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植物研究2019 Vol.3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冰川退缩地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比较结构学观察
    艾菲热;阿布都艾尼, 陈秋艳, 王虹, 耿若楠, 吴玉环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1
    摘要3345)      PDF(pc) (2028KB)(1060)    收藏
    应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方法对一号冰川退缩地生长的15种丛藓科植物茎的结构及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的15种丛藓科植物的茎分为具中轴和无中轴两类,其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厚。而具中轴的丛藓科植物的茎又分为表皮、皮部、中轴三部分,茎表皮细胞短,1层,细胞壁大多向外突出,表面粗糙,表面纹饰多为颗粒状;皮部所占面积最大,大部分有内、外皮部的分化,大多数种的细胞壁由外向内逐渐变薄,细胞由小到大整齐排列;中轴所占的面积也不同,其细胞壁多具角隅加厚;而没有中轴分化的种类,其各自细胞壁加厚的程度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8种绿化树种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冮慧欣, 王嘉琪, 黄春岩, 王秀伟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0-1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2
    摘要3767)      PDF(pc) (1142KB)(1228)    收藏
    城市绿化不仅包含了园林绿化的美化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生态功能是通过植物的生理活动实现的。光合能力在种间和基因型间的变化很大,这些差异通常与代谢和(或)叶片的解剖结构的性质有关。本研究选择8种哈尔滨常见树种,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叶净光合速率( P n)、呼吸速率( R d)、蒸腾速率( T r)、气孔导度( G s)、胞间CO 2浓度( C i)等进行测定,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测定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从而探讨叶片结构对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树种间叶片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2浓度、蒸腾速率、光饱和点差异显著( P<0.05);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差异显著( P<0.05)。虽然8个树种间光合能力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较大,但分析发现其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光饱和点与叶表皮厚度显著正相关( P<0.01),相关系数为0.78。胞间CO 2浓度与上表皮气孔密度显著负相关( P<0.05),相关系数为-0.65。而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和光补偿点与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相关均不显著( P>0.05)。胞间CO 2浓度与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相关均不显著( P>0.05)。光饱和点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和下表皮气孔密度相关均不显著( P>0.05)。虽然对叶片结构对生理过程的影响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我们认为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理指标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15个小苍兰品种的花粉形态研究
    孙忆, 丁苏芹, 史益敏, 唐东芹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7-2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3
    摘要978)      PDF(pc) (2089KB)(1107)    收藏
    以15个小苍兰品种为试材,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T)对其进花粉形态观察,通过对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器官等特征,分析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15个小苍兰品种的花粉均呈单粒存在且两侧对称,具远极单沟萌发孔,花粉外部形态均呈椭球形,极面观为舟形或心形,赤道面观除Castor外均为超长球形。花粉外壁纹饰均有小刺状凸起,多数品种表面有小穿孔和圆形斑纹。进一步聚类分析表明,15个小苍兰品种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可以分成3大类。本文首次报道了小苍兰的花粉形态,并且发现,不同品种间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尤其是外壁纹饰细部特征和萌发器官的差别,体现了不同小苍兰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可为今后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及种质创新等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与双受精的细胞学特征
    谢欣, 钱秋博言, 王蕾, 王乾兴, 平军娇, 贺莉芳, 钱刚
    植物研究    2019, 39 (1): 27-3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4
    摘要694)      PDF(pc) (965KB)(1045)    收藏
    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传统抗菌中草药。为了探讨该物种有性生殖的细胞学机制,实现在物种的遗传育种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从细胞学角度观察了千里光配子体发育、配子形成和双受精作用。结果表明,在生殖核分裂为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位置和形态呈现差异,表现为"二态"精细胞;此外,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孢子发育模式,成熟胚囊的形态结构为卵形或梨形,成熟的卵细胞和极核位于珠孔端。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断,合子在随后二分裂时表现为"基细胞-顶细胞"极性,可能与"二态"精细胞导致的合子细胞质不均一有关。此外,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千里光的"二态"精细胞,胚囊极性和合子极性可成为菊科近缘植物分类的细胞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北京平谷地区次生林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
    张玉婷, 王小菲, 倪妍妍, 刘建锋, 江泽平
    植物研究    2019, 39 (1): 35-44.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5
    摘要885)      PDF(pc) (1655KB)(1085)    收藏
    分析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本文通过气质联用(GC/MS)方法比较分析了北京平谷地区天然次生林林栓皮栎枝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气体VOCs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1)栓皮栎枝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有酯类、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醛酮类、醇类、烯烃类以及其他含氮、氯、硫等物质等8大类,其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约占总物质含量的30.32%~41.60%和30.02%~33.14%;(2)虽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均有所变化,但是每一类物质主要成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主要成分有酞酸二丁酯、2-甲基-1-己醇、2,6,10-三甲基十四烷、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十四烷、十九烷、油酸酰胺、壬醛、癸醛等;(3)机械损伤随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损伤后总挥发物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明显增加的组分有:萘、d-柠檬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乙酸己酯、苯甲酸丁酯、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等化合物。栓皮栎枝叶8大类挥发性物质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机械损伤后,萘、d-柠檬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等物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物质对昆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这可能是栓皮栎的一种化学防御策略来响应和免受外界虫食等胁迫的侵害。另外,机械损伤后许多组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或是小幅度的变化,其变化机理和生态功能尚未知晓,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吴金, 李承义, 李小芳, 张朝晖
    植物研究    2019, 39 (1): 45-5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6
    摘要956)      PDF(pc) (1894KB)(306)    收藏
    喀斯特天坑是一种独特的负地貌,拥有巨大而封闭的空间,形成了适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殊生境。为了探索喀斯特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垂直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贵州猴耳天坑为代表(坑口直径300 m,坑深280 m),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鉴定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对该天坑内12个样点孔雀藓科植物的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与其它样地的比较(喀斯特石漠化地带、天坑边缘地带),探讨其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共采集到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3属9种,占中国该科物种总数的47.37%,贵州该科物种总数的69.23%,其中黄边孔雀藓( Hypopterygiumflavo-limbatum C.Muell)较常见,分布于6个样点,出现频率为50%;(2)空气湿度、光照度、林冠郁闭度以及人为干扰度是影响贵州猴耳天坑内孔雀藓科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余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含水量 > 土壤pH > 坡度 > 空气温度;(3)孔雀藓科植物物种丰富度:喀斯特天坑内 > 天坑边缘地带 > 喀斯特石漠化地带;(4)孔雀藓科植物在垂直分布格局上呈现以天坑底部为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由坑口至坑底种类分布逐渐增加,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物天然的避难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氮素水平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徐海军, 程薪宇, 王晓飞, 关向军
    植物研究    2019, 39 (1): 54-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7
    摘要778)      PDF(pc) (1376KB)(301)    收藏
    为了明确辣木幼苗速生期氮素需求规律,在北方设施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氮素水平处理,研究施氮对辣木幼苗株高、地径生长及其叶片N、P、K养分含量、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辣木株高、地径、叶片N、P、chla、类胡萝卜素、总色素含量及光量子效率(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光补偿点(Lc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株高生长与叶片P及chla显著相关,地径与暗呼吸速率(RD)及叶片K含量显著相关;当氮素水平在30 g·株 -1(N 3)时,辣木生长速度最快,植株养分状况较好、光能利用率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植被群落关系研究
    强方方, 魏天兴, 刘崴
    植物研究    2019, 39 (1): 61-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8
    摘要819)      PDF(pc) (1557KB)(279)    收藏
    土壤水分是晋西黄土区植被群落生长与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定量探讨该区域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选择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种典型植被群落(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水分与降雨、气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研究区降雨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降雨前期不足,集中在中后期;近10年植被群落生长季,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最大,刺槐林最小,且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与油松林地差异不显著;(2)研究区3种植被群落0~60 cm土层中根系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同种植被群落不同土层间根系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植被群落中,天然次生林与油松、刺槐林的根系分布在20~6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研究区植被群落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分层现象,即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而40~100 cm土层波动较小,基本维持在10%~15%;表土层(0~40 cm)土壤水分变化与植被根系分布有关,且植被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4)通过对土壤水分与降雨、气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等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水分与降雨呈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地相关系数最高;气温只与次生林的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水分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正相关,其中与全磷相关度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不同喀斯特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刘济明, 管睿婷, 王敏, 陈敬忠, 童炳丽, 武梦瑶
    植物研究    2019, 39 (1): 69-7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09
    摘要3048)      PDF(pc) (1881KB)(288)    收藏
    通过RAPD标记法对5类喀斯特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RAPD随机引物8个扩增共得87个清晰度高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200~3 000 bp,含多态68条,物种 PPL=78.16%,Nei's基因多度 H=0.291 3,Shannon多样性指数 I=0.431 0。土面(TM)生长的小蓬竹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 PPL=47.13%, H=0.195 3, I=0.283 4),石缝(SF)中的小蓬竹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 PPL=39.08%, H=0.147 4, I=0.219 2)。POPGENE 32分析5类小生境中小蓬竹的遗传分化系数 G st=0.415 1,基因流 N m=0.704 5。5类小生境的小蓬竹间遗传相似系数( I)变化范围0.777 3~0.999 4,平均为0.865 6;遗传距离( D)变化范围0.000 6~0.251 9,平均为0.148 3。各类小生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PPL均值为43.91%,5类小生境间的遗传分化 G st=0.405 4。研究结果说明,小生境间的差异增加了小蓬竹的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人为干扰对金马河温江段护岸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潇月, 齐锦秋, 张柳桦, 王媚臻, 李婷婷, 鱼舜尧, 郝建锋
    植物研究    2019, 39 (1): 78-8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0
    摘要781)      PDF(pc) (1857KB)(382)    收藏
    采用典型样地法,运用干扰理论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使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11个环境因子与护岸林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探究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金马河温江段护岸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264个不同层次样方中,记录植物122种,隶属65科102属,其中草本层物种数量最多,种类达89种,占总记录数73%,随人为干扰强度增加物种数量逐渐减少;(2)人为干扰对金马河护岸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干扰强度增加,群落各层次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 D)逐渐降低,乔木层物种组成单一,造成群落环境功能和稳定性下降;(3)群落土壤pH值呈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同干扰强度下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 P<0.05);(4)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护岸林物种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优势等级云南松遗传多样性分析
    蔡年辉, 许玉兰, 王亚楠, 陈诗, 汪梦婷, 李根前
    植物研究    2019, 39 (1): 87-9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1
    摘要901)      PDF(pc) (1647KB)(386)    收藏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按树高和胸径(地径)因子将样地内的植株分为优势木、中等木和劣势木3类,对不同生长优势等级云南松林木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冠层,优势木的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2.083、0.762、0.290和0.423,略高于中等木和劣势木;在更新层,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2.063、0.774、0.272和0.410,除观测杂合度外,其余3个指标也均表现为优势木略高于中等木和劣势木。从差异显著性检验来看,不同生长优势等级云南松林木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即林木生长分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白桦 BpSPL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晟宇, 张淇, 张正一, 胡晓晴, 田晶, 张勇, 刘雪梅
    植物研究    2019, 39 (1): 96-10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2
    摘要947)      PDF(pc) (1725KB)(397)    收藏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其在参与发育阶段转变、花和果实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PCR技术从白桦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 BpSPL2基因上游1 960 bp启动子序列,使用PLACE和PlantCARE在线软件分析序列,发现 BpSPL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开花、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进而构建了 BpSPL2基因启动子驱动 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其瞬时转化至白桦和拟南芥,通过 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BpSPL2基因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BpSPL2基因启动子具有启动子活性,能够驱动 GUS基因在白桦和拟南芥中表达;而其表达活性在白桦的叶片、芽及根部中较强,在拟南芥的花药、雌蕊和叶片较强,为进一步研究白桦 BpSPL2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分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干旱胁迫下拟南芥中H 2S与ABA信号关系研究
    赵敏, 王玥萱, 徐运飞, 赵启安, 刘博, 杨宁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04-11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3
    摘要1400)      PDF(pc) (1910KB)(407)    收藏
    以野生型拟南芥(WT)、硫化氢(H 2S)合成酶缺失型突变体 lcd、脱落酸(ABA)合成缺失型突变体 aba1实生苗为材料,以0.3 mol·L -1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ABA含量、H 2S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拟南芥抵抗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及信号关系。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提高 LCDABA1基因相对表达以及H 2S含量,ABA含量;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突变体 lcd、aba1的种子萌发;干旱胁迫下,外施NaHS促进干旱胁迫下WT、 lcdaba1中內源H 2S的产生及上调 LCD、ABA1基因相对表达,而外施ABA提高干旱胁迫下WT、 aba1中H 2S含量及 LCD、ABA1基因相对表达,但是对 lcd中H 2S含量及 LCD基因相对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号分子H 2S和ABA在拟南芥的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且H 2S位于ABA的下游参与调控拟南芥的信号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刚毛柽柳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 ThSAM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悦, 赵鑫, 侯峥, 王艳敏, 王玉成, 王超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13-12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4
    摘要742)      PDF(pc) (2133KB)(336)    收藏
    通过对刚毛柽柳转录组分析,克隆获得了一条与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同源性高的基因,命名为 ThSAM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ThSASM基因全长cDNA为1 185 bp,编码39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97.85 kDa,理论等电点为5.0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ThSAS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 SAM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枣的同源性最高,达95%。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表明, ThSASM表达受NaCl、聚乙二醇(PEG)和ABA处理做出应答,暗示 ThSASM可能参与了刚毛柽柳对盐和干旱的胁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 SAMS基因在植物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白桦反义 CCoAOMT基因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
    姚连梅, 胡晓晴, 周菲, 郑要强, 王国东, 刘雪梅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23-13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5
    摘要738)      PDF(pc) (1832KB)(476)    收藏
    白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中的高木质素含量严重制约了它作为造纸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白桦咖啡酰辅酶A-3-O-甲基转移酶( CCoAOMT)基因全长ORF序列,并构建了白桦 CCoAOM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到白桦中。PCR检测表明反义 CCoAOMT基因已整合到白桦的基因组中。对转化植株的半定量PCR检测显示转基因株系的 CCoAOMT基因表达量下降;Wiesner染色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木质素含量有所下降。对七年生的转基因白桦和野生型对照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白桦的苯醇抽提物和Klason木质素显著减少,聚戊糖含量升高。上述结果暗示 BpCCoAOMT基因参与白桦木质素的合成,反义表达该基因后木质素含量减少,更易于去除。白桦 CCoAOMT基因对木质素的合成起重要作用,这为培育低木质素含量的制浆新品种白桦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月季F 1代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周利君, 于超, 常笑, 万会花, 罗乐, 潘会堂, 张启翔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31-1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6
    摘要3302)      PDF(pc) (1586KB)(415)    收藏
    以月季( Rosa spp.)品种‘云蒸霞蔚’和‘太阳城’正交获得的184株F 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遗传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花部形态性状以及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群体表型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33%~68.08%,其中花瓣数量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最高;杂交后代各个性状上均发生分离变异,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且离散程度较高。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与关联分析,为挖掘控制表型性状的优良基因及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水曲柳2个 PLT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丁一巍, 詹亚光, 张佳薇, 何利明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39-14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7
    摘要1266)      PDF(pc) (1870KB)(281)    收藏
    为初步探究水曲柳根发育中PLT转录因子的基因功能及遗传调控机理,以水曲柳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参考拟南芥 AtPLT2和 AtPLT3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从水曲柳中克隆了两个 PLT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同源比对将它们命名为 FmPLT2和 FmPLT3,分别编码532和497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9和55 kDa,等电点分别为5.98和5.79,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均含有2个AP2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同属木犀科的油橄榄 OePLT2和 OeOLT3转录因子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FmPLT2和FmPLT3蛋白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中。通过qRT-PCR技术分析 FmPLT2和 FmPLT3在不同组织部位及生根期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FmPLT2和 FmPLT3具有相似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根中表达含量均最高,在叶中的表达含量均最低; FmPLT2在生根期间的表达量变化极为显著,21天时的表达量是0天时的32倍,但 FmPLT3的表达量变化并不显著,表明 FmPLT2不仅在根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生长等多个发育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怒江红山茶微卫星位点特征分析
    王大玮, 周凡, 沈兵琪, 王连春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48-15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8
    摘要849)      PDF(pc) (1430KB)(269)    收藏
    以怒江红山茶叶片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测序,共获得140 996条无冗余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后,得到32 696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3.2%。所搜索的SSR以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三核苷酸和单核苷酸次之,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较少(<1%)。单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以A/T基元较丰富(10.92%);二核苷酸中AG/CT基元出现频率最大,达到49.72%,AT/AT基元和AC/GT基元所占比例相差不多,而CG/CG基元所占比例最少,为0.07%;三核苷酸重复类型中AAG/CTT最多,ACC/GGT、ATC/ATG和AGG/CCT基元次之,CCG/GGC、ACT/AGT和ACG/CGT基元较低,都小于1%;四、五、六核苷酸类型中各重复基元均较少。在怒江红山茶转录组中,微卫星的数量随着对应的重复类型、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也随重复区段碱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小黑杨基因组的初步组装及SSR信息分析
    周玉敏, 王遂, 刘轶, 李开隆, 由香玲
    植物研究    2019, 39 (1): 156-16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1.019
    摘要844)      PDF(pc) (1039KB)(342)    收藏
    小黑杨是人们以小叶杨和欧洲黑杨为亲本培育出的杂交种,兼具双亲生长速度快、抗性强的优点。本研究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小黑杨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初步组装出小黑杨基因组,并以此为基础,识别分析其SSR序列,为小黑杨品种划分、表型性状关联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共组装得到了366 876条总计368.96 Mbp的contig序列;对其中不小于2 000 bp的21 788条的非冗余contig进行SSR分析,共识别出18 111条SSR序列,其中一、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序较多。对得到的SSR序列设计引物,共得到12 838对引物,供今后实验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下全缘叶绿绒蒿叶表皮特征研究
    唐楠, 李苗苗, 唐道城
    植物研究    2019, 39 (2): 161-16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1
    摘要1467)      PDF(pc) (1734KB)(1593)    收藏
    采用胶带粘取叶表皮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不同海拔高度下全缘叶绿绒蒿叶片的表皮毛、气孔及表皮细胞结构特征,探讨全缘叶绿绒蒿叶表皮特征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全缘叶绿绒蒿叶片上、下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逐渐增加;气孔器及表皮细胞的长度、宽度和面积逐渐减小;表皮细胞的形态随着海拔升高由无规则形向多边形变化,垂周壁由波状向弓形或平直变化。全缘叶绿绒蒿叶表皮结构在不同海拔高度下表现出的差异,可能是植物长期在高原生态环境下的综合反应,以结构上的变化来适应对高海拔地区的环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地区植物的适应性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国罗汉松属叶角质层微形态结构及其分类意义
    孙同兴, 董运秋, 侯学良
    植物研究    2019, 39 (2): 169-18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2
    摘要1138)      PDF(pc) (3032KB)(1358)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对罗汉松属8种2变种植物叶角质层内外表面进行了细致观察。发现罗汉松属植物叶角质层结构具有许多相似特征,表皮细胞较为规则,长方形或多边形,边缘波状弯曲;气孔器排列成带状,长轴均与叶脉一致,气孔器具较为明显的气孔塞和伏罗林环,气孔器保卫细胞极延伸明显,通常具有2~4个副卫细胞、不具极副卫细胞。但罗汉松属叶角质层结构也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镰叶罗汉松和洛杉矶罗汉松同其它种类差异最大,这两种植物叶两面均具气孔器,角质层内表面垂周壁直,角质层凸缘不明显;贺氏罗汉松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近轴面和远轴面表皮细胞的垂周壁角质层厚且凸缘均极其发达;小叶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多数为方形,长轴与叶脉垂直,垂周壁之间的角质层突起较为显著,延伸到皮下层;兰屿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多边形,细胞的角端比较钝,没有棱角;大理罗汉松气孔带间隔较小,有时两条气孔带挤在一起,使副卫细胞紧连,近轴面表皮细胞较短,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之间的角质层较不发达;海南罗汉松角质层气孔带间隔较宽,气孔器形状为阔椭圆形,近轴面表皮细胞均为细长方形;变种短叶罗汉松和狭叶罗汉松与罗汉松也具有明显差异,短叶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凸缘极为明显,但原种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垂周壁浅波状弯曲,凸缘不明显,而狭叶罗汉松近轴面表皮细胞方形或长方形,比罗汉松的表皮细胞短,垂周壁直或略弯曲,角质层极厚。这些角质层微形态特征差异可以作为罗汉松属内种类分类鉴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外源H 2O 2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刘建新, 欧晓彬, 王金成
    植物研究    2019, 39 (2): 181-19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3
    摘要1030)      PDF(pc) (2085KB)(1459)    收藏
    为探讨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 2O 2)增强裸燕麦盐碱耐性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品种‘定莜6号’为材料,在日光温室内用珍珠岩培养幼苗至三叶一心期时叶面喷施0.01 mmol·L -1 H 2O 2的同时根部浇灌75 mmol·L -1盐碱混合溶液(NaCl:Na 2SO 4:NaHCO 3:Na 2CO 3=12:8:9:1)或添加H 2O 2淬灭剂二甲基硫脲(DMTU),研究对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H 2O 2能够缓解盐碱混合胁迫对裸燕麦幼苗生长的抑制,提高幼苗根长、株高和植株干重及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H 2O 2、丙二醛、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促进抗氧化物质类黄酮、总酚和原花青素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积累。添加DMTU部分或完全逆转了H 2O 2的上述作用。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喷施H 2O 2提高了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幼苗的综合评价值 D,添加DMTU完全逆转了H 2O 2D值的提升作用。表明外源H 2O 2通过参与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等生理代谢调控缓解盐碱混合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和生长抑制,从而提高裸燕麦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节律及营养效应研究
    蒋政, 孙李勇, 刘旭, 刘晨妮, 尹增芳
    植物研究    2019, 39 (2): 192-19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4
    摘要1340)      PDF(pc) (1764KB)(1388)    收藏
    为系统掌握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物候节律,探讨其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本研究以6年生常春二乔玉兰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年生长发育节律、春夏季开花物候特性以及茎段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每年12月始至翌年2月下旬为常春二乔玉兰休眠期。2月下旬花芽膨大生长,并于3月开始春季开花,花期持续约20 d。4月进行营养生长,5月完成花芽分化。5月底部分花芽膨大并于6月开始开花,夏季花期持续约20 d。7~9月为未膨大花芽的发育滞缓期。此外,少量夏季开放的花的基部侧芽再次分化形成花芽。10~12月随着落叶的开始,树体逐渐进入休眠期。(2)常春二乔玉兰营养生长后分化的花芽能够花开两季。春季开花为先花后叶,开花率为100%,开花同步率较高,雌、雄蕊发育正常,为可育花。夏季开花为花叶同放,开花率约为30%,且开花同步率较低,开放的花内雌、雄蕊发育异常,为不育花。(3)春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于开花后期下降;夏季开花期间可溶性糖和淀粉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常春二乔玉兰春、夏季开花期内开花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其显著节律特征与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有关,推测低水平的可溶性糖及高水平的淀粉和可溶性蛋白有利于春季开花的启动,而低水平的可溶性蛋白及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有利于夏季开花的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异质性水分环境中克隆整合对活血丹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结构特征的影响
    向运蓉, 张芳, 段静, 黄慧敏, 何丹妮, 刘媛, 陶建平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00-20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5
    摘要1037)      PDF(pc) (1719KB)(1318)    收藏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有着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异质性生境中土被不连续,土壤瘠薄,岩溶漏斗上的土壤保水性差,严重制约着喀斯特植被的生长及分布。为探究克隆植物在喀斯特地区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喀斯特黄色石灰土为基质,选用克隆植物活血丹( Glechoma longituba),以一个节间连接的两个分株为材料,保持节间连接或切断,种植于相邻花盆中,并施以不同浇水量,以明确不同水分可用性水平下克隆整合对活血丹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叶片气孔及叶片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克隆整合显著促进活血丹生物量的积累及对根、叶的生物量分配;增加了活血丹叶气孔导度,降低了气孔指数;叶海绵组织受克隆整合影响较小,但栅栏组织及栅海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表现为非整合分株高于整合分株。本研究表明,克隆整合可增加活血丹胁迫分株对根、叶的投资,并以更佳的叶气孔、组织适应策略提高其在喀斯特生境中的生存与适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四川省不同天然种群珙桐叶片解剖结构与其耐热性的关系
    张腾驹, 陈小红, 刘静, 康喜坤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08-22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6
    摘要4048)      PDF(pc) (2960KB)(371)    收藏
    以四川省15个珙桐种群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NaClO法观察叶片16项解剖结构,应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筛选,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群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了解珙桐应对热胁迫的生理变化机制,为野生珙桐资源的保护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珙桐叶片为异面叶,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16项解剖结构指标在不同种群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栅海比、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下表皮角质厚度、主脉凸起度、上表皮角质层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是影响珙桐耐热性的主要解剖结构指标,叶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上表皮细胞厚度、主脉维管束厚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与耐热性关系不大;15个珙桐种群耐热性存在一定差异,其强弱顺序为:汉源 > 筠连 > 雷波 > 沐川 > 屏山 > 荥经 > 天全 > 美姑 > 平武 > 碧峰峡 > 北川 > 洪雅 > 宝兴 > 大邑 > 邛崃;15个种群耐热性大致分为4类:汉源种群为耐热型,筠连、雷波、沐川等3个种群为中度耐热型,屏山、荥经、天全、美姑、平武、碧峰峡、北川为低耐热型,洪雅、宝兴、雷波、邛崃等4个种群为不耐热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菊芋悬浮细胞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曹明武, 罗蕊, 安慧, 庞秋颖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22-2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7
    摘要1060)      PDF(pc) (1468KB)(438)    收藏
    为探讨菊芋( Helianthus tuberosus)悬浮培养细胞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在0、50、100、150、200 mmol·L -1NaCl处理下测定了细胞的生物量、相对细胞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了总酚含量并鉴别、定量分析了14种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减弱了菊芋悬浮细胞的活力,抑制了细胞的增长,200 mmol·L -1NaCl处理下细胞生长基本上停止。盐胁迫诱发了细胞氧化胁迫,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酚含量、部分酚类化合物含量均随NaCl浓度升高而增加,酚类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共同参与了应对氧化胁迫的抗氧化作用。脯氨酸在菊芋悬浮细胞应对NaCl渗透胁迫的渗透调节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可溶性糖发挥的作用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丛明旸, 唐录艳, 李金江, 张美萍, 陈宝政, 徐跃跃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29-23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8
    摘要780)      PDF(pc) (2072KB)(385)    收藏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我国中古时期东北地域规模最为宏大的遗址,也是展现唐代都城整体风貌的罕见大遗址,具有不可替代的科考价值。为全面掌握遗址核心保护区宫城址苔藓植物多样性,在9个样点设置45个样方共采集216份标本,采用Excel 2010和R语言3.5.1软件统计苔藓植物的物种组成、生境类型及相似性系数、α多样性指数和水分生态类型,结果如下:(1)样方内共记录苔藓植物35种,其中苔纲1种,藓纲7科17属34种;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ae);优势种为长帽绢藓( Entodon dolichocucullatus S.Okam.)、尖叶青藓( Brachythecium coreanum Card.)、北地扭口藓( Didymodon fallax Hedw.)等。(2)生境类型主要为墙面生(40.00%)和石生(28.89%),其次为土生(17.78%)和树附生(13.33%);墙面生与石生物种相似性最高(38.71%),树附生与其他生境物种相似性为零。(3)α多样性指数为墙面生>石生>土生>树附生。(4)水分生态类型只有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以中生植物占优势(51.43%)。研究结果将为遗址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不同树龄水曲柳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栾柯权, 张恒, 田永刚, 杨书成, 王洪武, 王连奎, 李焱龙, 陆志民, 赵曦阳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39-24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09
    摘要829)      PDF(pc) (1099KB)(282)    收藏
    为筛选优质的水曲柳种质资源,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水曲柳良种基地的16年生水曲柳子代测定林75个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分别在第4、11和16年对其树高、地径(胸径)和材积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变异来源各指标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P<0.01);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22.20%~63.30%,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796~0.9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材积为评价指标,按10%入选率对家系进行评价选择,初步筛选8个优良家系,入选的家系材积平均值比总平均值高0.007 m 3,遗传增益为36.03%;该研究选出的优良家系可为良种登记提供基础,也可为种子园的改建提供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杨楠, 聂江力, 辛微, 夏徐, 郎玉洁, 裴毅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46-251.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0
    摘要1186)      PDF(pc) (1117KB)(350)    收藏
    以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1%、2%、4%、6%浓度的EMS处理6、8、12和24 h,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诱变浓度和诱变时间。结果表明:随EMS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知母种子发芽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以相对发芽率达到半致死浓度为标准,6%EMS浸种12和24 h可作为EMS诱导知母建立突变体库的适宜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3种抗褐化剂影响水曲柳体胚发生的生理分析
    彭春雪, 崔雪梅, 刘春苹, 杨玲, 王秋水, 沈海龙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52-25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1
    摘要947)      PDF(pc) (1317KB)(280)    收藏
    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褐化现象的产生,并且大多体胚生长在褐化的外植体上,为解析外植体褐化和体胚发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PVP(聚乙烯毗咯烷酮)、L-Glu(L-谷氨酸)和AgNO 3(硝酸银),探究其对外植体褐化、体胚发生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0.1、0.5 g·L -1)PVP和100 mg·L -1 L-Glu处理加剧了外植体褐化,但显著促进了体胚发生,并且体胚发生率高达60%以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59%、24.08%和22.88%);(2)200 mg·L -1 L-Glu处理有效降低了外植体褐化,褐化率为68.11%(相比对照组降低了5.83%),但是体胚发生率降低,其发生率为46.32%(相较于对照组降低了22.8%);(3)3种抗褐化剂处理后外植体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因此,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抗褐化剂可以促进体胚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P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增加。本研究为解析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的生物学机理以及水曲柳体胚高频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湿加松无性系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郭文丽, 李义良, 赵奋成, 铁军, 廖仿炎, 钟岁英, 林昌明, 叶威方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59-26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2
    摘要4874)      PDF(pc) (1491KB)(326)    收藏
    以35个湿加松( Pinus elliottii× P.caribaea Morelet var. hondurensis)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其8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并深入探讨了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湿加松无性系利用及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生长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2.31~29.28%,均值为22.90%;多样性指数介于1.61~1.80,均值为1.69。形质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3.34~47.25%,均值为26.86%;多样性指数介于1.50~1.94,均值为1.77。表明湿加松无性系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2)8对表型性状两两间有11对呈极显著正相关,5对呈显著正相关。选定材积为该材料育种选择的主要指标,其次为树高。(3)采用系统聚类法在欧式距离为12的时候将35个无性系分为6大类群,部分来源相同或父本相同的聚为一类,说明它们在表型上的变异较小。(4)针对8个表型性状做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6.00%,主要代表了6个性状,以此来表达所有供试材料的综合变异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木霉诱导下山新杨 PodaPIN9基因的组织表达调控
    李枢航, 苗蕊, 常媛, 李俊男, 燕晓杰, 刘照莹, 张荣沭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67-275.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3
    摘要761)      PDF(pc) (1891KB)(228)    收藏
    PIN蛋白具有多个跨膜结构域,影响着高等植物生长素的外向运输和众多生长发育过程。木霉菌是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对多种病害防御作用的生防因子。研究木霉菌对木本植物山新杨生长素的极性分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克隆了山新杨 PodaPIN9基因,对其核酸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同时,构建的进化树显示 PodaPIN9与6个物种的9条PIN基因具有高度一致性(>80%)。qRT-PCR分析表明, PodaPIN9在山新杨茎尖、成熟叶和根中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极低;在茎尖和叶中的表达量极高,分别是根中的503和346倍。该基因受木霉影响在茎尖和叶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而根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达到对照的32.01倍。并发现根际接种木霉48 h会使杨树茎尖、叶和根中生长素含量降低。说明木霉菌能影响杨树茎尖、叶和根中IAA水平及 PodaPIN9的表达量。并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茎尖、叶和根中, PodaPIN9表达量与IAA水平具有不同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濒危珍稀植物半枫荷的转录组分析
    叶兴状, 刘丹, 罗佳佳, 范辉华, 张国防, 刘宝, 陈世品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76-28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4
    摘要799)      PDF(pc) (2359KB)(317)    收藏
    为加强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半枫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将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7 629个Unigenes,通过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最终有45 293个Unigenes获得注释信息;其中在KOG按功能分为25个子类,获得25 253个功能注释信息;GO功能注释可分为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3大类、分别可细分为22、26、17亚类(共65个亚类);与KEGG数据库对比,共发现286条代谢通路,其中发现可能与半枫荷药用活性成分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177条途径;根据组装结果预测出88个基因家族共1 547个编码转录因子的Unigenes,发现控制药效合成的转录因子家族。另外,根据注释结果检测到12 579个SNP多态位点和预测出57 671个CDS位点。本研究首次对半枫荷转录组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半枫荷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白桦 BpBEE2基因的遗传转化及抗逆性分析
    颜斌, 武丹阳, 李慧玉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87-293.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5
    摘要970)      PDF(pc) (1424KB)(299)    收藏
    Brassinolide Enhanced Expression2( BEE2)基因属于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调控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的上游调控因子。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克隆 BpBEE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植物过表达及抑制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白桦的遗传转化,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生长量及盐、旱胁迫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长度为1 080 bp的全长cDNA序列,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过表达及抑制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的白桦株系。 BpBEE2基因过表达白桦株系的苗高高于对照株系,而抑制表达株系的苗高低于对照株系。同时发现 BEE2基因对盐、旱胁迫后对植株的鲜重也产生了影响。说明 BpBEE2可能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且改善了植物的抗旱、耐盐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重要食药同源植物余甘子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刘雄芳, 李太强, 张序, 李正红, 万友名, 安静, 刘秀贤, 马宏
    植物研究    2019, 39 (2): 294-302.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6
    摘要902)      PDF(pc) (1770KB)(318)    收藏
    为全面了解余甘子转录组SSR位点的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余甘子叶片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MISA软件对获得的Unigenes进行SSR位点搜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 538条包含SSR位点的Unigenes,共检测到9 991个SSR位点,平均每5.49 kB出现1个SSR。单碱基和二碱基为余甘子转录组SSR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42.3%和30.79%。位于基因编码区的SSR位点共有1 731个,出现频率为0.039 SSRs/kB,优势重复类型为三碱基重复。余甘子转录组SSR中共有169种重复基元,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T(42.10%),其次是AG/CT(22.91%)和AAG/CTT(5.02%)。SSR各基元的重复次数波动于4~75次,且多数集中于4~20次。重复片段长度≥ 20 bp的SSR占21.20%,且SSR发生频率与片段长度呈显著负相关( P<0.01),相关系数为-0.561。本研究获得的余甘子转录组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分布密度较大、低级重复基元较多,重复次数较高、长片段较多,大多数SSR位点的多态性潜能较高,用于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潜力较大,为下一步余甘子转录组SSR标记的大规模开发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而为余甘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培育年限对刺五加主要药用活性成分的影响
    徐明远, 王谦博, 郭盛磊, 王莹威, 李凤霞, 刘佳, 唐中华, 王振月
    植物研究    2019, 39 (2): 303-309.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7
    摘要855)      PDF(pc) (1387KB)(288)    收藏
    为评价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部多种活性成分积累的共同影响,对提高刺五加培育和高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规范化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刺五加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同一产地三年生、五年生、九年生刺五加为实验样本,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ltra-Performance LC,Waters,Japan)分析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中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影响。结果表明,五年生刺五加根、茎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得分最高。其中,黄酮类成分槲皮苷在三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芦丁在五年生根及茎中含量均最高,在根中三年生含量最低,九年生茎中含量最低;金丝桃苷在五年生根及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苯丙素类成分异嗪皮啶在三年生根及茎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根和茎中含量最低;紫丁香苷在九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茎中含量最高;刺五加E在五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不同药用成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刺五加根和茎中积累不同,定向培育可根据目的活性成分选择适合的采收年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国11个双子叶植物原白中排印错误之更正
    林云, 毕海燕, 李超, 云映霞
    植物研究    2019, 39 (2): 310-320.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2.018
    摘要897)      PDF(pc) (2339KB)(349)    收藏
    对我国11个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原白中模式标本引证的排印错误做了更正:砚山锥栗(壳斗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王启无84116,实际应为王启无84416,前者属于菊科植物 Inuna helianthus-aquatica C.Y.Wu ex Ling。长果柯(壳斗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K.M.Feng 13012,实际应为K.M.Feng 13102,前者属于冬青科植物 Ilex triflora Bl.。福建红小麻(荨麻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C.J.Chen&Z.Y.Li 109,实际应为C.J.Chen&Z.Y.Li 103,前者属于荨麻科植物 Oreocnide frutescens(Thunb.)Miq.。少毛全缘叶紫麻(荨麻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N.K.Chun 44099,实际应为N.K.Chun 44033,前者属于杜鹃花科植物 Lyonia ovalifolia(Wallich)Drude var. rubrovenia(Merr.)Judd.。甘南铁线莲(毛茛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Baishuijiang Exped.4490,实际应为Baishuijiang Exped.4990,前者属于卫矛科植物 Euonymus alatus(Thunb.)Sieb.。矮粗距翠雀花(毛茛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Sichuan Veg.Exped.3137,实际应为Sichuan Veg.Exped.3173,前者属于龙胆科植物 Gentiana conduplicata T.N.Ho。镇康黄芪(豆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T.T.Yu 17255,实际应为T.T.Yu 17225,前者属于莎草科植物Scirpus lushanensis Ohwi。宽翼棘豆(豆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9484,实际应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9485,前者属于石竹科植物 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肾瓣黄芪(豆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3650,实际应为Qinghai-Xizang Comp.Exped.3605,前者属于麻黄科植物 Ephedra gerardiana Wall.ex Mey.。湖南长柄槭(槭树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李泽棠2944,实际应为李泽棠2994,前者属于杜鹃花科植物 Pieris formosa D.Don。峨眉勾儿茶(鼠李科)原白中错误地将模式标本引证为杨光辉54729,实际应为杨光辉54723,前者属于山茱萸科植物 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in.。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多伞阿魏的繁育系统及其生态适应性
    赵晓依, 王仲科, 李桂芳, 吕新华, 赵文勤, 庄丽
    植物研究    2019, 39 (3): 321-328.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3.001
    摘要692)      PDF(pc) (1762KB)(704)    收藏
    多伞阿魏( Ferula ferulaeoides)是新疆特有的类短命植物,具有巨大的生态作用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实验通过研究多伞阿魏的花部形态特征、繁殖系统及传粉昆虫,来阐明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多伞阿魏花序花期一般持续10~15 d,单花花期为7~10 d,两性花呈现雌雄异位和雌雄异熟的现象;(2)其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存在自交部分亲和,自然结果率较高,为72.24%;(3)传粉昆虫多种多样,其中以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居多;(4)开花当天的花粉活力呈单峰曲线,在12:00时活力最高,柱头可授性在花药完全散粉后第2天最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极度濒危树种羊角槭花部形态特征及开花动态
    陈香波, 吕秀立, 刘杨, 赵明水, 崔心红, 张冬梅
    植物研究    2019, 39 (3): 329-337.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3.002
    摘要1015)      PDF(pc) (1998KB)(680)    收藏
    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栽培的濒危树种羊角槭( Acer yangjuechi Fang et P.L.Chiu)为研究对象,于花期观察了花部形态特征、单株与群体水平开花动态,分析开花与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1.羊角槭花杂性、顶生花序着生有雄花和两性花,两性花多位于花轴顶端,雄花位于侧生轴顶端或下部,花序雄花与两性花数量比为三角槭的2.6倍,羊角槭枝条两性花偏少;2.观察到两种形态雄花,Ⅰ型雄花子房微型、柱头极度短缩呈黑点状、花盘较平,Ⅱ型雄花子房退化成一团白色绒毛,2裂柱头隐现,花盘较厚、辐射状凹裂;两性花子房成扁球状突出,柱头显著伸出,花丝长度短于雄花;3.单株两性花早于雄花开放,两性花集中于3日以内开放,呈集中开放模式,而对应此时同株上只有极个别雄花(7%以下)处于散粉阶段;4.群体两性花开放时期略早于雄花,二者间存在相对的间隔期。由此对羊角槭开花与种胚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宜昌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张璐, 潘远智, 刘柿良, 陈源, 申理嘉
    植物研究    2019, 39 (3): 338-346.   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9.03.003
    摘要1055)      PDF(pc) (2169KB)(837)    收藏
    采用L 9(3 4)正交试验等方法,以野生宜昌百合( Lilium leucanthum)鳞片为外植体,分别在光照和黑暗培养条件下,研究了TDZ、NAA、2,4-D不同浓度配比对宜昌百合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愈伤组织进行了的组织学观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NAA对体胚苗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 -1+NAA 1.0 mg·L -1+2,4-D 0.05 mg·L -1,诱导率为62.690%;黑暗条件下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0.5 mg·L -1+NAA 1.5 mg·L -1+2,4-D 0.1 mg·L -1,诱导率为59.423%。胚性愈伤组织黄绿色或深绿色,颗粒状明显;非胚性愈伤组织松散易碎、呈水渍状,经石蜡切片观察可观察到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核大、胞质浓,且细胞内含丰富淀粉粒,细胞直径为50~80 μm。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较大,未见明显细胞核,直径约为100~180 μm。体胚苗壮苗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 -1+AC 1 g·L -1,培养60 d后,幼苗移至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基质中,成活率为90%。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宜昌百合鳞片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为宜昌百合利用胚状体进行无性育种以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