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植物研究》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全年目录文章

    植物研究2003 Vol.23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云南新植物
    董晓东, 李继红, 苏鸿雁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3.  
    摘要447)      PDF(pc) (135KB)(293)    收藏
    发表天南星属(天南星科)一新种苍山南星 Arisaema cangshanense X.D.Dong,通泉草一新变种,白花通泉草 Mazus japonica(Thunb.)O, Kuntze var. leucanthus X.D.Dong和光叶蔷薇一新变种,重瓣光叶蔷薇 Rosa wichuraiana Crep.var. multipetala X.D.Don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东北杨属一新变型
    张雪松, 袁晓颖, 姜海燕
    植物研究    2003, 23 (1): 4-5.  
    摘要540)      PDF(pc) (89KB)(403)    收藏
    发表了东北产山杨一新变型,即晚叶山杨( Populus davidiana Dode f. foliotardus X.S.zhang et H.Y.Jian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顶丝藻科(Acrochaetiaceae)新记录V
    栾日孝, 张淑梅, 楚志广
    植物研究    2003, 23 (1): 6-10.  
    摘要500)      PDF(pc) (253KB)(348)    收藏
    继续报道中国顶丝藻科新记录4个种:豪氏旋体藻 Audouinella howei;矮生旋体藻 A. humilis;斑点旋体藻 A. macula;细枝旋体藻 A. tenuissim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海南岛产单竹属三种植物的考订
    符国瑷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1-13.  
    摘要552)      PDF(pc) (174KB)(466)    收藏
    根据以下主要理由:1.竹名的不同;2.竹习性的不同;3.竹形态特征的不同。作者认为三竹应该分立,即海南甲竹;疏花单竹;长药甲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西北荒漠区植物特有属研究
    赵一之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4-17.  
    摘要590)      PDF(pc) (173KB)(490)    收藏
    确认了中国西北荒漠区有4个植物特有属——连蕊芥属、四合木属、百花蒿属、河西菊属,阿拉善是其分布中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河北临城小天池森林区苔藓植物区系
    唐伟斌, 李瑞国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8-23.  
    摘要562)      PDF(pc) (264KB)(555)    收藏
    河北省临城县小天池森林风景区有苔藓植物27科、71属、156种(包括11变种、1变型、1亚种)。其中含10种以上优势科按种数多少依次为丛藓科Po 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 pnaceae、青藓科Brachy theciaceae、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和提灯藓科Mniaceae。初步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有85种,占总种数的59.44%),其次是东亚成分(共计有22种,占总种数的15.39%),而各类热带成分仅有2种。数据说明临城小天池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文中对该区系的特点及成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李登武, 王成吉, 杜永峰, 师英, 宝举海
    植物研究    2003, 23 (1): 24-31.  
    摘要508)      PDF(pc) (338KB)(453)    收藏
    宁夏有种子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01科493属1415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98科486属1404种,另外,具有中国特有属12个,宁夏土著特有种21个(含种下等级)。本文对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地理成分、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种类相对贫乏;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位,显示出该区系的温带性质,其中北温带成分是宁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区系起源古老,但也有年轻成分;区系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的汇集,即华北-蒙古-唐古特三个区系成分交汇、混杂和过渡;宁夏土著特有成分和珍稀濒危植物较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水杉(杉科)的叶表皮结构
    马清温, 张金保
    植物研究    2003, 23 (1): 32-35.  
    摘要687)      PDF(pc) (352KB)(857)    收藏
    研究了采自北京、上海和聊城(山东省)的水杉叶片。叶上下表皮细胞特征一致:从叶顶部到基部,表皮细胞壁有"直——弯曲——直"的趋势,但具有直或稍微弯曲的表皮细胞壁的区域只占整个表皮面积的很小部分。气孔的数量和分布在叶的上下表面明显不同:在某些叶片,上下表面均有气孔分布,但上表面只有1~100个气孔分布在叶片顶部或极少数分布在基部,气孔分布区只占整个上表皮面积的一小部分。有些叶片上表皮无气孔分布。在所有获得的表皮中,下表皮气孔数量和分布变化不大,中脉两侧从顶部到基部各分布3~8列气孔。没有发现叶片上表面气孔有无或分布差异与北京、上海和聊城三个采集点之间以及与叶片在同一植株不同位置的相关性。杉科的许多属种在叶片的形态和排列上相似,化石标本又多为枝叶形式,有时难以区分。水杉叶表皮结构的研究为杉科化石植物的分类,提供了表皮特征的参照标准,同时气孔参数的获得为研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提供了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分离纯化后的烟草叶片液泡的显微观察
    鲁云霞, 王延枝
    植物研究    2003, 23 (1): 36-38.  
    摘要638)      PDF(pc) (250KB)(737)    收藏
    将分离纯化后的烟草叶片液泡分别置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释放液泡的过程、纯化后液泡的相应照片,结果说明我们选用的方法能得到完整的原生质体和液泡,且中央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八宝属( Hylotelephium)花粉形态研究
    张继敏, 贺学礼, 陈彦生
    植物研究    2003, 23 (1): 39-41.  
    摘要403)      PDF(pc) (304KB)(511)    收藏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八宝属( Hylotelephium)15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结构,试图通过花粉形态的研究为八宝属的植物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蕨类植物桂皮紫萁颈卵器和精子器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曹建国, 包文美, 戴绍军
    植物研究    2003, 23 (1): 42-45.  
    摘要679)      PDF(pc) (426KB)(410)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树脂切片技术对蕨类植物桂皮紫萁( Osmunda cinnamomea L.var. asiatica Fernald)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的形态和发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颈卵器发生于雌配子体的腹面,颈部由4列壁细胞构成, 6~7个细胞高,内部含有颈沟细胞、腹沟细胞和卵细胞,卵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造粉体和囊泡最为显著,颈卵器内的卵细胞成熟时产生卵膜和分离腔。精子器发生于雄配子体的边缘及腹面,由7~8个壁细胞螺旋状围绕而成,壁细胞内为产精组织,精子成熟时精子器盖细胞开裂释放出游动精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白桦雌花发育、大孢子发生及胚胎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姜静, 李同华, 庄振东, 杨传平
    植物研究    2003, 23 (1): 46-50.  
    摘要711)      PDF(pc) (579KB)(433)    收藏
    白桦雌花从开花到雌性器官的成熟需经历1个月左右的时间,解剖学观察表明:四月下旬越冬的雌蕊原基开始了活跃的分裂和分化,子房和柱头开始生长。四月末开花,五月初授粉。此后胚珠开始长大,五月中旬即分化形成珠被、珠心。珠被为单层珠被,胚珠为厚珠心胚珠,胚珠倒生。五月中下旬,珠心内产生大孢子母细胞,一周左右发育为成熟胚囊——七细胞八核胚囊,五月末完成双受精。白桦胚胎发育经过合子、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和鱼雷形胚等时期最后发育成熟。胚乳发育与胚胎同步,即受精的极核进行几次分裂后形成核型胚乳,胚乳核不断增多,在形成心形胚后胚乳细胞形成细胞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沙葱( Allium mongolicum Regel)离体培养再生可育植株
    陈刚, 贾敬芬, 郝建国
    植物研究    2003, 23 (1): 51-54.  
    摘要474)      PDF(pc) (294KB)(346)    收藏
    以沙葱( Allium mongolicum Regel)的叶基切段作外植体,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附加2 mgL -1 2, 4-D和0.2 mgL -1 KT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2 mgL -1 6BA和0.4 mgL -1 NAA的MS培养基后分化出大量的苗。分化苗在含有IBA 1 mgL -1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最佳。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移栽到田间的植株第二年以后可正常开花结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种内的变异式样
    曹瑞, 刘鸿丽, 马虹, 李天然, 马毓泉
    植物研究    2003, 23 (1): 55-60.  
    摘要567)      PDF(pc) (240KB)(465)    收藏
    用比较形态解剖学的方法对肉苁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了名贵中药肉苁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变异式样。发现肉苁蓉种内具有不同形态特点的类型,造成中药肉苁蓉中在其药理、药效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的研究
    孙晓玉, 杨利平, 姜浩野, 杨青杰
    植物研究    2003, 23 (1): 61-65.  
    摘要409)      PDF(pc) (215KB)(498)    收藏
    研究了不同光、温对条叶百合( Lilium callosum)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避光条件下温度对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影响最大,其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 4~5天开始萌动, 1~2周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但在5℃时萌发率又有大幅升高, 35℃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2)同一果序不同位置果实的种子萌发以最下部果实为好,中间果实次之,上部最差。(3)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下部种子次之,上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野生条叶百合与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一致,但萌发完全时间比栽培条叶百合多14天。(5)贮藏一年后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没有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研究
    于富强, 纪大干, 刘培贵
    植物研究    2003, 23 (1): 66-71.  
    摘要583)      PDF(pc) (253KB)(859)    收藏
    就滇中一带云南松林进行了多次调查,共采集、鉴定标本130余号;从中选取13科, 19属, 33种真菌进行了菌种分离、培养的研究。选用并修改4种培养基进行了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培养的比较,结果共有11科, 17属, 25种真菌分离获得成功,成功率高达75.8%, 4种培养基的分离成功率依次为36.4%、63.6%、33.3%和57.6%。其中,修改PDA培养基和松针、玉米培养基较适宜于云南松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黑曲霉及其多糖组分诱导红豆杉叶子产生抗病反应之比较
    李默怡, 余龙江, 陈超, 兰文智
    植物研究    2003, 23 (1): 72-76.  
    摘要541)      PDF(pc) (242KB)(233)    收藏
    用一种从中国红豆杉树皮内分离得到的黑曲霉及其酸解物多糖组分处理离体红豆杉叶子,发现经过两种不同处理的叶子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下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但黑曲霉处理的呈现更为明显的趋势。说明多糖和黑曲霉孢子对叶片均有损伤,但多糖造成的损伤较小。多糖组分处理提高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激活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而黑曲霉却导致了相反的现象,因此认为多糖组分具有诱导红豆杉叶子产生抗病反应的能力,而黑曲霉却具有致病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无载体固定化黄花蒿细胞生产青蒿素
    胡风庆, 陈长兰, 王关林
    植物研究    2003, 23 (1): 77-80.  
    摘要603)      PDF(pc) (206KB)(264)    收藏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主要由疟原虫经蚊虫叮咬引起。目前,在临床上疟原虫对治疗疟疾的药物(如氯奎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交叉耐药性。来自黄花蒿的青蒿素具有极其明显的抗疟活性,成为临床首选的药物,因此青蒿素的获取成为关键。本研究采用无载体固定化法培养黄花蒿生产青蒿素,初步研究了无载体固定化细胞的生长特性。检测发现,利用该方法生产的青蒿素是常规细胞培养法的9倍,因此该方法有望成为青蒿素生产的首选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螺旋藻POD对温度和pH值适应性的研究
    栗淑媛, 乔辰, 扈瑞平, 刘燕
    植物研究    2003, 23 (1): 81-85.  
    摘要453)      PDF(pc) (209KB)(287)    收藏
    以毛乌素沙地碱湖特有的钝顶螺旋藻S 1、引进的钝顶螺旋藻S 2和极大螺旋藻S 3为材料,采用愈创木酚法探讨温度和pH值对其POD活性影响。结果表明:S 1、S 2和S 3的POD活性分别为480 U/g.FW、447 U/g.FW和408 U/g.FW(25℃、pH 6);最适温度分别为30℃、40℃和40℃;最适pH均为6.0。S 1的POD对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在低、高温、强酸和强碱下的活性均比引进种的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培养条件对齿瓣延胡索愈伤组织生长及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
    张东向
    植物研究    2003, 23 (1): 86-90.  
    摘要556)      PDF(pc) (218KB)(311)    收藏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齿瓣延胡索( Corydalis remota)愈伤组织生长及延胡索乙素(TH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2, 4-D较NAA更有利于提高培养物鲜重,加速细胞增殖。培养基添加2.0 mg/L 2, 4-D和1.0 mg/L BA不仅有利于干物质积累,而且显著提高THP水平。蔗糖不仅可提高培养物鲜重,而且与半乳糖组合可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和THP水平的提高。水解酪蛋白和水解乳蛋白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THP含量的提高, 450mg/L的水解乳蛋白处理组THP含量最高。光照可提高培养物鲜重和THP含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稠李( Prunus padus Linn.)挥发油化学组成分析
    赵秋雁
    植物研究    2003, 23 (1): 91-93.  
    摘要595)      PDF(pc) (124KB)(329)    收藏
    采用GC-MS联机测定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稠李(臭李子) Prunus padus Linn.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分离出了三个组分,其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占挥发油总含量的88.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蛋白质双向电泳双胺染色方法的改进
    朱宏, 王柏臣, 张帅, 王同昌
    植物研究    2003, 23 (1): 94-97.  
    摘要449)      PDF(pc) (237KB)(291)    收藏
    讨论了蛋白质双向电泳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本实验室使用过的两种银染方法(非双胺银染及双胺银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本实验室改进的双胺银染色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背景异常清晰,蛋白质与底色反差大;(2)敏感度大大提高,检测最低蛋白质量可达fg级,对微量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极好分离效果,能清晰地检测出低丰度表达的蛋白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黑龙江省林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区划
    段喜华, 毛子军
    植物研究    2003, 23 (1): 98-102.  
    摘要565)      PDF(pc) (229KB)(271)    收藏
    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5771百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34.7%,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2.5%。黑龙江省森林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表明,共有药用植物724种,分别隶属于110科, 410属。其中商品药植物352种,分别隶属于91科, 250属。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全省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及药用植物生态分布特点,自然植被、植物区系与药用植物生态分布的相关性,将全省森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综合区划。全省共分为2个区,即大、小兴安岭药用植物区和张广才岭药用植物区。进行全省森林药用植物资源区划,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林区药用植物资源,发展林区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野生盾叶薯蓣(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 Wrigh)资源储量精度估算
    袁晓颖, 祖元刚, 于景华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03-105.  
    摘要579)      PDF(pc) (155KB)(414)    收藏
    为保护野生濒危药源植物-盾叶薯蓣(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 h),笔者就其资源储量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将盾叶薯蓣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划分为两个区,绘出该资源的地理分布示意图,我们对第I分布区资源储量进行了精度估算,结果为:从总体上第I分布区平均蓄积量可估计为44.053 g/m 2,此种估计产生的误差限为7.147克,相对误差限0.162,作这种估计的精度为0.838,可靠性为0.95。此结果为保护生物学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绵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马全林, 王继和, 金红喜, 吴春荣, 张盹明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06-111.  
    摘要619)      PDF(pc) (280KB)(413)    收藏
    绵刺是一种古老孑遗的单种属植物,被国家列为首批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分析总结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后,从绵刺形态特征、群落数量特征、繁殖特征及其生境等多个方面对绵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好的生境中,绵刺的形态变异性大;在环境因子中,对水分的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同时其分布和生长也受土壤类型和土壤盐分等的限制,生态适应性表现为耐高温、耐寒冷、耐瘠薄、适干旱、喜偏碱性环境;有三种繁殖方式,且三种方式的繁殖都比较困难,这是造成绵刺处于稀有状态的最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植被景观类型特征研究
    李琪, 张金屯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12-116.  
    摘要537)      PDF(pc) (212KB)(306)    收藏
    利用植被景观类型图,获得面积、周长、景观斑块的长、宽等信息,对庞泉沟保护区核心区的植被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景观及斑块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核心区景观多样性较小,均匀度较低。另外,本文尝试用长宽比、伸张度、圆环度和周长与长轴的比这四种指数对景观斑块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指数在景观特征分析中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格局研究
    万鲁河, 王芳, 藏淑英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17-122.  
    摘要442)      PDF(pc) (377KB)(251)    收藏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采用松散耦合式GIS建模方式,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定位研究来探讨和揭示景观格局和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过程和变化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植物雌雄株性别鉴定研究方法的评价
    尹立辉, 詹亚光, 李彩华, 孙亚峰, 郭聃
    植物研究    2003, 23 (1): 123-128.  
    摘要1314)      PDF(pc) (265KB)(758)    收藏
    综述了近50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雌雄株性别鉴定各种常用方法的研究新进展,并就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讨论,同时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滇东南木兰科木莲属植物一新种
    税玉民, 陈文红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29-130.  
    摘要510)      PDF(pc) (158KB)(220)    收藏
    描述了云南东南部木莲属(木兰科) 一新种,即红河木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云南长柄山蚂蝗属一新种
    钱义咏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31-132.  
    摘要467)      PDF(pc) (155KB)(235)    收藏
    发表长柄山蚂蝗属一新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云南新植物
    董晓东, 李继红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33-133.  
    摘要446)      PDF(pc) (75KB)(208)    收藏
    发表短葶飞蓬一新变种,白花短葶飞蓬( 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var. leucanthus.)和藏象牙参一新变型,白花藏象牙参( Roscoea tibetica Bat. form. alb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国合叶苔属( Scapania)两个新记录种
    曹同, 于晶, 宋国元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34-136.  
    摘要440)      PDF(pc) (349KB)(204)    收藏
    报道了于我国四川发现的苔类植物合叶苔属( Scapania)的中国2个新记录种;兜瓣合叶苔( Scapania cuspiduligera(Nees)K.Muell.)和长叶合叶苔( Scapania glaucocephala(Tayl)Aus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中国多辐藻属( Myriactula)三个新记录种
    栾日孝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37-140.  
    摘要479)      PDF(pc) (312KB)(238)    收藏
    报道中国产粘膜藻科(Leathesiaceae)多辐藻属( Myriactula)三个新记录种:阿拉伯多辐藻( Myriactula arabica)、粗丝多辐藻( M.clavata)和马尾多辐藻( M.sargassi)。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浙江凤仙花属( Impatiens)一新变种
    金孝锋, 张方钢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41-142.  
    摘要496)      PDF(pc) (116KB)(218)    收藏
    发表凤仙花属一新变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中国三瓣苔属( Tritomaria(Hepaticae))一新记录变型
    孙军, 高谦, 曹同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43-145.  
    摘要455)      PDF(pc) (314KB)(241)    收藏
    报道了三瓣苔属( Tritomaria)的一中国新记录变型密叶三瓣苔小叶变型( Tritomaria quinquuedentata f. gracilis(Jens.)Schust.),并对该属的分类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中国植物志》豆科新资料
    朱相云, 大桥广好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46-146.  
    摘要544)      PDF(pc) (90KB)(256)    收藏
    确认《中国植物志》42(1)及41卷中的两个异名分别是: Chesniella mongolica(Ma1xim.)P.C.Li(1993)和 Tadehagi pseudotriguetrum(DC.)Yang & Huang(May,1995)。它们应分别由 Chesniell amongolica(Maxim.)Boriss(1964)和 Tadehagi pseudotriguetrum(DC.)H.Ohashi(April,1995)取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紊蒿属一新种和对该属分类及演化的讨论
    朱宗元, 梁存柱, 王炜, 刘钟龄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47-153.  
    摘要494)      PDF(pc) (1501KB)(275)    收藏
    对新种多头紊蒿( Elachanthemum polycephalum Z. Y. Zhu et C. Z. Liang)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形态和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区系起源等方面探讨了紊蒿属( Elachanthemum Y. Ling et Y. R. Ling)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紊蒿属与百花蒿属( Stilpnolepis Krasch.)在形态上虽有相近之处,但花、果实和花粉等形态差异明显,因而不能并入百花篙属,而应独立成属。该属起源于第三纪亚洲北部的古蒿类群(Pro- Artemisia L.),是蒿类中较为原始的属,为古地中海东部残遗的旱生成分,也是现代亚洲中部荒漠(戈壁荒漠)的特有属;多头紊篙新种的发现,使紊篙属从单种属变成寡种(双种)属,表明荒漠植物区系的物种分化仍在进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曾汉元, 丁炳扬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54-158.  
    摘要483)      PDF(pc) (387KB)(431)    收藏
    研究了福建观音座莲、华南紫萁、粗齿紫萁、粗齿桫椤、溪边凤尾蕨、蜈蚣草、狭翅铁角蕨、乌毛蕨等21种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如下:(1)对孢子和配子体性状的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秦仁昌分类系统中亲缘关系近的种类在孢子和配子体性状方面相似性也高,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2)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发育有许多共性,但也存在许多不同点;(3)配子体发育中出现的某些性状是稳定的,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波叶仙鹤藓的孢子培养及发育生物学研究
    刘保东, 丛迎芝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59-163.  
    摘要591)      PDF(pc) (1158KB)(232)    收藏
    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条件下波叶仙鹤薛( Atrichum undulatum(Hedw.)P.Beauv)单细胞孢子的培养,并详细研究、拍摄了其植物体(配子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孢子无后熟或休眠期,3~4天即可萌发,萌发率可达95%以上;培养10天左右绿丝体系统、轴丝体系统及假根开始分化,约40天开始出现芽体原基,50天芽体陆续形成,80天左右植物体完成营养生长,开始性器发育。初生假根发育不良,基原细胞不分裂,由绿丝体产生轴丝体的方式复杂,轴丝体细胞分裂面有球形和斜向、横向三种,芽原基分化时,首先在轴丝体上产生光合能力很强的细胞群,其基部产生芽原基,芽原基的分化成功率仅有50%左右,芽体形成后,原丝体系统多枯萎或特化为假根。并就波叶仙鹤藓的形态发育、生理生态、生殖和进化等方面也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瓦松( Orostachys fimbriatus)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郑艳, 巩劼, 陈士超, 李玲
    植物研究    2003, 23 (2): 164-168.  
    摘要499)      PDF(pc) (1177KB)(266)    收藏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全面观察了一种传统的东方药草——瓦松的茎内部结构、气孔器类型、大小、气孔指数、角质膜纹饰等叶表皮特征及花粉形态和外壁超微结构,并将瓦松的上述结构与景天属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瓦松的茎与景天属植物的茎构造基本一致,均由表皮(一层)、皮层(数层)及维管柱三部分组成,但两者在皮层薄壁细胞腔的大小、异细胞含量及维管柱中木质部有无间隔等方面差异明显。叶表皮方面,两者在气孔器类型及分布等方面是一致的,区别在于表皮细胞形状及垂周壁式样、气孔凹陷的程度,以及瓦松的角质层纹饰为十分致密的细小块(片)状,而景天属植物为较典型的条网纹饰等。孢粉学方面,瓦松与景天属植物各项特征亦基本一致,如均为近球形~长球形花粉,角萌发孔,三孔沟明显,外壁2层且内、外层几乎等厚,不同之处在于花粉粒的大小及外壁厚度上。建议将一些差异显著的特征,如角质层纹饰等,作为景天科属、种划分的重要依据。综合瓦松的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系统发育方面,瓦松比景天属植物进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