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晓杰, 曹伟, 张悦, 郭佳, 高燕. 中国东北地区植物特有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22, 42(5): 753-761. |
[2] |
刘龙桀, 吴可心, 刁云飞, 李中跃, 穆立蔷. 基于GC-MS分析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的代谢差异[J]. 植物研究, 2021, 41(5): 798-806. |
[3] |
樊小红, 王立涛, 安娟艳, 孟冬, 杨清, 赵春建, 杨雨春, 付玉杰. 长白山东北红豆杉生境内针阔混交林直径结构分布研究[J]. 植物研究, 2021, 41(1): 89-97. |
[4] |
赵春建, 李玉正, 关佳晶, 苏伟然, 田瑶, 王婷婷, 李申, 李春英. 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对两种植物生长和土壤酶活性影响[J]. 植物研究, 2020, 40(5): 679-685. |
[5] |
董明珠, 王立涛, 吕慕洁, 孟冬, 杨春雨, 赵春建, 付玉杰, 杨清. 濒危植物野生东北红豆杉群落特征及保护策略[J]. 植物研究, 2020, 40(3): 416-423. |
[6] |
郑宝江, 张一凡, 王美娟, 王海竹, 徐启江. 东北茶藨子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J]. 植物研究, 2016, 36(5): 676-682. |
[7] |
刘彤1;徐浩玉1;金慧颖1;张玉红2;周志强2*.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48-853. |
[8] |
王爱霞;张敏;黄利斌;方炎明*;高彩云. 南京市14种绿化树种对空气中重金属的累积能力[J]. 植物研究, 2009, 29(3): 368-374. |
[9] |
张淑梅;王云锁;李东良;孙峰. 曲唇羊耳蒜在中国东北分布的真实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09, 29(1): 118-119. |
[10] |
朱俊义;刘秀岩;梁宇;. 东北桤木叶表皮盾状腺毛的形态及其变化过程[J]. 植物研究, 2009, 29(1): 58-60. |
[11] |
李双明;孙 蕊;骆 浩;孙 愫;王 莹;付玉杰*. 紫外辐射对东北红豆杉鲜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的影响[J]. , 2007, 27(4): 500-503. |
[12] |
刘淑珍, 曹伟. 中国东北川续断科两个新变型[J]. 植物研究, 2005, 25(2): 135-135. |
[13] |
侯义龙, 曹同. 中国东北15种藓类植物RAPD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J]. 植物研究, 2004, 24(4): 477-481. |
[14] |
李冀云. 中国东北蒿属光砂蒿的两个新变种[J]. 植物研究, 2003, 23(4): 388-389. |
[15] |
胡风庆, 王森林, 马辉, 王关林. 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PPO活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01, 21(4): 583-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