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植物研究2005 Vol.2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植物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可能机制
    祖元刚, 于景华, 唐中华, 孟庆焕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1
    摘要916)      PDF(pc) (119KB)(442)    收藏
    分析了植物叶片在组培条件下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文中提出,培养基配方中的酸性物质使植物叶片处于酸性环境中并导致植物正常细胞首先发生细胞壁酸性降解,随后出现原生质体脱离细胞壁,进一步发生细胞器重组或细胞重建,人工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使细胞壁强制性地降解后,植物原生质体失去细胞壁的包被后直接处于较酸性的环境中,可能会促使原生体出现酸性快速分裂。因此,植物细胞壁是控制植物细胞完成正常细胞周期的信号载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吉林省蓝藻门二新种
    肖洪兴, 修瑾, 林宜萌
    植物研究    2005, 25 (1): 3-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2
    摘要655)      PDF(pc) (138KB)(309)    收藏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五女峰的蓝藻门二新种,即:颗粒伪枝藻、绚丽裂须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福建润楠属一新种
    林木木, 阙天福, 郑世群
    植物研究    2005, 25 (1): 5-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3
    摘要711)      PDF(pc) (131KB)(281)    收藏
    描述了福建润楠属(樟科)一新种,即汀州润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四川素馨属(木犀科)一新变种
    刘建林
    植物研究    2005, 25 (1): 7-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4
    摘要599)      PDF(pc) (66KB)(408)    收藏
    发表了素馨属亮叶素馨一新变种即攀枝花素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大蒜芥属一新变种
    孙稚颖, 李法曾
    植物研究    2005, 25 (1): 8-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5
    摘要719)      PDF(pc) (71KB)(289)    收藏
    发表了大蒜芥属一新变种,无毛全叶大蒜芥( Sisymbrium luteum (Maxim.)O. E. Schulz var. glabrum F. Z. Li et Z. Y. Su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紫堇属和钻地风属植物二新异名
    朱长山, 田朝阳, 袁祖丽
    植物研究    2005, 25 (1): 9-1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6
    摘要576)      PDF(pc) (103KB)(552)    收藏
    将白花刻叶紫堇( Corydalis incisa (Thunb.)Pers. var. alba S. Y. Wang)作为新异名归并入刻叶紫堇( C. incisa (Thunb.)Pers.);将心叶钻地风(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f. cordatumS. Y. Wang)作为新异名归并入秦榛钻地风( S. corylifolium chu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乌苏里鼠李的名实问题
    赵一之, 王光辉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1-1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7
    摘要687)      PDF(pc) (154KB)(448)    收藏
    在野外观察和查阅大量标本的基础上,认为 Rhamnus ussuriensis J. Vass.应作为 Rh. davurica Pall.的异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湖南蕨类植物新记录
    曾汉元, 丁炳扬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4-1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8
    摘要619)      PDF(pc) (191KB)(512)    收藏
    报道了湖南省蕨类植物新记录14种(含1变种),属于10科11属,它们是皱边石杉( Huperzia crispata),倒叶瘤足蕨( Plagiogyria dunnii),华南鳞盖蕨( Microlepia hancie),三轴凤尾蕨( Pteris longipe),蚀盖金粉蕨( Onychium tenuifrons),长羽凤丫蕨( Coniogramme longissima),圆基凤丫蕨( C. emeiensis var. lancipinna),云贵紫柄蕨( Pseudophegopteris yunkweiensis),齿果铁角蕨( Asplenium cheilosorum),狭翅铁角蕨( A. wrightii),腺齿铁角蕨( A. glanduli-serrulatum),翅轴蹄盖蕨( Athyrium delavayi),骨牌蕨( Lepidogrammitis rostrata),显脉星蕨( Microsorium zippelii)。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重瓣多花紫藤(豆科), 一种中国新记录园艺植物
    朱相云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8-1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09
    摘要931)      PDF(pc) (66KB)(434)    收藏
    首次报道一种中国新记录园艺植物,重瓣多花紫藤[ Wisteria floribunda(Willd.)DC. f. violaceo-plena(Schneider)Rehder & Wilso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有关中国细齿缺萼苔( Gymnomitrion crenulatum)和中华缺萼苔( G. sinense)资料
    吴玉环, 高谦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9-2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0
    摘要723)      PDF(pc) (166KB)(362)    收藏
    细齿缺萼苔( G. crenulatum Gott. ex Carr.)的中国记录为错误鉴定,标本实为中华缺萼苔( G. sinense K. Muell.),应被移出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发现了多号西藏产中华缺萼苔标本,将中华缺萼苔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从云南的模式产地扩展到了西藏。对中华缺萼苔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和分布分析,并提供了特征示意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赖草属植物的分类、分布的初步研究
    智丽, 滕中华
    植物研究    2005, 25 (1): 22-2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1
    摘要591)      PDF(pc) (172KB)(505)    收藏
    确认了中国区域有赖草属植物20种, 2变种,划分为3个组,即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其中,多穗组为新组。编制了新的分种检索表,报道了种的地理分布,推测了中国赖草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腺齿木科系统位置评述
    索志立
    植物研究    2005, 25 (1): 26-2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2
    摘要723)      PDF(pc) (194KB)(748)    收藏
    腺齿木科(Trimeniaceae)含2属5种。形态学研究显示腺齿木科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腺齿木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重要基部类群之一。但有关腺齿木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辐射一直是植物系统学家关注的热点。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中国书带蕨科植物的分类和名称变化
    高卉, 刘保东, 张宪春
    植物研究    2005, 25 (1): 30-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3
    摘要740)      PDF(pc) (186KB)(623)    收藏
    对书带蕨科的分类进行了评论。承认中国该科植物24种,隶属于3属,即车前蕨属,书带蕨属和一条线蕨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徐艳, 石雷, 刘保东, 刘燕, 李东
    植物研究    2005, 25 (1): 34-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4
    摘要528)      PDF(pc) (278KB)(378)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成熟孢子黄色,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近极单裂缝,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6~8 d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形成3~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接种后30 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幼原叶体短舌状,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60 d左右开始产生,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10 d左右形成,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培养基培养的片状体常在基部进行营养繁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干旱对浑善达克沙地榆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张红霞, 刘果厚, 崔秀萍
    植物研究    2005, 25 (1): 39-4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5
    摘要543)      PDF(pc) (329KB)(343)    收藏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丘顶部、丘间草地处的浑善达克沙地榆及呼和浩特市白榆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浑善达克沙地榆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表明,虽然属同种植物,但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叶片的解剖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境条件最差的流动沙丘顶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榆的抗旱性最强,具体表现为:叶片厚,表皮细胞大,具有较厚的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栅栏组织发达,细胞缩小,排列紧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肥叶碱蓬叶和茎的解剖结构研究
    王文和, 许玉凤
    植物研究    2005, 25 (1): 45-4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6
    摘要594)      PDF(pc) (239KB)(393)    收藏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宁夏中卫盐碱荒漠的肥叶碱蓬的茎和叶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表现出许多适应干旱和盐碱土环境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叶为肉棒状的等面叶,茎叶表皮细胞具有较厚的角质层,个别表皮细胞形成乳凸状的泌盐细胞。栅栏组织为环栅形,叶内有大的贮水细胞,在贮水细胞之间散布有晶体细胞。叶脉维管束不发达。茎有少量的次生生长,它的结构中髓部发达,并有贮水功能,茎发育后期产生异常结构等。同时肥叶碱蓬的茎和叶结构还有三点特殊之处:(1)叶表皮下有一层排列相当疏松的薄壁细胞;(2)栅栏组织里侧是一层贮藏细胞,在贮藏细胞中细胞核和液泡分布于外侧,内含物沉积于内侧。(3)叶脉维管束导管末端不深入到栅栏组织中。上述结构和特征反映出肥叶碱蓬对干旱、盐碱土生境适应的多样性,也为旱生和盐生植物的生理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影响小麦成熟胚培养及植株再生因素的研究
    李新玲, 曲敏, 闫玉清, 徐香玲
    植物研究    2005, 25 (1): 49-5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7
    摘要456)      PDF(pc) (187KB)(342)    收藏
    对3个不同栽培品种小麦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影响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东农7742的苗分化率明显高于龙麦9814和龙麦26;高浓度的玉米素可明显提高芽的分化率;附加低浓度NAA的1/2 MS培养基可有效促进生根。可见,基因型对小麦愈伤组织的分化有很大的影响,附加一定的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再生频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毛脉酸模不同生长发育期HPLC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王振月, 孙晖, 崔红花, 康毅华, 左月明, 李瑞明
    植物研究    2005, 25 (1): 53-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8
    摘要442)      PDF(pc) (270KB)(305)    收藏
    采用HPLC-DAD方法,梯度洗脱,对10批不同生长发育期毛脉酸模根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色谱条件为:Planetsil C18分析柱(5 μm, 200 mm×4.6 mm),预柱Phenomenex ODS-C18(4×3.0 mm ID),柱温40℃,流动相A为甲醇;流动相B为水(磷酸调pH值为2.0),流动相A从30%甲醇到100%甲醇,时间为0~50 min,检测波长254 nm。10批毛脉酸模样品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有27个共有峰,其特征峰指纹图谱可分为Ⅰ, Ⅱ, Ⅲ三组:第Ⅰ组包括0~17 min(1~14号峰),第Ⅱ组包括17~35 min(15~24号峰),第Ⅲ组包括35~50 min(25~27号峰)。HPLC-DAD方法分析毛脉酸模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27个共有峰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专属性,重复性好,形成了毛脉酸模特有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可作为毛脉酸模内在质量评价、鉴定及其最佳采收期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变化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植物研究    2005, 25 (1): 59-6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19
    摘要635)      PDF(pc) (253KB)(890)    收藏
    以兰州百合和亚洲系"精粹"百合为试材,探讨了鳞茎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母鳞茎作为百合萌发阶段的代谢源,其外部鳞片是代谢更为活跃的部位。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增加是百合新鳞茎开始膨大的标志。蔗糖是百合鳞茎中可溶性糖的主要形态,还原糖的变化体现了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及转化。淀粉酶在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对调节和平衡碳水化合物的形态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的蒸腾作用研究
    卜崇峰, 刘国彬
    植物研究    2005, 25 (1): 64-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0
    摘要510)      PDF(pc) (239KB)(344)    收藏
    对狼牙刺和柠条的蒸腾日变化、月变化作了动态测定,研究了狼牙刺的蒸腾特性及其同环境因子及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狼牙刺和柠条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是以单峰型曲线为主,少数为双峰型。在10:00~14:00时段是狼牙刺和柠条的高速蒸腾期;蒸腾极大值多出现在12:00。(2)从6~9月份,狼牙刺和柠条的蒸腾速率呈逐月下降趋势,不同林龄狼牙刺之间的蒸腾速率月均值差异不明显,但狼牙刺与柠条的蒸腾速率月均值的种间差异比较明显,即柠条的蒸腾作用略高于狼牙刺。(3)一天当中,狼牙刺的蒸腾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密切正相关,与大气湿度负相关;6~9月,狼牙刺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与土壤水分状况密切正相关。(4)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人工林草植被建设过程中,应该主要充分了解物种在6、7月份(林木生长旺盛期)的耗水特点及土壤供水能力,以保证植被的快速恢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干旱胁迫下刚毛柽柳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刘桂丰, 侯英杰, 王玉成, 褚延广
    植物研究    2005, 25 (1): 69-7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1
    摘要397)      PDF(pc) (250KB)(292)    收藏
    以干旱胁迫下的刚毛柽柳根部组织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的刚毛柽柳根部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干旱胁迫下刚毛柽柳根部组织的消减文库。文库克隆的重组率为95%,插入片段大部分集中在250~600 bp之间。通过对文库阳性克隆的随机测序,获得了如Mn-SOD、myb相关蛋白、锌指蛋白等17种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基因,它们涉及了植物的渗透调节、信号传递、转录调控、活性氧清除等方面。所得EST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实验为抗逆基因克隆和系统研究干旱胁迫下柽柳根部基因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五叶爬山虎实生苗的生长特征对水分梯度下保水剂的反应
    张占江, 石雷, 张称意, 张金政
    植物研究    2005, 25 (1): 74-7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2
    摘要703)      PDF(pc) (281KB)(304)    收藏
    为探讨保水剂和未来降雨变化对五叶爬山虎实生苗生长特征的影响及寻求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在内蒙古正蓝旗育草站开展了爬山虎实生苗生长特征对水分梯度下保水剂的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处理更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效含水量,并能保持较长时间;爬山虎幼苗的株长、侧枝数、叶数及茎、叶、根和植株生物量增重等指标均随施水的增多而增大,但保水剂处理增幅较大,尤其是W3和W4两种供水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保水剂处理还影响植株的生物量分配,尤其对叶重比和根重比影响显著,而茎重比和根冠比两种处理差异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旱育秧苗期抗氧化系统活性的研究
    周泉澄, 陈国祥, 陈利, 王建安, 张成军, 吕川根
    植物研究    2005, 25 (1): 80-8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3
    摘要411)      PDF(pc) (268KB)(197)    收藏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旱育条件下两优培九幼苗的体内抗氧化系统的特性。显示两优培九在旱育条件下其体内三大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都较水育条件下高,而体内超氧阴离子含量和MDA含量和水育秧相比却没有大的差异;旱育条件下秧苗叶片内积累的脯氨酸量显著高于水育秧。这不但能提高水稻苗期抗旱能力,同时也为移栽大田后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抗胁迫能力打下了物质基础。另外,发现秧苗培育时间过长也不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秧苗,时间以30 d左右为宜。和汕优63相比,相同条件下的两优培九幼苗抗氧化系统活性较高,这也可能是两优培九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五叶地锦越冬能力与越冬方法的研究
    刘慧民, 康英, 陈雅君
    植物研究    2005, 25 (1): 86-8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4
    摘要815)      PDF(pc) (144KB)(482)    收藏
    通过对五叶地锦越冬前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处理,自然露地越冬与防寒覆盖越冬处理,研究抗寒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其越冬能力的关系,明确五叶地锦在北方可行的越冬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西北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李登武, 党坤良, 康永祥
    植物研究    2005, 25 (1): 89-9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5
    摘要619)      PDF(pc) (419KB)(434)    收藏
    西北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其南部基本上控制在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内,区系成分以北亚热带成分占优势,中、东部主要控制在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内的华北地区中的黄土高原地区内,以华北区系成分占优势,西南部主要属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区系成分以唐古特和横断山区系成分占优势,北部主要是亚洲荒漠植物亚区,区系成分是以古地中海成分占优势。本区有木本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3科338属172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6科17属57种,被子植物97科321属1672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26个,土著特有种173个(含种下等级)。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包含有15个分布区类型及其17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东亚至北美间断分布、东亚分布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其木本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为:种类比较丰富;分布不均,区域差异大;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起源古老;土著特有种较多;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混杂和过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梅笑漫, 朱圣潮, 徐双喜, 叶立新, 丁炳扬
    植物研究    2005, 25 (1): 99-10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6
    摘要607)      PDF(pc) (303KB)(439)    收藏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7科74属196种和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瓦苇属。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科、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6山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与凤阳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凤阳山共有57种中国特有蕨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禾本科植物区系
    吴玉虎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06-11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7
    摘要876)      PDF(pc) (417KB)(486)    收藏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的禾本科植物除去栽培种类外共有47属,含161种。分析表明:(1)本区的禾本科植物主要是由北温带成分组成,并兼有丰富的旧世界温带成分和其他温带成分,温带性质明显。(2)本区所分布的泛热带成分无一例外地都能够延伸到温带地区,应属一类具有一定程度温带性质的泛热带分布类型。一些种类如蔗茅( Erianthus ravennae)的出现是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亚分布到本区的。(3)本区的禾本科植物绝大多数属于温寒地带分布类型,因而具有明显的高原、高山植物区系的特征,主要有固沙草属( Orinus)、看麦娘属( Alopecurus)、披碱草属( Elymus)、三毛草属( Trisetum)、扇穗茅属( Littledalea)、偃麦草属( Elytrigia)、冠毛草属( Stephanachne)和拟沿沟草属( Paracolpodium)等,这是本区的高山特化和寒旱化适应现象在禾本科植物中的突出表现。(4)本区无特有属,特有种亦较少,这种现象是有其自然和历史原因的。大多数的单种属和寡种属都是从它们各自广布的近缘属中衍生而来,表明本区系是一个年轻的、衍生的区系。例如细柄茅属( Ptilagrostis)之从针茅属( Stipa),钝基草属(Timoria)之从芨芨草属( Achnatherum)等。(5)本区系同周围区系的联系广泛,但同西藏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广西栲树林分类的研究
    王献溥, 郭柯, 覃海宁
    植物研究    2005, 25 (1): 115-1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1.028
    摘要391)      PDF(pc) (516KB)(240)    收藏
    以栲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在广西广泛分布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700 m以下红、黄壤丘陵山地,而且是这个区域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群落类型;在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山地也有小片分布。描述了广西常见的13个群丛,扼要地阐述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和种类组成。所有这些材料可作为其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酸性培养基对喜树叶片细胞壁降解的影响
    祖元刚, 于景华, 唐中华, 张宇亮, 李艳华, 孟庆焕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29-13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1
    摘要454)      PDF(pc) (335KB)(331)    收藏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喜树叶片外植体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喜树叶片在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中细胞壁呈现模糊微弱降解、明显降解和完全降解直至消失的解剖学特征。在同样的组培条件和相同的时间内,同一喜树叶片不同部位出现细胞壁程度不同的降解和消失现象,可能是喜树叶片因上表皮凸凹不平进而导致其不同部位与酸性培养基接触的程度不同,因而使培养基中的酸性物质对喜树叶片上表皮的不同部位影响出现异质化。本文对培养基中的酸性成分对喜树叶片细胞壁降解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苹果属(Malus Miller)植物两新变种
    钱关泽, 汤庚国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32-1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2
    摘要842)      PDF(pc) (97KB)(469)    收藏
    发现苹果属西蜀海棠的一个新变种-光果西蜀海棠,以全株尤其果实光滑无毛区别于原变种;及苹果属另一新变种-裸柱丽江山荆子,以花柱下部合生处光滑无毛区别于原变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水苏属一新变种
    孙稚颖, 李法曾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34-13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3
    摘要735)      PDF(pc) (99KB)(265)    收藏
    发表了水苏属一新变种,毛叶水苏( Stachys japonica Miq. var. tomentosa F. Z. Lie Z. Y. Su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国东北川续断科两个新变型
    刘淑珍, 曹伟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35-13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4
    摘要778)      PDF(pc) (58KB)(495)    收藏
    发表了东北产川续断科蓝盆花属两个新变型,即白花窄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 albiflora S. H. Liet S. Z. Liu)和白花华北蓝盆花(S. tschiliensis Grun. f. albiflora S. H. Liet S. Z. Liu).两个变型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为花为白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蜈蚣衣属地衣一新记录
    王玉良, 王虹, 郑玉华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36-13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5
    摘要695)      PDF(pc) (381KB)(334)    收藏
    报道了采自新疆的蜈蚣衣属( Physcia)地衣——中国新记录种(Phy scia a lba(Fée)Mül.lA rg.),用扫描电镜、光镜等手段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对其化学成分和分布范围也做了描述,并与同属的相近种类做了观察比较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湖南藓类植物新资料
    何祖霞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38-13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6
    摘要414)      PDF(pc) (105KB)(427)    收藏
    报道了湖南藓类7个新分布种:虾藓东亚亚种(Bryoxiphium norvegicum ssp. japonicum,隶属于虾藓科Bryoxiphiaceae,为湖南新记录科)、细拟合睫藓(Pseudosymblepharis duriuscula)、大叶真藓(Bryum pseudotriquetrum)、密叶匍灯藓(Plagiom niumconfertidens)、尖叶匍灯藓(P.cuspidatum)、石地青藓(Brachythecium glareosum)和毛叶梳藓(Ctenidium capillifolium,梳藓属为湖南新记录属)。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中亚鸢尾( Iris blowdowill)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李宁, 董玉芝, 梁风丽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40-14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7
    摘要525)      PDF(pc) (1538KB)(303)    收藏
    选取中亚鸢尾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中亚鸢尾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即有连续型,也有同时型。小孢子为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柽柳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44-15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8
    摘要558)      PDF(pc) (1998KB)(342)    收藏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柽柳为三心皮构成的单室复子房,每子房具有10~20个胚珠,基底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3排列的4个大孢子, 4个大孢子全部参与胚囊的形成。(5)胚囊发育为贝母型,反足细胞在胚囊成熟时充分发育。(6)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凹叶厚朴细弱枝与粗壮枝导管分子的比较研究
    胡江琴, 王利琳, 沈晓璟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51-15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9
    摘要653)      PDF(pc) (868KB)(280)    收藏
    对凹叶厚朴粗壮枝和细弱枝的次生木质部进行离析研究,发现其导管穿孔板有两种类型,即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在细弱枝中,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八种类型,即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三个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具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中间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粗壮枝除了无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外,其它细弱枝的导管分子的类型都具有。细弱枝的导管分子宽而长,粗壮枝导管分子窄而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盐肤木茎的木材解剖学研究
    朱俊义, 赵凤娟, 杨忠顺, 李晓君, 陆静梅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55-1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0
    摘要697)      PDF(pc) (827KB)(267)    收藏
    对盐肤木茎进行木材解剖学研究,发现其导管分子穿孔板为单穿孔板。根据穿孔板在导管分子上的位置和数量,导管分子可分为4种类型,即只有一个单穿孔板,位于导管中央,且具有螺纹增厚;两端均为单穿孔板,且具螺纹增厚;两端均为单穿孔板,且具有孔纹增厚;具三个单穿孔板,一端有2个,另一端有1个,且具螺纹增厚。组成细胞中还有分隔木纤维、螺纹管胞。盐肤木为环孔材,射线为异形射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低夜温后不同光强对榕树叶片PS II功能和光能分配的影响
    胡文海, 肖宜安, 喻景权, 黄黎锋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59-16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1
    摘要717)      PDF(pc) (856KB)(333)    收藏
    研究了自然低夜温后全光照与遮荫对榕树叶片PS II功能及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夜温后全光照条件下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部分减少,而热耗散部分和反应中心过剩光能则增加,从而导致了PSII功能的下降,遮荫条件下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程度增加,虽然用于热耗散的比例下降了,但反应中心过剩光能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PSII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两种高产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衰退特性的比较
    张成军, 陈国祥, 施大伟, 黄春娟, 王萍, 王静, 周泉澄
    植物研究    2005, 25 (2): 163-1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2
    摘要389)      PDF(pc) (278KB)(293)    收藏
    以高产小麦宁麦8号和9号为材料,研究了自开花期旗叶光合功能衰退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期后,随着穗重的增加,旗叶的比叶重、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饱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 P nmax、光饱和点 LSP、表观量子产量 AQY以及PSI、PS II和全电子传递链活性不断降低,黄熟期后下降均较显著,而叶绿素a/b、光补偿点 LCP和呼吸速率 R d开花期至黄熟期间缓慢升高。和宁麦8号相比,宁麦9号叶绿素含量开始时较低,衰老后期含量较高。结论:黄熟期前,旗叶对光的利用范围较光,光合功能降低缓慢;黄熟期后,利用强光和弱光能力均下降,光合功能的衰退显著。和宁麦8号相比,高产小麦宁麦9号旗叶光合功能早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