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1-20
    论文
    榆属(榆科)一新种——绵竹榆
    易同培;杨 林
    2006, 26(6):  641-6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1
    摘要 ( 2609 )   PDF (206KB) ( 7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绵竹榆的花秋季开放,翅果柱头面被毛,其两侧的翅较果核为窄,果核位于翅果上端接近缺口处,与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相似,但树皮深灰色,不规则鳞块状浅裂,叶片先端渐尖,花被片裂至基部,宿存,边缘上部生纤毛,翅果狭椭圆形,中部最宽,向两端渐变窄,果梗与花被等长,长约2 mm,果序梗长约1 mm,而明显不同。
    峨眉山菊三七属植物二新种
    祝正银
    2006, 26(6):  644-64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2
    摘要 ( 1745 )   PDF (278KB) ( 5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菊科)菊三七属二新种,即胖儿参与峨眉菊三七。
    新疆桦木属(Betula L.)新分类群
    杨昌友;王 健;李文华
    2006, 26(6):  648-65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3
    摘要 ( 2481 )   PDF (391KB) ( 8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与中国植物志21卷桦木属的分组等级保持一致,将新疆桦木属(Betula Linn.)分为1组(Sect.),4亚组(Subsect.);8种,5变种。其中包括1新亚组,4新变种和1新纪录种。
    中国胡颓子属(胡颓子科)六个植物名称后选模式指定
    林 祁
    2006, 26(6):  656-65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4
    摘要 ( 2919 )   PDF (83KB)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SZ)复份标本的研究,对中国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6个植物名称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穆立蔷;马 瑶;杨国亭;马大龙
    2006, 26(6):  658-66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5
    摘要 ( 2268 )   PDF (184KB) ( 5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600~1100 m范围内紫椴的生长情况良好;紫椴一、二年生枝条和叶片的解剖构造都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海拔的变化对枝叶不同解剖构造影响不同;综合观察,700~900 m之间应为紫椴在长白山地区的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
    两种寄生植物营养器官结构的研究
    魏学智;连凌云;陈志芳;苏俊霞
    2006, 26(6):  663-666.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6
    摘要 ( 2585 )   PDF (154KB) ( 8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槲寄生和北桑寄生茎、叶和吸器的结构,结果表明:槲寄生三年生茎稍肉质化,无周皮,有极厚的角质层;皮层有7个纤维束,薄壁组织发达;木质部中亦含有大量薄壁组织;韧皮部发达;簇晶及大量粘稠物质在茎中广泛分布。槲寄生叶肉质化,厚1.44 mm; 角质层发达,厚度为9.06~13.4 μm;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北桑寄生茎与正常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相似,木质部为典型的环孔材;韧皮部含有石细胞;髓部细胞壁厚,单纹孔明显。北桑寄生叶较薄,叶脉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两种植物的吸器结构相似,由薄壁组织和螺纹导管组成,它们的螺纹导管长度相同,但槲寄生导管的直径是北桑寄生的2.5倍。
    四种补血草属植物叶片泌盐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周玲玲;刘 萍;陆嘉惠
    2006, 26(6):  667-67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7
    摘要 ( 2768 )   PDF (238KB) ( 7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4种补血草属植物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 (Willd.) Kuntze)、耳叶补血草(Limoniu otolepis (Schrenk) Kuntze)、繁枝补血草(Limonium myrianthum (Schrenk) Kuntze)和簇枝补血草(Limonium auream)的叶表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植物微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的上下表皮都分布有盐腺,且上表皮的盐腺密度大于下表皮,盐腺的基本结构相同,多由20个细胞构成,其中4个分泌细胞顶端的角质层中央有一小孔,植物体靠盐腺的泌盐孔泌盐。但4种植物在盐腺的密度、盐腺的大小、盐腺与周围表皮细胞的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植物在对盐碱生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促使其强烈地分化出泌盐结构,因而,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
    樟子松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形成过程
    田成玉;赵春建;李春英;祖元刚*
    2006, 26(6):  672-67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8
    摘要 ( 3024 )   PDF (157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樟子松大孢子母细胞经一系列变化,发育成雌配子体。在哈尔滨地区樟子松大孢子母细胞于每年6月8~14日形成,接着进行减数分裂,于6月16~20日形成大孢子。随着大孢子核的分裂,进入游离核时期,并于次年5月28日~6月4日形成细胞壁,幼雌配子体中出现颈卵器原始细胞,它分裂一次形成颈细胞和中央细胞。6月7~9日中央细胞分裂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6月13~15日颈卵器发育成熟。成熟的颈卵器含有颈细胞、腹沟细胞和卵细胞,但颈细胞和腹沟细胞已经退化。
    安徽贝母属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王 影;周守标*;王春景;夏 艳
    2006, 26(6):  676-68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09
    摘要 ( 2558 )   PDF (390KB)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安徽省贝母属(Fritillaria L.)8种1变种,其中包括安徽贝母(F. anhuiensis)和宁国贝母(F. ningguoensis)各两个居群的植物叶片进行了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叶肉细胞均含有淀粉粒,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多为方形或圆柱状,较大,排列较紧密,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多有分枝,细胞间隙大;叶均无表皮毛等附属物,除铜陵黄花贝母(F. monantha var. tonglingensis)的下表皮细胞类似平行四边形外,其它种叶表皮细胞表面观为长方形或长条形,细胞长轴与叶脉平行,垂周壁为平直、浅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为Allium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椭圆形,长轴与叶脉平行,单个随机分布,部分种保卫细胞两极有“T”形加厚。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类型等特征较为稳定,可以为贝母属内种的划分及系统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实验证据。
    (NH4)2SO4对瓜尔豆幼苗在不同光照下耐冷性的影响
    胡春梅;季俊杰;王秀峰*;朱月林
    2006, 26(6):  685-69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0
    摘要 ( 2326 )   PDF (217KB) ( 5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温室穴盘育苗试验,研究叶面喷施(NH4)2SO4对低温胁迫12 h后不同光通量密度(PFD)条件下,瓜尔豆幼苗在常温培养过程中幼苗生存及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一夜后,在温室自然光照(强光)下进行常温恢复时,瓜尔豆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对照,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在90 μmol·m-2·s-1弱光下恢复2~4 d后,叶片中保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MDA含量保持较低水平,幼苗均正常生长。叶面喷施(NH4)2SO4能显著提高低温处理后的植株叶片抗氧化酶类活性,减少叶片中MDA的产生,降低幼苗死亡率,0.2% (NH4)2SO4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0.4%(NH4)2SO4。短期低温后,使植物处在弱光环境下能减少活性氧的发生,为植物抗氧化系统达到新的平衡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减轻甚至消除低温伤害。
    水稻胞质FBA基因在鱼腥藻7120中的表达及其对光合作用的调控
    冯 燕;陈 晓;施定基;王全喜*
    2006, 26(6):  691-69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1
    摘要 ( 2797 )   PDF (309KB) ( 5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合作用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其中碳固定反应是光合作用调控的核心环节。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是Calvin循环中固定CO2后第一个催化三碳化合物转变为六碳化合物的酶,在光合作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反义技术进一步地证明了FBA在加速碳固定反应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潜力。本论文通过过表达技术来研究提高FBA活性是否能加速碳固定反应。将水稻胞质FBA嵌合基因转入鱼腥藻7120,通过相应的抗生素筛选及PCR鉴定后,确定得到了稳定遗传的转基因藻。对转基因藻和野生藻进行FBA活性及生理活性的测定后发现:转基因藻中FBA的活性比野生藻提高了31.2%;细胞生长速率比野生藻提高了24.4%;净光合与真实光合分别比野生藻提高了19.2% 和20.6%。以上结果证明,在鱼腥藻体内特异的提高非调控酶FBA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转基因藻的光合活性,并且能够提高转基因藻的细胞增长效率。为进一步研究FBA在光合碳流量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的染色体与其加倍方法研究
    石 亮;罗凤霞*;牛立新;王 贤;周 涤
    2006, 26(6):  699-70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2
    摘要 ( 3040 )   PDF (90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红芯为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n=3x=3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组成为:R(2n)=3x= R(2n)=3x=12m(SAT)+3sm+3sm(SAT)+12st+3st(SAT)+3t,在第2、4、8、9、10、12染色体上有随体,其核型分类属于3B 型。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其试管苗和鳞片处理不同时间,均对诱导红芯百合染色体加倍有效,最高变异率达20%以上,部分变异苗为六倍体。
    应用SSR分子标记比较佳禾早占水稻组培苗与种植苗的性状差异
    周克夫;张 凯;戎文婷;黄育明;王侯聪
    2006, 26(6):  703-7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3
    摘要 ( 2892 )   PDF (140KB) ( 5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株高是水稻重要的农艺形状之一,植株过高将导致倒伏和减产,目前,很多新的技术究被用来鉴定,图位克隆与水稻株高相关的基因及机理的研究,本实验选择优质早籼稻佳禾早占种植苗和经过组培获得的矮化突变水稻为材料,为研究比较它们间的遗传物质上差异,根据康耐尔大学的资料设计了311对SSR引物对佳禾早占种植材料和组培材料进行分析,对两种材料进行PCR多态性扩增,结果发现两者间存在多态性的引物有88对,多态性比例达到30.3%。在矮杆材料中不但验证了已报道的11个与调控株高性状基因相连锁的标记连锁群,同时在第3号染色体和第9号染色体上还获得了两个以前基本未有报道的标记集中分布区域。结果说明,该培养基培育出的佳禾早占水稻后代所表现出的矮杆性状与亲本在遗传物质上确有明显差别。该结果有助于挖掘和定位新的矮杆基因,并有利于今后在水稻育种中进行水稻株高性状的控制,同时也为开展矮化性状机理的研究提供有利的实验材料。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克氏针茅形态特征和RAPD遗传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金龙;高玉葆*;赵念席;刘景玲;林 枫;宋 涛
    2006, 26(6):  708-71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4
    摘要 ( 2560 )   PDF (228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草甸草原、中部典型草原和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的4个克氏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用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还是用RAPD所得无偏差的Nei’s遗传距离矩阵,与种群分布的地理距离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受自然选择的影响。(2)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p<0.05)。(3)对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和RAPD所得Nei’s无偏差遗传距离矩阵进行Mantel检验所得结果不显著,表明对克氏针茅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起主要作用的选择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自然干燥紫萼藓总RNA提取方法
    沙 伟;闫苗苗;吕凤香
    2006, 26(6):  715-71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5
    摘要 ( 2557 )   PDF (98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一种适合富含酚类、萜类等次生物质的干燥紫萼藓的总RNA的提取方法—SDS/酸酚法。采用SDS做为去污剂,用水饱和酚、氯仿和异戊醇进行抽提以去除蛋白、酚类等次生物质,醋酸钾和无水乙醇去除多糖等物质,最后LiCl沉淀获得总RNA。该方法不但获得了完整性好和纯度高的RNA,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也较低,对其他富含酚类、萜类等次生物质的干燥植物组织的总RNA的提取具有借鉴意义。
    云锦杜鹃种子萌发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边才苗;金则新;张俊会;金敬顶
    2006, 26(6):  718-72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6
    摘要 ( 2618 )   PDF (167KB) ( 5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 研究云锦杜鹃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累积吸水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种子于第14 d开始萌发,萌发期为8 d,总萌发率为45.5%±1.7%。在渗透势为-0.3~-0.6 MPa的溶液中, 种子的累计吸水率在第5 d就超过对照(蒸馏水中),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也优于对照, 说明云锦杜鹃种子不适合过于湿润的土壤环境中萌发。但溶液的渗透势≥-0.9 MPa时, 种子的吸水减缓、萌发率下降, 同时幼苗的生长也慢, 而当渗透势≥-1.8 MPa时, 种子不能充分吸涨、萌发, 说明云锦杜鹃种子对干旱胁迫比较敏感。另外, 经PEG溶液浸种2天后移入蒸馏水中,萌发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中经-0.3~-1.5 MPa的PEG溶液浸种后, 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提示用一定浓度范围的PEG溶液浸种可使休眠种子活化, 提高种子繁育的效率。
    淮北相山恢复演替群落优势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研究
    史刚荣;李 慧
    2006, 26(6):  722-72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7
    摘要 ( 2681 )   PDF (260KB) ( 5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淮北相山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被中4个优势树种叶片的水分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生境(混交林)下,广布优势种(酸枣和牡荆)比局部优势种(柘树和构树)具有更强的耐旱性,但后者的资源获取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酸枣和牡荆的耐旱机理不同,酸枣为低水势耐旱植物;牡荆为高水势耐旱植物。酸枣和牡荆的叶片水分生理指标均随群落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表型可塑性,它们在不同群落中的耐旱性依次为:混交林林内>混交林林缘>灌丛>灌草丛>人工侧柏林。生理可塑性导致酸枣和牡荆具有更宽的生态幅和更强的耐旱性,这是它们在相山成为广布优势种的重要原因。
    江苏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研究
    张光富;龙双畏;蒋 莉
    2006, 26(6):  728-73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8
    摘要 ( 2757 )   PDF (274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调查和统计,江苏分布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有18属,含19种,隶属于17个科,科、属、种分别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总数的19.32%、5.61%和2.53%。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将江苏分为6个地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北部低山丘陵和西南低山丘陵。首次采用特有性指数(EI)研究上述地区的特有属分布,结果发现:EI值最高的是西南低山丘陵(4.83),其次是长江三角洲(3.89),黄淮平原和滨海平原的特有性指数最低(1.67)。因此该区的特有属植物的种类组成较贫乏,地理分布不均,并具有生活型多样,古特有属比例较高等特征。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武玉珍;张 峰;*
    2006, 26(6):  735-74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19
    摘要 ( 2878 )   PDF (188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应用方差/均值比(扩散系数)的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并用相关分析比较了6个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分布格局皆属于聚集分布,但它们的聚集强度有差异。聚集强度最大的是沙棘和柽柳,聚集强度最小的是小车前和车前,由于它们均分布于河漫滩或者河床地势较高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仅仅在洪水季节短时间有积水存在,不是典型的湿地植物。典型的水生植物泽泻、莎草、轮藻、芦苇、香蒲、慈姑,湿生植物水葱、藨草等,它们的聚集强度居中,对水分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均分布于流水较缓的河道,或者濒临河道的积水处。此外,多年生的莎草、芦苇、香蒲、水葱、藨草等主要依靠无性繁殖扩大种群分布范围和密度,这也是它们服从聚集分布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还说明方差/均值比率法是一种较好的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的方法。
    甘肃藜科植物研究
    王一峰;王俊龙
    2006, 26(6):  742-74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20
    摘要 ( 2622 )   PDF (243KB) ( 6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对藜科植物标本的收集、整理和系统鉴定,本地区藜科植物共有67种,隶属于21属,8族,在我省有2个分布丰富区:河西走廊地区和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地区。分析表明,本区藜科植物可划为5个分布型和3个变型,其中以地中海区、西亚和中亚分布最多(占33.4%),除世界分布和中国特有外,均为温带性地理成分(占71%),结合对孑遗属的分析,说明了本区系的主要特征为典型的温带性质和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并与相邻地区有一定的联系;本区系起源于白垩纪至第三纪的古地中海沿岸,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海浸海退以及气候的变迁形成了现今的区系成分。根据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将甘肃藜科植物区系划分为5个区系小区:走廊小区,祁连山小区,中部小区,甘南小区和陇南小区,其中走廊小区和甘南小区不仅是本区藜科植物主要的分布区,而且也是我省重要的农业区和畜牧业基地,因此,对各小区的区系特征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实践的建议,以期为我省的防风固沙、植被恢复和草场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工业人工林的模拟间伐
    王树力;袁伟斌;杨 振;马凤鸣*
    2006, 26(6):  750-75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21
    摘要 ( 28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在获得林分直径转移概率的基础上,采用间伐最小径阶林木,最大径阶林木,中间径阶林木三种间伐方式,在保留不同密度情况下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模拟间伐,提出了适宜的保留密度和相应的抚育间伐对象。结果表明:马尔柯夫过程确能反映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的直径转移过程,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对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进行模拟间伐实现了依据培育时间来确定间伐方法和措施,提高了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经营管理的精准性;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成林后的间伐无论从培育森林方面,还是从取得木材、加大林分收益方面考虑,都应该以间伐小径阶的林木为主,注重培育I、II级木,间伐III, IV级木;20~25 a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间伐后的保留经营密度以0.7为宜。
    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简报
    曹 同;朱瑞良;郭水良;左本荣;于 晶
    2006, 26(6):  756-762.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22
    摘要 ( 5243 )   PDF (217KB) ( 2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步报道了2004年上海中国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名录共计82种,其中藓类植物28科、47属、50种,苔类植物12科、26属、31种和角苔类植物1科、1属、1种。根据修订的IUCN/IAB标准, 82种苔藓植物中,36种划为极危(CR),29种划为濒危(EN),17种划为易危(VU)。对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布特点、濒危原因及今后的保护行动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研究
    谷 颐
    2006, 26(6):  763-76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06.06.023
    摘要 ( 2846 )   PDF (228KB)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初步调查研究,报道了长春市常见园林地被植物有95种,隶属76属37科。介绍这些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及生态习性,指出了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