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1-20
    论文
    中国竹亚科思劳竹属一新种——万石山思劳竹
    陈松河;郭惠珠;黄克福
    2011, 31(6):  641-6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1
    摘要 ( 2258 )   PDF (525KB) ( 7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竹亚科思劳竹属一新种——万石山思劳竹(Schizostachyum wanshishanensis S.H.Chen,K.F.Huang et H.Z.Guo)。该种与思劳竹(S.pseudolima McClure)近缘,但本种箨片较平直,且短,长不及箨鞘之1/2,叶表无毛,叶背具柔毛,易于区别;本种也与沙罗单竹(S.funghomii McClure)近缘,但本种秆梢端细长下垂,叶鞘具有白色短刺毛,易于区别。
    《Flora of China》中蒲葵属之分类订正
    刘海桑
    2011, 31(6):  644-64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2
    摘要 ( 1911 )   PDF (618KB) ( 5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调查,对Livistona chinensis的后选模式、L.fengkaiensisL.jenkinsiana的主模式、L.saribus的等新模式、L.speciosa的等模式与《Flora of China》中的上述种类作比较,证实《Flora of China》中的L.jenkinsianaL.speciosa Kurz,后者被中国分类学文献(如《海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云南植物志》)误定为L.saribusL.speciosa的果倒卵形、椭圆形或卵形,而L.jenkinsiana的果肾形或近球形。源于《中国植物志》的L.saribus并非原产于中国。在中国,L.speciosa原产于云南、广东、海南和福建,L.chinensis原产于广东和台湾,而L.jenkinsianaL.saribus仅被引种至中国的植物园。
    中国卫矛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于明;龚玲;李艳;师丽花;孟世勇;刘全儒*
    2011, 31(6):  649-65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3
    摘要 ( 1935 )   PDF (2383KB) ( 5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卫矛属(Euonymus L.)24种以及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3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测量并统计了气孔器长宽比、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叶下表皮;均具有无规则型气孔器,部分种还具环列型气孔器。扫描电镜下角质膜纹饰、表皮细胞界限及气孔特征在一些种间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区分部分近缘种类的参考依据。
    团扇蕨孢子发生和发育的显微观察
    戴锡玲;王赛赛;曹建国;王全喜
    2011, 31(6):  659-66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4
    摘要 ( 1343 )   PDF (1069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团扇蕨(Gonocormus minutus(Blume) Bosch)孢子的发生和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团扇蕨孢子为多边圆形,三裂缝不明显,外壁表面光滑,周壁薄,紧贴外壁表面,由周壁形成乳头状或颗粒状纹饰。在外壁形成后期,孢子表面和囊腔中出现大量小球;在周壁形成时期,孢子表面和周围出现较多小球体;小球和小球体参与孢子壁的形成。团扇蕨绒毡层为混合型,内层为周原质团绒毡层;外层为腺质型绒毡层。本文为膜蕨科系统演化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
    基于核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真藓科系统发育新证据
    汪琛颖;李大林;赵建成*
    2011, 31(6):  664-67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5
    摘要 ( 1868 )   PDF (678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是利用核基因组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TS)序列数据探讨了Buck和Goffinet(2000)限定的真藓科内各属间及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ITS序列的最大简约法(MP)及贝叶斯推论(BI)分析结果显示:不支持Cox(1999)利用rps4/trnL-trnF数据分析将丝瓜藓属移至提灯藓科的结论。ITS数据分析与Holyoak(2007)利用trnL-F,trnG和atpB-rbcL序列数据分析将Bryum algovicumB.caespiticiumB.capillareB.pseudotriquetrumPlagiobryum zierii划归Ptychostomum的结论一致,同时,为Spence(2005)依据形态学特征将B.pallescenB.pallensB.uliginosumB.amblyodonB.lonchocaulon划归Ptychostomum提供ITS分子证据支持。基于以上研究,建议将以上提到的真藓属种和平蒴藓移至Ptychostomum
    碱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系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
    刘建新;王鑫;王瑞娟;李东波
    2011, 31(6):  674-67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6
    摘要 ( 1798 )   PDF (1173KB) ( 6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牧草对碱胁迫的耐受程度,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HCO3(0、50、100、150和200 mmol·L-1)胁迫对黑麦草幼苗根系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胁迫显著抑制黑麦草幼苗根系的生长,其抑制程度随胁迫浓度提高而增强,黑麦草可耐受的最高NaHCO3浓度约为150 mmol·L-1。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黑麦草根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含量先升后降。黑麦草根中Na+含量随NaHCO3浓度增大而增加,K+含量和K+/Na+比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脯氨酸含量则先降后升,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高变化。表明碱胁迫导致的活性氧代谢失调和Na+、K+失衡及积累有机溶质进行渗透调节时更多能量的消耗可能是黑麦草根系生长受抑的重要因素。
    铝胁迫下北美车前和车前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陈香;胡雪华;肖宜安*;陆耀东;李蕴
    2011, 31(6):  680-68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7
    摘要 ( 1779 )   PDF (1136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系列浓度AlCl3溶液(100、500、800、2 000 mg·L-1)进行处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0,10、20、30 d),测定北美车前(Plantago viriginica)和车前(P.asiatica)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指数,旨在比较外来入侵种北美车前和同属本地种车前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对铝胁迫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车前和北美车前的根冠比在轻度铝(Al3+=100 mg·L-1)处理下略有上升,在中度(Al3+=500 mg·L-1)以上铝浓度处理下开始显著下降;叶绿素a、b含量在轻度铝处理下变化不明显,随着铝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Fv/Fo值在低浓度铝的短时间处理下略有上升,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则明显下降。结果表明铝胁迫对上述两种植物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一定影响,但北美车前各参数的下降幅度小于车前,表现出比车前更为耐铝的生理特性。
    空心莲子草营养器官结构与三萜皂苷动态积累的关系
    王桂芹;徐如松;王锐
    2011, 31(6):  686-69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8
    摘要 ( 2026 )   PDF (1423KB) ( 7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显微制片技术和三萜皂苷定量分析方法对空心莲子草营养器官结构与三萜皂苷类物质积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宿根、根状茎、茎和叶中均有三萜皂苷物质的积累,叶和根状茎内含量十分丰富。在相同采收期内含量依次为:叶>根状茎>根>茎,叶中主要积累于栅栏组织细胞内。空心莲子草的根和根状茎横切面均属于异常结构,具有成同心环状排列的三生维管束。在宿根和根状茎的次生韧皮部、栓内层、三生韧皮部和结合组织内均有三萜皂苷的分布,三生结构在宿根和根状茎中占有主要地位,是三萜皂苷积累的主要场所。在不同采收期内叶、根状茎和根中三萜皂苷的积累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生长期的增加而递增。空心莲子草茎的横切面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腔组成,仅部分皮层细胞和初生韧皮部内有三萜皂苷分布。
    重组蛋白GST-OsCATB的表达特性研究
    刘大丽;;鲁振强;*;张革艳;于婷婷;王旭
    2011, 31(6):  692-69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09
    摘要 ( 1690 )   PDF (335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阐明水稻Catalase(CAT)的酶学功能,首先需要获得出足量的、活性的该酶蛋白。本研究克隆了水稻OsCATB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D26484),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3中形成重组蛋白,继而转入E.coli菌株BL21中进行表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GST-OsCATB融合蛋白在E.coli中进行了过量表达,表达受到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体系等多因素影响;通过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合层析,纯化出足量、活性的融合蛋白GST-OsCATB,每克表达细胞(干重)中得率为51 mg GST-OsCATB
    甘蔗SPSⅢ5′侧翼序列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化烟草的研究
    池朝华;陈玲;周平;高玉娜;叶冰莹;陈由强;*
    2011, 31(6):  696-70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0
    摘要 ( 1879 )   PDF (1199KB) ( 7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糖代谢调节的关键酶之一,根据本实验室克隆到的SPSⅢ5′侧翼序列,构建了3个侧翼序列缺失表达载体,转化云烟85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可用于核心启动子确定的研究。转基因植株叶片冰冻切片结果表明3段缺失侧翼序列均有启动子活性。
    农杆菌介导蜡质基因WIN1转化烟草的初步研究
    沙琰琰;李晓莉;史团省*;张俊;王亚杰
    2011, 31(6):  702-70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1
    摘要 ( 1788 )   PDF (1081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IN1与蜡质代谢过程中基因的表达相关,本研究首先从野生型拟南芥花蕾中提取总RNA扩增成SHN1/WIN1,以载体PBI121为基础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HN1/WIN1,然后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WIN1导入烟草k326中,在不同阶段选择四种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烟草叶盘共培养培养基T1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烟草滤菌培养基T2为:MS+1 mg·L-1 6-BA+0.1 mg·L-1 NAA+500 mg·L-1 Carb;烟草筛选培养基T3为:MS+100 mg·L-1 Kan;烟草继代培养基T4为:MS+80 mg·L-1 Kan+300 mg·L-1 Carb。本实验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将WIN1基因整合入烟草K326中,改变烟草k326总基因序列。通过PCR、RT-PCR检测方法对转基因烟草k326一代进行鉴定得出WIN1基因成功导入烟草K326,最终获得了转基因烟草K326一代品种。本实验研究目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WIN1基因插入烟草K326,使其角质膜厚度和成分有所改变,以此来提高烟草K326抗旱、抗寒和抗病等性能,为提高烟草抗逆性特别是抗旱和抗寒性奠定基础。该项初步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和揭示植物角质膜的结构功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和培育抗逆性强的植物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田间栽培喜树不同品系枝叶喜树碱产量动态分析
    于景华;洪雪姣;唐中华;张学科;万基中;常影;祖元刚*
    2011, 31(6):  708-710.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2
    摘要 ( 1832 )   PDF (708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生物量法,以四川种源的普通喜树为对照,对生长季内喜树新品系海喜1号不同冠层枝叶喜树碱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海喜1号枝叶喜树碱含量、生物量均高于普通喜树,其产量更加显著地高于普通喜树;虽然海喜1号幼嫩的上层枝叶喜树碱含量高于中层和下层,但由于生物量偏低,产量明显低于中下层枝叶;虽然基于喜树碱含量较高(即优质为目标时),采收期应确定为6月份,但为了达到持续产量,在6月份可采收上层枝叶,7~10月以适度透光为方法连续采收中下部枝叶,11月份,即生长季末采收冠层下部全部1/3枝叶。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混交群落生活史型谱特征
    杨逢建;刘维;王文杰;祖元刚*
    2011, 31(6):  711-715.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3
    摘要 ( 1433 )   PDF (1006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喜树和南方红豆杉混交群落中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的生活史型谱特征。结果表明,喜树和南方红豆杉在S生活史型得分和比例均为0。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V主成分得分均以山地2最高,而纯林的生活史型V主成分得分最低,C也表现为山地2最高,而纯林最低。喜树种群的生活史型比例按照从山地、坡地、平地、纯林排序,V型比例逐渐上升而C型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就构成了混交群落中喜树种群的生活史型谱。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生活史型谱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2和坡地V型比例最小,而C型比例最大,纯林种植中V型比例较高,而以纯林1的V型比例最高,C型比例最小。
    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分析
    杨国涛;谢崇华*;张玲;胡运高;李海青;陈永军
    2011, 31(6):  716-721.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4
    摘要 ( 1663 )   PDF (990KB) ( 5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杂交水稻不育胞质与5个高配合力恢复系,采用NCII模式对产量性状、芒、粒形等主要农艺性状的亲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胞质效应和恢复系效应在所测性状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芒长、粒形、单穗重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非加性遗传作用明显,受环境效应的影响也较大。亲本效应方面,恢复系的效应远大于胞质效应;产量性状JW型(爪哇型)胞质和蜀恢5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同时JW型胞质和R21属于Ⅰ类亲本;粒形性状G型(冈型)胞质和蜀恢52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同时均属于Ⅰ类亲本。
    浙江省桐庐县长叶榧居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李建辉;金则新*
    2011, 31(6):  722-72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5
    摘要 ( 1735 )   PDF (1409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桐庐县白云源森林公园的6个长叶榧(Torreya jackii)亚居群进行分析,阐明长叶榧在小地理范围内的遗传结构。12个引物对6个长叶榧亚居群的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9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87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4.85%,平均为29.21%。长叶榧总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66 3,平均为0.119 9;总Nei指数(h)为0.103 5,平均为0.075 5。PIh均表明长叶榧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亚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21.45%的变异存在于亚居群间,78.55%的变异存在于亚居群内。长叶榧亚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70 5,基因流为1.347 8。6个长叶榧亚居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37 0,根据亚居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为生境相似的亚居群聚在一起。
    基于nrDNA GapC基因内含子序列的资源冷杉遗传多样性研究
    韦范;唐绍清*
    2011, 31(6):  729-734.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6
    摘要 ( 6069 )   PDF (1221KB) ( 2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nrDNA GapC基因内含子序列的测序和分析,揭示资源冷杉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分化的强弱并推断其进化历史。资源冷杉3个种群的34个个体共获得70条GapC基因内含子序列,有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鉴别出12种单倍型。银竹老山、大院和舜黄山种群分别有10种、6种和7种单倍型;有7个个体得到了2种以上的单倍型。资源冷杉物种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h)为0.817 0,种群的在0.683 3~0.883 1之间;物种水平的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3 90,种群的在0.002 63~0.003 82之间。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Gst=0.103,p<0.05)说明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也证明虽然大多数的核苷酸多态性(88.64%,p<0.001)来源于种群内个体间的变异,但是仍有显著性比例存在种群间(11.36%,p<0.05)。Tajima’s D、Fu & Li’s D、Fu & Li’s Fs中性检验结果都表明资源冷杉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都不拒绝中性进化。资源冷杉单倍型的谱系没有出现地区特异性谱系分支,核苷酸不配对分析(mismatch analysis)结果表明没有发生近期的群体扩张,资源冷杉的Nst(0.131)与Gst(0.103)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种群没有明显的地理结构。推测现存资源冷杉是相对较近的时间内片断化的产物。
    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研究
    宰学明;朱士农;钦佩;袁亚光;吴向华;周文宗
    2011, 31(6):  735-738.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7
    摘要 ( 1572 )   PDF (964KB) ( 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栅藻在不同浓度的水芹水浸提液中纯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细胞数、叶绿素含量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1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20 g·L-1水芹水浸提液对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持续到第3 d,3 d后出现显著的抑制效应;高浓度(30~50 g·L-1)水芹水浸提液对藻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的明显抑制在第2 d始现,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并具有浓度效应;40 g·L-1水芹水浸提液处理后,斜生栅藻细胞壁断裂甚至消失,细胞中叶绿体片层肿胀甚至解体,核膜破裂,核质外渗。水芹水浸提液对斜生栅藻具有化感效应,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谷子幼苗对土壤铅、铬的生长响应及吸收积累的差异性
    张喜文;张义贤*;李萍;肖志华;杨磊
    2011, 31(6):  739-743.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8
    摘要 ( 1531 )   PDF (1044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谷子幼苗对土壤中不同含量铅(Pb)、铬(Cr)的生长响应和吸收积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试浓度(50~800 mg·kg-1)范围内,Pb、Cr在谷子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幼苗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系数均为Pb大于Cr、Pb、Cr胁迫对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的促进和高浓度的抑制作用,但Cr对生物量的影响比Pb更强。相同处理条件下,幼苗茎叶中可溶性蛋白质、DNA含量和增色效应对Pb、Cr的响应也有明显差别,Cr对幼苗的生理毒性和DNA损伤效应的作用强度大于Pb。
    掌叶大黄根多糖的积累分布特征
    章英才*;杨军;李瑞
    2011, 31(6):  744-74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19
    摘要 ( 1727 )   PDF (1204KB) ( 6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根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韧皮薄壁细胞与木薄壁细胞相比,贮藏大黄多糖的含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
    飞机草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生长和数量型化学防御物质含量差异的比较研究
    张茹;廖志勇;李扬苹;冯玉龙*
    2011, 31(6):  750-757.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20
    摘要 ( 1586 )   PDF (1492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认为,在入侵地外来植物逃离了原产地天敌的控制,把原来用于防御的资源分配到生长、生殖等,从而提高竞争力。为探讨进化在恶性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入侵中的作用,在同质种植园中的两个养分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飞机草原产地和入侵地各8个种群叶片单宁含量,茎和叶片总酚、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总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养分条件下,飞机草入侵种群和原产地种群总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入侵种群茎和叶片半纤维素含量均低于原产地种群;在高养分条件下,飞机草入侵种群叶片纤维素含量低于原产地种群;在低养分条件下,入侵种群茎和叶片总酚含量高于原产地种群。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入侵地,飞机草未发生加快生长的进化,但数量型化学防御物质发生了遗传变化;降低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可能是对入侵地专性天敌缺乏做出进化响应的结果,提高的总酚含量有利于飞机草防御入侵地的广谱天敌。
    上海海岸带及邻近岛屿植物分布特点和环境因子分析
    宋国元;曹同
    2011, 31(6):  758-769.  doi:10.7525/j.issn.1673-5102.2011.06.021
    摘要 ( 1764 )   PDF (2207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海岸带及邻近岛屿发育至今,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成岛年龄、高程、土壤种类、土壤养分、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等影响着诸岛植物群落的形成、定居与演替。在多年野外调查基础上,本文以时空跨度,运用PC-ORD生态学多变量分析软件中的典范对应分析(CCA)二维排序方法,阐述了上海海岸带及邻近岛屿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报导了上海海域诸岛的植物种类,并对该区域多种生境下植物群落的演替现状和所适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分析上海海岸带及邻近岛屿植被及其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