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龙头节肢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郭治友;张宪春
2009, 29(5): 513-51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1
摘要
(
2435
)
PDF
(263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原生境土、Knorp’s营养液和MS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对龙头节肢蕨(
Arthromeris lungtauensis
Ching)的孢子进行对照培养,观察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孢子黄色,呈二面体型,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椭圆形,周壁瘤状,有刺,单裂缝;接种5 d后孢子开始萌发,萌发为书带蕨型(
Vittaria
-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槲蕨型(
Drynaria
-Type);接种7 d后向丝状体发育,为3~8个细胞长;接种2周后向片状体发育,片状体呈长阔匙形,达6~8纵列细胞;接种6周后向原叶体发育,成熟的原叶体呈对称心形,毛状体二型(单细胞乳头状的毛状体和4~5个细胞分枝的毛状体)和假根分叉;接种9周后出现精子器,早于颈卵器1周出现和成熟;精子器具宽而短的柄,颈卵器的颈沟部较短而且通常弯曲。研究表明龙头节肢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毛状体,假根分叉,颈卵器弯曲等进化特征,并对其分类学意义初步讨论。
柃属植物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石祥刚;黎运钦;李成仁;宋晓虹;叶创兴*
2009, 29(5): 517-52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2
摘要
(
2701
)
PDF
(593KB) (
7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或近直角,二级间脉为简单型或复合型,三级脉多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序结环或不完全,网眼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发育不完全或不完善;这些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可用于类群的比较和鉴别。研究同时采用UPGMA法对所选16个叶宏观结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系统树的5个分支,讨论了柃属植物叶的基本演化路线。研究证明叶宏观结构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沙芥属(
Pugionium
Gaertn.)植物子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胡宁宝;王六英;张进文;
2009, 29(5): 524-5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3
摘要
(
2276
)
PDF
(379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十字花科沙芥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沙芥、斧翅沙芥、距果沙芥和宽翅沙芥的子叶表皮形态特征。其结果表明:沙芥属植物子叶上下表皮均有凸起的大的条形泡状细胞分布,呈平行排列,且每个种的上表皮的泡状细胞的密度均大于下表皮的泡状细胞密度,其中上下表皮的密度以沙芥的为最小,以宽翅沙芥为最大,且沙芥、距果沙芥和宽翅沙芥的下表皮的泡状细胞长度大于上表皮,而斧翅沙芥则相反;沙芥、斧翅沙芥与宽翅沙芥的叶片上下表皮细胞胞隆起,气孔下陷,而距果沙芥子叶上表皮的气孔生于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未隆起,气孔下陷。该研究说明沙芥属植物子叶表皮微形态既有种间相似的特征,又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可为本属种间的分类及其抗逆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小叶锦鸡儿基因组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陈旭辉;高玉葆*;朱敏杰;赵婷婷
2009, 29(5): 529-5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4
摘要
(
1943
)
PDF
(224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小叶锦鸡儿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优化AFLP技术体系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建立了适合小叶锦鸡儿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改良的SDS法能通过在提取液中加入β-巯基乙醇防止氧化、加入PVP去除酚类等物质,获得满足AFLP分析要求的纯度高、完整性好的基因组DNA;用
Eco
RⅠ和
Mse
Ⅰ37 ℃双酶切4 h后可以将500 ng的基因组DNA完全切开。酶切产物和接头经16℃连接过夜后,用带有1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和带有3个选择性碱基的引物分别进行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扩增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用AgNO
3
染色,得到了清晰的指纹式样。小叶锦鸡儿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该技术研究小叶锦鸡儿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吴建波;陈成彬;包晓影;宋文芹;赵念席;高玉葆*
2009, 29(5): 534-5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5
摘要
(
2583
)
PDF
(215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古草原3种针茅属植物为材料,常规压片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属于2A核型,为二倍体。在3种针茅的染色体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平均为62.1%,其次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平均为28.9%,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较少约为9.0%。在3种针茅的第五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表明起源于同一祖先。虽然染色体核型均属于较对称型,但是染色体不对称系数随着3种针茅分布生境的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可能是长期适应与进化的结果。
土壤水分胁迫对5个种源油松光合特性的影响
狄晓艳;朱小琪;马建平;池喜梅;陈建文;王孟本*
2009, 29(5): 539-54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6
摘要
(
2299
)
PDF
(201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盆栽条件下,对5个种源油松(山西中条山ZT,山西吕梁山LL,山西太行山TH,陕西洛南LN和陕西黄陵HL)幼苗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实验,对其净光合速率(
P
n
)、蒸腾速率(
T
r
)、气孔导度(
G
s
)、胞间CO
2
浓度(
C
i
)、水分利用效率(
WUE
)及
P
n
与土壤含水量(
SWC
)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幼苗的
P
n
、
T
r
和
G
s
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C
i
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TH种源的
P
n
、
T
r
和
G
s
最高,LN和HL种源的较低。干旱处理的第4天(
SWC
为15%~25%),5个种源的
P
n
、
T
r
和
G
s
均达到处理期的最大值;第7天(
SWC
为7%~9%),它们的
P
n
、
T
r
、
G
s
和
WUE
差异均极显著(
p
<0.01),且大小顺序均为:ZT>TH>LL>HL>LN;处理的10天后(
SWC
小于5%),LL、TH、LN、HL均只表现为呼吸作用。根据
P
n
与
SWC
的二次拟合方程(
R
2
=0.980~0.997)中
P
n
为0时的
SWC
进行了抗旱性排序,依次为:TH>ZT>LL>HL>LN。
控释氮肥对紫萼玉簪(
Hosta ventricosa
)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巍;董然;李晓东;孙国峰;张金政*;姜闯道
2009, 29(5): 544-54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8
摘要
(
2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紫萼玉簪(
Hosta ventricosa
)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了50%遮荫条件下控释氮肥对玉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
1
处理(4 g控释氮肥)和N
2
处理(8 g控释氮肥)能够提高或显著提高玉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干物质量;能够显著提高形态建成期叶绿素b(Chlb)含量,抽葶期和开花期叶绿素a(Chla)、Chlb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且显著提高各生长发育时期净光合速率(
P
n
)。在抽葶期和开花期,N
1
处理最大光能转化效率(
F
v
/
F
m
)、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
Φ
PSⅡ
)、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
F
′
v
/
F
′
m
)显著高于对照, 在形态建成期和开花期,N
2
处理
F
v
/
F
m
、
Φ
PSⅡ
、
F
′
v
/
F
′
m
显著高于对照,且抽葶期
F
v
/
F
m
显著高于对照。除形态建成期N
1
处理外,各施氮处理
qP
在不同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各施氮处理
NPQ
在形态建成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在抽葶期和开花期显著低于对照。
马蔺(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抗盐生理特性的研究
许玉凤;王雷;王文元;宋哲;王丹
2009, 29(5): 549-55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8
摘要
(
2200
)
PDF
(152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马蔺(
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
)耐盐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使马蔺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干物质累积下降,株高降低;使叶片中活性氧产生速率增加,细胞膜质过氧化加剧,致使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增大,并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对马蔺的生长影响就越严重。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在马蔺抗盐特性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盐胁迫对沙冬青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婧男;刘强;贾志宽*;王平平
2009, 29(5): 553-5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09
摘要
(
1903
)
PDF
(283KB) (
4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培条件下,对沙冬青幼苗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并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
F
v
/
F
o
和
F
v
/
F
m
)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7%盐胁迫下的幼苗POD酶活性最高,1.0%和1.3%盐胁迫下的酶活性逐渐降低,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各处理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根中升幅较大,叶片增幅不明显。幼苗死亡率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升高,当浓度达到1.0%和1.3%时幼苗死亡率较高,分别达到了53.33%和76.67%。研究表明,低浓度盐胁迫下(0.7%以下),沙冬青幼苗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当盐浓度升高到1.0%和1.3%时,其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Cr
6+
对菹草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和超微结构的胁迫影响
陈辉;施国新*;徐勤松;王红霞;杨海燕;潘秋红
2009, 29(5): 559-56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0
摘要
(
1849
)
PDF
(259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r
6+
(0、1、10、30、50 mg·L
-1
)对菹草叶片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系统、可溶性蛋白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可溶性糖含量、超氧阴离子(O
2
—·
)产生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胁迫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
6+
浓度的增加,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均呈下降趋势,
F
o
先升后降,
F
v
/
F
m
、
F
m
及
F
v
/
F
o
均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先升后降,抗坏血酸(AsA)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 O
2
—·
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先降后升趋势;电镜观察发现:随着Cr
6+
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也加剧,表现为叶绿体膨胀,被膜破裂,类囊体片层解体;线粒体嵴数目减少,呈空泡状。可见,Cr
6+
破坏了菹草正常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造成菹草生理功能紊乱。
花烛叶色嵌合体不同生长阶段叶色性状的保持特征
陈星旭;张琪;王广东*
2009, 29(5): 565-57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1
摘要
(
2326
)
PDF
(257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0个花烛叶色嵌合体株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色性状保持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辅助分析发现:离体培养阶段,植株嵌合叶片总数占总叶片数的比率及平均单株非绿色部分占总叶面积的比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1%和50.1%,两项数值分别高于温室生长阶段新生嵌合叶数占新生叶片总数的比率(46.2%)及新生叶片非绿色部分占新生叶片总面积的比率(23.0%);移栽后,叶片非绿色部分比率超过50%的9个株系中有7个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所剩13个株系的新生叶片嵌合叶数减少,非绿色部分面积比率缩小,叶片趋向转为绿色;施用营养液后,5个株系的新叶非绿色部分面积比率回升。这些现象表明:营养条件充分有利于嵌合株系花叶性状的保持;嵌合株系中非绿色部分面积大于50%的株系生活力弱,不宜过早移栽;在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叶原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正常细胞与突变细胞的竞争,其结果是一方取代另一方或二者达到动态平衡。
GA
3
和IAA对慈竹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活性调控及与木质素含量和S/G的关系
胡尚连;贾举庆;陈红春;曹颖;孙霞;卢学琴;韩颖
2009, 29(5): 571-57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2
摘要
(
2544
)
PDF
(211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慈竹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洒赤霉素(GA
3
)和吲哚乙酸(IAA),研究GA
3
和IAA对慈竹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活性调控效应,以及相关酶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和S/G比值的关系,为慈竹优质栽培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GA-350IAA200处理对4CL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而GA-3200IAA50在处理后50天时对4CL酶活性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改变了4CL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GA
3
和IAA对慈竹CAD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对PAL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经过GA
3
和IAA处理后,4CL酶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和S/G比值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AL酶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AD酶活性与木质素含量和S/G比值呈不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结论,GA
3
和IAA对慈竹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活性具有调控效应,而且这种调控作用与GA
3
和IAA的浓度和配比有关。
斑茅
δ-OAT
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吴杨;贺俐;李伟;张木清*
2009, 29(5): 577-58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3
摘要
(
2671
)
PDF
(575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斑茅(
Erianthus arundinaceus
)中分离出编码鸟氨酸-
δ
-氨基转氨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1 680 bp,编码454个氨基酸。通过对哺乳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的
δ-OAT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发现斑茅
δ-OAT
基因同其近缘属植物甘蔗的同源性最高(87%),同其他高等植物的同源性次之(约为70%),而同动物的同源性最低(约为60%)。在斑茅
δ-OAT
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5′端未发现线粒体定位序列,同甘蔗
δ-OAT
基因一样。斑茅
δ-OAT
基因具有完整的鸟氨酸转氨酶功能区rocD。利用定量RCR(real-time PCR)对30%PEG胁迫下的斑茅
δ-OAT
基因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δ-OAT
基因在胁迫12 h表达量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的4.1倍;胁迫2 h
δ-OAT
基因表达量反而有所降低。
沉水植物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和富集
沈佳;纪桂琴;许文;周兴龙;石福臣*
2009, 29(5): 585-59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4
摘要
(
2660
)
PDF
(284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0℃的较低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冬春季节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
L.)对重金属离子Cu
2+
,Pb
2+
,Zn
2+
的生物吸附特征及解吸情况,对不同初始浓度重金属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菹草各器官(叶、茎、根茎、根)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菹草对Cu
2+
,Zn
2+
的吸附在20 min内达到平衡,对Pb
2+
的吸附在5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决定系数分别达1,1,0.997 8。Freundlich等温线可较好地拟合菹草吸附Cu
2+
,Pb
2+
,Zn
2+
的过程,Cu
2+
,Pb
2+
,Zn
2+
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6.900 6,26.543 0,30.371 8 mg·L
-1
。以去离子水作洗脱剂,解吸液中3种重金属离子浓度均低于仪器检出限(0.01 mg·L
-1
),解吸程度微弱。投放菹草后,随着初始处理浓度的升高,水体Cu
2+
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Pb
2+
的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与Cu
2+
类似。Zn
2+
去除率则随水体Zn
2+
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菹草各器官对水体3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能力不同,排序为Cu
2+
>Zn
2+
>Pb
2+
。不同器官对同一种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量差异显著,叶是富集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器官。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会影响菹草各器官富集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一般随水体重金属初始浓度升高,菹草各器官的重金属离子富集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富集系数持续减小。
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对
133
Cs、
88
Sr的吸收和分布
闻方平;王丹;*;徐长合;徐凤亭;张志伟;张晓雪
2009, 29(5): 592-59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5
摘要
(
2248
)
PDF
(232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对土壤中不同处理浓度
133
Cs和
88
Sr的吸收,以及
133
Cs和
88
Sr在向日葵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植物中
133
Cs或
88
Sr的含量增加。同一处理浓度下,
88
Sr含量约比
133
Cs含量高一个数量级。
133
Cs和
88
Sr在植物不同部位分布不同。根部中
133
Cs含量高于植物的其他部位(茎、叶、花)。不同于
133
Cs在植物中的分布,
88
Sr除在根中的分布外,主要转运到了叶片。
133
Cs和
88
Sr在向日葵体内的分布与目前对放射性
137
Cs和
90
Sr的研究结果相似,所以
133
Cs和
88
Sr可分别预测
137
Cs和
90
Sr的运转。向日葵是治理大面积低放核素污染土壤的较佳植物种类。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阔叶树冠径与胸径关系研究
戴福;李凤日;贾炜玮;陈禹
2009, 29(5): 597-60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6
摘要
(
2667
)
PDF
(201KB) (
5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帽儿山天然次生林30块标准地每木检尺的实测数据,建立帽儿山天然次生林10种主要阔叶树冠径与胸径以及胸径和冠径与胸径比值(
cd
/
D
)之间的关系,并且简要论述冠径与胸径比值在树木空间、断面积和林分密度和间伐强度的应用。研究表明:胸径在10~30 cm之间,相关系数(
R
2
)在0.8以上时,冠径与胸径关系近似一条直线。通过对不同树种的不同大小树木(
cd
/
D
)比值的分析,得出随着胸径的增加的比值是逐渐减小的,并且减小的趋势随着胸径的增加趋于平稳,最后趋于一个常数。
欧美杨108号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嵌合基因的研究
遇文婧;邹传山;王志英*;张国财
2009, 29(5): 603-60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7
摘要
(
2209
)
PDF
(192KB) (
5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欧美杨108号为外植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抗虫基因(蜘蛛杀虫肽+Bt毒蛋白的嵌合基因)导入受体中。通过PCR检测,凝胶电泳结果显示8个卡那霉素抗性芽中,6个存在目的基因;经PCR-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阳性率为50%,进一步表明目的基因成功整合到欧美杨108号基因组内。
甘肃省苔类植物初步研究
吴玉环;陈龙;李微;高谦
2009, 29(5): 607-61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8
摘要
(
2269
)
PDF
(279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甘肃省所采集苔类植物标本的鉴定和统计整理,共报道苔类植物18科30属78种及变种,其中包括3个新记录科,分别为:扁萼苔科(Radulaceae)、魏氏苔科(Wiesnerellaceae)、带叶苔科(Pallavicinaceae),11个新记录属和35个新记录种;区系分析表明北温带成分占据优势(占总种数的43.24%),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22.97%),甘肃省苔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关于筇竹属和筇竹名称及命名模式的讨论
马丽莎;易同培;*;史军义;杨林;王海涛
2009, 29(5): 615-6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19
摘要
(
2306
)
PDF
(212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筇竹属(
Qiongzhuea
Hsueh et Yi)建立于1980年,模式种基于(
Q. tumidinoda
Hsueh et Yi)。由于竹子是多年生植物,不是年年都开花结实,且一生只开一次花。我们当时考虑到竹子开花生物学的这种特点,以及为更方便准确鉴定该属及属以下种群,分别选用了王芳瑜、熊执权和杨开泰11563号有花、果枝标本和易同培73001号营养体标本作为(
Q. tumidinoda
Hsueh et Yi)的共同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规定,在命名一个新种或种以下新分类群时只能是一份标本。但当时法规(Leningrad Code, Art. 7. 5. 1975; St. Louis Code, 2000 and Vienna Code, Art. 37.3. 2006)明确规定有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从它们之中选取后选模式(Art.7.5.)。有鉴于此,我们从发表时的两号标本之中选取王芳瑜、熊执权和杨开泰11563号有花、果枝标本作为筇竹的后选模式,使筇竹和筇竹属得到合格发表。
竹亚科簕竹属吊罗坭竹繁殖器官的补充描述
陈松河
2009, 29(5): 620-62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20
摘要
(
2813
)
PDF
(250KB) (
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及其它的相关文献均无关于竹亚科簕竹属吊罗坭竹花的描述或记录,本文作者采集制作了该竹子繁殖器官标本,并分别用中文和拉丁文对其进行了描述,其主要特征:花枝长70~170 cm;花序为总状花序或简单的圆锥花序;花序轴粗,节明显;小穗含4~5朵小花;小穗无柄;小穗轴节间无毛,呈棒状;颖2,膜质;外稃长或等于内稃;鳞被2;雄蕊6;子房卵形;柱头3,呈毛刷状;颖果未见。花期2~3月。花标本采自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加拿大金露梅离体培养与快繁体系的建立
马盈;李开隆;田新华;李晶
2009, 29(5): 623-62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21
摘要
(
2304
)
PDF
(185KB) (
5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加拿大金露梅嫩芽、叶片为外植体进行试验,通过观察确定嫩芽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运用L
9
(3
4
)正交试验筛选出最适合的腋芽初代培养、芽苗继代增殖及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从而为金雨点建立了一套“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腋芽的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 mg·L
-1
+NAA 0.1 mg·L
-1
,其中MS、6-BA和NAA均为诱导的主要因子,影响顺序为MS>6-BA>NAA,诱导率达96.33%;继代增殖培养中激素6-BA是影响加拿大金露梅芽增殖生长的主要激素,差异极显著(
p
=0.000 1),并且以浓度为2.0 mg·L
-1
的增殖效果最好,确定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
-1
+NAA 0.6 mg·L
-1
+KT 0.2 mg·L
-1
,半月增殖倍数达6.12;对生根培养3种激素(KT、NAA、IBA)进行方差分析, KT和NAA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p
=0.000 1; 0.001 0),是影响生根的主导因子,而IBA的
p
值为0.424 5,因此可以忽略其影响,在诱导时确定用NAA和KT两种激素。之后对生根数量、生根率进行多重比较表明最终确定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
-1
+KT 1.0 mg·L
-1
,生根数为8.63条,生根率为95.33%。
海南部分荔枝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姚庆荣;赵长增;王文泉*
2009, 29(5): 628-63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22
摘要
(
2048
)
PDF
(249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SR标记对22份荔枝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32对引物中筛选出22对多态性引物用于荔枝SSR扩增,共扩增到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23%。多态性条带经POPGENE32软件统计分析表明,22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频率(Ne)、平均基因杂合度(H)、平均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
H
i
′)分别为1.364 3、0.296 0、0.417 0。通过NTSYS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1处,供试材料被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13份材料,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第二类包括9份材料。
草河口林场红松人工林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陈家媛;靖晶;高嵩;金国良;张恒庆*
2009, 29(5): 633-63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23
摘要
(
1951
)
PDF
(144KB) (
4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本溪草河口林场的红松(
Pinus koraiensis
)人工林两个种群的6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9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65个,多态位点比率0.722 2。Nei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喜鹊沟种群(0.278 9)大于烈士墓种群(0.271 2),Shannon指数统计结果与Nei指数相同。研究证实草河口林场红松人工林保存了较多的遗传多样性。
异甘草素的合成工艺研究
马永婷;骆浩;李双明;李政楠;付玉杰;*
2009, 29(5): 637-64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9.05.024
摘要
(
2600
)
PDF
(145KB) (
6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4-二羟基苯乙酮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羟基保护,羟醛缩合及脱保护合成得到了异甘草素。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羟醛缩合反应条件如:催化剂的种类,底物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溶剂以及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以Ba(OH)
2
为催化剂,甲醇为反应溶剂,对羟基苯甲醛和2,4-二羟基苯乙酮的摩尔比为1.8∶1,温度为45℃的条件下,反应12 h,羟醛缩合反应的收率最高(77.9%),且体系较为简单,易于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