDF (1073KB) ( 5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被评价为极度濒危级(CR),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对环境污染敏感。本文以其人工苗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连续观察了根和叶的发育特征:叶原基横切面呈端部渐圆的三角形,由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三部分组成;维管束中央首先出现的一个原生管胞,与其近轴面两侧后出现的两个后生管胞共同组成倒“V”字型的外始式初生木质部;成熟叶分化出表皮与皮层,表皮细胞间有嵌合,皮层部分细胞裂解成彼此不相通的4个通气道。根横切面呈圆形,成熟区分化出表皮、皮层(外皮层、中皮层、内皮层)和维管束三部分,中皮层部分细胞裂解呈一个完整的筒状通气道并与外皮层无连接,由内皮层包围的维管束横切面呈三角形。讨论了根和叶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系统学意义。
    风箱果种子催芽技术研究
    魏晓慧;殷东生;沈海龙*
    2013, 33(6):  709-71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2
    摘要 ( 1044 )   PDF (846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风箱果自然种群成熟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的生活力和催芽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TC染色法测得风箱果种子的生活力达到94.44%;清水浸种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低,以浸种48 h的效果较好,发芽率为28.33%;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发芽率,其中50 mg·L-1 GA3+4%KNO3的混合药剂处理72 h的萌发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90%;100和200 mg·L-1 GA3能极显著提高发芽势(P<0.01);低温处理28 d能显著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P<0.05)。
    五叶木通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与三萜皂苷的积累关系
    王桂芹;郑玉华;刘龙燕
    2013, 33(6):  671-67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6
    摘要 ( 1352 )   PDF (1216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显微制片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和三萜皂苷定量分析方法,对五叶木通的营养器官分别进行了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含量和解剖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在五叶木通不同营养器官中的含量不同,含量测定与组织化学定位推测的结果吻合,叶>根>茎;三萜皂苷在同一营养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含量不同,总的规律是:老叶>幼茎>幼根>幼叶﹥老根﹥老茎。三萜皂苷在不同器官中具有明确的积累位置:根中主要是次生韧皮部和周皮;皮层和次生韧皮部是茎中三萜皂苷积累部位;叶内则以栅栏组织为主。五叶木通根中初生木质部二原型,次生木质部内导管多为单管孔,少数为管孔链,纤维含量丰富。茎中韧皮纤维丰富,在幼茎中纤维成束状罩在初生韧皮部的外方,在次生韧皮部中纤维呈带状环绕在外方。叶为异面叶。
    胭脂红景天引种至西藏日喀则其渗透调节物质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刘威;袁晓婷;张艳艳;闫永庆*
    2013, 33(6):  697-70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0
    摘要 ( 1144 )   PDF (908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胭脂红景天叶片呈胭脂红色,花开红色,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植物。为了扩大胭脂红景天的应用范围,丰富恶劣生境的绿化材料,本试验对从哈尔滨引种到西藏日喀则表现良好的胭脂红景天进行了生理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植时间的延长,胭脂红景天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但增加的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SOD、P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胭脂红景天可以通过增加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保护酶活性来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适应日喀则地区高辐射、干旱等条件。
    不同光照强度下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与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研究
    韩玙;;刘石山;;梁艳丽;;赵庆云;李建;徐文果;岩对;吴诗斌;岩所;刘春;谢世清;陈军文;*
    2013, 33(6):  676-68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7
    摘要 ( 1305 )   PDF (1526KB) ( 5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不同耐光性植物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本研究以耐高光的喜阴植物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Coch)和典型的喜阴植物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 H.Li & Z.L.Dao)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在透光率为100%、15%及2%光照条件下两种魔芋的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和光合色素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花魔芋最大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生长环境光照强度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谢君魔芋在透光率为15%时最大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大部分情况下,花魔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比谢君魔芋高(P<0.05),而谢君魔芋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总的来看,在中高光照环境下两种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较高(P<0.05)。在透光率15%时,花魔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显著比谢君魔芋高(P<0.05)。谢君魔芋的光合色素含量在透光率为15%时最高(P<0.05);相应地,花魔芋的光合色素含量在透光率为2%时含量最低(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花魔芋光合色素含量基本上显著高于谢君魔芋(P<0.01)。本研究结果暗示,喜阴植物花魔芋耐受高光可能源于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有效的光保护机制。
    铜胁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海州香薷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李月灵;金则新*;管铭;左威;
    2013, 33(6):  684-68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8
    摘要 ( 1312 )   PDF (1244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铜(Cu)胁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实验设置添加Cu(Cu胁迫)、接种土壤微生物、添加Cu与接种土壤微生物等3个处理,以不添加Cu与不接种土壤微生物为对照(CK)。结果表明:接种土壤微生物处理的植株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CK;且对初始荧光(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有显著性影响。与CK相比,添加Cu降低了海州香薷的Pn和气孔导度(Gs),但胞间CO2浓度(Ci)的变化与Pn相反,表明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添加Cu的植株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Cu胁迫下接种土壤微生物提高了植株相对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在Cu胁迫条件下,接种土壤微生物的植株具有较高的Fv/Fm及较低的Fo,显著提高了海州香薷的WUEPnGs。说明接种土壤微生物可通过提高相对叶绿素含量、改善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来减轻Cu胁迫对海州香薷植株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海州香薷耐受Cu胁迫的能力。
    干旱胁迫下杨树嫩茎质外体内源激素的响应
    邓绍立;姜国斌*;任贤;金华;马金龙;邹吉祥
    2013, 33(6):  690-69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09
    摘要 ( 1011 )   PDF (1600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外体与植物细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内发生的干旱胁迫响应鲜见报道,因此本文采用MDHPLC联用技术对3种杨树嫩茎质外体内源激素在干旱胁迫胁迫下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3种杨树质外体GA3、6-BA和3-IAA含量明显减少,而ABA含量极显著增加且GA3、6-BA、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品种间差异显著。该研究为植物干旱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研究提供新依据,为活体、动态地定量分析质外体内源激素提供了新方法。
    外源钾水平对长春花生长和生物碱积累的影响
    郭晓瑞;陈琪;段喜华*
    2013, 33(6):  718-72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4
    摘要 ( 877 )   PDF (895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钾营养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长春花施以不同水平的外源钾,以探讨在不同浓度的钾素营养条件下,长春花生物量和生物碱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外源钾素营养水平的增加显著促进长春花的株高、根长、生物量积累,其中以10和15 mmol·L-1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同时,外源的钾素营养水平提高还显著增加长春花的吲哚类生物碱含量,其中长春质碱的含量随着钾素营养浓度增大而增加;文多灵和长春碱随着钾素营养浓度增大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15 mmol·L-1浓度下达到最大值,过高的钾素营养不利于两者的合成。
    感染BBTV香蕉叶片cDNA文库的构建及评价
    谭老喜;张雨良;周朋;章绍延;王健华;张秀春;刘志昕*
    2013, 33(6):  713-71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3
    摘要 ( 1163 )   PDF (1226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香蕉束顶病毒与香蕉寄主致病的互作分子机制,本文报道利用Make Your Own“Mate&PlateTM”Library System试剂盒成功构建感染BBTV香蕉叶片的cDNA文库。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感染BBTV香蕉叶片的总RNA,采用SMART法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经SfiI酶切并去除短片段之后,与经同样酶切的pGADT7-SfiI载体连接,利用电转法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宿主细胞中,获得初级cDNA文库,最后以初级文库100万克隆为基数扩增,得到扩增文库并提取质粒。结果得到库容量大于2.0×106的初级文库,检测表明文库c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700~2 000 bp,文库重组率为87.5%。结果表明,该文库质量较好,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本研究为开展病毒与寄主互作的研究奠定基础。
    五月季竹开花及复壮过程中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孙慧敏;顾小平*;袁金玲;岳晋军
    2013, 33(6):  723-73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5
    摘要 ( 1073 )   PDF (562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五月季竹为材料,采用MSAP技术对其开花及花后无性复壮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开花前后的甲基化动态,以揭示竹子开花及复壮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五月季竹开花时其叶片甲基化水平降低,而在无性复壮产生不再开花新竹的过程中其叶片甲基化水平又逐渐回升;(2)与未开花竹株相比,五月季竹开花时有29.09%的甲基化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有17.88%的位点在开花植株中发生了完全的去甲基化,远高于发生甲基化位点的比率;(3)复壮竹株与未开花竹株之间发生变异的位点数和所占比率,尤其是发生去甲基化的位点数和比率,低于开花竹株;(4)开花五月季竹花器官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叶片,同时有28.58%的位点发生了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且同样以去甲基化为主。
    藜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CaP5P)的表达分析和胁迫响应检测
    贺转转;谷丽丽;李秀明;兰海燕*
    2013, 33(6):  731-73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6
    摘要 ( 842 )   PDF (1420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通过多种信号途径感知外界环境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级联反应,其中磷脂信号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藜盐胁迫差减文库中获得了一个EST05序列,利用RT-PCR检测了其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趋势,显示EST05序列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有升高。随后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编码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 的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P5P)的同源性达56%,遂将其命名为CaP5P。最后过量表达CaP5P在拟南芥中初步验证了功能,转基因植株表现对盐胁迫耐受性降低的趋势,呈现负调控的特征。本研究对磷酸肌醇5-磷酸酶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为磷脂信号途径中负调控组分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
    洪森荣;尹明华*;王艾平
    2013, 33(6):  738-74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7
    摘要 ( 978 )   PDF (1394KB) ( 5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红芽芋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2,4-D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TDZ 2 mg·L-1+NAA 1 mg·L-1。红芽芋脱毒苗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0.5 mg·L-1+PP333 0.5 mg·L-1。红芽芋再生苗最好的移栽基质为发酵后的腐锯木屑。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再生苗移栽时最佳的PP333浓度为20~50 mg·L-1。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为红芽芋脱毒苗转基因的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无距虾脊兰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钱鑫;连静静;刘芬;牛晓玲;王彩霞;田敏*
    2013, 33(6):  746-75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8
    摘要 ( 1086 )   PDF (1329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珍稀植物无距虾脊兰ISSR-PCR反应的5个因素(Mg2+、dNTPs、引物、模板DNA和Taq DNA聚合酶)4个水平进行试验,并通过梯度PCR实验确定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最终确定无距虾脊兰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 μL的体系中含3.0 mmol·L-1 Mg2+、0.3 mmol·L-1dNTP、0.4 μmol·L-1引物、2.5 ng·μL-1模板DNA、0.08 U·μL-1 Taq DNA聚合酶以及1×PCR buffe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退火1 min(根据不同引物选择不同的退火温度),72℃延伸1 min,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12℃终止反应。该ISSR-PCR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对无距虾脊兰及其近缘种的分子系统学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植物成花素的研究进展
    王宝增
    2013, 33(6):  752-75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19
    摘要 ( 1931 )   PDF (1061KB) ( 7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许多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都是由日照长度控制的,而植物叶片可感知日长信号并诱导成花素的合成。成花素从韧皮部运输到茎顶端,使顶端分生组织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进而成花。其中,FT作为成花素的主要组分,在该转换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综合近年的研究,介绍成花素及其作用机理。
    世界蓑藓属(Macromitrium,Bryophyta)植物分类修订与系统发育研究:历史、现状和问题
    李丹丹;于晶;郭水良*;何思
    2013, 33(6):  758-76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20
    摘要 ( 999 )   PDF (1288KB)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蓑藓属(Macromitrium Brid.)是藓类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先后该属记录946个种,现接受351个种。目前中美洲、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蓑藓属植物基本完成了分类修订,而南美洲、非洲中部、马达加斯加等地区的蓑藓属植物尚未进行系统的分类修订。蓑藓属的属下分类系统问题众多,先后在该属下建立了10个亚属、20个组和2个亚组,目前接受的有4个亚属和8个组,但是这些类群之间的分类地位和关系仍然不清。鉴于蓑藓属种数多,种间分类问题多,分布广泛,需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才能够解决世界蓑藓属的分类修订和系统学研究。
    3种木质素的主要理化性质分析
    葛云龙;赵修华;祖元刚*;李汶罡;李永;孙晓莉
    2013, 33(6):  766-76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3.06.021
    摘要 ( 2355 )   PDF (902KB) ( 8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木质素、碱木质素和铵化木质素的制备方法,且对这3种木质素的比重、钠元素含量、X射线衍射、热重、溶解度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铵化木质素不含有碱金属钠,同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即铵化木质素解决了纯木质素难溶于水的问题,又解决了碱木质素与柴油乳化后对柴油发动机汽缸内的损坏和长期使用会存在积炭的风险。这说明铵化木质素与木质素和碱木质素相比更适于同柴油乳化混合,实现传统化石能源的添加剂,铵化木质素为我国林木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和替代能源开发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