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书齐, 许全, 姚海荣, 杨秋, 刘文杰, 王萌. 海南岛海岸带木麻黄和厚藤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 植物研究, 2020, 40(2): 224-232. |
[2] |
刘旻霞, 李俐蓉, 车应弟, 焦骄.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 39(5): 760-769. |
[3] |
胡举伟, 代欣, 宋涛, 孙广玉. 不同光质对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9, 39(4): 481-489. |
[4] |
李辛雷, 王佳童, 孙振元, 王洁,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崇左金花茶花朵和叶片类黄酮UPLC-Q-TOF-MS分析[J]. 植物研究, 2019, 39(3): 365-371. |
[5] |
徐夙侠, 黄青云, 林春松, 徐一丁, 李紫阳, 刘育梅, 黄一锦. 不同育性三角梅品种之间的形态、花粉活力、造访昆虫及黄酮醇含量的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6): 860-868. |
[6] |
王荣, 成梦琳, 刘慧娜, 赵大球, 陶俊. 黑暗条件下褪黑素对栀子叶片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8, 38(4): 559-567. |
[7] |
张圆圆, 孟永斌, 徐蕾, 贾楠, 孟庆焕, 项凤影, 路祺. 匀浆法提取沙枣果总黄酮工艺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4): 625-631. |
[8] |
于婷婷, 倪秀珍, 高立宏, 韩国军, 朱长甫, 盛彦敏. 高等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研究进展[J]. 植物研究, 2018, 38(4): 632-640. |
[9] |
张强, 刘一, 吴晓敏, 束良佐, 宋运贤, 陈楚, 龙民慧. 两种氮素形态对药用植物三叶青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J]. 植物研究, 2018, 38(3): 367-376. |
[10] |
赵欣, 白伟. 杜仲叶片干旱胁迫响应相关差异蛋白的筛选与鉴定[J]. 植物研究, 2018, 38(3): 422-432. |
[11] |
林春松, 徐夙侠, 黄青云. 不同时期大叶苦丁茶(Ilex latifolia Thunb.)不同器官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J]. 植物研究, 2018, 38(3): 453-459. |
[12] |
张子东, 张圆圆, 孟永斌, 徐蕾, 贾楠, 项凤影, 路祺. 沙枣果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富集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3): 467-474. |
[13] |
苏雪, 侯云云, 高婷, 王亚莉, 孙坤. 基于数字化标本和种群形态变异特征试论块茎堇菜的分类地位[J]. 植物研究, 2018, 38(2): 189-194. |
[14] |
赵霞, 徐大平, 刘小金, 张宁南, 杨曾奖. 磷素营养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8, 38(2): 218-224. |
[15] |
杨楠, 王曦, 郭晓瑞, 刘洋, 唐中华, 王洪政. 黄芪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生长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动态变化[J]. 植物研究, 2018, 38(2): 298-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