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璐, 张锦, 李楚然, 王艳萍, 谭庆琴, 罗艳. 兰科新种巾唇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分类学意义[J]. 植物研究, 2020, 40(2): 161-171. |
[2] |
彭春雪, 崔雪梅, 刘春苹, 杨玲, 王秋水, 沈海龙. 3种抗褐化剂影响水曲柳体胚发生的生理分析[J]. 植物研究, 2019, 39(2): 252-258. |
[3] |
朱栗琼, 袁娟, 韦立迪, 韦艳春, 招礼军. 大花紫薇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J]. 植物研究, 2018, 38(2): 182-188. |
[4] |
熊海燕, 刘志雄. 深山含笑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2): 212-217. |
[5] |
杨玲, 刘虹男, 张冬严, 魏骋, 沈海龙. 生长调节剂和渗透调节物质对水曲柳体胚发生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7, 37(5): 682-689. |
[6] |
张梓袁, 刘晓晓, 李璐, 孔冬瑞, 彭华. 珍稀濒危植物十齿花属的花药发育和雄配子体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J]. 植物研究, 2017, 37(4): 499-507. |
[7] |
宋跃, 李淑娟, 白晓明, 张含国. 响应面优化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培养条件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 37(4): 613-620. |
[8] |
孔冬瑞, 李璐. 琼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粒形态[J]. 植物研究, 2017, 37(2): 181-184. |
[9] |
郑宝江, 张一凡, 王美娟, 王海竹, 徐启江. 东北茶藨子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J]. 植物研究, 2016, 36(5): 676-682. |
[10] |
张博;李利平;毛伟兵;王长兰;陈发菊*. 雄性不育与可育楸树花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12-818. |
[11] |
黄振1,2;李赟1,2;李媛1,2;王沛琦1,2;康向阳1,2*. ‘哲引3号’ב北京杨’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植株再生[J]. 植物研究, 2015, 35(5): 696-703. |
[12] |
杨柳燕1,2;王玉兵3;张永春1,2*;孙翊1,2. 彩色马蹄莲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4): 504-508. |
[13] |
魏远;沈广爽;张楠;丛明旸;石福臣*;李后魂. 一叶萩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J]. 植物研究, 2014, 34(2): 177-181. |
[14] |
郭严冬;曹建国*;李新国;王全喜. 海金沙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显微观察[J]. 植物研究, 2014, 34(2): 164-169. |
[15] |
魏远;沈广爽;刘静;何真真;石福臣*;李后魂. 一叶萩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J]. 植物研究, 2013, 33(3): 260-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