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检索系统收录
刊期及更名情况
编委会
投稿中心
征稿简则
定稿要求
自校须知
模板下载
同行评议流程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联系我们
合作与交流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酸性培养基对喜树叶片细胞壁降解的影响
祖元刚, 于景华, 唐中华, 张宇亮, 李艳华, 孟庆焕
2005, 25(2): 129-13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1
摘要
(
462
)
PDF
(335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喜树叶片外植体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喜树叶片在培养基的酸性环境中细胞壁呈现模糊微弱降解、明显降解和完全降解直至消失的解剖学特征。在同样的组培条件和相同的时间内,同一喜树叶片不同部位出现细胞壁程度不同的降解和消失现象,可能是喜树叶片因上表皮凸凹不平进而导致其不同部位与酸性培养基接触的程度不同,因而使培养基中的酸性物质对喜树叶片上表皮的不同部位影响出现异质化。本文对培养基中的酸性成分对喜树叶片细胞壁降解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苹果属(Malus Miller)植物两新变种
钱关泽, 汤庚国
2005, 25(2): 132-13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2
摘要
(
863
)
PDF
(97KB) (
5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现苹果属西蜀海棠的一个新变种-光果西蜀海棠,以全株尤其果实光滑无毛区别于原变种;及苹果属另一新变种-裸柱丽江山荆子,以花柱下部合生处光滑无毛区别于原变种。
水苏属一新变种
孙稚颖, 李法曾
2005, 25(2): 134-13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3
摘要
(
749
)
PDF
(99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表了水苏属一新变种,毛叶水苏(
Stachys japonica
Miq. var.
tomentosa
F. Z. Lie Z. Y. Sun)。
中国东北川续断科两个新变型
刘淑珍, 曹伟
2005, 25(2): 135-13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4
摘要
(
788
)
PDF
(58KB) (
5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表了东北产川续断科蓝盆花属两个新变型,即白花窄叶蓝盆花(Scabiosa comos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 albiflora S. H. Liet S. Z. Liu)和白花华北蓝盆花(S. tschiliensis Grun. f. albiflora S. H. Liet S. Z. Liu).两个变型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为花为白色。
蜈蚣衣属地衣一新记录
王玉良, 王虹, 郑玉华
2005, 25(2): 136-13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5
摘要
(
707
)
PDF
(381KB) (
3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采自新疆的蜈蚣衣属(
Physcia
)地衣——中国新记录种(Phy scia a lba(Fée)Mül.lA rg.),用扫描电镜、光镜等手段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对其化学成分和分布范围也做了描述,并与同属的相近种类做了观察比较研究。
湖南藓类植物新资料
何祖霞
2005, 25(2): 138-13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6
摘要
(
426
)
PDF
(105KB) (
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湖南藓类7个新分布种:虾藓东亚亚种(Bryoxiphium norvegicum ssp. japonicum,隶属于虾藓科Bryoxiphiaceae,为湖南新记录科)、细拟合睫藓(Pseudosymblepharis duriuscula)、大叶真藓(Bryum pseudotriquetrum)、密叶匍灯藓(Plagiom niumconfertidens)、尖叶匍灯藓(P.cuspidatum)、石地青藓(Brachythecium glareosum)和毛叶梳藓(Ctenidium capillifolium,梳藓属为湖南新记录属)。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讨论。
中亚鸢尾(
Iris blowdowill
)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李宁, 董玉芝, 梁风丽
2005, 25(2): 140-14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7
摘要
(
530
)
PDF
(1538KB)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中亚鸢尾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中亚鸢尾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即有连续型,也有同时型。小孢子为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
柽柳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2005, 25(2): 144-15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8
摘要
(
565
)
PDF
(1998KB) (
3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柽柳为三心皮构成的单室复子房,每子房具有10~20个胚珠,基底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3排列的4个大孢子, 4个大孢子全部参与胚囊的形成。(5)胚囊发育为贝母型,反足细胞在胚囊成熟时充分发育。(6)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凹叶厚朴细弱枝与粗壮枝导管分子的比较研究
胡江琴, 王利琳, 沈晓璟
2005, 25(2): 151-15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09
摘要
(
659
)
PDF
(868KB) (
3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凹叶厚朴粗壮枝和细弱枝的次生木质部进行离析研究,发现其导管穿孔板有两种类型,即单穿孔板和梯状穿孔板。在细弱枝中,具不同类型穿孔板的导管分子有八种类型,即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另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只有一端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均为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三个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两端具单穿孔板的导管分子,中间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粗壮枝除了无具多个梯状穿孔板的导管分子外,其它细弱枝的导管分子的类型都具有。细弱枝的导管分子宽而长,粗壮枝导管分子窄而短。
盐肤木茎的木材解剖学研究
朱俊义, 赵凤娟, 杨忠顺, 李晓君, 陆静梅
2005, 25(2): 155-1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0
摘要
(
707
)
PDF
(827KB) (
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盐肤木茎进行木材解剖学研究,发现其导管分子穿孔板为单穿孔板。根据穿孔板在导管分子上的位置和数量,导管分子可分为4种类型,即只有一个单穿孔板,位于导管中央,且具有螺纹增厚;两端均为单穿孔板,且具螺纹增厚;两端均为单穿孔板,且具有孔纹增厚;具三个单穿孔板,一端有2个,另一端有1个,且具螺纹增厚。组成细胞中还有分隔木纤维、螺纹管胞。盐肤木为环孔材,射线为异形射线。
低夜温后不同光强对榕树叶片PS II功能和光能分配的影响
胡文海, 肖宜安, 喻景权, 黄黎锋
2005, 25(2): 159-16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1
摘要
(
727
)
PDF
(856KB)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自然低夜温后全光照与遮荫对榕树叶片PS II功能及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夜温后全光照条件下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部分减少,而热耗散部分和反应中心过剩光能则增加,从而导致了PSII功能的下降,遮荫条件下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程度增加,虽然用于热耗散的比例下降了,但反应中心过剩光能相对较少,从而有利于PSII功能的恢复。
两种高产小麦旗叶光合功能衰退特性的比较
张成军, 陈国祥, 施大伟, 黄春娟, 王萍, 王静, 周泉澄
2005, 25(2): 163-1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2
摘要
(
418
)
PDF
(278KB) (
3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产小麦宁麦8号和9号为材料,研究了自开花期旗叶光合功能衰退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期后,随着穗重的增加,旗叶的比叶重、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饱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
P
nmax
、光饱和点
LSP
、表观量子产量
AQY
以及PSI、PS II和全电子传递链活性不断降低,黄熟期后下降均较显著,而叶绿素a/b、光补偿点
LCP
和呼吸速率
R
d
开花期至黄熟期间缓慢升高。和宁麦8号相比,宁麦9号叶绿素含量开始时较低,衰老后期含量较高。结论:黄熟期前,旗叶对光的利用范围较光,光合功能降低缓慢;黄熟期后,利用强光和弱光能力均下降,光合功能的衰退显著。和宁麦8号相比,高产小麦宁麦9号旗叶光合功能早衰。
小扭口藓(
Barbula indica
)芽胞发育特征的实验研究
赵建成, 黄士良, 李敏, 张元明, 王晓蕊, 范庆书
2005, 25(2): 169-17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3
摘要
(
603
)
PDF
(453KB) (
2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光照培养箱中人工对照培养小扭口藓(
Barbula indica
(Hook.) Spreng)的芽胞,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其发育成配子体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小扭口藓芽胞在3~4 d即可萌发;10 d左右开始分化出绿丝体、轴丝体及假根;18 d,轴丝体上的侧枝顶端细胞以分生缢割的方式产生单细胞或多细胞芽胞;40 d,轴丝体上开始出现配子体原始细胞;之后,配子体原始细胞发育成桑椹状的幼小配子体。还对芽胞形态发育、生理生态及配子体发生过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柴胡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吴晓玲, 谢亚军, 巫鹏举, 邓光存
2005, 25(2): 173-17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4
摘要
(
753
)
PDF
(689KB) (
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激素对银柴胡细胞生长特性及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4种激素配比的培养液M
4
(MS+6-BA 1.0 mg·L
-1
+2,4-D 1.0 mg·L
-1
+NAA 1.0 mg·L
-1
)的细胞鲜重、干重,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M
4
处理可有效增强银柴胡细胞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氮素利用率;M
2
(MS+6-BA 1.0mg·L
-1
+NAA0.5 mg·L
-1
)处理有利于增强银柴胡细胞过氧化氢酶活性。
多裂骆驼蓬提取物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细胞保护酶系的影响
刘建新, 王毅民, 赵国林
2005, 25(2): 177-18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5
摘要
(
505
)
PDF
(711KB) (
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不同浓度的多裂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处理玉米,研究对幼苗生长和细胞保护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裂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处理种子的萌发和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提高而增强,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弱。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浸种处理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根和茎叶生长量增加,根冠比增大。多裂骆驼蓬提取液浸种后显著降低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CO)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根系和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数量表达。
茶树叶糖蛋白分离及鉴定的初步研究
程玉祥, 柳参奎
2005, 25(2): 181-18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6
摘要
(
472
)
PDF
(397KB) (
3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叶是一种有益健康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在于它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茶叶糖蛋白可能是茶叶的保健因子之一。从茶树叶中提取了总蛋白、45%~70%硫酸铵分级总蛋白、分级蛋白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分离出粗糖蛋白,根据糖蛋白糖链及蛋白的对照染色鉴定出多种茶树叶糖蛋白,并从SDS-胶上快速纯化了三种茶叶糖蛋白。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从茶树叶总蛋白中分离出16种天然活性糖蛋白。
黑龙江省蹄盖蕨科三属(蹄盖蕨属、羽节蕨属及冷蕨属)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秀英, 范亚文
2005, 25(2): 186-19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7
摘要
(
588
)
PDF
(252KB) (
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7种随机引物对分布于黑龙江省不同区域蹄盖蕨科中的蹄盖蕨属,羽节蕨属及冷蕨属三属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蹄盖蕨科各种基因组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RAPD谱带进行了统计处理,得出不同区域种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结果表明蹄盖蕨科植物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其种类的分布对周围环境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利用Shannon指数和Nei指数对其分析,确定了三属之间的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蹄盖蕨属的大部分变异仍存在于种源内;冷蕨属中的冷蕨和山冷蕨种类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羽节蕨属中,欧洲羽节蕨和羽节蕨种间有较大的遗传变异。
凉水、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吕建洲, 吴隆坤, 刘德利, 李岩, 裴赢, 张恒庆
2005, 25(2): 192-19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8
摘要
(
494
)
PDF
(211KB)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凉水和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Pinus koraiensis)居群的遗传多样性。10个随机引物检测到61个可重复的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0.6935。Nei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凉水居群(0.2634)大于丰林居群(0.2607)。对比分析了这两个天然红松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变化,红松种内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遗传差异分析
黄华, 郭水良
2005, 25(2): 197-20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19
摘要
(
534
)
PDF
(556KB) (
3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提取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并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浙沪地区4个加拿大一枝黄花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2×CTAB法提取的D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能较好地去除蛋白质、酚类和多糖杂质,是比较适合加拿大一枝黄花总DNA提取的方法;(2)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遗传多态性非常高, 13个引物在4个居群中共检测到102条扩增片段,多态带84条,多态率达到82.35%;特有带41条,占40.20%。居群之间的多态性分别是上海嘉定(73.13%) > 嘉兴乍浦(68.97%) > 杭州(68.42%) > 金华(57.14%);(3)13个引物检测的平均纯合度(J)为0.38,平均杂合度(H)为0.62;(4)Ne i基因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差异程度较大,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位置存在对应关系;(5)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居群的适应性进化与杂草特性紧密相关。
天然次生林三种不同生境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曹建国, 赵则海, 王文杰, 付玉杰, 祖元刚
2005, 25(2): 205-20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0
摘要
(
598
)
PDF
(486KB) (
4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林内、林隙和林缘三种不同生境下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丁香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刺五加不同部位丁香苷的含量不同。生境的变化对枝中丁香苷的含量影响最大,林内生境枝中丁香苷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较高,林缘生境最高。而茎基部丁香苷的含量规律为林内生境最高,林隙生境次之,林缘生境最低。三种不同生境中根和根茎丁香苷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刺五加全株均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中叶和花中黄酮的含量较高。其总黄酮含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林内生境,刺五加叶、花和果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有所提高,而林缘生境中含量最高。叶片总黄酮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越低。对于刺五加的枝、茎干、根和根茎而言, 1~3年枝总黄酮在各个生境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茎干中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林内生境显著的高于林隙生境和林缘生境,后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与茎干不同,林内生境根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和林缘的较高。
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
付玉杰, 赵文灏, 侯春莲, 刘晓娜, 施晓光, 祖元刚
2005, 25(2): 210-21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1
摘要
(
773
)
PDF
(371KB) (
5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了制备甘草酸分析样品的超声波提取条件, 0.3%稀氨水为溶剂,液固比50:1,提取时间5 h;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甘草酸含量的条件为ODS色谱柱(4.6mm×25 cm, 5
μ
m),检测波长254 nm,检测温度为室温,流动相CH3OH/3% HOA c(V/V)为75/25,流速1mL/m in,进样量10
μ
L,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0%,相对标准偏差为1.77%。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准确度高,速度快的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
北五味子果实超临界CO
2
萃取工艺的研究
聂江力, 裴毅, 祖元刚
2005, 25(2): 213-21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2
摘要
(
480
)
PDF
(129KB) (
6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了超临界CO
2
法萃取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20 min。
灵芝孢子几种破壁方法比较分析
薛艳华, 史权, 庞海河, 韩梅, 杨蕾
2005, 25(2): 216-21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3
摘要
(
734
)
PDF
(226KB) (
15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超临界破壁法、匀浆破壁法和超声破壁法对灵芝孢子进行了破壁试验研究,研究显示,采用超临界高压静止破壁法可显著提高灵芝孢子的破壁率。匀浆破壁法和超声破壁法虽灵芝孢子破碎率较低,显微镜观察大部分孢子外形完整,但细胞内容物已几乎消失,达到提取孢子内容物的目的。
金边卫矛抗寒性研究初探
郭惠红, 李庆, 高述民, 沈应柏, 李凤兰
2005, 25(2): 219-22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4
摘要
(
734
)
PDF
(2385KB)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观察了金边卫矛在自然越冬及人工冷驯化期间叶片组织结构及胞内淀粉的变化,并测定了未经冷驯化和经冷驯化的金边卫矛幼苗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两种处理苗在低温胁迫下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自然越冬及人工冷驯化期间叶片栅栏细胞出现的液泡分割现象以及胞内淀粉在低温驯化前累积、驯化后降解并在脱锻炼后重新积累,均表现出与植物抗寒性发育高度的一致性;与未驯化苗相比,驯化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补偿点下降,光饱和点增大。低温胁迫72 h后,驯化苗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作用,而未驯化苗已无光合作用,表明冷驯化提高了幼苗在低温胁迫下光合作用的稳定性。亦对上述适应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作了探讨。
香港大屿山林木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张万里, Mark Shea, 何立群, 李雷鸿
2005, 25(2): 226-22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5
摘要
(
559
)
PDF
(196KB) (
4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不同程度人为干扰条件下(地区建设)香港大屿山林木群落结构(胸围大于0.3m)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干扰强度梯度的增加林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即自然生长植被中的林木群落(山坡)多样性 > 轻度人为干扰的林木群落(昂坪)多样性 > 重度人为干扰的林木群落(东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等群落结构因子也因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类活动有意识地给林木群落引进了外来物种成分,并由这些物种组成新的群落,这些外来树种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研究。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李玉泉, 何平, 邓洪平, 肖宜安, 窦全丽
2005, 25(2): 230-23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6
摘要
(
586
)
PDF
(273KB) (
3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52%(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澳门路环岛灌丛群落的特征
王发国, 邢福武, 叶华谷, 严岳鸿
2005, 25(2): 236-24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7
摘要
(
622
)
PDF
(268KB) (
6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步分析了澳门路环岛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的多度、频度、重要值及外貌,结果表明: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种属组成分散,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区系特点。广东蒲桃、豺皮樟、亮叶柃、桃金娘等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但本区灌丛群落均匀性偏低。具有较高丰富度的种类仅占很少部分,可能与乔木缺乏和种群竞争有关。群落的外貌主要是由小型和中型落叶草质及常绿革质、全缘单叶的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在分析灌丛群落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香港东北角吉澳群岛入侵植物调查
严岳鸿, 何祖霞, 佘书生, 黄忠良, 邢福武
2005, 25(2): 242-24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8
摘要
(
817
)
PDF
(507KB) (
4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入侵是入侵生态学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最近,我们对香港东北角吉澳群岛中的鸦洲湾、小鸦洲、鸦洲、拦船排、虎王洲、娥眉洲、往湾洲、吉澳等8个岛屿上的所有外来植物及本土植物的种类、数量和盖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具有高钙低硅土壤基质的鸦洲、小鸦洲、鸦洲湾等三个小岛上分布有大量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具有高硅低钙土壤基质的拦船排、虎王洲、娥眉洲、往湾洲等岛屿上外来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稀少,吉澳岛虽然外来植物的种类多,但外来植物的个体数量少。分析说明:钙离子可能是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或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的关键因子。此外,文章还讨论及介绍了外来植物在石灰岩生境、盐碱地、海岸沙滩、温带广布的各种钙土、地中海气候影响下形成的干旱土等钙离子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入侵情况。
广西栲树林分类的研究
王献溥, 郭柯, 覃海宁
2005, 25(2): 249-25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05.02.029
摘要
(
375
)
PDF
(302KB) (
5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栲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在广西广泛分布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700 m以下红、黄壤丘陵山地,而且是这个区域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群落类型;在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山地也有小片分布。本文描述了广西常见的13个群丛,扼要地阐述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生境特点和种类组成。所有这些材料可作为其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