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 2015, Vol. 35 ›› Issue (5): 751-758.doi: 10.7525/j.issn.1673-5102.2015.05.019
严慧玲1,2;刘东明2*;李作恒2;陈红锋2;王丙兴3;赵文忠2;王俊2
出版日期:
2015-09-15
发布日期:
2015-11-20
基金资助:
YAN Hui-Ling1,2;LIU Dong-Ming2;LI Zuo-Heng3;CHEN Hong-Feng2;WANG Bing-Xing3;ZHAO Wen-Zhong3;WANG Jun2
Online:
2015-09-15
Published:
2015-11-20
Supported by:
摘要: 植物种类筛选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及其它林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举措。本文以河北邢汾高速公路沿线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植物种类的筛选为目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选定的19个指标因子进行分析,并对边坡沿线乔、灌、草89种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选定10个主要指标因子,就不同海拔段筛选的植物种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各海拔段内,耐旱性所占权重值最大,耐寒性所占权重值变化最大;(2)综合性状评价等级为Ⅰ级的草本植物有11种,Ⅱ级有12种;灌木中Ⅰ级有8种,Ⅱ级有13种;乔木中Ⅰ级有6种,Ⅱ级有5种。
中图分类号:
严慧玲1,2;刘东明2*;李作恒2;陈红锋2;王丙兴3;赵文忠2;王俊2. 层次分析法在河北省太行山区植被恢复植物种类筛选中的运用[J]. 植物研究, 2015, 35(5): 751-758.
YAN Hui-Ling1,2;LIU Dong-Ming2;LI Zuo-Heng3;CHEN Hong-Feng2;WANG Bing-Xing3;ZHAO Wen-Zhong3;WANG Jun2.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Plant Species Selection of Revegetation in the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 Province[J].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15, 35(5): 751-758.
1.周泽福,张光灿,林富荣.太行山水源涵养林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162.
2.王维早,雷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0(03):357-362.
3.李新平.太行山南部水土保持植物材料选择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李良厚.太行山南段石灰岩低山区植被构建主要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5.刘春霞,高速公路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机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6.曾胜兰.道路建设对路边植物群落的影响[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2011.
7.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植物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武会先,蔺殿龙.美国水土保持植物材料中心[J].中国水土保持,1988(02):32-35.
9.王治国,王春红.晋西黄土地区侵蚀地貌特征及其分区的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5(11):34-42.
10.王春红,王治国.河沟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及植被分布与生物量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06):18-23.
11.李福双,邵秀杰.适地适树模糊决策的探讨[J].林业科技,1997(01):13-16.
12.李吉跃,张建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及其分类模型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07):1-11.
13.王玉涛,李吉跃.北方城市抗旱节水树种的筛选与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14.王昕洲.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管理模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5.马平安,段会敏.河北省太行山区裸露片麻岩坡地造林树种的优先选择实验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5(1):31-36.
16.赵晓燕,高大伟,周肖红.北京野生地被植物引种筛选及应用[J].中国园林,2007,23(8):10-19.
17.黄启堂,游水生,黄榕辉,等.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木质藤本观赏植物资源[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3):269-272.
18.任建武,白伟岚,姚洪军.野生园林植物筛选技术方法研究[J].中国园林,2012(02):18-22.
19.周德培,张俊云.植物护坡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322. |
[1] | 王庆华, 贾渝. 新西兰Ulota germana(Mont.)Mitt.(Orthotrichaceae)的再发现[J]. 植物研究, 2018, 38(1): 1-6. |
[2] | 王文采;陈淑荣. 老河沟毛茛,四川毛茛科一新种[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01-802. |
[3] | 林沁文. 福建蜂斗草属(野牡丹科)一新种[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03-806. |
[4] | 林云1;刘文群1;吴慧冰1;孙苗2;孙茜2;杨志荣2;林祁2*. 16个双子叶植物名称后选模式指定[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07-811. |
[5] | 张博;李利平;毛伟兵;王长兰;陈发菊*. 雄性不育与可育楸树花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12-818. |
[6] | 陈习1,2,3;何美娜1,2,3;庄卉卉1,2,3;郭丽珠1,2,3;周攀1,2,3;何玮1,2,3;郭斌1,2,3;尉亚辉1,2,3*. 狭叶金星蕨的快速繁殖[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19-824. |
[7] | 李芳1;肖小君1*;林忠全2;杜明林1;胡章薇1;黄作喜1. 野生红花白芨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25-831. |
[8] | 孔冬瑞1;王仲礼1;宋以刚2. 单叶蔓荆(唇形科)的横生胚珠和葱型胚囊[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32-835. |
[9] | 司婧娜;周韬;徐放;薄文浩;邬荣领*. 胡杨无性系幼苗响应盐胁迫的miRNA表达差异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36-842. |
[10] | 王珂;刁健;杨瑞;胡彦波*;孙广玉. 叶面喷施硝酸盐对丁香叶片气孔动态、光合作用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43-847. |
[11] | 刘彤1;徐浩玉1;金慧颖1;张玉红2;周志强2*.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日变化[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48-853. |
[12] | 周琳;张会慧;魏殿文;张悦*. 施肥对蓝莓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54-859. |
[13] | 刘艳菊1,2;曹红星1,2*;张如莲3. 不同时间下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60-865. |
[14] | 臧丽娜;郑唐春;代丽娟;刘彩霞;曲冠证*. 白桦开花抑制因子BpFLC与BpSVP蛋白互作的结构域筛选与互作验证[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66-872. |
[15] | 纳晓莹1;王秀伟1*;徐浩玉1;乔丽娜1;王遂1;刘桂丰1;Kentbayev Yerzhan2;Kentbayeva Botagoz2. 4种桦树幼苗耐盐性分析与评价[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73-88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