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喆, 金则新. 模拟氮沉降对夏蜡梅幼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20, 40(1): 41-49. |
[2] |
邱东, 张静, 吴楠, 陶冶. 安徽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亚小金发藓配子体与孢子体个体性状及其相互关系[J]. 植物研究, 2019, 39(6): 835-845. |
[3] |
蔡年辉, 王大玮, 黄文学, 吴俊文, 王军民, 陈诗, 许玉兰, 段安安. 云南松苗木生长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植物研究, 2019, 39(6): 853-862. |
[4] |
刘婷岩, 郝龙飞, 王庆成, 白淑兰. 不同栽植密度对斑叶稠李苗木培育质量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6): 863-868. |
[5] |
杨扬, 张喜亭, 肖路, 杨艳波, 王可, 杜红居, 张建宇, 王文杰. 火灾恢复年限对大兴安岭森林乔灌草多样性及优势种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4): 514-520. |
[6] |
白晓明, 董实伟, 杨宇宁, 宋跃, 张含国, 李淑娟. 长白落叶松过氧化氢酶LoCAT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 植物研究, 2019, 39(4): 539-546. |
[7] |
马鹏宇, 张红光, 昝鹏, 顾伟平, 温璐宁, 张子嘉, 翁海龙, 孙涛, 毛子军. 长期氮添加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酶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4): 598-603. |
[8] |
谢志玉, 张文辉, 魏永涛. 黄河三角洲3种生境下的芦苇形态差异及生理生态特征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 39(3): 372-379. |
[9] |
李宁宁, 张爱平, 张林, 王克清, 罗红燕, 潘开文. 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两种云杉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 植物研究, 2019, 39(3): 395-406. |
[10] |
郭浩, 庄伟伟, 李进.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4种荒漠草本植物的生物量与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研究, 2019, 39(3): 421-430. |
[11] |
向运蓉, 张芳, 段静, 黄慧敏, 何丹妮, 刘媛, 陶建平. 异质性水分环境中克隆整合对活血丹生物量分配及叶片结构特征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2): 200-207. |
[12] |
郑密, 赵国辉, 孙晓阳, 张秦徽, 赵昕, 董利虎, 李凤日, 赵曦阳. 长白落叶松无性系抗寒性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5): 682-687. |
[13] |
李翔, 周璋, 马素辉, 许涵, 李意德, 陈德祥.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长期减弱的碳汇及其环境驱动因素分析[J]. 植物研究, 2018, 38(5): 766-774. |
[14] |
刘岩, 毛子军.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系列森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4): 583-589. |
[15] |
张烁, 张宇, 吴海波, 刘洋荥, 张鹏. 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小黑杨幼苗生长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8, 38(3): 384-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