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5-12-15
    论文
    卷叶锦鸡儿——锦鸡儿属(豆科)一新种
    赵一之, 朱宗元, 赵利清
    2005, 25(4):  385-38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1
    摘要 ( 893 )   PDF (443KB) ( 3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产于蒙古、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的锦鸡儿属(豆科)一新种——卷叶锦鸡儿。该种因叶轴全部宿存,荚果里外均被毛,植株垫状而与Caragana tibetica Kom.相近,但因小叶内卷,管状,横切面呈"O"形,翼瓣耳圆钝而不同。
    安徽石韦属(水龙骨科)一新种
    周守标, 郭新弧, 余本祺
    2005, 25(4):  389-39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2
    摘要 ( 719 )   PDF (241KB) ( 2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安徽黄山石韦属一新种,即黄山石韦。其与相近种相似石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叶近生,相距1~2mm;能育叶先端不整齐1~2(或更多)回二歧分叉。
    吉林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初敬华, 韩国君
    2005, 25(4):  391-39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3
    摘要 ( 768 )   PDF (83KB) ( 6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吉林省新记录的6种种子植物,分属4科, 6属。
    石蒜属植物分支系统学分析
    邓传良, 周坚
    2005, 25(4):  393-39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4
    摘要 ( 591 )   PDF (317KB) ( 7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37个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和细胞学性状及解剖学性状之外的28个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性状,分别对石蒜属进行分支系统学分析,试图建立石蒜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软件分别构建了最大简约树(MP),所得树的拓扑结构是一致的。同时,基于解剖学9个性状,对石蒜、换锦花、忽地笑、江苏石蒜、长筒石蒜、乳白石蒜、夏水仙、红兰石蒜、安徽石蒜、短蕊石蒜、中国石蒜11个种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其结果也是支持上述系统发育树的。系统发育树结构结果表明,石蒜属16种明显聚为两大类:石蒜、玫瑰石蒜、稻草石蒜和江苏石蒜;广西石蒜、红兰石蒜、换锦花、香石蒜、夏水仙、长筒石蒜、安徽石蒜、中国石蒜、忽地笑、乳白石蒜、短蕊石蒜和陕西石蒜。除换锦花、红兰石蒜及江苏石蒜系统发育位置不同之外,大类群的划分与RAPD指纹图谱基本一致。类群一均属于石蒜亚属(Lycoris亚属)。类群二又可以聚为两小类:广西石蒜、红兰石蒜、换锦花、香石蒜、夏水仙归为一类;长筒石蒜、安徽石蒜、中国石蒜、忽地笑、乳白石蒜、短蕊石蒜和陕西石蒜归为一类。前一子类群除广西石蒜外,都属于整齐花亚属(Symman thus亚属)。后一子类群除长筒石蒜与安徽石蒜外,均属于石蒜亚属(Lycoris亚属)。因此,花冠整齐与否是一个重要的分类特征,但作为石蒜属植物亚属的划分依据,没有得到本研究支持。而在本文中,雄蕊与花被片的位置关系可以作为大分类群划分依据,能否依此来对石蒜属植物亚属进行划分,仍需探讨。另外研究表明叶微形态特征在研究种间亲缘关系时,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在种间亲缘关系鉴定时,出叶期不应成为重要的依据。同时研究还表明中国石蒜与忽地笑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研究一致。
    国产赖草属的叶表皮特征与组群划分
    蔡联炳, 张梅妞
    2005, 25(4):  400-40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5
    摘要 ( 469 )   PDF (800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国产赖草属15个种的叶片表皮进行了光镜观察,发现下表皮呈现的微形态差异可以把国产类群划分为3个群体,并参照各群体所具的外部形态特征,3个群体应分别属于前人组群划分中的3个组,即多穗组(sect. Leymus)、少穗组(sect. Aphanoneuron (Nevski) Tzvelev)和单穗组(sect. Anisopyrum (G riseb.) Tzvelev)。同时,根据叶表皮性状的递变趋势,分析了3个国产组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多穗组最原始,单穗组最高级,少穗组演化居中;单穗组与少穗组亲缘关系直接,与多穗组关系间接。
    盐生马齿苋解剖学研究
    王桂芹, 陈喀林, 段亚军
    2005, 25(4):  406-40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6
    摘要 ( 618 )   PDF (673KB) ( 3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生长在内蒙古赤峰盐碱地上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并用黑土地上生长的马齿苋作了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的马齿苋解剖结构显著不同,盐生马齿苋具有适应盐渍环境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为:营养器官通气组织发达;根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发达;根、茎的薄壁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黏液细胞和糊粉粒;叶片表皮的角质膜厚;叶肉中含晶细胞、叶绿体及贮水组织丰富;而这些特征是黑土地上生长的马齿苋所不具备的。
    准噶尔盆地梭梭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任珺, 陶玲
    2005, 25(4):  410-41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7
    摘要 ( 600 )   PDF (252KB) ( 7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准噶尔盆地沙漠植被中最重要的优势植物。根据对准噶尔盆地典型梭梭植物群落样地的物种及群落状况的调查,采用数量分类的方法对该地区梭梭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37个梭梭群落被划分为11个群丛,根据聚类过程阶梯图的结果, 11个群丛进一步划归为5个群系。研究结果与传统的植物群落分类结果基本相一致,对于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梭梭植被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拟南芥MT-II过量表达提高抗旱性
    唐中华, 郭晓瑞, 张洋洋, 安志刚, 于景华, 祖元刚
    2005, 25(4):  415-41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8
    摘要 ( 691 )   PDF (277KB) ( 4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含巯基的植物II型金属硫蛋白(MT)对植物抵抗重金属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一个可能机制是金属硫蛋白可能猝灭重金属引起的氧化胁迫。利用转MT-II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来对比研究MT在胁迫过程中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特别是H2O2而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基因型拟南芥能有效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势,减少MDA的产生,从而缓解干旱胁迫引起的伤害,提高抗旱性。
    小拟南芥chitinase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朱新霞, 田丽萍, 高剑峰, 祝建波
    2005, 25(4):  419-42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09
    摘要 ( 694 )   PDF (368KB) ( 3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野生资源小拟南芥(Arabidopsis pumila)chitinase基因的cDNA为基础,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小拟南芥chitin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40 KD。小拟南芥chitinase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重组小拟南芥chitinas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
    祖元刚, 刘英, 郭晓瑞, 孟庆焕, 祁长青, 姜洋
    2005, 25(4):  423-42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0
    摘要 ( 599 )   PDF (322KB)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以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S (1.0 mg·L-1 6-BA与0.5mg·L-1 2, 4-D)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BECTLIN Ⅰ基因。RT-PCR检测表明,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及其愈伤组织均有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但组培继代苗叶片愈伤组织的BECTLIN Ⅰ基因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表达,说明培养基中的激素可能对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同时表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结果可能导致烟草叶片原初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在脱分化阶段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相似的胚性细胞。
    黑麦中与耐盐性相关的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王振英, 彭永康, 郑坚瑜
    2005, 25(4):  427-43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1
    摘要 ( 516 )   PDF (327KB)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800(Salt Induced 800 bp, SI800)为我们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盐胁迫的黑麦幼苗叶片中分离到的一个盐胁迫应答cDNA片段。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纯化了该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GEM-Teasy vector上转化大肠杆菌JM 109,获得30个阳性克隆子,经过酶切和PCR双重鉴定后,选取2个阳性克隆子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 SI800长735 bp, GenB ank Blast结果显示,该片段与细菌中的阿卓糖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部分区段有较高的同源性。
    转衣藻染色质烟草细胞核的变化及衣藻核基因的表达
    祖元刚, 郭晓瑞, 吴双秀, 孟庆焕, 李艳华, 张衷华, 张宇亮, 孙佳音
    2005, 25(4):  432-43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2
    摘要 ( 560 )   PDF (393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反复冻融法以衣藻原生质体为材料制备衣藻染色质,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准确将衣藻染色质转移到烟草叶片外植体中,进行连续培养并镜检观察。结果表明,经染色质转移处理的烟草叶片外植体、衣藻细胞核与烟草细胞核均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同时烟草叶片外植体正常发芽并获得再生苗,经RT-PCR检测发现,有衣藻核基因(rbcs2)的表达。
    hGM-CSF基因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鱼腥藻7120中的克隆
    魏兰珍, 金锐, 马为民, 施定基, 甘人宝, 王全喜
    2005, 25(4):  436-44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3
    摘要 ( 741 )   PDF (540KB) ( 3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作为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够刺激T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免疫调解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方法,从质粒pAGMT-8中克隆该基因,并在其5'端添加有利于在蓝藻细胞中高效表达的SD序列,然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RL-439)强启动子PpsbA的下游,进一步与穿梭表达载体pDC-08相连构建成穿梭表达载体pDC-GM。利用三亲接合转移方法将该穿梭表达载体(pDC-GM)转入丝状鱼腥藻7120,通过相应抗生素筛选后得到能稳定遗传的转基因藻。以该转基因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hGM-CSF基因已转入鱼腥藻7120。这是首次尝试把蓝藻作为制备重组hGM-CSF的新宿主,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超声破碎拟南芥原生质体后的再生培养初报(英文)
    祖元刚, 孟庆焕, 郭晓瑞, 孙佳音, 刘红梅
    2005, 25(4):  441-4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4
    摘要 ( 707 )   PDF (205KB) ( 4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拟南芥原生质体在超声破碎过滤后,对其叶绿体、细胞核等细胞器进行再生培养。观察到超声破碎对叶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导致叶绿体在蓝色荧光下不发荧光,在培养115 h后叶绿体有聚集现象;细胞核明显增多;出现内质网的明亮绿色荧光点。细胞核和内质网都是形成新原生质体的必要细胞器,通过对其再生培养可为细胞器重组乃至细胞重建提供启示。
    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分析
    赵则海, 杨逢建, 曹建国, 祖元刚
    2005, 25(4):  444-4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5
    摘要 ( 683 )   PDF (246KB) ( 7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超声提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黑龙江省西部野生与栽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的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声方法提取甘草酸是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最佳提取条件为50%甲醇提取液,超声提取45m in。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较高,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主根 > 横根茎 > 不定根 > 垂根茎;栽培甘草则为不定根 > 主根 > 横根茎;总体上看地上部分甘草酸含量是微量的,其中叶的甘草酸含量相对较多,地上茎、种子等器官甘草酸含量较低。无论野生甘草还是栽培甘草, 10月份甘草地下部分甘草酸含量大于5月份,并且这种差别在栽培甘草中表现更明显。人工管理措施对甘草酸含量具有较大影响,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经过土壤翻松和良好的田间管理模式反而使甘草酸含量下降,按种植农作物模式对栽培甘草进行管理对提升甘草酸含量效果不佳,给予一定的环境胁迫可以提高甘草酸的含量。在黑龙江省西部,野生甘草主根在1.0~2.0 m深度为甘草酸含量分布较高的部位;栽培甘草主根甘草酸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根尾的甘草酸含量最高,表明栽培甘草主根尚未伸长到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的土壤深度。
    入侵杂草一年蓬的化感作用研究
    方芳, 茅玮, 郭水良
    2005, 25(4):  449-45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6
    摘要 ( 565 )   PDF (170KB) ( 8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入侵杂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几种经济作物种子进行萌发培养实验,分别测定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根长以及苗高来研究一年蓬是否存在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一年蓬的化感作用是存在的;(2)一年蓬水浸提液在高浓度下对作物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下则对长梗白菜、番茄的苗高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李春英, 王微, 赵春建, 刘晓娜, 王延兵, 赵博, 祖元刚
    2005, 25(4):  453-45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7
    摘要 ( 1202 )   PDF (180KB) ( 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引种于俄罗斯的大果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用超声提取作为沙棘总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作为沙棘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沙棘叶、果肉和果皮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71%、0.76%和0.55%,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是果肉和果皮的2.3倍和3.1倍,因此引种于俄罗斯的大果沙棘叶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林业有害植物豚草挥发油GC-MS成分分析
    杨逢建, 王纪坤, 张莹, 张衷华, 陈华峰, 祖元刚
    2005, 25(4):  457-45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8
    摘要 ( 472 )   PDF (149KB) ( 3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豚草新鲜枝叶进行水蒸气蒸馏,应用色质分析(GC-MS)方法,对林业有害植物豚草挥发成份进行鉴定及定量分析,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为探讨豚草能分布于不同的水分和热量带并使其他植物受害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金华市郊10种杂草的热值和灰分含量及其适应意义
    郭水良, 黄华, 晁柯, 朱亦君
    2005, 25(4):  460-46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19
    摘要 ( 836 )   PDF (228KB) ( 4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金华市郊,选择了婆婆纳(Veronica didym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车前(Plantago asiatica)、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商陆(Phytolacca acinosa)、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早熟禾(Poa annua)、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窃衣(Torilis japonica)等10种常见杂草,测定了生殖生长时期这些杂草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10种杂草花穗、叶、茎和根的干重热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5.942、14.293、13.344和13.463 kJ/g,去灰分热值平均为16.983、16.219、14.480和15.233 kJ/g,整体上表现出花穗 > 叶 > 根 > 茎的趋势;10种杂草的花穗、叶、茎和根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6.127%、11.899%、8.071%、11.383%,叶片和根中的灰分含量较高,花穗与茎中的较低。对于北美车前来讲,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北美车前的营养器官热值下降,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北美车前的繁殖器官干重热值上升。采取低热值策略可能是杂草适应严酷环境的选择方式,具有进化上的积极意义。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的分形分析
    刘兆刚, 刘继明, 李凤日, 刘艳艳
    2005, 25(4):  465-47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20
    摘要 ( 615 )   PDF (256KB) ( 5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樟子松人工林7块固定标准地中的31株解析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量,以幂函数关系(F=Av(D/3))建立了预估树冠表面积的分形维数。同时根据生物量实测数据,建立预估叶量的生物模型Lw=0.180397D3045903H-1.67348。基于枝解析、树干解析数据,动态地预估了一年、二年、三年前的树冠体积,并结合树冠体积、叶量的这种幂函数关系可以动态地预估一年、二年、三年前树冠表面积的分形维数,从而反映出树冠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了了解不同分级样木的分维数变化情况,利用2003年调查的4块生物量标准地数据,根据单株树木各个枝条占据的空间体积与该枝条的带叶枝干重的关系,计算了各标准地不同分级样木树冠的分维数。为探讨单株样木树冠的分维数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树冠的分维数作为表征树冠的动态生长变化是一有用和可靠的指标。
    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地理分布与分化研究
    周道玮, 刘钟龄, 马毓泉
    2005, 25(4):  471-48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21
    摘要 ( 533 )   PDF (782KB) ( 4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豆科锦鸡儿属约80种,可以明确地分为6组14系。编绘了79个种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每个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生境,以系和组为单位探讨了锦鸡儿属植物各类群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种类形成和演化过程。Sect. Caragana为东亚——蒙古高原分布型,其Ser. Caraganae的种类在东亚地区随纬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规律, Ser. Microphyllae在蒙古高原地区随经度的干旱梯度变化呈现出清晰的种类替代关系,本组各系间也有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现象。Sect. Prunosa为东亚——中亚间断分布型。Sect. Longispina为喜马拉雅分布型。Sect. Tragacan thoides为环青藏高原——北极高山分布型。Sect. Frutescentes广泛分布于亚洲干旱地区。Sect. Chamlagu为东亚分布型。本属种类可分为6个分布型,分布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亚洲干旱区植物区系形成的渊源和联系。Sect. Caragana为本属的原始类群,起源于东亚,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随青藏高原的隆起,原始类群就地分化形成不同的类群,在此基础上迁移分化适应,形成了现代多样的分布格局,中亚为本属的分化中心。
    安徽祁门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张光富, 陈瑞冰, 钱士心
    2005, 25(4):  488-49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22
    摘要 ( 821 )   PDF (298KB) ( 3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祁门地区蕨类植物共有10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28科56属,其中发现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丝带蕨(Drymotaenium miyoshianum)。该区的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 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和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为主,亚热带和温带分布次之;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祁门蕨类植物区系在区系区划上应属于典型的华东地区。该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和属的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三清山和天童山的关系密切,而与白石砬子等关系疏远。
    广东省乳源县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段代祥, 赵南先, 叶华谷, 陈贻竹
    2005, 25(4):  495-50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23
    摘要 ( 488 )   PDF (325KB) ( 4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12°52'~113°29',北纬24°28'~25°06'之间。根据统计和调查,乳源县有野生种子植物171科, 753属, 1910种。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科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占57.14%),其中科的热带性成分占68.57%;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21.26%),其中属热带性成分占58.19%的;种以中国特有种最多(占53.53%),而种的热带性成分占29.25%。该区系的优势科主要有猕猴桃科、木通科、安息香科、山茱萸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山茶科等,它们大多为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科。与邻近地区比较,与乐昌植物区系的联系最高,其次是车八岭和武夷山,黑石顶和广西大瑶山低一些,神农架最低。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的研究
    胡变芳, 谢树莲, 李艳晖, 刘晓铃
    2005, 25(4):  503-5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24
    摘要 ( 467 )   PDF (198KB) ( 5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5~2003年间,对山西省辛安泉域的藻类植物进行了4次采集,共采得藻类植物标本71号,已鉴定出的大型藻类植物36种,隶属6门, 11科, 18属。其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4科8属19种;其次是蓝藻门,有2科5属11种;再次为黄藻门,有2科2属3种;排在最后的是红藻门,硅藻门和轮藻门,分别仅有1科1属1种。群落主要包括4类,即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轮藻群落(Chara community)。
    广西栲树林分类的研究
    王献溥, 郭柯, 覃海宁
    2005, 25(4):  508-51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5.04.025
    摘要 ( 522 )   PDF (372KB) ( 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栲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在广西广泛分布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700 m以下红、黄壤丘陵山地,而且是这个区域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群落类型;在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山地也有小片分布。本文描述了广西常见的13个群丛,扼要地阐述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和种类组成。所有这些材料可作为其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