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植物研究2004 Vol.24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长白山植物》书评
    祖元刚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1.  
    摘要462)      PDF(pc) (52KB)(362)    收藏
    由我国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祝廷成教授等主编、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中国长白山植物》一书于2003年3月正式出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广西木兰属一新种
    曾庆文, 刘玉壶
    植物研究    2004, 24 (1): 2-3.  
    摘要534)      PDF(pc) (115KB)(395)    收藏
    描述了广西木兰属(木兰科)一新种, 即木论木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青海岩黄芪属( Hedysarum)一新变型
    吴玉虎
    植物研究    2004, 24 (1): 4-4.  
    摘要483)      PDF(pc) (59KB)(364)    收藏
    发表黄芪属一新变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锦鸡儿属(豆科)一新组合
    张明理, 朱光华
    植物研究    2004, 24 (1): 5-6.  
    摘要493)      PDF(pc) (122KB)(363)    收藏
    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korshinskii var. intermedia), 与柠条锦鸡儿( C.korshinskii)和小叶锦鸡儿( C.microphylla)是近缘种。但以前有不同的分类学名称和处理, 本文把它作为柠条锦鸡儿的一个变种( C.korshinskii Kom.var.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M.L.Zhang & G.H.Zhu)来处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内蒙古肋柱花属植物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赵一之
    植物研究    2004, 24 (1): 7-8.  
    摘要445)      PDF(pc) (111KB)(545)    收藏
    确认了内蒙古地区有肋柱花属植物有3 种1 变种;其中发现了1 个新变种—橙黄肋柱花( Lomatogonium rotatum (L.)Fries ex Fern.var. aurantiacum Y.Z.Zhao)和1 个新种组合—短萼肋柱花( L.floribundum (Franch.)Y.Z.Zhao);编制了新的分种检索表;确定了它们的植物系地理成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江西木兰科植物的初步整理
    林新春, 俞志雄
    植物研究    2004, 24 (1): 9-15.  
    摘要546)      PDF(pc) (300KB)(366)    收藏
    通过野外采集及标本的整理鉴定, 确认江西产木兰科植物7 属22 种1 亚种, 其中3 种为江西特有种, 5 种为江西地理新分布。对各分类群进行了分类检索, 记载了其地理分布, 并列出凭证标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莎草科植物新资料
    张树仁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6-17.  
    摘要538)      PDF(pc) (102KB)(428)    收藏
    报道了产于西藏南部的1 个中国莎草科分布新记录种——阔鳞嵩草( Kobresia woodiiNoltie), 和产于西藏东南部的1 个《中国植物志》未收录的种——假钩状嵩草( K.pseuduncinoidesNolti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堇菜科三角车属( Rinorea)及鳞隔堇属( Scyphellandra)植物修订
    邢福武, 秦新生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8-19.  
    摘要459)      PDF(pc) (101KB)(458)    收藏
    对堇菜科三角车属( Rinorea Aubl.)及鳞隔堇属( Scyphellandra Thw.)的部分种类进行了修订, 认为鳞隔堇( Scyphellandra pierrei H.de Boiss.)实为( Scyphellandra virgata Thw.), 而短柄三角车( Rinorea sessilis (Lour.)O.Ktze.)实为( Rinorea longiraumosa (Kurz.)Craib)。文中引用邱园(Kew)的标本已在其后注明, 未注明者均藏于华南植物所标本馆(IBSC)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国豆科植物分类系统概览
    朱相云
    植物研究    2004, 24 (1): 20-27.  
    摘要1268)      PDF(pc) (366KB)(591)    收藏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继兰科和菊科之后的第三大科, 其中包括三个亚科:即云实亚科、含羞草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本文根据最新资料, 整理出世界豆科有42 族、634 属、17 834 种, 中国有33族、169 属、1 518 种(另外含15 亚种、167 变种和41 变型), 其中外来种158 种(含亚种和变种, 隶属于73 属)。为建立中国豆科植物数据库, 本文在Polhill 豆科植物分类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一些新的资料, 提出中国豆科植物系统概要。文中按分类等级进行排序, 每一属含有世界和中国种数及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丽水白云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梅笑漫
    植物研究    2004, 24 (1): 28-34.  
    摘要498)      PDF(pc) (303KB)(401)    收藏
    白云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境内,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 植物种类丰富, 据统计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7 科、421 属、831 种。其中10 种以上的科有21 个, 498 种, 233 属, 构成了白云山植物区系的主体。本区系历史起源古老, 区域单型属与寡种属共计405 个, 占属总数的96.2%;我国特有分布贫乏, 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地理成分复杂, 可划分为14 个分布区类型13 个变型, 泛热带成分丰富, 温带成分优势明显, 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
    肖宜安, 何平, 李晓红, 时明芝, 胡文海
    植物研究    2004, 24 (1): 35-40.  
    摘要749)      PDF(pc) (274KB)(499)    收藏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西省中部, 属罗霄山脉中段。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44 科, 包括101 属、304 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资源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 优势科为:鳞毛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和耳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7 个, 且均为热带分布型, 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66.67%、12.12%和12.12%;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 具有14 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热带成分占属数的68.54%, 且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25.84%, 且以东亚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 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 处于华东植物地区和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5)本蕨类植物区系与庐山、武夷山、天目山等地有密切联系, 可划为同一自然区, 均处于上述过渡区域内;6)本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可分为指示植物、药用、食用、观赏用、工业用等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大羽藓( Thuidium cymbifolium)对Pb、Cd污染的指示与累积作用研究
    魏海英, 方炎明, 尹增芳, 王中生
    植物研究    2004, 24 (1): 41-44.  
    摘要450)      PDF(pc) (199KB)(358)    收藏
    在不同浓度的Pb、Cd 溶液中培养15 d 后, 随着培养浓度的增加, 大羽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伤害症状, 主要是植株体失绿, 到高浓度时开始死亡。测定藓体内的Pb、Cd 含量, 结果表明:大羽藓对Pb、Cd 有较强的吸收累积能力, 特别是对Pb 的累积。Pb、Cd 的累积量随着培养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对复合污染的研究显示出:复合污染中Pb、Cd 累积量远远大于单一污染, Pb、Cd 在大羽藓体内的累积表现为协同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行为与蒸腾特性的关系
    马书荣, 李海英, 祖元刚
    植物研究    2004, 24 (1): 45-48.  
    摘要490)      PDF(pc) (207KB)(288)    收藏
    采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分析系统对裂叶沙参和泡沙参进行了不同遮光水平蒸腾速率的测定, 并同步测定了叶片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开度和气孔导度等气孔行为。采用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遮光水平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行为与蒸腾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遮光水平测定的气孔行为对裂叶沙参和泡沙参蒸腾作用的直接影响大致相同, 其中, 两种沙参的气孔密度对蒸腾速率的直接影响较大。但泡沙参的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磷素营养的影响
    岳中辉, 金建丽, 孙国荣
    植物研究    2004, 24 (1): 49-52.  
    摘要516)      PDF(pc) (187KB)(307)    收藏
    采用浅耕翻、施用磷石膏、施用糠醛渣、施用有机肥、建植星星草人工草地或星星草+羊草人工草地等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磷素营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改良方法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全磷、速效磷、有机磷、无机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 其中浅耕+有机肥+星星草+羊草处理与浅耕相比土壤磷素各指标增加显著, 盐碱土壤磷素营养各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濒危植物七子花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金则新, 张文标
    植物研究    2004, 24 (1): 53-58.  
    摘要507)      PDF(pc) (259KB)(610)    收藏
    七子花为国家2 级重点保护植物, 现野生资源极少。利用Hegyi 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分布在浙江天台山的七子花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七子花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七子花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大小顺序为:种内 > 苦枥木 > 红脉钓樟 > 青钱柳 > 青榨槭 > 暖木 > 细齿绸李 > 柳杉 > 赤杨叶。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服从幂函数关系, 利用模型可预测七子花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 从预测结果可知当七子花的胸径达到20 cm 后, 竞争强度变得很小, 且变化幅度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金沙江干旱河谷退化草地群落对氮磷施肥的反应
    张彦东, 沈有信, 刘文耀
    植物研究    2004, 24 (1): 59-64.  
    摘要507)      PDF(pc) (269KB)(297)    收藏
    在云南省境内的金沙江干旱河谷区, 选择退化严重的草地群落研究氮磷施肥对群落动态的影响。经过一个生长季的施肥处理, 结果表明, 除大量施磷肥处理(20 g·a -1·m -2)时, 可能因施磷过多群落生物量和密度没有出现增加外。其余的施氮和施磷处理均导致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加, 而且施氮处理引起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加的程度都高于施磷处理。说明在干旱河谷退化严重的草地生态系统, 氮是限制系统恢复的主要因素。施肥后禾本科草本植物密度大量增加, 而乔灌木密度增加不明显, 群落在短期内变成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的状态。施氮和施磷没有引起群落种数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浓度没因施肥而增加, 但施肥处理的植物体氮和磷浓度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沿线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刘丽艳, 张峰, 张婉荣
    植物研究    2004, 24 (1): 65-70.  
    摘要393)      PDF(pc) (416KB)(309)    收藏
    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从万家寨水利枢纽至太原市呼延水厂, 全长285.03 km 。引黄工程沿线有种子植物1 040 种, 隶属于422 属100 科, 其中裸子植物3 科5 属9 种;被子植物97 科417属1 031 种(双子叶植物79 科321 属793 种, 单子叶植物18 科96 属238 种)。引黄工程沿线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 具有明显的温带色彩。突出特征是温带成分占优势, 达246 属, 占总属数的58.29%(其中北温带成分155 属, 占总属数的36.73%), 在植物区系的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引黄工程沿线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 中国特有种占绝对优势, 达311 种, 占总种数的29.90%, 它们是构成引黄工程沿线优势植被类型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如青、华北落叶松、油松、小叶杨、青杨、垂柳、旱榆和黄刺玫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一种用SigmaPlot求 PV曲线水分参数 ψ tlp的方法
    李洪建, 狄晓艳, 陈建文, 王孟本
    植物研究    2004, 24 (1): 71-75.  
    摘要541)      PDF(pc) (212KB)(415)    收藏
    以扶桑( Hibiscus Rose-sinensis)为例, 用SigmaPlot for Windows 软件分别绘制 PV 曲线双曲线和直线部分的散点图, 同时拟合双曲线和直线方程。然后通过联立方程组求出质壁分离点的坐标值, 计算出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 ψ tlp)、相对水含量( RWC tlp)和相对渗透水含量( ROWC tlp)。并与常用的直线回归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方法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等特点, 是获得PV 曲线主要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大花蕙兰组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徐大成, 刘晓砚, 曹伟, 徐英男, 刘铁安, 陆庆轩
    植物研究    2004, 24 (1): 76-79.  
    摘要459)      PDF(pc) (189KB)(369)    收藏
    采用KC 培养基, 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BA、KT、NAA 及KT+NAA 组合, 对大花蕙兰初代培养已分化出的原球茎进行了继代培养。结果发现:①BA 可加快原球茎的增殖速度, 但浓度超过0.5 mg/L 后增殖速度有所下降, 且原球茎变小呈暗绿色。②KT 的促进增殖效果好于BA, 但浓度超过1.0 mg/L 时, 增殖速度也有所下降, 原球茎变小。③NAA 促进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明显好于BA、和KT, 但浓度大于1.0 mg/L 后增殖不再加快, 而且部分原球茎有变褐现象。④在KT 0.5~0.7 mg+NAA 0.7~1.0 mg/L 范围组合的KC 培养基上, 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的速度和质量是比较理想的。考虑到较低的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有利于植物增殖过程中遗传性的稳定, 选择KT0.5 mg+NAA 0.7 mg/L 的KC 培养基作为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培养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天童常绿阔叶树种栲树生殖个体大小及其生殖构件特征
    陈波, 宋永昌, 达良俊
    植物研究    2004, 24 (1): 80-86.  
    摘要488)      PDF(pc) (310KB)(366)    收藏
    对浙江天童木荷—栲树林内的常绿阔叶树种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生殖个体大小、生殖构件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栲树生殖个体的胸径在17~50 cm 间, 平均胸径为31. 2±8.0 cm, 平均年龄约36.3±6.6 年;林缘附近的生殖个体小于木荷—林内。相对稳定的群落和比较丰富的土壤养分条件有利于生殖枝数量和花序数量的增多。栲树生殖个体的数量在两年中变化较大, 部分栲树个体可以在连续年份中生殖。从枝系水平分析:在持续生殖的栲树个体上, 生殖枝数量有明显变化, 并非所有的生殖枝在两年中都可开花或结果, 保持连续生殖的枝系约占48.2%。栲树果序枝数量在连续年份有明显差异( p < 0.01), 而且果序枝上的幼蕾数、果实数量及结实率等都有明显差异( p < 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南五味子属花的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段林东, 林祁, 袁琼
    植物研究    2004, 24 (1): 87-92.  
    摘要472)      PDF(pc) (719KB)(439)    收藏
    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南五味子属( Kadsura)中黑老虎( K.coccinea)、南五味子( K.japonica)和狭叶南五味子( K.angustifolia)雄花和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 三种植物花发育早期相似而发育后期出现分异。根据花形态发生早期的相似性, 支持南五味子属为单系起源;根据花形态发生后期的分异状态, 支持将南五味子属分为离蕊南五味子亚属( Subgenus Cosbaea)和南五味子亚属( Subgenus Kadsura)。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短梗南五味子( K.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 K.lanceolata)花的形态, 将南五味子和狭叶南五味子的花与短梗南五味子和披针叶南五味子的花比较, 赞成在南五味子亚属下设南五味子组( Section Kadsura)和南洋南五味子组( Section Sarcocarpon)。根据在狭叶南五味子中观察到的两性花痕迹和在五味子属( Schisandra)东亚五味子( S.elongata)花中观察到的两性花, 本文认为现存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植物的单性花可能由具两性花结构的祖先演化而来。根据五味子科植物柱头与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柱头的相似性, 不支持将五味子科从八角目(Illiciales)中分出而成立五味子目(Schisandrales)的观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高山红景天解剖学研究
    王桂芹, 赵岩, 段亚军
    植物研究    2004, 24 (1): 93-95.  
    摘要471)      PDF(pc) (181KB)(415)    收藏
    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 A.Bor.)根、茎、叶中均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根中的通气组织是维管射线细胞破裂形成的。根中任何薄壁组织细胞中均含有固体蛋白质。茎中维管束环外有糊粉层。叶肉细胞中的固体蛋白质多数存在于叶脉周围。植物体内丰富的蛋白质构成了其较强抗冻能力的物质基础。根中木栓十分发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穿龙薯蓣种群濒危机制的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过程分析
    王瑞兰, 聂江丽, 丛沛桐
    植物研究    2004, 24 (1): 96-100.  
    摘要385)      PDF(pc) (234KB)(211)    收藏
    依据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 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凉水保护区实验地资料, 建立了穿龙薯蓣种群濒危机制的CTM(Continuous Time Markov Approach)模型。运用该模型进行了穿龙薯蓣种群随海拔高度的演化趋势预测和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程度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700~2 900 m 区间穿龙薯蓣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长势相对良好, 其它地段较差。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穿龙薯蓣种群总体濒危, 但影响因子周期长短不一, 有些因子可以人为控制、有些则是自然发生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濒危保护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菜豆种质形态及等位酶标记的研究
    段喜华, 栾非时, 孙晶波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01-106.  
    摘要366)      PDF(pc) (256KB)(230)    收藏
    收集了黑龙江省43 份栽培品种,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13 份半野生品种, 波兰4 份矮生品种共60 份菜豆品种资源, 测定其植物学、生物学性状, 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 计算各材料间的欧氏距离, 其范围为0.110~0.985;从等位酶标记上进行了10 个酶系统检测, 共获得25 个位点, 多态位点比率为0.16, 其平均遗传距离为0.056 8 。根据计算所得60 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度, 开展形态标记亲缘关系系统聚类图, 将其分为两大类, 即矮生种为一类, 蔓生种及半野生种合为一类。采用平均距离法, 将等位酶标记聚成8 大类, 其中蔓生种占5 类, 矮生种2 类, 半野生种2 类, 说明等位酶标记较具体, 且蔓生种遗传距离较远, 可作为育种材料储备种质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榉属植物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金晓玲, 乌云塔娜, 张智俊, 何平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07-110.  
    摘要342)      PDF(pc) (200KB)(387)    收藏
    榉属植物体内酚类、多糖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 严重影响从中提取总DNA 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探索出一种适合榉属植物总DNA 的提取方法, 并对提取的总DNA 进行了纯度和浓度的鉴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去除次生物质对DNA 的干扰, 样品DNA 的质量和纯度较高, 可用于随机引物RAPD 扩增和随后的各种遗传学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A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李晶, 李杰, 关英芝, 朱延明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11-114.  
    摘要607)      PDF(pc) (215KB)(381)    收藏
    根据文献上发表的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A 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通过PCR 的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中扩增到rd29A 的启动子序列。根据GenBank 中已发表的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cDNA 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通过RT-PCR 的方法从低温处理的拟南芥总RNA 中扩增出DREB1A 基因的全长cDNA 片段。以植物表达载体pBch 为基础, 构建了由rd29A 调控的DREB1A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DR29A, 为利用DREB1A 基因改良植物抗逆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盐胁迫下两草种SOD和POD及脯氨酸动态研究
    卢静君, 多立安, 刘祥君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15-119.  
    摘要608)      PDF(pc) (231KB)(341)    收藏
    在NaCl、KCl、MgSO 4及其复合盐胁迫下, 研究草坪草—金牌美达丽( Lolium perenne)和猎狗( Fesluca elata) 中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盐分、不同浓度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呈波动式变化, 其峰值出现在较高浓度下,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盐胁迫强度越大脯氨酸积累越明显;SOD 的最高值出现在低浓度下, 而最低值无此特点, 不同盐胁迫下的最高值、最低值相差不多, 说明 L.perenneF.elata 相差不明显;POD 活性随盐浓度增加呈波动性变化, L.perenne (除KCl)和 F.elata (除MgSO 4)最高值均出现在低浓度下, L.perenne 的最低值集中在高浓度, 而 F.elata 的最低值则集中在低浓度, F.elata在高浓度胁迫下, 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高于或接近CK, 且各值比较接近, 而在 L.perenne 中却没有这一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5S rDNA间隔序列分析和RAPD技术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
    赵同金, 向凤宁, 聂卉, 夏光敏, 陈惠民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20-124.  
    摘要464)      PDF(pc) (263KB)(212)    收藏
    主要对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onerifolium)与川西獐芽菜( Swerita musstii Franch) 的科间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与燕麦( Avena sativa)的族间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进行5S rDNA 间隔序列及RAPD 分析鉴定, 确证了它们为体细胞杂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芦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陈廷速, 张军, 夏宁邵, 陈如凯, 李杨瑞
    植物研究    2004, 24 (1): 125-128.  
    摘要383)      PDF(pc) (200KB)(378)    收藏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 Aloe.arborescens)的横切薄层切片(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 tTCL)作为转化受体, 通过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和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 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研究表明:芦荟对头雹霉素(cefotaxime) 和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不敏感, 而对卡那霉素(kanamycin)和潮霉素(hygromycin)敏感;用靠近顶芽的材料得到的横切薄层切片芽再生率高, 有较高的Gus 基因瞬时表达率;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在芦荟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对其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东北云杉属一新变种
    聂绍荃, 袁晓颖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29-129.  
    摘要541)      PDF(pc) (60KB)(316)    收藏
    发表了东北产云杉属变种,即嫩江云杉( Picea koraiensis Nakai var. nenjiangensis S.Q.Nie et X.Y.Yua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四川女贞属( Ligustrum)一新变种
    刘建林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30-130.  
    摘要459)      PDF(pc) (62KB)(366)    收藏
    发表了女贞属一新变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四川串珠藻属一新种
    谢树莲, 施之新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31-132.  
    摘要510)      PDF(pc) (108KB)(325)    收藏
    发表了四川串珠藻属一新种,即彭州串珠藻( Batrachospermum pengzhouense S.L.Xieet Z.X.Shi)。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中国黄鹌菜属一新种
    赵一之, 马玲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33-134.  
    摘要521)      PDF(pc) (101KB)(292)    收藏
    发表了黄鹌菜属一新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庙台槭形态特征补遗
    姚德生, 任继文, 陈西仓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35-136.  
    摘要564)      PDF(pc) (121KB)(236)    收藏
    对庙台槭花部形态特征补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海南岛蕨类植物新资料
    董仕勇, 陈珍传, 张宪春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37-140.  
    摘要524)      PDF(pc) (204KB)(379)    收藏
    记录海南蕨类植物新分布15种,这15种植物是毛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squamosa)、光脚短肠蕨( Allantodia deoderleinii)、淡绿短肠蕨( Allantodia virescens)、台湾车前蕨( Antrophyum formosanum)、岭南铁角蕨( Asplenium sampsonii)、薄叶阴地蕨( Botrychium daucifolium)、黑足鳞毛蕨( Dryopteris fuscipes)、太平鳞毛蕨( Dryopteris pacifica)、爪哇鳞始蕨( Lindsaeajavanensis)、黑鳞剑蕨( Loxogramme assimilis)、网脉海金沙( Lygodium subareolatum)、三轴凤尾蕨( Pteris longipes)、翠绿凤尾蕨( Pteris longipinnula)、布郎卷柏( Selaginella braunii)和高雄卷柏( Selaginella repanda)。海南现有蕨类植物已达到约450种(包括变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丁香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演化
    崔洪霞, 蒋高明, 臧淑英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41-145.  
    摘要722)      PDF(pc) (238KB)(739)    收藏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以及欧洲东南部。中国是丁香属的自然分布中心,丁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根据植物区系的演化规律,作者认为丁香属起源于中国西南,并以此为中心主要沿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西南-中亚-欧洲的路径散布。近缘种之间存在着遥远的地理隔离,中国原产的华丁香与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中亚的花叶丁香、欧洲特有种欧洲丁香均为近缘种,表明欧洲丁香的散布与中国西北的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分子生物学试验表明羽叶性状是演化中的过渡类型,在研究该属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化石记录华北紫丁香在中新世时的华中地区已有存在,说明该属至少在中新世时完成了由西南向华中的演化、辐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深圳市大鹏半岛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特点
    秦新生, 张永夏, 严岳鸿, 田怀珍, 邢福武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46-151.  
    摘要444)      PDF(pc) (264KB)(597)    收藏
    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共有105种,它们隶属于35科、65属。其中含5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 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 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鳞始蕨科(Lindsaeaceae)。其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至亚热带为主,分别占总科数的54.26%,总属数的92.86%以及总种数的70.87%。单属科和单种属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总科数的54.26%,总属数的69.23%。按生长基质的不同,将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划为土生、石生、水生和附生四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土生类型为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辽宁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曹伟, 刘云龙, 朱彩霞, 于兴华, 宋殿云, 任启昌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52-157.  
    摘要461)      PDF(pc) (266KB)(379)    收藏
    医巫闾山约有野生种子植物718种,隶属于94科362属之中。依据它们的现代分布,这些种被归纳成23个分布区类型和20个亚型。研究表明,医巫闾山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本区系地理联系广泛,尤以与东亚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的联系较为密切,其次则是与北温带的联系,并且这些成分构成本区系种类组成的主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黑龙江桦木科植物导管分子解剖学研究
    张大维, 石福臣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58-161.  
    摘要519)      PDF(pc) (413KB)(564)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对黑龙江省桦木科(Betulaceae)植物4属(赤杨属( Alnus)桦木属( Betula)鹅耳枥属( Carpinus)榛属( Corylus))15种4个变种3个变型的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科植物在导管管腔的长度,管腔宽度上都有较大的差别;纹孔为具缘纹孔;纹孔的排列方式上,除少数种外均为互列式纹孔式;管间纹孔成群分布,且绝大部分呈现出规则的形状;在成群分布的纹孔内或边缘区域,有圆形点状突出物或由大小不同的孔做成的网状突出物,在该科中普遍存在。探讨导管分子管腔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导管分子形态进化的生态适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人工林青梅木材构造的初步研究
    邢勇
    植物研究    2004, 24 (2): 162-165.  
    摘要388)      PDF(pc) (294KB)(283)    收藏
    解剖了人工林青梅木材。用切片、显微摄影的方法,通过观测,得到如下结果:⑴导管、木纤维、轴向薄壁组织和射线薄壁组织的比例相近,但木纤维最多。⑵管孔数目随生长轮数的增加而减少,而导管切向直径却增加。⑶树木的实际生长年龄比生长轮数少得多。⑷木材解剖特征的演化不均一。同时,对木材性质与构造的关系、解剖特征的系统发育、木材生长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