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祖飞, 王玲玲, 曹璐瑶, 廖文轩, 金志农, 李凤, 吕雄伟, 张北红, 赵姣. 柠檬醛猴樟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植物研究, 2020, 40(2): 196-201. |
[2] |
周芳, 徐剑秋, 安娟艳, 蒋洪毛, 王珍熹, 张天星, 李开隆. 短瓣金莲花种子无菌萌发与幼苗快繁技术初探[J]. 植物研究, 2018, 38(4): 619-624. |
[3] |
张莉, 张磊, 侯丹, 张素芳, 张含国. 杂种落叶松(兴10×日13)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 植物研究, 2016, 36(3): 434-443. |
[4] |
高洁1;王元忠2;黄衡宇1*. 绿花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J]. 植物研究, 2016, 36(1): 52-57. |
[5] |
陈习1,2,3;何美娜1,2,3;庄卉卉1,2,3;郭丽珠1,2,3;周攀1,2,3;何玮1,2,3;郭斌1,2,3;尉亚辉1,2,3*. 狭叶金星蕨的快速繁殖[J]. 植物研究, 2015, 35(6): 819-824. |
[6] |
杜兆伟;郑唐春;李爽;臧丽娜;曲冠证;由香玲*. 小黑杨快繁与再生体系的优化[J]. 植物研究, 2015, 35(6): 904-907. |
[7] |
马阳阳1;罗艳君1;李亚娟1;岳钉伊1;冯嘉玥1,2*. 葡萄风信子叶片及花器官组织培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5): 679-683. |
[8] |
胡峰1,2;施琼1;黄烈健1*. 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腋芽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2): 179-184. |
[9] |
张建瑛;祁永会*;吕跃东;刘建明;邢亚娟. 核桃楸腋芽再生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1): 22-26. |
[10] |
曲文静;李青*;刘燕. 芍药组织培养中地下芽污染的克服[J]. 植物研究, 2014, 34(4): 524-528. |
[11] |
王娜;窦恺;王志英;张荣沭;王玉成;刘志华*. 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J]. 植物研究, 2014, 34(3): 380-385. |
[12] |
陈锁良;吕秀立;崔心红*;王铖;张群;朱义;陆亮. 大叶蚁塔组织培养技术[J]. 植物研究, 2014, 34(3): 328-332. |
[13] |
吴柏艳;谢彦梅;王振月*. 毛脉酸模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植物研究, 2012, 32(6): 685-688. |
[14] |
王吉凤;李青;包欣. 芍药组织培养中污染现象的克服[J]. 植物研究, 2012, 32(1): 84-90. |
[15] |
刘秀芳;林文革*;苏明华. 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组培快繁与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 植物研究, 2011, 31(5): 569-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