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植物研究1995 Vol.1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论世界蒿属植物区系
    林有润
    植物研究    1995, 15 (1): 1-37.  
    摘要524)      PDF(pc) (2489KB)(401)    收藏
    本文从多学科, 包括形态、地理分布、孢粉、古植物、谱系分支分析及化学成分等学科的研究, 论述了世界蒿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及其种属地理、历史地理和区系地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续断属新分类群
    艾铁民, 杨连菊, 冯学锋
    植物研究    1995, 15 (1): 38-42.  
    摘要773)      PDF(pc) (326KB)(314)    收藏
    本文发表中国续断属二新种, 即玉龙续断 Dipsacus yulongensis T. M. AietL. J. Yang, sp. nov. 和康定续断. Dipsacus Kangdingensis T. M. AietX. F. Feng, sp. nov.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兰科新植物和三个新记录属
    吉占和
    植物研究    1995, 15 (1): 43-46.  
    摘要472)      PDF(pc) (260KB)(279)    收藏
    本文报道了来自云南的一个兰科新植物( Coelogyne malipoensis Tsi和三个兰科属( Pennilabium J. J. Sm.; Parapteroceras Averyanov; Smitinandra Holttum)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铁仔属一新变种
    张继敏
    植物研究    1995, 15 (1): 47-48.  
    摘要467)      PDF(pc) (114KB)(280)    收藏
    本文发表了铁仔属一新变种, 即腺毛铁仔 Myrsine africana Linn. var. glandulosaJ. M. Zhang, var. nov.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辽宁卷耳属(石竹科)一新变种
    韩全忠, 周立华
    植物研究    1995, 15 (1): 49-50.  
    摘要504)      PDF(pc) (124KB)(313)    收藏
    本文发表了卷耳属一新变种, 即短果卷耳 Cerastium glomeratum thuill. var. bbrachycarpum L. H. Zhou et Q. Zh. Ha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黄芪属一新改级
    朱相云, 陈家瑞
    植物研究    1995, 15 (1): 51-52.  
    摘要623)      PDF(pc) (141KB)(251)    收藏
    作者通过对药用黄芪野生资源的调查, 结合查阅大量标本及考证模式标本, 发现淡紫花黄芪 Astrasalus membranaceus(Fisch. exLink)Bge. var. membranaceus f. purpurinus(Y. C. Ho)Y. C. Ho不仅花旗瓣顶端为紫红色;而且花小;小叶小, 质地厚, 小叶对数少;果小且果皮厚;限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认为作为亚种处理比较合适。即 A. membranaceus(Fisch. exLink)Bge. subsp. pallidipurpureus(Hsiao)X. Y. ZhuetC. J. Che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丛藓科的新变种及新记录种
    贾学乙, 高谦
    植物研究    1995, 15 (1): 53-54.  
    摘要457)      PDF(pc) (146KB)(217)    收藏
    本文发表了中国丛藓科一新变种, 侧立藓粗台变种 Pleuroweisias chliephackei Limpr. Var apophysis Gao et X. Y. Jia, var. nov. 和一新记录种, 芽胞扭口藓Barbula horrinervisSaito.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金锈属(Chrysomyxa)一新记录种
    薛煜, 侯伟宏, 何秉章, 刘乃诚
    植物研究    1995, 15 (1): 55-56.  
    摘要534)      PDF(pc) (113KB)(217)    收藏
    采到科马罗夫金锈菌, ( Chrysomyxa komarovii Tranz.)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大叶苔属大陆新发现及棕色原丝薛中国新记录
    傅星, 高谦, 李乾, 房家声
    植物研究    1995, 15 (1): 57-60.  
    摘要490)      PDF(pc) (242KB)(256)    收藏
    作者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苔藓植物时, 发现了中国大陆一新记录属一大叶苔属( Scaphophyllum), 并首次报导了大叶苔( S. speciosum(Horik.)Inoue)的孢子体. 同时发现了中国藓类植物一新记录种一棕色原丝藓( Tetrodontium browniamum(Dicks.)Sohwaegr.).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Ⅷ铁角蕨科
    包文美, 王全喜, 敖志文
    植物研究    1995, 15 (1): 61-64.  
    摘要411)      PDF(pc) (423KB)(274)    收藏
    本文研究了过山蕨( Camposorus sibiricus Rupr.)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孢子左右对称, 单裂缝, 具周壁, 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 丝状体2-7个细胞长, 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 原叶体的毛状体形状多样, 性器官较小, 在配子体上的此等特征说明过山蕨为进化的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滨藜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贺新强, 李法曾
    植物研究    1995, 15 (1): 65-71.  
    摘要605)      PDF(pc) (603KB)(491)    收藏
    本文对中国滨藜属( Atriplex L.)1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在种子外部形态观察基础上明确了胚根位置类型的划分标准, 认为滨藜属胚根位置仅有胚根上位和胚根侧位两种类型;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报道了该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国独活属叶柄的解剖学研究
    何兴金, 溥发鼎, 王幼平, 王萍莉
    植物研究    1995, 15 (1): 72-83.  
    摘要442)      PDF(pc) (784KB)(300)    收藏
    本文首次观察了我国独活属( Heracleum)15种植物叶柄解剖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变异幅度。根据叶柄的维管束排列, 结合横切面形状, 近轴面沟槽的有无及形状, 周缘的变化及髓腔的有无等特征, 把15种独活的叶柄解剖分为5个类型. 依据各类型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植物的外部形态, 以及细胞学和花粉形态等特征, 讨论了这5个类型可能的演化关系和独活属的属下分类问题。作者认为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不仅独活属植物的种类丰富, 是该属的频度中心, 而且形态分化活跃. 也是其最大变异中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鹅掌楸属植物的多糖壁前体和花粉管的生长
    樊汝汶, 尹增芳, 黄金生
    植物研究    1995, 15 (1): 84-91.  
    摘要446)      PDF(pc) (870KB)(294)    收藏
    本文观察描述了中国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 L. tulipifera)花粉在异已柱头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期间多糖壁前体的发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多糖壁前体在形态上有P-粒子(Polysaccharide particles), 被膜小泡(coated vesicle)和小泡(vesicle)三种。2、P-粒子于单核花粉期已经发生, 至花粉管延伸期为发生高峰。多糖壁前体是在高尔基体, 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继、连续作用下, 由淀粉质体、蛋白体和脂滴降解形成. 3、P-粒子的形态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变化, 早期为成群的电子透明小泡, 或为蛋白质束缚的挤压成多面体形, 后期为内含颗粒或微纤丝的无被膜粒子或具刺被膜粒子。4、P-粒子移至管端. 或融合或单个通过周质内质网(CER), 释放内容物参与管端壁的形成, 被膜小池和小泡移至花粉管次顶端区向质膜外分泌, 参与花粉管壁内层的形成, 或移至管端, 提供膜片。最后讨论了亲和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两种黄芪主根内部构造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尔彤, 刘玫, 刘鸣远
    植物研究    1995, 15 (1): 92-96.  
    摘要555)      PDF(pc) (340KB)(260)    收藏
    对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unge)和蒙古黄芪( A. membranaceus(Fish)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主根的内部结构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 由于两种黄芪个体发育节律的不同, 其主根内部结构和养分的积累亦遵循各自不同的变化规律, 有效成分黄芪甙和总多糖合量亦随这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规律的不同而变化, 并且与养分的积累与消耗呈正相关. 两种有效成分的合量在萌动期前和枯萎期后达到高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东北羊草草原羊草种群生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张崇邦, 张忠恒, 杨靖春
    植物研究    1995, 15 (1): 97-103.  
    摘要348)      PDF(pc) (416KB)(294)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东北单草草原单草种群的生长, 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考查了环境因子对单草生长的作用规律. 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进程, 7-8月份生长最快, 生长速率为0.20-0.403g/m 2·d, 相对单草的生长. 土壤水解氮、速效钾、活性有机质、温度、pH值和有效磷具有较大的灰色关联度, 其中水解氮、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是羊草生长的优势因子, pH值是限制因子. 羊草生长的最优模型为y=4.74x 1+6.15x 2+2.48x 3-73.6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旱垂柳和垂柳黄化与土壤条件关系的研究
    关继义, 赵绥林, 黄文天
    植物研究    1995, 15 (1): 104-109.  
    摘要463)      PDF(pc) (397KB)(200)    收藏
    早垂柳和垂柳晚是优美的城市观赏缘化树种, 又是用材林和防枋 林的重要邊林树种. 这两个树种在哈尔滨市道里区苗圃和大庆等黑钙土上有程度不同的黄化现象. 轻者, 树叶自开放时便开始变黄、变白、变薄, 叶片小. 重者, 叶子提早从植株上 脱落, 枯梢, 至整个植株枯死. 一般情况是绝大多数植株全株叶子变黄. 这种黄化 症影响了大苗的正常生长和苗木质量, 给苗阖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生产部 门提出了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題的迫切要求. 根据生产部门的要求, 我们自1989年至1992年9月对这两个树种的黄化问趙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研究, 首先排除了是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而确走是 由于>艮的生态条件引起的. 再通过深入的研究, 确定是土壤的陣碍性因素引起 的. 通过对黄化和正常植株下的土壤刻面形态观察和刦面各发生层土样的CaCO 3 含量、盐酸反应、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的有效性铁、锰的測定;通过对 黄化叶和正常叶的叶绿素含量、叶中全铁量的測定和对黄化植株施铁犯试验, 測定 了未施铁肥黄化叶和施铁肥黄化叶的叶绿素含量.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土壤中 含有大量的CaCO 3和pH较高, 土壤呈城性, 致使土壤中缺少有效态铁, 影响了 根系对铁的吸收和核在树体内的移动及有效性, 不能满足早垂柳和垂柳正常生长对铁的需要而引起的缺绿症. 本项研究并对防治早垂柳和垂柳的缺铁症提出了几点建议, 这对生产将起到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国北方(黑龙江省)引种西洋参气候适宜性的研究
    张士增, 陈雅芝, 包青
    植物研究    1995, 15 (1): 110-117.  
    摘要1196)      PDF(pc) (520KB)(299)    收藏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研究了中国北方(黑龙江省)引种西洋参的分布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以黑龙江省14个引种西洋参生产基地的12项气候和地理指标为变量, 组成14×12原始数据矩阵. 采用PCA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 其结果:黑龙江省引种西洋参的气候分布格局里聚集分布状况, 明显的集合成二个集团(即划分为二个类型);影响引种西洋参分布主导气候因子是水热条件, 以及二者的组合状态;黑龙江省引种栽培西洋参适宜气候条件是干燥度1, 年降雨量 > 460mm、温暖指数 > 58℃或 ≥ 10℃积温 > 230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林下与效应带种植人参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
    吴德成, 牟兆军, 柏松林, 陆兆华
    植物研究    1995, 15 (1): 118-128.  
    摘要428)      PDF(pc) (626KB)(350)    收藏
    运用森林生态学、气象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林下与效应带内栽植人参, 并对自然条件下与效应带不同宽度(10m、8m、6m)的环境因子的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和研究, 总结出温带次生林区, 人工开拓效应带, 种植人参最佳带宽为10m, 从而为林区发展人参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边际产量效应分析
    吴秀清, 侯中田, 葛家麒, 王宏燕
    植物研究    1995, 15 (1): 129-135.  
    摘要485)      PDF(pc) (449KB)(264)    收藏
    在黑龙江省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 降水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 这种限制只能在环境、生产诸因子投入数量一定格局下, 才是稳定的。玉米产量随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 在降水适量时玉米产量达到最高、旱涝均减产. 降水的边际产量与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是:降水边际产量随降水量递增而下降;随积温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逐渐下降。对玉米适当增施氮、磷、钾化肥和农肥, 玉米的降水边际产量效应均提高。在降水充沛, 热量资源丰富的地区, 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和农肥, 玉米的生产潜力会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国毛茛属修订(一)
    王文采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37-180.  
    摘要579)      PDF(pc) (2910KB)(446)    收藏
    (1)本文收载中国毛茛属共119种(包括4归化种), 24变种, 2变型, 并将其等区分为2亚属, 12组, 15系, 其中新分类群有1亚属, 3组, 12系, 11种、9变种、此外还做出5新组合;写出一人为分种检索表;对每一种均引证出重要文献和标本。(2)对叶、萼片、花瓣、心皮、瘦果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些演化趋势;上述特征在揭示属下各分类群的演化水平, 以及毛茛属的系统分类方面均有重要意义。(3)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有90种, 其南部的青藏高原包括横断山区有53种, 14变种, 新疆有37种, 3变种;根据 R.brotherusii, R.lateus, R.natans等植物的分布区可以看出在青藏高原东侧(横断-祁连走廓)和西侧(喀喇昆仑-天山走廓)各有一条迁移路线, 后者是沟通西伯利亚与喜马拉雅等地区植物区系成分交流的通道;根据 R.brotheruiiR.furcatifidus等植物自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区东北部分别向东间断地分布到山西或河北北部、或内蒙古西南部、推测沿贺兰山和阴山曾有一条向东的植物区系迁移路线。(4)简要回顾了毛茛属的分类历史, 并简述了此属的用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静容花属——中国马鞭草科一新属
    艾铁民, 杨连菊, 田建军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81-184.  
    摘要538)      PDF(pc) (280KB)(258)    收藏
    本文发表了马鞭草科一单型新属——静容花属即 Chingyungia T.M.Ai, 探讨了它的系统位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石竹一新变种
    鲁德全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85-186.  
    摘要595)      PDF(pc) (97KB)(323)    收藏
    本文发表石竹一新变种:三脉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L. var. trinervis D.Q.Lu。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国风毛菊属一新变种
    王淑云, 韩全忠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87-188.  
    摘要555)      PDF(pc) (104KB)(238)    收藏
    本文发表了辽宁产风毛菊属一新变种, 疏齿苞乌苏里风毛菊 Saussurea ussuriensis Maxim.var.laxiodontolepis Q.Zh.Hanet Sh. Y.Wan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拟夏孢锈属( Uredinopsis)新记录种
    薛煜, 邵力平, 靳桂敏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89-190.  
    摘要450)      PDF(pc) (124KB)(283)    收藏
    采到骨状拟夏孢锈( Uredinopsis ossiformis Kamei), 为中国新录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安徽植物增补及地理新分布
    何家庆, 董金廷, 章旭东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91-194.  
    摘要372)      PDF(pc) (255KB)(379)    收藏
    本文首次增补《安徽植物志》未记入的植物13种2变种。其中9种2变种为安徽植物地理新分布, 2属为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属, 以及归化新记录植物3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假地枫皮的订正
    林祁, 陈三茂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95-198.  
    摘要469)      PDF(pc) (296KB)(269)    收藏
    作者查阅了全国42个标本馆所收藏的403号假地枫皮 Illicium jiadifengpi B.N.Chang标本, 确认该种植物为中国特有,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将百山祖八角 I.jiadifengpi B.N.Changvar. baishanense B.N.Chang et S.H.Ou归并到假地枫皮;将闽皖八角 I.minwanense B.N.Changet S.D.Zheng作为假地枫皮的一个变型——紫花八角 I.jiadifengpi B.N.Changf.minwanense(B.N.ChangetS.D.Zhang)Q.Lin, 将武夷八角 I.wuyishanum Q.Lin归并到紫花八角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中国马兜铃属植物的细胞分类学初步研究
    余伟, 黄潞琦, 诚静容
    植物研究    1995, 15 (2): 199-205.  
    摘要408)      PDF(pc) (611KB)(243)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中国马兜铃属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 发现并确定了x=8为本属染色体基数之一。本属染色体的共同特征是:小型;以中部(m)、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为主;核型类型为1A、2A、3A、1B、2B;随体一般处在染色体的长臂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中国东北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陆兆华, 曹文钟, 张玉兰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06-212.  
    摘要718)      PDF(pc) (805KB)(458)    收藏
    本文对中国东北牛儿苗科(Geraniaceae)二属(太阳花属Erodium, 老鹳草属(Geranium)计14种(species)1变种(Variety)和1变型(form)植物的种皮亚显微结构(SEM)及种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太阳花属与老鹳草属植物无论从种子形状, 长宽比, 还是种皮初级雕纹及次级雕纹形态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在老鹤草属下种及种下等级的鉴定和划分上, 种皮微形态及种子形态特征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云南新记录种辣薄荷草及其挥发油成份
    张荣, 谢友宽, 苏中武, 李承祜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13-214.  
    摘要400)      PDF(pc) (130KB)(298)    收藏
    本文报道了云南新记录种辣薄荷草及其挥发油的化学成份。胡椒酮含量超过65%, 因此, 它是一种有用的资源植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家黑种草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王立军, 张友民, 贾伟平, 谷安根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15-219.  
    摘要556)      PDF(pc) (425KB)(321)    收藏
    家黑种草幼苗子叶节区中部存在中始式二原型管状中柱阶段的事实, 就足以说明, Namboodiri和Beck(1968a、b、c)的理论-即认为在前裸子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初生维管系统中不存在管状中柱阶段, 从而主张种子植物在起源上与真蕨类毫无亲缘关系的理论是不够慎重的, 作者相信, 随着管状中柱阶段的不断发现, 就可以预言它们两者之间, 在系统发育的过程中, 可能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长白山地区天然赤松林群落学特性的研究
    徐程扬, 张晶, 沈海龙, 宋林, 胡祥一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20-229.  
    摘要488)      PDF(pc) (676KB)(327)    收藏
    对赤松( 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群落的组成、生活型谱、更新、演替及主要类型林分的生长特点等的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的天然赤松林群落种类组成简单, 缺乏固有种、群落尚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 干扰行为将严重地影响着群落的演替方向;更新种群呈弱度的聚集型空间格局, 且缺乏演替层;榛子-赤松林的生产力较高.胡枝子-赤松林、草类-赤松林次之, 杜鹃-赤松林生产力最低。此外, 文章还对不同类型的林分的经营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辽东半岛结缕草群落分类及生态的研究
    董厚德, 赵理, 陈中林, 邵成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30-245.  
    摘要390)      PDF(pc) (977KB)(373)    收藏
    本文用群丛表法和群落数量分类法对辽东半岛的结缕草群落进行分析, 把该地结缕草群系(Form. Zoysia japonica)划分为四个群丛, 分别是:结缕草群丛(Ass. Zoysia japonica)、结缕草+矮丛苔草群丛(Ass. Zoysia japonica+ Carex nanella)、结缕草+矮丛苔草-花木蓝灌草丛(Ass. Zoysia japonica+ Carex nanella- Indigofera kirilowii)和结缕草+矮丛苔草+多年生杂类草群丛(Ass. Zoysia japonica+ Carex nanella+ Perennial Forb), 并讨论了这些群丛的种类和生活型组成, 群落结构和生和生物量垂分布等主要特征.用主分量分析 法(PCA)对58个样地进行排序, 经分析得出:群落草本层受光率和土壤有机盾 含量是决定群落类型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 群落草本层受光 率与结缕草地上生物量和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与它们呈负相关, 本文 还讨论了结缕革群落的演替规律, 指出人为因素在演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议选 择适当时期和适宜强度在结终草草地放牧、割草和采收种子, 可以做到对结缕草资 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植物根系分泌及其在林业中的意义
    范俊岗, 范国儒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46-251.  
    摘要525)      PDF(pc) (488KB)(341)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成分、数量, 充分讨论了根系分泌的影响因素、根系分泌的部位及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扩散的范围, 并阐明了树木通过根系分泌对土壤营养条件、土壤微生物及其它相邻植物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人工种植星星草的光合蒸腾日变化
    阎秀峰, 孙国荣, 李敬兰, 李景信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52-255.  
    摘要458)      PDF(pc) (264KB)(330)    收藏
    对松嫩碱化草地上人工种植生长一至三年星星草光合蒸腾特性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二年生和三年生星星草光合蒸腾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一致, 而一年生星星草不同于二者.一年生星星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大于二年生和三年生星星草, 其水分利用效率在一日中也均低于二年生和三年生星星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不同森林群落结构与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赵宝忱, 刘自强, 吴淑杰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56-262.  
    摘要664)      PDF(pc) (391KB)(333)    收藏
    本文在人工落叶松纯林及人工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的林冠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落叶松和水曲柳的树冠锥体模型。通过对上述两种森林群落结构的太阳辐射的观测, 利用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理论分别对以上两种森林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双层次混交林的光能利用率高于单层纯林的光能利用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草莓脱病毒苗的诱导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
    于丽杰, 崔继哲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63-268.  
    摘要448)      PDF(pc) (420KB)(397)    收藏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0.2~0.3mm)培养和花药培养, 产生草莓脱病毒苗.茎尖培养脱病毒率在72.7~95.5%间, 花药培养脱病毒率在66.7~79.2%间。进行38℃恒温处理茎尖分生组织组培苗, 可提高脱病毒效果。产量比较试验表明, 不同品种的草毒脱病毒苗比对照增产11.7~26.2%, 花药脱病毒苗和茎尖脱病毒苗的增产效果一致.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测定表明, 脱病毒苗与对照相比, 叶绿素含量增加2.3~26.9%, 光合作用强度增加6.9~1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晚白垩纪——新生代黑龙江植被发展概论
    佟希达, 杨秀娟, 李珍, 康洁
    植物研究    1995, 15 (2): 269-274.  
    摘要583)      PDF(pc) (525KB)(261)    收藏
    本文根据目前掌握的古植物、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的资料为依据, 论述中生代晚白垩纪以来黑龙江植被发展演化的概况与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中国毛茛属修订(二)
    王文采
    植物研究    1995, 15 (3): 275-329.  
    摘要549)      PDF(pc) (3713KB)(371)    收藏
    西藏、新疆、青海北部和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山西中部、内蒙古;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 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阿尔泰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中国东北新植物
    傅沛云, 王薇, 孙启时, 李冀云, 方振富, 陈佑安, 刘淑珍
    植物研究    1995, 15 (3): 330-334.  
    摘要577)      PDF(pc) (288KB)(282)    收藏
    笔者在进行即将问世的《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的调研编写过程中, 陆续地发现了一些新的种下分类群, 谨在本文发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我国几种新记录的硅藻
    杨积高
    植物研究    1995, 15 (3): 335-337.  
    摘要456)      PDF(pc) (199KB)(277)    收藏
    本文报道了采自安徽的我国分布新记录的硅藻有3种及3变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