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璐, 张锦, 李楚然, 王艳萍, 谭庆琴, 罗艳. 兰科新种巾唇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J]. 植物研究, 2020, 40(2): 161-171. |
[2] |
熊海燕, 刘志雄. 深山含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2): 212-217. |
[3] |
刘金, 夏齐平, 王建, 李真, 邵剑文. 自花授粉在安徽羽叶报春花色选育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2): 232-237. |
[4] |
郑婧媛, 李芸增, 周萃萃, 卢耘申, 王秀华. 家榆胚胎学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 37(5): 651-657. |
[5] |
舒文将, 柴胜丰, 黎兆海, 范进顺, 唐键民, 朱淑芳, 何志红. 不同光强对棱角山矾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7, 37(4): 556-562. |
[6] |
孔冬瑞, 李璐. 琼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粒形态[J]. 植物研究, 2017, 37(2): 181-184. |
[7] |
郑宝江, 张一凡, 王美娟, 王海竹, 徐启江. 东北茶藨子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J]. 植物研究, 2016, 36(5): 676-682. |
[8] |
张博;李利平;毛伟兵;王长兰;陈发菊*. 雄性不育与可育楸树花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12-818. |
[9] |
汪盛;刘恩德;夏漪;戴锡玲*. 重金属铅对3种蕨类植物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4): 499-503. |
[10] |
杨柳燕1,2;王玉兵3;张永春1,2*;孙翊1,2. 彩色马蹄莲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4): 504-508. |
[11] |
宋佩兰;周诗韵;曹建国;戴锡玲*. 同形鳞毛蕨成精子囊素系统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2013, 33(4): 448-453. |
[12] |
魏远;沈广爽;刘静;何真真;石福臣*;李后魂. 一叶萩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J]. 植物研究, 2013, 33(3): 260-265. |
[13] |
李利平;刘海燕;陈发菊*. 黄金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观察[J]. 植物研究, 2013, 33(2): 145-148. |
[14] |
戴锡玲;王晖;唐晓妲;曹建国;王全喜. 狭眼凤尾蕨配子体发育及其成精子囊素对水蕨配子体发育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2, 32(5): 537-543. |
[15] |
李鹏鹏;张文辉*. 干旱胁迫与不同储藏时间对杠柳种子萌发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2, 32(5): 567-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