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馨, 盖庆岩, 焦骄, 付玉杰, 刘婧, 王紫莹. “丹莓1号”草莓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植物研究, 2020, 40(1): 153-160. |
[2] |
张璐, 潘远智, 刘柿良, 陈源, 申理嘉. 宜昌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 39(3): 338-346. |
[3] |
狄林楠, 李新蓉, 宋楠. 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裸果木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研究, 2018, 38(5): 725-732. |
[4] |
张圆圆, 孟永斌, 徐蕾, 贾楠, 孟庆焕, 项凤影, 路祺. 匀浆法提取沙枣果总黄酮工艺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4): 625-631. |
[5] |
张子东, 张圆圆, 孟永斌, 徐蕾, 贾楠, 项凤影, 路祺. 沙枣果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富集研究[J]. 植物研究, 2018, 38(3): 467-474. |
[6] |
段义忠, 王建武, 杜忠毓, 亢福仁. 基于SLAF-seq简化基因组技术的沙冬青SNP位点开发及遗传分析[J]. 植物研究, 2018, 38(1): 141-147. |
[7] |
王丽娜, 王玉成, 杨传平. 84K杨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和直接分化再生体系遗传转化的比较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 37(4): 542-548. |
[8] |
高洁1;王元忠2;黄衡宇1*. 绿花百合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J]. 植物研究, 2016, 36(1): 52-57. |
[9] |
金建邦1,3;程龙霞1,3;施曼1,3;祝遵凌1,2,3*. 欧洲鹅耳枥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5): 684-691. |
[10] |
王玲丽1,2;刘文哲2*. 喜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诱导子对愈伤组织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5, 35(5): 704-709. |
[11] |
周晓丽;杨青;丁晖;方炎明*;徐海根;陈晓. 福建武夷山甜槠不同世代种群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 植物研究, 2014, 34(5): 671-677. |
[12] |
魏丽娟;张娟*;刘林德;王蕾;赵同欣. 南蛇藤雌性性别相关的RAPD和SCAR标记[J]. 植物研究, 2014, 34(5): 687-693. |
[13] |
付鹏程;高庆波;张发起;陈世龙;*. 基于查尔酮合酶基因探讨鲜卑花的种群动态历史与遗传分化[J]. 植物研究, 2014, 34(5): 700-705. |
[14] |
洪森荣;尹明华*;王艾平. 江西铅山红芽芋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4, 34(3): 333-338. |
[15] |
洪森荣;尹明华*;王艾平. 江西铅山红芽芋脱毒苗球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J]. 植物研究, 2013, 33(6): 738-745. |