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植物研究2017 Vol.3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沙棘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李娜, 郭学民, 孟阳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1
    摘要978)      PDF(pc) (1570KB)(457)    收藏
    为了研究沙棘雌、雄株叶片的第二性征,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沙棘雌、雄株叶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沙棘雌、雄株叶片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组成,表皮均由1层细胞构成,表皮毛发达,上表皮有拟泡状细胞;叶肉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明显。(2)雌株上表皮具更多的拟泡状细胞,其主脉韧皮部薄壁细胞及其下方的一些薄壁细胞含较多的后含物,下表皮的表皮毛更浓密;而雄株的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大于雌株,且其主脉维管束更发达。结果表明,沙棘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是第二性征的表现,也是沙棘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健的适应策略,可能有利于该物种的繁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银粉背蕨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的研究
    陈思琦, 简金晶, 张妍, 戴锡玲
    植物研究    2017, 37 (1): 8-1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2
    摘要943)      PDF(pc) (1645KB)(406)    收藏
    银粉背蕨是一种小型观赏蕨类植物,但目前我国对该蕨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利用改良Knop's培养基和腐殖土培养银粉背蕨的孢子,观察其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形态发育特征,并研究了其配子体发育的最适培养基pH值。研究结果显示:(1)银粉背蕨孢子黄褐色,具三裂缝,极面观三角圆形,赤道面观为近半圆形,孢子具网状纹饰;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水蕨型;颈卵器和精子器为薄囊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不具毛状体;上述特征为银粉背蕨孢子和配子体发育的稳定特征。(2)培养基pH值在7.0~9.0时随着碱性的增强,银粉背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增加。(3)利用腐殖土培养银粉背蕨孢子,7~8周可发育成幼叶,成苗率达90%,成苗健壮,根系发达,是扩繁银粉背蕨的适宜方式。本文为资源植物银粉背蕨人工繁殖和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OT杂种系百合品种‘Cocossa’小孢子败育细胞学研究
    吴杰, 赵玉萍, 何祥凤, 王文和, 冷平生, 张克中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5-2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3
    摘要846)      PDF(pc) (1628KB)(362)    收藏
    以OT百合‘Cocossa’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烤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该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以及绒毡层在花粉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系统的细胞学观察。研究发现:(1)当百合花蕾长度在2.5~4.5 cm时,花粉母细胞处在减数分裂时期。(2)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染色体异常现象:中期Ⅰ出现染色体环;后期Ⅰ出现了滞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在末期Ⅰ和末期Ⅱ细胞出现不均等分裂和微核;处于同一花蕾和同一花药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具有不同步性,能同时观察到2个不同时期的分裂相;形成畸形、无核、多核的异常小孢子。(3)在末期Ⅱ和单核花粉粒时期,绒毡层延迟降解,引起多核花粉粒、畸形花粉粒以及花粉粒自溶现象。结果表明:OT百合‘Cocossa’小孢子败育是花粉母细胞异常减数分裂与绒毡层异常降解共同导致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青藏高原东缘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与海拔的相关性
    马诣欣, 王一峰, 李怡颖, 王文越, 寇靖
    植物研究    2017, 37 (1): 23-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4
    摘要719)      PDF(pc) (1483KB)(373)    收藏
    通过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高度的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禾叶风毛菊的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繁殖器官生物量、个体管状小花数目、雄蕊质量均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P<0.01);繁殖分配、管状小花生物量、雌蕊质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P<0.01);(2)繁殖分配是依赖个体大小的,个体越大,繁殖分配越小( P<0.01);(3)禾叶风毛菊个体管状小花的数目及重量( P<0.05)、雌雄蕊重量( P<0.05)之间存在权衡关系。由此推论:(1)海拔作为外界因子对禾叶风毛菊花期各生物量及繁殖分配有显著的影响,但海拔并不是影响禾叶风毛菊繁殖分配唯一生态因子,植株个体大小也与其繁殖分配策略密切相关;(2)禾叶风毛菊的垂直分布的特征很有可能就是海拔通过影响植株个体大小变化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喀斯特山区粗裂地钱风兜亚种冬季芽胞杯的形态多样性特征及芽胞传播观察
    尚官敏, 王智慧, 张朝晖
    植物研究    2017, 37 (1): 31-3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5
    摘要1105)      PDF(pc) (1187KB)(320)    收藏
    芽胞杯是地钱属特有的无性繁殖器官,关于其冬季形态特征及繁殖传播的行为研究较少。现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常见的粗裂地钱风兜亚种( Marchantia paleacea subsp. diptera)为代表,在最冷的冬季1月份,对其芽胞杯、杯内芽胞产量及传播方式进行野外定点观察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1)冬季芽胞杯形态多样。根据其颜色和杯内芽胞特点将其划分为4个生长时期:未成熟期(透明)、成熟期(绿色)、衰退期(紫色)和衰亡期(紫黑色),反映了冬季芽胞杯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2)各生长时期的芽胞杯数量不同,表现出有序的凋亡特征。在统计的708个芽胞杯中,4个时期芽胞杯数量分别为62、209、254和183个,且不同时期的芽胞杯内芽胞的平均产量明显不同,不同时期单杯芽胞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2、131、87和0 个;(3)冬季芽胞杯及芽胞在配子体上的密度较高,每平方米分别达到10 139和754 889个;(4)除春夏季常见的被雨滴敲打传播外,通过重力作用传播是冬季芽胞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冬季粗裂地钱风兜亚种配子体上的芽胞杯处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形成的芽胞仍十分丰富,这对该物种适应喀斯特山区最冷月严苛环境条件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生物结皮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长特性与元素吸收的影响
    庄伟伟, 周晓兵, 张元明
    植物研究    2017, 37 (1): 37-4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6
    摘要933)      PDF(pc) (1410KB)(453)    收藏
    生物结皮有可能通过物理、水文、养分循环影响与之相邻的维管植物,但二者相互关系尚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地衣结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尖喙牻牛儿苗( 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庭芥( Alyssum linifolium)和琉苞菊( Hyalea pulchella)的生长及其对元素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对3种荒漠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生长期不同阶段存在差异。在前期,生物结皮的存在促进了植物生物量的累积;而后期,生物结皮却抑制了植物生长。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影响了荒漠草本植物生物量的累积和冠根比。(2)生物结皮的存在显著增加了3种荒漠草本植物对N和K的吸收,而对P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对3种植物Cu、Ca、Mg、Na、Cl的吸收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该荒漠生态系统潜在的植被演替方向提供重要的科学根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CO 2浓度升高对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韩燕青, 刘鑫, 胡维平, 张平究, 邓建才, 成泽霖
    植物研究    2017, 37 (1): 45-5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7
    摘要844)      PDF(pc) (1274KB)(513)    收藏
    为了探究大气CO 2升高对沉水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利用便携式植物效率分析仪(Handy PEA),在无损的情况下测定不同CO 2浓度处理下的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并采用JIP-test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研究CO 2浓度对苦草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60 d后,与对照相比,高CO 2浓度处理下的苦草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荧光参数 V jM o显著升高, S mψ oφ Eo显著降低,叶片电子传递能力减弱;K相相对可变荧光 W k显著提高,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EC受到伤害; ABS/RC、DI o/ RC、TR o/ RC、DI o/ CS o显著升高, ET o/ RC、RE o/ RC、ET o/ CS oRE o/ CS o显著降低,苦草叶片用于热耗散的能量显著增加,导致用于电子传递及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能量显著减少;性能参数 F v/ F mPI abs显著降低,苦草叶片PSⅡ潜在活性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在长期高CO 2浓度处理下,苦草叶片光合机构功能受到抑制,PSⅡ反应中心活性降低,光合功能下调,发生光适应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杜仲MVA和MEP途径相关基因的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王淋,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植物研究    2017, 37 (1): 52-6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8
    摘要1507)      PDF(pc) (2068KB)(567)    收藏
    通过对杜仲基因组分析,筛选并克隆出MVA途径和MEP途径的相关基因全长( EuDXR,EuMCT,EuCMK,EuMDS,EuACOT,EuHMGS和EuHMGR),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上述基因与其他已知物种相应基因的相似度达73%~85%。通过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烟草下表皮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 EuDXR,EuMCT,EuCMK,EuMDS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叶绿体, EuACOTEuHMGR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内质网, EuHMGS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上述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表明,MEP途径相关基因在杜仲叶片中大量表达,而MVA途径相关基因在杜仲幼果中大量表达,且杜仲幼果比叶片中的橡胶含量高,因此,推断MVA途径在杜仲橡胶合成中占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刚毛柽柳 ThDREB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及抗逆能力分析
    冯德明, 温佩颖, 赵畅, 杨远彪, 杨桂燕, 于丽丽, 高彩球
    植物研究    2017, 37 (1): 63-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09
    摘要832)      PDF(pc) (1093KB)(437)    收藏
    DREB蛋白能特异地与DRE(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从而调控下游多个与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应答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为了研究刚毛柽柳 ThDREB基因是否具有抗逆功能,将 ThDREB基因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中构建成重组载体,转入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获得重组型酵母。分别比较转 ThDREB基因酵母和转空载体对照酵母在山梨醇、H 2O 2、CdCl 2、NaCl、Na 2CO 3、MgCl 2、-20℃胁迫处理之后的存活能力。结果显示, ThDREB基因能有效提高转基因酵母的抗干旱、盐、碱、氧化、重金属及低温胁迫的能力,表明 ThDREB基因可能参与了柽柳多种抗逆调控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RNA-seq对南蛇藤MADS-box转录因子序列及表达分析
    祖奎玲, 董树斌, 李建霞, 赵芸玉, 赵良成
    植物研究    2017, 37 (1): 69-7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0
    摘要895)      PDF(pc) (1844KB)(546)    收藏
    为了分析南蛇藤MADS-box转录因子对其雌花发育和果实形成的调控信息,本文基于南蛇藤的转录组数据,获得15个具有全长开放阅读框的MADS-box转录因子( ColMADS),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comp37814_g1和comp41380_g2属于M-type家族,不含有K盒结构,其他均为MIKC家族;除了comp37713_g1之外,其余均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均含有α-螺旋、扩展链结构、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其中α-螺旋所占比例最高;序列主要包含5种保守基序,基序1和基序2分别含50个氨基酸且属于该基因家族的保守基序,仅基序1含有MADS盒。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南蛇藤ColMADS转录因子被分为10个进化支,分属于不同类型的亚家族及不同的组。另外,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揭示了这些基因在南蛇藤盛花、落花和幼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个基因在盛花期相对表达值最高,9个基因在落花期相对表达值最高,在幼果形成过程中有4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铁皮石斛EST-SSR引物的评价、甄选与应用研究
    胡仲义, 付涛, 何月秋, 李文, 林立
    植物研究    2017, 37 (1): 78-8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1
    摘要890)      PDF(pc) (1701KB)(404)    收藏
    开发、评价已筛选的铁皮石斛EST-SSR引物,并探讨其在遗传多样性、物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应用。利用前期筛选的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于16份材料(15份铁皮石斛与1份串珠石斛)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统计扩增条带。采用PopGen32软件进行Nei's基因多样度和Simpson指数等多态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单个引物和组合引物的区分率,之后采用NTSYSpc2.1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图的构建。结果表明,引物DN4等16对引物多态性较高,而DN13、DN23、DN60和DN67多态性较低。单个引物均不能将所有供试样品区分开来,其中DN4、DN10、DN105、DN81、DN39和DN71区分率相对较高;利用组合引物能够将所有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其中DN4+DN10+DN105+DN39引物组合可作为核心引物予以使用,可用于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20对引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铁皮石斛种内、种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此外,引物DN4、DN13、DN39、DN58、DN65、DN67、DN10和DN99可用于铁皮石斛与串珠石斛的鉴定。本研究开发的20对引物可较好地应用于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西藏地区雪层杜鹃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徐静静, 赵冰, 张良英, 申惠翡, 李厚华
    植物研究    2017, 37 (1): 88-9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2
    摘要841)      PDF(pc) (1447KB)(361)    收藏
    采用AFLP技术对西藏地区雪层杜鹃( Rhododendron nivale)5个天然种群135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筛选得出的6对引物共扩增产物273条DNA片段,扩增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71%。5个雪层杜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标表现了相似的变化趋势,Nei基因多样性指数( h)和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工布江达县种群 < 米林种群 < 嘎隆拉种群 < 色季拉山种群 < 红拉山种群。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雪层杜鹃在物种水平( PPL=85.71%,I=0.415 1, h=0.273)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水平( PPL=62.26%,I=0.280 3, h=0.184 1)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6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雪层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G st=0.324)与AMOVA分析得到的遗传变异分布结果一致。UPGMA聚类结果说明雪层杜鹃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和海拔高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引起雪层杜鹃的遗传变异的原因可能是地理环境不同和种群的生境类型差异。最后就雪层杜鹃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崔娜娜, 詹长生, 胡娟娟, 曹志华, 束庆龙
    植物研究    2017, 37 (1): 96-1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3
    摘要819)      PDF(pc) (1378KB)(370)    收藏
    研究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的影响,寻找可以部分替代泥炭土的本土基质材料。在不同处理育苗条件下,测定1年生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基质与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发现:成活率、苗高、地径、高径比、主根长、主根/侧根鲜重、地上/地下生物量、茎根比/FW、茎根比/DW、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处理Ⅰ(50%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与处理Ⅴ(5%食用菌下脚料+5%鸡粪+5%牛粪+35%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表现最优,且两者均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氮、磷、钾、钙、硫、铁、锰、铜、锌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但镁、硼元素含量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镁元素与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他元素为负相关。综上所得,处理Ⅴ在用本土基质来替代部分泥炭土的结果最好。本研究为降低油茶基质育苗成本和维持基质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火烧迹地木炭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曹凤艳, 毛子军, 曲来叶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04-10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4
    摘要803)      PDF(pc) (928KB)(374)    收藏
    通过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木炭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别选取不同来源(兴安落叶松,白桦,灌木,草本)的木炭,以及不同火烧时间(当年,1年,4年,5年)的木炭,研究不同种类木炭浸提液,以及相同种类不同火烧时间木炭浸提液对兴安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来源、不同时间的木炭对兴安落叶松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性的影响,但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也各不相同,这说明木炭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准噶尔盆地梭梭土壤种子库基本特征
    吕朝燕, 张希明, 高智席, 熊佰炼, 韩畅, 王加真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09-11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5
    摘要926)      PDF(pc) (1771KB)(456)    收藏
    土壤种子库是种子的安全岛,是干旱荒漠区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以梭梭为主的荒漠植被是准噶尔盆地绿洲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对于与梭梭种群自然更新紧密联系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物理筛分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准噶尔盆地梭梭土壤种子库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梭梭种群平均土壤种子库密度从71~696 粒·m -2,局部小环境甚至达到7 534 粒·m -2;(2)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各种群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异系数均大于1,说明梭梭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3)梭梭种群土壤种子库中种子萌发率从2.08%到47.62%不等,平均约18%;(4)变异函数分析表明,梭梭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分布的空间变异较大。综上,准噶尔盆地梭梭土壤种子库密度大且种子萌发能力强,同时其时空分布差异明显,这些特征均将影响梭梭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小兴安岭北部原始阔叶红松林红松结实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探讨
    程春香, 毛子军, 靳世波, 宋国华, 孙鹏飞, 孙涛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18-12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6
    摘要936)      PDF(pc) (2007KB)(344)    收藏
    选取林分较为稳定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作为研究地点,分析近16年的红松结实动态,研究红松( Pinus koraiensis)结实的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首先按资源限制理论分析了红松结实的资源限制性,再根据资源匹配(气候假说)理论和Nicholls关于产量研究的建议将红松种子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利用红松气候产量与前3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气候影响分析,并且结合前期的物候观测,找出了红松结实的气候敏感阶段及其敏感的气象指标。结果显示:(1)红松当年种子产量与去年和前年产量和呈显著负相关,二者呈指数关系,表明了红松结实中资源限制机制的存在。并且资源限制可能是球果成熟对同年其它生殖发育的单向自我营养限制关系。(2)去年与前年6月平均气温的差值(ΔT 6)对当年红松种子产量具有很好的预测性。(3)花原基形成期是红松结实最为关键的气候敏感期,红松气候产量与此阶段气温和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4)部分年份异常高温已经超出了花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范围,导致了红松产量的下降。(5)红松结实在生殖发育期内不同阶段都对气候变化表现敏感,红松种子年现象受到了资源限制机制和资源匹配机制的共同作用。本研究结果预示了温度升高,尤其是在气温升高过快的地区,红松结实对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并可能成为未来红松天然更新的重要瓶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不同林窗马尾松凋落叶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魏大平, 张丹桔, 李勋, 张艳, 李川北, 张健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28-1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7
    摘要904)      PDF(pc) (2033KB)(419)    收藏
    以现有42年生的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经过采伐形成4种不同大小有效面积的林窗(100、400、900和1 600 m 2)为研究对象,以未经采伐的42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样地,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大小有效面积林窗对马尾松凋落叶、土壤C、N、P及化学计量比和养分损失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大小有效面积林窗下的马尾松凋落叶、土壤C、N、P含量及养分损失率除土壤P含量和马尾松凋落叶P养分损失率外,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窗有效面积G1~G4的增大,马尾松凋落叶C、N、P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三者均在G3林窗体现出较小值。马尾松凋落叶C、N、P养分损失率、土壤C、N、P养分含量多呈抛物线趋势,且均在G2或G3林窗体现出最大值。(2)不同大小有效面积林窗下的马尾松凋落叶、土壤C/N/P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窗有效面积G1~G4的增大,马尾松人工林土壤C/N/P基本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土壤C/N在G3林窗出现最大值,土壤C/P、N/P均在G2林窗体现出最大值;土壤C/N、C/P、N/P变异系数分别为13.31%、16.51%、17.21%。马尾松凋落叶C/N、C/P均在G3体现出最小值。(3)马尾松凋落叶C、N含量与土壤C、C/N/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P含量与它们的相关性较弱;C/N与土壤P、C/N/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C/P、N/P与土壤C/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C、N养分损失率与土壤C、C/N、C/P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P养分损失率与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弱。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米老排种源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及早期选择
    覃敏, 尹光天,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39-14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8
    摘要761)      PDF(pc) (1444KB)(403)    收藏
    为分析米老排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的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的米老排优良种源和家系。以来自8个米老排地理种源的116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对米老排生长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遗传变异分析和育种值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米老排种源间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量最高的GXPX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50 m、13.40 cm、0.079 9 m 3,是最差种源GXFC的1.28、1.42和2.30倍;生长最快家系是PX01,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86 m、15.31 cm和0.101 6 m 3,其株材积是最差家系FC01的4.01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94倍。通过单性状选择对种源进行选择,初步选出2个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8.87%、11.79%和34.70%;运用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对家系进行选择,初步选出1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57%、17.35%和52.06%。GXPX和GXLZ 2个种源,PX01、LZ03、PX02、DB08、PX10、PX04、PX09、DB07、DB16、LZ05、JX16和PX05等12个家系是选出的综合生长表现最好的优良种源和家系,可作为米老排良种材料进行申报并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的比较研究
    张霞, 胡露洁, 周存宇, 杨朝东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47-15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19
    摘要2634)      PDF(pc) (1604KB)(14778)    收藏
    利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比较研究几种植物细胞壁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1)硫酸消化法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研究凯氏带,对取材时间和部位要求高,建议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相互印证是否具凯氏带;(2)苏丹7B染色法,蓝色激发光下不染色和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研究细胞壁栓质层3种方法中,不染色蓝色激发光下结果比苏丹7B染色法敏感显色,但苏丹7B染色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较为便捷;(3)木质化细胞壁染色方法中硫酸氢黄连素-苯胺兰对染法比间苯三酚-盐酸染色法易显色观察;(4)甲苯胺兰快速染色细胞壁取代常规苏丹Ⅲ/Ⅳ法,细胞边界和层次更清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土壤铜对凤丹籽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赵晓菊, 秦薇, 陈华峰
    植物研究    2017, 37 (1): 155-1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1.020
    摘要774)      PDF(pc) (1093KB)(298)    收藏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 Paeonia ostii)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量和凤丹籽油组成,显示凤丹栽培区土壤铜含量为18.98~298.82 mg·kg -1,变异系数为83.06%;凤丹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2%、1.89%、24.59%、29.76%、38.13%,变异系数在5.66~9.72,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高为9.72;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与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778。以上表明以油用为目的的凤丹栽培应该避免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影响牡丹籽油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巢湖铁线莲(毛茛科)原白中一个排印错误的改正
    林云, 邵青, 杨志荣
    植物研究    2017, 37 (2): 161-16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1
    摘要1445)      PDF(pc) (685KB)(1605)    收藏
    在规范化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时,发现巢湖铁线莲(毛茛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王德群70543,但实际为王德群95043,特予以更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世界蓑藓属植物分布式样及其系统演化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郭水良, 吴倩倩, 于晶, 曹同
    植物研究    2017, 37 (2): 164-17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2
    摘要1334)      PDF(pc) (1332KB)(1586)    收藏
    蓑藓属( Macromitrium)是苔藓植物分类、生态学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类群。以“Index Muscorum”中的14个藓类植物地理分布单位为分析区域,基于标本信息和相关文献,在分类修订的基础上,统计了世界蓑藓属274种植物在14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应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分别得到了14个地理单位的聚类图和三维空间图,直观展示了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现蓑藓属植物区系在东亚(As2)、大洋洲(Oc)、南亚和东南亚(As3,As4)、非洲(Afr2,Afr3,Afr4)、中美洲-南美洲(Am2,Am3,Am4,Am5)、澳洲(Austr1,Austr2)存在区域分化。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是世界蓑藓属植物的多样化中心。除长柄蓑藓( M.microstomum(Hook.&Grev.)Schwägr.)在14个地理单位均有分布外,大部分种类分布限于少数或仅一个地理单位。蓑藓属植物在东亚、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和澳洲不仅种类存在明显分化,而且形态性状也有区域特点。根据蓑藓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式样,探讨了其系统演化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根据广义形态性状和nrDNA ITS序列试论长颖固沙草的归并
    刘玉萍, 吕婷, 周勇辉, 张晓宇, 苏旭
    植物研究    2017, 37 (2): 174-18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3
    摘要1696)      PDF(pc) (1653KB)(1427)    收藏
    固沙草属是禾本科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山特有属,共记载6个物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资源;并且,固沙草属物种形态差异不显著,种间界限较模糊。本研究通过广义形态性状的观测、统计和分析,同时结合核基因组ITS片段的研究,系统探讨了长颖固沙草、固沙草和鸡爪草3个近缘物种的主要形态性状和分子序列的差异,旨在评判长颖固沙草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表明,在广义形态性状上长颖固沙草与固沙草差异甚小,难以进行区分,但与鸡爪草差异明显,是典型的种间关系;从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看,3个物种中只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遗传分支,一个分支是由长颖固沙草和与固沙草所测个体构成,另一分支仅由鸡爪草所测个体组成,并且分支的靴带支持率高达100%。故本研究认为,长颖固沙草与固沙草应是同一个物种,长颖固沙草应作为固沙草的异名处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琼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粒形态
    孔冬瑞, 李璐
    植物研究    2017, 37 (2): 181-18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4
    摘要1441)      PDF(pc) (952KB)(1427)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琼榄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和花粉粒形态以增加广义心翼果科的胚胎学和孢粉学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四孢囊;(2)花药壁四层,从外到内分别为表皮、具纤维性加厚的药室内壁、退化早的中层和细胞具2~4核的分泌型绒毡层;(3)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型排列的小孢子四分体;(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5)花粉粒具3个隐形萌发孔,外壁为网状纹饰。琼榄与心翼果属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非常相似,稍有不同。琼榄的花粉粒形态特征与同属其它种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长尖对齿藓原丝体快速培育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赵洋, 李晓明, 李茹雪, 王春, 卜崇峰
    植物研究    2017, 37 (2): 185-19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5
    摘要1348)      PDF(pc) (1823KB)(1403)    收藏
    为了给苔藓结皮野外恢复的大规模接种提供丰富种源,本文利用0.1% NaClO(10、15、20、30、45、60、120 s)和0.1% HgCl 2(10、15、20、30、45、60、120 s)两种消毒液,采用Knop、MS和Hoagland 3种培养基,设置5.5、6、6.5、7、7.5、8、8.5七个水平的pH值,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测定长尖对齿藓[ Didymodon ditrichoides(Broth.)]茎叶体的成活率、原丝体长度和分枝数等指标,探讨影响长尖对齿藓原丝体扩繁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消毒方式、培养基及pH均对长尖对齿藓茎叶体的成活率、原丝体长度和分枝数有显著影响( P<0.05),影响大小依次均为消毒方式 > 培养基 > pH;(2)最适合的消毒方式为:0.1% NaClO消毒15~20 s;(3)最适合长尖对齿藓原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是Knop和Hoagland培养基;(4)最适合长尖对齿藓原丝体生长的pH是7.5。从而得出快速培育长尖对齿藓原丝体的最佳组合为:0.1% NaClO消毒15~20 s+Hoagland/Knop+pH=7.5。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缩短长尖对齿藓生长周期以进行快速繁殖,为苔藓结皮的快速培育以及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用于植物基因研究的mCherry表达载体构建及定位表达
    于颖, 刘佳欣, 周美琪, 赵磊飞, 王超
    植物研究    2017, 37 (2): 194-19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6
    摘要2965)      PDF(pc) (1224KB)(1366)    收藏
    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作用,其中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因其颜色和良好的特性,对于植物基因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本研究将mCherry基因构建到pBI121植物表达载体系统中,构建了pBI121MCS-mCherry载体。利用基因枪转化法转入洋葱表皮进行表达验证,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整个洋葱细胞具有红色荧光,证明该载体能够在植物细胞中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利用双酶切连接法将转录因子 BpMYB4基因构建到该载体上,得到融合表达载体pBI121MCS-mCherry-BpMYB4,在洋葱表皮中表达,结果显示细胞核具有红色荧光,证明该载体能够准确表达融合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同时融合基因时不再需要中间载体,构建简便,引入的 KpnⅠ酶切位点,增加了可选择性。因此该载体可用于植物基因表达定位及转基因植株筛选研究中,为今后的白桦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周树平, 梁坤南, 杜健, 李碧均, 周再知, 黄桂华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00-21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7
    摘要1007)      PDF(pc) (1990KB)(746)    收藏
    研究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对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柚木人工林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揭阳14~16年生不同林分密度(650、900、1 050、1 200和1 450 株·hm -2)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植被的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和20~40 cm土样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来评价不同林分密度下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盖度整体表现出降低趋势,草本优势物种由阳生性到中生性,逐渐向阴生性的过渡,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同密度下,表层土土壤理化性质优于下层土,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土壤理化性质整体呈现出先改善后退化的变化过程,不同林分密度间柚木人工林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速效K、速效P、全P、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等指标差异性显著( P<0.05);基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是:1 050 株·hm -2(4.82)、900 株·hm -2(1.58)、650 株·hm -2(-1.30)、1 200 株·hm -2(-1.81)、1 450 株·hm -2(-3.29)。因此,说明适宜的林分密度(1 050 株·hm -2)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在柚木人工林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林分的密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盐胁迫诱导盐穗木 Rev1、 Rev3基因的表达分析
    杜驰, 张冀, 张富春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11-21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8
    摘要978)      PDF(pc) (1119KB)(389)    收藏
    根据盐穗木盐胁迫下响应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参考盐穗木 HcRev1、 HcRev3基因的ESTs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盐穗木Rev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 Rev1和 Rev3基因在盐穗木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 HcRev1、 HcRev3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100 mmol·L -1 NaCl低盐胁迫下表达稳定,在300、500、700 mmol·L -1 NaCl胁迫下,随胁迫浓度增高、胁迫时间延长,表达量升高。其中 HcRev1在700 mmol·L -1 NaCl胁迫14 d后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4.63倍。 HcRev3基因在300 mmol·L -1 NaCl胁迫14 d时,表达量迅速升高,是对照组的15.55倍,表达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说明 HcRev1、 HcRev3基因都受盐胁迫诱导表达,提示 HcRev1、 HcRev3基因虽然表达量存在差异,但在盐胁迫过程中参与了DNA损伤修复。研究有助于阐明 Rev1、 Rev3基因在DNA损伤修复和植物耐盐性间的调控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川西亚高山森林凋落物不同分解阶段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种间差异
    谌贤, 刘洋, 邓静, 师嘉淇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16-2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09
    摘要3076)      PDF(pc) (1874KB)(692)    收藏
    为了了解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在不同分解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自然状态下凋落物的3个层次——新鲜凋落物层(L)、发酵层(F)、腐殖质层(H))模拟凋落物分解的不同阶段,对川西亚高山不同林分类型(岷江冷杉天然林、粗枝云杉人工林、白桦天然林、杜鹃矮曲林)凋落物的碳氮磷(C、N、P)及可溶性碳氮磷(DOC、SN、SP)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及分解阶段将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水溶性磷含量均随着分解过程的不断进行而降低,分解初期快速淋溶,而分解中后期释放变缓。4种林分比较而言,水溶性碳氮磷含量表现为:白桦 > 杜鹃 > 冷杉 > 云杉,阔叶树种凋落物的可溶性碳氮磷普遍高于针叶树种,尤其在分解初期。针叶树种凋落物SN在分解过程中呈现释放模式,而阔叶树种SN呈现先富集后释放模式。凋落物C含量随着分解的不断进行而降低,冷杉、白桦及杜鹃N含量呈现先富集后释放的趋势,分解阶段对云杉与白桦各层P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冷杉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而杜鹃则是在分解后期P含量显著降低。从总体来看,亚高山森林凋落物C/P和N/P均显著小于全球平均水平,凋落物C/N、C/P、N/P、DOC/C、SN/N、SP/P均随着分解的不断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分解初期白桦和杜鹃DOC/C显著降低,而冷杉则在分解后期显著降低。冷杉N/P先升高后降低,杜鹃N/P随着分解的不断进行呈现升高趋势。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养分循环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境内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形态变异及其遗传和地理背景分析
    邹满钰, 陆永良, 印丽萍, 郭水良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27-23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0
    摘要1061)      PDF(pc) (1548KB)(487)    收藏
    采集了浙江、福建、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河南9个省的稗( Echinochloa crus-galli(L.)P.Beauv.)及其变种的33份种子,分别播种在相同的环境下,获得33个种群,测定了种群的16个形态性状,筛选出重复性好的9条ISSR引物,从33个种群中扩增出了109个位点。基于这些形态性状和ISSR位点信息,对33个种群先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模糊均值聚类分析,探讨了它们的形态和遗传变化特点,及其与形态-遗传-地理背景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33个种群可以鉴别出形态性状相对一致的4组,能够识别出西来稗( E.crus-galli var. zelayensis(Kunth)Farw.)、无芒稗( E.crus-galli var. mitis(Pursh)Peterm.)、细叶旱稗( E.crus-galli var. praticola Ohwi);(2)基于109个位点信息对33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6组,部分组与形态聚类分组有一定的对应性;(3)33个稗草种群的遗传分化受地理背景因素的影响( r=0.684, n=33, P<0.001);形态变异也有较明显的遗传背景因素( r=0.425, n=33, P<0.02)。在相对一致的稻田生境中,可能存在着形态上的趋同适应,使遗传上分化的组间在形态上又往往有交叉过渡,致使稗原变种( E.crus-galli var. crus-galli)、西来稗、无芒稗、短芒稗( E.crus-galli var. breviseta(Döll)Podp.)在形态上难以区别;(4)基于遗传和形态数据分析,发现细叶旱稗无论在形态上,还是遗传上,均形成了明显的一组,推测与该种长期适应于干旱生境有关,建议将细叶旱稗提升为种的水平,并将其命名为 Echinochloa praticola(Ohwi)Guo S L,Lu Y L,Yin L P&Zou M Y。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国北亚热带油橄榄(城固32)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吴文俊, 芦娟, 赵梦炯, 史艳虎, 姜成英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36-24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1
    摘要1093)      PDF(pc) (1302KB)(350)    收藏
    为研究北亚热带内陆地区油橄榄( Olea europaea L.)开花物候、开花样式及花器官特征,探讨其有性繁殖系统的特点。试验对西秦岭南坡地区油橄榄(城固32)的开花生物学进行研究,统计开花进程,雄花和两性花在花序上的着生位置和数量,测定雄花和两性花形态指标并切片观察,电镜扫描分析雄花与两性花花粉粒。结果表明:(1)在北亚热带北缘内陆气候条件下油橄榄花期集中在5月,单株花期15~20 d,盛花期持续4~6 d;(2)油橄榄具有雄全同株的性系统且花器官较小,雄花及两性花都具有正常发育的雄蕊。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发现两性花的雌蕊正常发育,而雄花只有较小的子房和败育的柱头;(3)雌蕊是两种花型花器官生物量差异的主要部位,两性花雌蕊的生物量明显比雄花大( P<0.01),树体分化出雄花投入的资源更少;(4)雄花与两性花在花粉量、花粉粒大小上差异不显著,在着生位置上,花序轴顶花全部为两性花,雄花出现在花序轴的中部和基部的几率分别是21.13%和30.77%。油橄榄品种城固32具有典型的雄全同株现象,雄花更倾向于在花序上出现的位置在行使它雄性功能方面并无优势可言,而且雄花花粉粒在数量、活力方面也没有优势,但是雄花的出现增加了花粉数量和P/O值,提高了植株的雄性适合度,雄花的出现也降低了两性花落花导致的树体资源浪费,保障其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能够繁殖最大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北方地区不同基质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徐海军, 程薪宇, 王晓飞, 孙宇峰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42-24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2
    摘要829)      PDF(pc) (1726KB)(444)    收藏
    研究高寒地区设施条件下,不同基质对多油辣木( 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两个改良种PKM1、PKM2的苗木生长阶段株高、地径、形态解剖等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珍珠岩+园土+腐殖土(1:2:1,T 1)、草炭+河沙+腐熟蘑菇基料(3:1:1,T 2)、园土+腐殖土+草炭+河沙(2:1:1:1,T 3)、园土(CK)4个基质中,T 2基质最适宜辣木生长,其有机质高达49.97 g·kg -1、孔隙度76.84%、容重为0.58 g·cm -3、速效N、P、K等肥力指标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P<0.05);在T 2基质中,辣木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它处理( P<0.05),定植71 d多油辣木、PKM1、PKM2三个品种株高依次是80.2、115.67、81.0 cm,较园土(CK,T 4)分别增长了38.3%、25.7%、28.6%;地径依次为13.27、17.47、15.08 mm,较对照分别增粗了32.0%、14.6%、39.0%;T 2处理的地上部分的发育最快,60 d茎表皮完全死亡、破裂,最外层形成周皮,韧皮纤维及木质部较其它处理发达;结合基质的8个向量因子与辣木株高、地径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保水性及供肥能力较好的基质更加适宜辣木生长,各因子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含水率、孔隙度、容重、碱解氮、速效磷( P<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三色( Bougainvillea peruviana‘Thimma’)在转录水平的甜菜色素和类黄酮积累比较
    徐夙侠, 黄青云, 林春松, 黄一锦, 胡欧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49-2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3
    摘要773)      PDF(pc) (695KB)(578)    收藏
    Bougainvillea peruviana‘Thimma’属于三角梅属,该属植物积累甜菜色素而不是像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一样积累花青素。该材料特征同株出现3种颜色:白色、洋红色和白/洋红相间。本研究首次使用3种花色特征的花序(红色Yp、混合色的Ym、白色Yw)作为研究材料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对探测到的花色代谢基因进行验证。共获得平均长度为616 bp的73 325条基因。3种材料的差异显示基因(DEGs)中有327个被注释到甜菜色素合成基因,308个被注释到类黄酮合成基因,466个被注释到花青素合成基因。我们选出8个基因:4个甜菜色素合成基因(PPO,CYP76AD1,cDOPA-5-GT,DODA)和4个花青素合成基因(FLS,DFR,LDOX,3-GT)进行验证。其中,4个甜菜色素合成基因在3种花色材料中的表达较好的正相关于甜菜色素含量。花青素合成途径末端的3个基因(DFR,LDOX,3-GT)在 B.peruviana中首次被验证。real-time PCR的验证结果很好的吻合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同时, B.peruviana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三角梅属植物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有效的摒除其他生物学干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猕猴桃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的构建
    张安世, 张中海, 齐秀娟, 刘莹, 骆扬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59-26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4
    摘要762)      PDF(pc) (1309KB)(420)    收藏
    利用SCoT标记对32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7个SCoT引物中筛选了11个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8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0个,多态性比率为97.30%。各引物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H)平均为0.238 4,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377 8。利用UPGMA构建32份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处可将32个猕猴桃品种分为5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利用4条引物扩增的16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32个猕猴桃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32个猕猴桃品种区分并准确鉴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马尾松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
    张振, 余启新, 滕国新,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66-27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5
    摘要953)      PDF(pc) (1307KB)(416)    收藏
    以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三代测定幼林为对象,分析幼林期(2、3和5 a)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及2 a生时生物量的累积与分配。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期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和活枝数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且生物量在2 a生亦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杂交组合2 a生的地上生物量占植株总生物量的87.17%。幼林期生长性状以树高的增长量最大,5 a生较2 a生增长了4.23倍。采用综合育种值法,依据预测的树高( H)育种值为主,结合地径( D 0)和2 a生茎干生物量( B s)指标的配合选择方式,以入选率20%优选出杂交组合分别为22×44、33×22、40×44。以5 a生时树高、地径的单株育种值为依据,2%的入选率优选出16个单株,其树高、地径、冠幅及活枝数平均增益分别为1.07 m、1.58 cm、0.32 m和4.67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3年生不同倍性白桦家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的选择
    黄海娇, 彭儒胜, 刘宇, 姜静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74-28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6
    摘要810)      PDF(pc) (1049KB)(403)    收藏
    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测定以及优良家系的选择是研究林木育种的重要环节。为了选择优良的白桦杂交子代,本研究以3年生21个不同倍性的白桦家系为材料,对其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P<0.01);且各性状家系遗传力均高于0.75,属于高度遗传;家系311-15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方面均表现最优,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高于其他家系均值的9.09%、11.25%和40.46%;家系311-9、311-25和211-7、211-2、211-3、211-6、211-1等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家系311-15相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定法,以20.00%的入选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311-15、311-9、211-7、211-2等4个家系入选,这4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24%、7.18%和19.72%。在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的同时,以材积平均值+2倍标准差为标准,共筛选出52株优良单株。研究结果为白桦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在辽宁省西南部的推广提供参考,也为高世代三倍体制种园的改建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越冬期广玉兰阳生叶和阴生叶PSⅡ功能及捕光色素分子内禀特性的比较研究
    胡文海, 叶子飘, 闫小红, 杨旭升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81-28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7
    摘要745)      PDF(pc) (1420KB)(435)    收藏
    捕光色素分子的内禀特性不仅决定了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也将影响到激发能向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和叶绿素荧光的分配。本文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和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机理模型,研究了越冬期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阳生叶和阴生叶两种不同光环境下叶片PSⅡ功能及其捕光色素分子内禀特性的差异,以探索广玉兰越冬的光保护策略。结果表明:越冬期低温导致叶片轻微光抑制的发生,全光照加剧了阳生叶光抑制程度,而弱光环境有利于阴生叶光抑制的恢复。阳生叶可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捕光色素分子数量以减少对光能的吸收,并且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和热耗散能力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低温强光伤害。而阴生叶虽然其光化学反应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较强的热耗散能力,可有效地保护其免受短时曝露在强光下的伤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灰木莲种源幼苗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分析
    文珊娜, 仲崇禄, 姜清彬, 陈羽, 张勇, 李清莹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88-29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8
    摘要4298)      PDF(pc) (1969KB)(504)    收藏
    以越南收集的12个灰木莲( Manglietia conifera Dandy)种源为材料,对叶片形态性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长宽比、叶柄)以及微形态特征(气孔器密度、气孔器长、气孔器宽、气孔器面积、长宽比)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木莲不同种源间的叶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种源中,LC2的叶形态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2.09%),TQ2的变异系数最小(12.76%);叶表型性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28.60%),气孔器宽的变异系数最小(5.1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地理因素中经度与叶周长显著相关,经纬度与叶长宽比呈显著相关,海拔与叶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29%,基本代表原始性状的全部信息。灰木莲12个种源经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5阈值处可分为4类。灰木莲种源间的叶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纬度对灰木莲叶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灰木莲种源间和性状间的变异程度存在着差异,本研究为灰木莲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施肥对水曲柳生长及开花结实的影响
    王希刚, 詹亚光, 张桂琴, 闫朝福, 李想, 曾凡锁
    植物研究    2017, 37 (2): 298-3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19
    摘要1174)      PDF(pc) (1050KB)(373)    收藏
    为了研究施肥对水曲柳生长及开花结实的影响,以2年生水曲柳嫁接苗、13年生水曲柳幼树、29年生已开花水曲柳大树为材料,采用氮、磷、钾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连续三年进行施肥处理。通过测量嫁接苗的树高、地径;幼树的树高、胸径;已开花大树的开花率、结实率等生长发育指标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水曲柳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得出促进水曲柳生长发育的施肥最优组合。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水曲柳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3种肥料对2年生水曲柳嫁接苗生长的影响顺序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施肥最优组合为氮肥每株0.006 kg、磷肥每株0.012 kg、钾肥每株0.008 kg;对13年生水曲柳幼树生长的影响顺序为氮肥 > 磷肥 > 钾肥,施肥最优组合为氮肥每株0.15 kg、磷肥每株0.3 kg、钾肥每株0.2 kg;对已开花水曲柳大树开花率及结实率的影响顺序为氮肥 > 钾肥 > 磷肥,施肥最优组合为氮肥每株0.3 kg、磷肥每株0.6 kg、钾肥每株0.4 kg。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促进水曲柳的生长和开花结实,本试验结果也为水曲柳合理施肥提供了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3种生活型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及相关生长关系
    赵晶, 汪溪远
    植物研究    2017, 37 (2): 304-31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7.02.020
    摘要916)      PDF(pc) (1401KB)(381)    收藏
    为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生活型草本植物的生物量分配特征,通过取样调查当地34种草本植物的生物量研究表明:(1)采集到的每个物种样本的总生物量大多小于4 g,其中多数个体(大于80%)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分别在2和0.5 g以内,根冠比主要集中在0.25以内;(2)类短命植物向地下部分分配较多生物量,根冠比较大,集中分布在1.67左右;短命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向地下部分配的生物量远小于类短命植物,两者的根冠比较小,主要集中在0.15左右;(3)短命植物地下与地上部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类短命植物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植物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中类短命植物随个体增大向地下部分配生物量的比例增多,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则相反。综上所述,短命、类短命和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植物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特征,与各自独特的生活史特征相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